王占山
2021年6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授勋仪式,此次授勋仪式,共有29人获得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他们里面有普通的劳动者,有前沿科学的奠基人,也有隐姓埋名的战斗英雄,但是无论他们来自哪行哪业,他们都是共和国的脊梁。
作为建国后第一次颁发的党内最高荣誉,这场授勋仪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这个万众瞩目的日子里,会场上有这样一位老人成了焦点。
92岁高龄的他已经没有办法行动,只能坐在轮椅上,到达会场门口后,他被几个小伙子硬生生地抬进了人民大会堂。
他就是来自河北的老兵——王占山。
此时身着戎装的他虽然已没有了原来挺拔的身姿,但在老人的眼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当年驰骋疆场的杀气。
就是这样一位92岁的老人,18岁参军入伍,19岁入党,抗美援朝金城反击战中他和战友奋战4天4夜,共打退敌人38次进攻,歼敌400多人,牢牢守住了阵地。
王占山身上的38处枪伤,是他戎马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王占山
王占山这个名字乍一听起来,颇有几分江湖豪侠的感觉在其中,但现实中的王占山却是个实打实的苦命娃。
王占山1929年12月出生于河北丰南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同当时旧中国大多数的孩子一样,王占山的童年是在贫穷和饥饿中度过的。
在王占山9岁那一年,日军的铁蹄踏破了他的老家河北丰南县。日军的烧杀抢掠让当地的百姓深受其害。
某一次日军进村扫荡,他们抓住王占山5岁的妹妹,强迫她吃东西,吃饱了就用脚踹肚子,呕吐后再强迫吞进去,不吃就硬灌,这样一次次的将小女孩折磨致死。
而这一切就真实的发生在王占山的面前,妹妹的遭遇像一把重锤深深锲进他的骨髓。国仇家恨叠加在一起,让小小的王占山第一次感受到了内心的愤怒。
从此以后,王占山一家人都走上了抗日的道路,先是父亲王凯加入了由八路军领导的农会成为了农会会长,后来叔叔王彬也加入了区小队,成了一名八路军,年仅9岁的王占山则加入了抗日儿童团,为八路军站岗放哨。
此后的抗日战争期间,王占山逐渐地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民兵队长,这期间王占山虽然没有跟随大部队参加过战斗,但是却也练就了一颗不怕牺牲的虎胆。
1946年的一天,王占山带着4名战士一起出去执行任务,但是却不幸被国民党保安队抓捕。当时正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立威”的好机会。
于是第二天一早,这群丧心病狂的反动派当着王占山和村子里所有人的面,将那4名八路军战士的头颅砍了下来。
等轮到王占山的时候,敌人看着身材瘦小的他,举起屠刀说道:“小鬼,还跟不跟八路干了?”
年仅17岁的王占山面对敌人手中还沾着血的屠刀,毫不在意,将脖子一挺,说道:“干!”
而就在敌人的屠刀准备落下的时候,远处突然响起了一阵枪声,八路军游击队杀到了。国民党保安队仓皇应战,被打得溃不成军,而王占山也因此捡回了一条命。
多年之后,有人跟王占山提起了此事,问他当刀真的架到脖子上的时候,是否真的完全不害怕,王占山笑着回答道:“锯响就有末儿,闹革命不能怕砍头!”
而就在王占山被救一个月后,我军决定趁机一举彻底铲除盘踞在丰南的蒋匪军。鉴于当时的敌我态势,为了保证行动的顺利,我军必须要摸清敌人的真实情况。
于是王占山自告奋勇,带着几个同志到镇上去抓个“舌头”,几个人在镇上转了半天,看到了一个落单的国民党士兵。
王占山随机跟队友打了一个手势,然后拿出自己做的木头手枪,悄悄上前抵住那名国民党兵的后腰,说道:“到店后边去。
那国民党士兵只感觉到腰部被人一顶,当时就被吓得浑身冷汗直流,他不敢大声叫喊吸引旁人注意,担心身后的人一个不高兴把自己给杀了,只能乖乖地跟着王占山走。
到了僻静的地方后,接应王占山的队友就用真正的手枪顶在了他的脑袋上,这时候这个国民党兵才发现自己原来被“戏弄了”。
耀武扬威的日军
但是如今已经成了俘虏也就没有反抗的余地,只能被王占山他们一起带到了八路军团部,凭借着从“舌头”处掌握的情报,我军成功的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
对于王占山这次的机警,八路军团长十分高兴,当众宣布:“王占山这个同志不简单,不但要给他记功,还要批准他正式入伍!”
