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资料全

更新时间:2025-05-07 08:36:24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连秋芸)

专业技术资料分享

绪论 学会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知识要点:

教育学、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的含义;教育学对于教师取得教师资格与成为一个好老师的意义;

教育情景的含义;介入教育情景的实践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及学科要素以及对于教育学研究产生影响;情景

化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

本章考点:

教育学、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的含义;教育学对于教师从教的意义;教育情景的含义;

1、 教育学: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教育事实:具有广阔的含义。①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是 存在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是

可感知、可人事的事物。②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的教育实践。

3、 教育问题★:当教育问题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进行回答、解释我并解决矛

盾和疑难时,教育问题★才是教育科学的开端。

4、 教育情境★:即教育、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它

包含形象化的典型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教育情境可以利用文字、音像等多种方式表示教育行为的诸多因

素的运行,其中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教育中介三者之间的联系,实施教育的过程、时间、地点。

5、 加入情境的教育学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维度组成。

6、 教育情境的介入对于教育学研究产生影响:P7

7、 情景化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P7

第一章 教师 认识教育

知识要点: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功能;教育的效应

本章考点:

教育、教育目的、个体发展、个体个性化;教育各要素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影响个体

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社会政治、社会

文化)

第一节 教育的属性

1、 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育从成分上分析,含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

3、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以教育为目的吧受教育者作为对象,以其自身的

活动来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变化。他把教育的影响作为手段,用它来吧自己的活动传导到教育对象上去。

(2)受教育者★:是教育教育实践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可以分解为:教育媒体、教育

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好教育环境★。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以教育影响★为中介(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5、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6、教育的发展:

(1)远古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点★★★: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

(2)古代教育(农业时代社会)或(奴隶、封建社会)特点★:①教育具有独立的活动领域,从生产劳动

好的和会生活中分化出来,产生专门的教育机构②教育内容丰富起来,学校教育方法注重背诵记忆,主要采

用个别方式③具有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④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3)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主

义)特点★:发展性、生产性、商品性、科学 性、民主性;现代教育分为三个阶段:

第二节 教育的目的

WORD资料 下载可编辑

WORD格式 可编辑

1、 教育的目的★: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作用。

它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具体教育目的、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塔贯穿

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

(1)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正确地解释l”中对教育目的做了第一次明确的

表述。

(2)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①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②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③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

个性发展的统一

(3)教育目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①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②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

构的规定

2、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1)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

(2)教育目标分类★(三大类):认知领域、能力领域、情意领域

第三节 教育的功能

1、 个体发展:即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个体的“身”方面更多取决于自然的成熟;个体的“心”方面更多

受教育的影响。个体的“心”方面的发展反映出来的对教育的需求,主要为个性化和社会化梁方面。

(1)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①遗传★:是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是人发展的自然或

生理前提。②环境;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预定的制约作用;人的社会

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③教育:规定中人大发展方向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人身

心发展的动力★

(2)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①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有简单到复杂,有具体到抽象②阶

段性---教育要考虑学生现有水平,也要提出高于原水平的要求③不平衡性-★--抓关键期,适时教育

④个别差异性★---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3) 个体社会化★: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化社会

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包括政治、道德、社会角色

社会化。

(4) 个体个性化:侧重于个体“独特性”的形成,包括能力、特长、独立自主性、自觉积极性、能动的

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就是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

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2、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制约和促进★。

(1) 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8★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

手段。A提高对生产要求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b能合理操作、

使用工具和机器,注意对工具的机器的保养和维修,减少工具的损坏率c提高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能

缩短学习新技术或掌握新工种所需要的时间d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e提高加强生产管理的愿望与能力

②教育是加速现代化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

(2)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P49★政治对教育①政治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实现控制②政治对教育作用

的第二种手段是通过政府、政党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③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三种手段是法律④政治对教

育作用的另一个最常用手段是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影响受教育这的思想政治立场、观点与

态度,形成受教育者的公民意识和行为。

(3)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P50★

(4)教育对文化的作用:P51①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

环②对文化的普及③教育还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

第二节 教育的效应

1、 教育的效应★指:教育实际干了什么。

2、 应试教育的负效应:★★P57①片面追求升学率②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③升学造成学生分化

3、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普及性、群众性)、发展性。

专业技术 知识共享


本文发布于:2024-03-31 03:5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18283133954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发展   社会   目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