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特点
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小学生有其自身的群体特点,下面我将从小学生的心理,生理,行
为,语言四方面来具体阐述小学生特点。
小学生心里特征:
一)小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
1.知觉的有意识性、目的性发展,但水平有限。
2.记忆,由不随意记忆占优势到随意记忆占优势。意义识记逐渐发展,但机械记忆
仍是主要的。
3.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处于发育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具有半少年半儿
童的心理特征,既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又不乏对成人的依赖性,既开始产生一定的自觉性,
又在不自觉中仍时 时表露其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这几者相互交织
在一起,构成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 思想还不稳定、不成熟,所以,虽然模仿力极强,
但是学得快,忘得也快。总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 为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
不强,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等等。
小学生生理特征
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在这段时期, 他们的身体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
突 增期。骨骼在急速生长,手、脚,特别脚骨长得最快,胸骨横径在加宽,女孩子的胯骨
也在增大。肌肉随着骨 骼的变化而发达起来。心肺迅速增大,特别是心肺容积和血管容积、
以及肺活量,都较出生时增长了近一倍。 由于心肺容积增大,使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从事
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但是,与成年人相比,他们的骨骼、肌肉成长尚未健全,心肌收缩
力量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总的来说,从生理机质上看,他们与 成年人
相比仍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的。
小学生行为特征:
近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从7岁开始,孩子的逻辑思维已开始得到发展。他们对自己和
周围事物,虽有了一定认识,处理事物的能力也有了提高,但尚带有幼稚的性质。心理学
家认为7岁和6岁相比较,是一个比较平稳的年龄,他们对周围环境的看法较为现实,一
般地说,较少会发生心理冲突。此时孩子的想像更具有思考的特点,对社会生活感受多于
表现。他们已能注意到伙伴行为的好坏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道德品质观念也有了发
展。这对早期性教育的理性化有重要作用。
8岁儿童和7岁儿童相比较,由于已经习惯了学校的生活,不再对周围事物持谨慎和
观望态度。在语言学习和能力方面表现积极,并迅速发展。他们的活动性也大大增强,适
应行为的范围更宽广深远,他们好动、热心,对于什么事都想试着去干,虽然仍具有孩子
气,但他们已经不是幼儿。他们对以前片断地体验到的事物,不但有了理解,而且已能进
行种种联系。他们已能很容易地分辨出人们和事物之间的异同。格赛尔说:“8岁的儿童对
于他渴望了解的未知事物那么敢作敢为,使得我们把他看作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具有成人特
征的雏形。”
8岁的孩子,对性的兴趣稍有提高,会提出或在同学之间探究性问题,如女子的乳房
为何会增大,为什么结了婚才能生孩子等问题。在一些孩子中,也会出现一些失常的表现,
如满不在乎地说脏话,乱写乱画,掀女孩子裙子等。由于个人的生理发育时间并不一致,
早熟的儿童可能会感到害羞,发育迟缓的儿童可能会感到自卑,心理变化起伏很大,这会
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影响。
学生到了6年级,对异性的关心也随着增加,主要表现在对异性学习成绩好坏、运动
成绩优秀与否以及形体美的关心,而很少能互相追求精神上的志向。
小学生语言特点:
一二年级的孩子在言语表达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口头语比较多。在口头表达内
容里频繁出现“那个”、“什么”、“就”、“就是”。这主要是由于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言语表
达对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的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有比较大的难度的。孩子的抽象思维水
平(或者称为理论思维水平),还处在低水平阶段,因而他们不能像成人那样以抽象思维为
基础,自然地运用抽象思维直接把要交流的内容在头脑中组织起来,运用规范的语法知识
和语法概念,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等串联成句子或段落,甚至还
可以做到边想边说。而他们的思维水平还不允许做到想与说兼顾。孩子在表达之前思维活
动必须要完成一个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的过程,为后面的言语表达做好准备。
于是其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内部的思维活动上了,在外部的言语表达上出现了短时的停顿,
于是就表现为一些无意义的“那个”、“就”“就是”、“什么”等口头语了。
2、欲言又止
一二年级的孩子表达常常出现“欲言又止”的现象。即学生抢着说:“老师您听我说,
您听我说。”马上给他机会,他又不知道要说什么了。根据统计,63%的一年级学生和47%
的二年级学生出现了这种情况。表面上看似乎不能理解,实际上这是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
大多数一二年级的孩子都是非常热情活泼的,他们特别喜欢和他人谈话交流成为朋友,所
以当对方所表达的内容他们有所知有所闻,可以与对方交流的时候,孩子总是特别积极的
争取与对方交流的机会。这是在其言语表达上就如前所说,一二年级学生在言语表达前需
要一个把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的过程,即在思维活动上需要一个完整的过程。而这一过程
与其“争取交流表达机会”的过程必须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当然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这一阶段的一二年级学生是不能说与做兼顾的,孩子把注意力都转移到争取机会上,得到
机会后还没来得及完成把要表达的内容形象化的过程,所以当让其表达时还不知道要说什
么。于是就出现了“欲言又止”的现象。
3、 言语表达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可变性、灵活性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在说话之前通常是把要表达的内容形象化、它们的言语表达是以
具体形象思维为基础的,而不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因此他们的言语表达有较强的随意
性、灵活性、可变性。如在一段二年级的三人小组谈话中,有一名学生说:“老师我喜欢看
大猩猩、大象,我喜欢打篮球。”关于“大猩猩”“大象”的内容还没有介绍完,就直接转
向了“打篮球”,很明显表现出了较强的可变性和随意性。即想到了哪些内容就说什么,不
会考虑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
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的言语表达效果是不同的
根据心理学的标准,人的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类。、
多血质的孩子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性格爽朗,喜欢交际脾气急躁;粘液质的孩子考虑问
题比较仔细,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做事求稳较慢;胆汁质的孩子直率热情,情绪易
冲动,精力旺盛;抑郁质的孩子怯懦多疑,行为稳重踏实,比较孤僻。多血质和胆汁质的
孩子乐于表达和交流,而且语速也比较快。而粘液质的孩子会不太愿意表达情感、交流思
想,语速也比较慢。
家庭教育环境和成长经历对孩子的口头言语能力是有一定影响的
家庭教育环境和成长经历对孩子的口头言语能力是有一定影响的。家庭是孩子的第
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重要活动场所,而且是影响孩子思想、
知识、能力的最早、最连续和最持久的环境因素。
本文发布于:2024-03-30 22:27: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18088693948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