从此以后,王占山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开始跟随部队南征北战。经过两年的战争考验后,王占山凭借着自己的作战勇猛,深得组织和部队领导信任。在1948年8月,王占山在东野24师71团7连,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
入党前,7连指导员马占海严肃的对王占山说道:“王占山!部队马上就要打大仗了,成为党员后,你的命就是党和人民的了,你怕不怕?”
王占山听罢,举起自己的右手,目视前方,毫不犹豫地说道:“不怕!党指挥到哪里,我就打向哪里!”
这是王占山对党组织最庄严的宣誓,而王占山也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王占山入党后,跟随部队参加的第一个大仗就是辽沈战役,这是我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次大兵团正面交锋。
此后,王占山原先所在的东野8纵改编为第45军,开始解放全中国的战斗。而王占山也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这个过程中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入党时发下的誓言,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他的所有任务。
东北解放后,为了尽快完成解放全中国的任务,四野没有进行休整而是秘密出关南下,王占山跟随部队一起出关参加了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
1949年1月15日,随着时任四野参谋长刘亚楼的一声令下,解放军发动了解放天津的攻势,王占山所处的连队接到的命令是攻克天津海河大桥。
熟悉天津市的人都知道,天津市区内道路曲折复杂,一条海河横贯全市而过,在海河上横担着数座桥梁。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座大桥就是海河大桥,是我军解放天津的必经之路,因此陈长捷也在此地部署了重兵把守。
对于自己的防卫部署国民党十分的满意,用他们的话讲:“此桥固若金汤,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金汤桥’。”
在发动解放天津的战斗之前,总指挥刘亚楼立下了军令状,30个小时内拿下天津。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连指导员马占海带着王占山等突击队员冲了上去。
但是面对敌人的重兵把守,他们刚刚冲出去不久,马占海和数名队员就被敌人的机枪扫中牺牲了,看着倒在自己面前的战友,王占山心如刀割。
但是战场上命令就是一切,现在战斗还没有结束,绝不是悲伤的时候,于是王占山咬紧牙关,带着战士们运用蛇形迂回往前冲,成功将挡在部队前面的障碍物和碉堡全部炸掉,经过激烈的战斗后将红旗插到了“金汤桥”上面。
在“金汤桥”之战打响之前,7连还有100多名战士,当战斗结束之后,整个7连包括王占山在内只剩下了24名战士。为了纪念7连战士们的功绩,军首长在阵地上当众宣布,将7连命名为金汤桥连,并和7连幸存的战士合了一张影。
而这场战斗也被写进了45军军史之中:
“四〇四团乘胜经陈家沟、娘娘庙街直插金汤桥,该团七连于五时三十分占领了金汤桥,全歼守敌警备旅一百八十余人,四〇四团及四〇五团进入纵深发展甚快,迅速攻占了金汤桥。东北野战军总部特此通令表扬,四〇四团七连荣获军授予‘金汤桥连’光荣称号”。
金汤桥会师
就这样,东北野战军主力5个军22个师以伤亡2.3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3万余人,占领了天津。之前国民党号称可以守三个月的天津城,被解放军29个小时拿下。
北平和平解放后,王占山跟随部队继续南下,先后参与了湘赣、衡宝、两广战役,这个过程中,王占山因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被任命为了排长。
1952年,44军和45军合并为第54军,朝鲜战争爆发后开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54军作为最后入朝的王牌军,虽然来得晚,但是却打出了辉煌的战绩。
王占山作为404团1营3连3排排长,参加了朝鲜战争中最后一场战役——金城战役。
当时经过一段时间的斡旋后,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各项议程基本上已经全部达成了协议,谈判双方即将签署正式的停战协定。
然而,此时南朝鲜的李承晚却并不想就此放弃,仍然想着“统一朝鲜”。
为此他不惜破坏停战大局,公然宣称就算没有美国和“联合国军”的协助,南朝鲜也要继续战斗下去,直到解放全朝鲜为止。
针对这种情况,既然李承晚还没有认清现实,那么我们自然要再教教他怎么做人。于是志愿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向中央提出了“推迟签字时间,再给南朝鲜军队一次打击”的建议。
不久后毛主席就下达指示:“停战谈判必须推迟!再给南朝鲜军以打击,极为必要!”
