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书笔记30篇
【篇一:小学生读书笔记格式】
小学生读书笔记格式__年__月__日
今天阅读:《》 作者:____ 好词集萃
优美语句:
读后感受:
【篇二: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 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
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
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
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
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
为而悔恨??。”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
对照保尔,想想自己,感到脸上一阵阵烘热。记得今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沉浸在节日的
气氛中,我家却十分冷清。爸爸工作繁忙出差了,妈妈因病卧床不起。听着孩子们在外面的嬉
闹声,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片刻就“簌簌”落下眼泪来。妈妈见我落泪了,指着床头的
书说:“轩轩,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看完了吗?”我再次把这本书翻阅,保尔的形象
又浮现在眼前。对,我该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我应该为家人分忧解难,决定下厨做饭菜。妈
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紧紧拉住我的手说:“你真是咱们家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我指着《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说:“是它教会我的!”
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落泪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身影,要把
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水滴石穿》
今天,在老师的推荐下, 我们读了《滴水穿石》这篇文章。故事主要讲:一块石头上面总
是有水滴连续不断地滴在石头上。水滴不论白天黑夜,持之以恒地往下滴,终于有一天石头被
滴穿了。
我读了以后感到非常吃惊:那么微不足道的水滴,竟然可以把坚固无比的石头穿个大洞,
真是奇迹啊!我想,要是我们能像水滴那样,那世间还有什么事能难倒我们呢?
我联想到了我自己: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记得有一段时间,自己的语文成绩差,都是作
文拉了后腿,我暗下决心:不管发生什么,我每天晚上一定要读一篇文章。可是第二天晚上,
我却不守信,跟朋友下棋了。今天读了《水滴石穿》后,真恨不得骂自己:“没用!没用!真
没用!连这种小事都做不到,以后怎么干大事呢!”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说的真是一点也不错。我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学
会控制自己,做事要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做成大事。
《守株待兔》
今天再一次读了《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有了更加深刻的启发,故事中,农夫因为偶尔一
次遇见撞到树桩上的兔子而天天坐在那棵大树桩旁等待,荒废了田里的庄稼,农夫是多么的愚
蠢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妄想不用劳作、不用行动,就可以得到第一次成功
时或幻想的成果,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他把一次偶然的事情当做永恒,最后浪费光阴,耽误了
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的,一次偶然考试发挥好,就不去认真听讲,躺在那里
睡大觉,那我们的光阴会被白白浪费,终会一事无成的。
《守株待兔》
学了守株待兔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
在田里干活,突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窜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
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看有没有跑过来撞死的野兔。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
野草,庄稼全完了。
多么愚蠢的人啊。俗话说:“天上没有掉下的馅饼。”如果你天天只空想,而自己不努力,
那么你这一辈子都会碌碌无为,不会有什么大成就。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人不能贪得无厌,不
能不劳而获,否则会因小失大。
《农夫和蛇》
星期天,我写完作业后,家里停电了,不能看电视也不能玩电脑,我就找了一本寓言故事
来看。我被《农夫和蛇》这个故事吸引住了。
这个故事的内容是:一个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见路边有一条冻僵的蛇,然后他把那
条蛇揣在怀里,蛇醒来后把农夫咬了一口,结果农夫中毒而亡。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也许你认为蛇是个恩将仇报、无情无义、狼心狗
肺、不知道感恩的动物,可是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蛇身上,蛇也是无辜的。因为蛇本来就
是冷血动物,具有攻击性,当它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就会自卫。
我认为农夫的死是活该,因为他愚昧无知,不知道蛇是冷血动物,具有攻击性,而且有毒。
虽然我们敬仰农夫的爱心,但不敢恭维他的善举。
做为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然就会像农夫一样悲惨。
《乌塔》
自从我学了《乌塔》这篇课文以后,我就在沉思: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能独自享受自己那
一片自由自在的天地?文中乌塔14岁就开始独自游欧洲,我深深的被她的行为所折服。
同时,我的心里也产生了巨浪:“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能自己出去玩?难道所谓的“爱”
就是不让孩子独立自由吗?”我从心里佩服乌塔——14岁就能独自游欧洲了,我9岁了还不能
独自去上学、回家。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是一群渴望自由的小鸟,我们是家长手中的
“小太阳”,简直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父母的过分关爱让我们窒息。
在家里,我从来不做任何家务,都被妈妈一个人承包了,我可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
心只读圣贤书”。
记得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有个人考上了名牌大学,只因为自己不会叠被子、洗衣服而被
迫退学。由此可见,中国的孩子多么缺少自主自理能力,依靠别人,思想上的束缚,那些把孩
子紧锁的家长们,快打开“溺爱之锁”吧!让孩子呼吸自由的新鲜空气。
乌塔是幸运的,她有着丰富的阅历、广博的学识,同时她也有着实践能力,亲自去品尝生
活酸甜苦辣的神奇经历。而我呢?我们这一代呢?是幸福的,但却是有缺憾的幸福!在这里,
我要对同龄的朋友们说,主动从父母溺爱的怀抱中走出来,锤炼自己独立生活的意志。我要对
中国的父母说:“给孩子撑起一片独立自主的蓝天,让爱更完美,让爱更充实”。
《三国演义》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
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
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
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
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
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
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去寻
找。我认为关羽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这些人物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
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
么呢?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
点点,你不会难过吗?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
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
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
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
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
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
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
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
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
是克洛西被
人凌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
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
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
的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
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上,使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
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已经渐渐淡漠,在社会加强精神建设
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
爱在人们心中永驻.
《格林童话》读书笔记
《格林童话》是通过“寓教于故事”的形式,让读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汲
取到健康成长的丰富“养料” 。并且,通过寓言故事,教懂读者一些课本上未能学到的道理。
教会读者“分辨善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人不能懒散、智慧是进步的阶梯、遇到危险要
冷静??”等做人、待人的道理。
《格林童话》在语言上朴实无华、生动流畅,简明易懂,朗朗上口,娓娓道来,栩栩如生,
又充满了德国的乡土气息,令人倍感亲切。
《格林童话》寓教于乐,每一则故事都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背包、帽子和号角》告诉人
们做事不能太贪心,多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好报。《灰姑娘》则说明了凡事
不能光看外表,美好的本质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的。《不孝的儿子》教人们懂得了对待父母、长
辈一定要孝顺、尊敬??
《格林童话》源自民间,在艺术上通俗、质朴、粗犷、生动,表现了纯真的自然美。文中
的主人公个性鲜明,善恶对错一目了然。不少主人公憨态可拘、滑稽可笑,使故事妙趣横生,
引人入胜。总是把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冲突置于斑斓多彩的幻梦之中,借助神奇的
力量化解矛盾,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告终。故事中,自然与神奇,现实主义与浪漫幻
想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使读者既感到故事情节合情合理,又体现了读者的意愿,从而得到满
足。如今在这样一个物欲如潮如流的社会里,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有时无法正确辨别善与恶、
对与错。这种时候,不妨看一下《格林童话》,在一个个生动、简单的故事里你会体味出内在的
深刻意义——以理性的态度去辨别世间的善恶对错。看《格林童
【篇三:教师读书笔记30篇 2】
教师读书笔记30 篇
一、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
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
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
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
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
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
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
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
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
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
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
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
双巧手,把学生引
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
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
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
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
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
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
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
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
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
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
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
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
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
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
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
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三、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
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
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
渴的灵魂。它像
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
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
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
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
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
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
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
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
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本文发布于:2024-03-31 05:5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18355453956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