我军的这次打击目标,就是位于金城以南地区的南朝鲜军部队,主要目的就是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确保能够顺利停战。
1953年7月,“联合国军”开始对“408.1”、“408.2”左侧的无名高地发起猛烈进攻。驻守在这里的正是王占山所在的54军135师404团1营7连。
在战前动员大会上,24岁的王占山主动请缨,要求组织上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们三排,他敢立下军令状,保证顺利完成任务。
组织上对王占山也非常的信任,把守护“408.1”高地的任务交给了他。
领了任务后,王占山率领三排穿插迂回到巨里室北山占领“408.1”高地。7月18日拂晓,敌军在强大的空地火力掩护下对高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敌人向“408.1”和“408.2”两个高地多次进行猛烈反扑。
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志愿军战士咬紧牙关死死坚守。虽然敌人疯狂的进攻,但是却始终没办法攻克我军阵地,但是在经过多次战斗后,王占山所在的连队伤亡也很惨重。
连长张炳振、指导员张宫佐、副连长王青山和一排长均负重伤,不能指挥作战;二排长、炮排长和司务长均已牺牲,阵地上只剩下三排长王占山和76名战士。
“人在阵地在,有进无退、寸土不让!”仅剩的76名战士,在他的带领下怒吼着,没有子弹就拿石头砸,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在此紧要关头,王占山成了全连队的主心骨。王占山知道,越是这样的时刻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守卫阵地的任务。
于是在敌人进攻停止的间隙,王占山立刻组织剩下的战士积极修复构筑被敌人炸毁的战壕和防御工事,同时清点弹药,抓紧一切时间进行补给。
次日凌晨,敌之兵力从两个排增加到两个营,再次向高地发动猛攻,与此同时,攻击炮火也更加猛烈。
面对敌人的猛攻,王占山的头脑很冷静,如今他们人数少,弹药有限,必须要保持成功率,所以不能贸然与敌人交火,而是要将敌人放近再开火。就这样,王占山带领战友们集中火力,进行狠狠地打击,击退了一波又一波的敌人。
敌人见阵地久攻不下,只好采取封锁战术,切断了我军的补给。3天后,志愿军几乎弹断粮绝,连水都喝不上,只好用尿来止渴,用野菜来充饥。
此时王占山就是所有人的主心骨,面对敌人的封锁,王占山没有乱了阵脚,他对战士们说道:“咱们这几天打死那么多敌人,他们身上都有枪弹,夜晚敌人不进攻的时候,咱们就趁机下去搞点物资。”
于是到了晚间,王占山带着战士们摸黑来到敌人尸体旁,经过搜索后他们找回来18挺机枪、10多支步枪,还有一兜手榴弹。
随后,他们更是偷偷摸进敌人的伙房,找回来半袋子萝卜、罐头,还有两盒烟。这样一来,敌人对王占山等人的封锁就不起作用了。
就这样,王占山带领着战士们,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斗志,在身体多处受伤的情况下,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坚守阵地4天4夜,打退敌人两个营的38次进攻,歼敌400余人。
等到志愿军486团来换防时,整个阵地仅剩下10人。一起下战场的几位战友和朝鲜军人见王占山血流不止、昏迷不醒,也感觉不到呼吸和脉搏,都以为他牺牲了,将他摆放在牺牲的战友旁。
135师师长任思忠(前排右一)和王占山(后排右一)等战士
此时对亏王占山的同乡好友董怀忠恰好赶来,他检查后发现王占山还有生命痕迹,于是赶紧把他送到野战医院抢救,经过抢救4天后,王占山奇迹般的从“鬼门关”闯了过来。
整个战斗过程中,王占山率领战士圆满的完成了阻击任务,为赢得整个金城反击战的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而战役结束后,王占山也荣立一等功,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最重要的是,经过“金山战役”之后,李承晚彻底放弃了之前妄图占领全朝鲜的幻想。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板门店,双方正式签订了停战协定,至此朝鲜战争结束。中国人打赢了这场被称为新中国立国之战的战争。
朝鲜停战以后,54军并没有立刻回国,而是担负起三八线前哨阵地的守卫任务。为防止美军和南朝鲜军撕毁停战协定重新挑起战争,部队投入了紧张的战备施工。
1954年4月中旬,奉志愿军总部命令,54军将金城地区防务移交朝鲜人民军,部队移防担负守卫东海岸的任务。
1955年3月,又将东海岸防务移交朝鲜人民军,守备西海岸,直到1958年5月和7月,54军才奉命分批回国。
回国后的54军,在1959年参加西藏平叛作战,1962年参加中印战争,全歼印度主力第4军,这期间王占山始终跟随部队南征北战,不曾有过一刻休息。
而这之后,中苏两国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曾经亲密无比的两个国家开始交恶。而当时的越南在“亲华”和“亲苏”之间摇摆不定,但是越南正在和美国苦战,中国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倾尽所有无偿援助越南。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期间,中国无偿援助了越南200多亿的物资。但是中国的慷慨并没有换来朋友,1975年越南统一后,越南领导人黎笋决定和苏联发展“更亲密的外交关系”,越南党内“亲华派”被迫“靠边站”。
此时的越南有着“称霸东南亚”的野心,接收了苏联的武器装备后开始以“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自居,走上了扩张的不归路。
此后,越南一边对中越边境进行蚕食,打死打伤多名中国边境军民,更是于1978年入侵柬埔寨。
针对越南的疯狂扩张,邓小平认为:“要给忘恩负义的越南一个教训”。
之后,中央军委开始为对越反击战做准备。
1979年,邓小平在对美国进行访问时,被问及了越南的问题,他说:“小朋友不听话,该打打屁股喽!”
邓小平
不久后,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正式打响。
当时的王占山已经是54军162师副师长、参谋长了,他和师长李九龙、政委董怀忠一起指挥着部队参与了这一场战争中来。
当时的162师隶属广州军区,在顺利完成参与围剿高平之敌的任务后,在3月1日接到了立即东进攻打广渊的命令。
正所谓兵贵神速,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攻击效果,李九龙和王占山等指战员命令部队马上组织起来冒雨进行强行军。
3月1日下午2点30分,162师以徒步强行军的方式冒雨前进,第2天上午凌晨4点10分,我军到达距离广渊仅6公里的“班管”。
在此地,我军遭遇了敌军的阻击,我军仅用了16分钟就迅速解决了战斗,之后,我军一路过关斩将,于6点40分插入广渊县东北一带,成功切断了敌军北逃重庆或者东逃下琅的道路。
当天上午9点55分,162师炮兵群对广渊开始炮击,之后部队从南北两侧对广渊发起进攻,城内越军做梦都没想到中国军队来的这么快,只能仓皇逃跑,甚至饭都没来得及吃。
就这样,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不甚激烈的战斗,我军顺利占领了广渊全城。此后,我军在李九龙、董怀忠以及王占山的指挥下,五战五捷,横扫越北。
从越南归国后,王占山于1979年9月被任命为河南省安阳军分区副司令员。
1987年王占山正式离休。退休后的王占山本可以享受轻松的退休生活,但是他却开始在另一处新的“战场”战斗。
在这之前的一段时间,社会上不知何时刮起了一股对邱少云、黄继光等革命英雄恶毒抹黑之风。
作为同在朝鲜战场浴血战斗过的老兵,王占山痛心疾首:“没有打过仗的人,有什么资格攻击英烈、诋毁英雄?这是挖我们的‘祖坟’,刨我们的长城!”
历史不容歪曲、英雄不容摸黑,荣誉更不得玷污,这是王占山心中决不容触碰和践踏的底线。
此时王占山虽然已经解甲归田,但他依然觉得自己必须要做些什么,于是王占山又一次站了出来,先后在十余所学校里面担任校外辅导员,在学校、少管所、或者企事业单位里面做宣扬革命英烈事迹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报告。
王占山
王占山不仅严格律己,而且对于家人和子女的要求极高,他始终恪守党员和军人的准则,任何时候都不破坏原则。
当年同乡指导员张冠左的遗孤女儿长大后没有工作,王占山多方求助和协调,终于为她在当地安排了工作。
但对家人和亲戚的请求,他从来都是“置若罔闻”。在他的人生信条中,自己的权力、关系是给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帮助的,决不是给自己家人“开后门”的捷径。
他当团长时,他的妹妹带着儿子到部队,开门见山说:“把你外甥弄到你部队当兵,跟着你谋个好前程。”
王占山一句话堵了回去:“到哪个部队当兵都一样,保家卫国还挑地方吗?”这样的“闭门羹”,女儿王秀香已经司空见惯。
她说,我了解爸爸的脾气,我当兵是自己报名应征的,拿到入伍去新疆的通知书才告诉我爸。后来妈妈担心我受不了边疆的艰苦,要我爸托人把我调回内地。我爸却骄傲地说,这才是王占山的女儿!
用王占山的话讲,这就是“有的事必须办,有的事无须办,有的事不能办!”
对破坏规矩的事,不管事大事小,王占山都严肃处理。儿子王克林一次因临时有急事,向王占山当时所在单位要了一辆车进行保障,王占山得知后非常生气,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对此批评,要求每个家庭成员表态。
王占山这样的离休干部,本来国家给予了极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心怀家国的王占山,几十年来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家的房子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装修的,摆着几件老家具。衣柜里没几件衣服,而且款式都很简单,但一身军装叠得整整齐齐。家里最吸睛的,是满墙的老照片,那是王占山走过的道路。
按照规定,干休所给王占山配有小车,可是他不用。他外出总爱骑辆自行车,还开玩笑说:“这是我的专车”。
直到王占山85岁再也蹬不动的时候,他的“专车”才“退休”。
刚从河南省安阳军分区副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下来那几年,王占山在家里坐不住。老伴席蕴兰怕他闲出毛病,就安排他每天上街买菜。
王占山总爱穿带兜的军装,兜里装着钱,那钱是他准备上交的党费。每个月,他都会提前到干休所把党费交给组织。
王占山
而每逢国家有大事,王占山准会送来2000、3000、5000不等的“特殊党费”。至于有多少回,王占山早已记不清。他的妻子席蕴兰说:
“他前半辈子光想着打仗;后半辈子,就想着还能给党和国家做点啥。”
对于王占山的事迹,党和国家一直看在眼里。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这一重大历史年份,我党决定为党和国家作出过重大历史贡献的党员同志颁发“七一勋章”,这也是我党的最高荣誉。
2021年6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内,92岁的老英雄王占山被抬进了会场,国家领导人亲自将一枚“七一勋章”佩戴在了王占山老英雄的胸前。
看着自己胸前的荣誉,王占山老泪纵横的说道:他说得很诚恳:“这枚‘七一勋章’,是我替牺牲的指导员和战友们领的。他们舍命为人民打江山。他们最应该获得这枚勋章。”
这样的言语,不禁让人想起另一位“七一勋章”获得者柴云振老先生曾经说的那句话:“这么多战友都牺牲了,活着的人还争什么功呢?”
在当今这个人人热衷名利的社会,我们真的太需要这些英雄的精神来充实我们的内心。
战争年代他们为了国家和民国抛头颅洒热血,而和平年代他们的精神却依旧可以不断地激励我们前进,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最需要去传承的精神!
本文发布于:2023-04-04 10:0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to/16807198542954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