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
在线阅读请点击链接查看
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1】获取四年级
语文、四年级数学、四年级英语电子课本资源。
部编版和人教版的区别
编写单位不同。就如上面所说,部编版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而人教版的教材则是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学。人教版是按照出版社来说的,只要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
版的就是人教版的,并不是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撰写的。
古诗文比重不同。相对人教版的教材而言,部编版教材在古诗文的占比更多。就整个
小学6个年级12册教材书中共选入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选
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
部编版相对人教版课外知识更多一些。部编版教材这样做的是为了避免精讲文章过多
而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延伸,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让“教读”、“自读”
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
部编版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小学教材为例,无论从认字还是写字的个数上来说,
部编版都比人教版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升。比如:部编版增加了文字笔划的教学。
部编版更适合现代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材课文选取、习题设计,还是在课后作业
等方面都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
教材封面上有明显的标识,以区别教材是部编版,还是人教版。
关于认字与写字的要求
新的部编教材和原来的人教版相比,更加注重基础的掌握与积累。其中对小学生而言
最重要的认字和写字要求,新编的部编版教材就对孩子就提出了更高与更细致的要求。
课文语言表述
全新的不编教材不光从基础要求上有所增加,还将以前课文原文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细
致入微的修改。让文章表述语言应用更加得体规范。
课后作业要求
最新的部编版教材对孩子的课后作业要求有了更加细致明确的指导,将原来操作性不
强的要求全部转化为明确的指示,更符合儿童的发展要求。
纠正了原来教材中不合理的语言表述
应当说新教材还是注意“接地气”的。本次教材编写,将这些年一线教学所出现的某
些通病,也努力通过教材的编写去纠。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积累
1、认识平行和垂直
①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成直角的和
不成直角的两种情况。
“同一平面”是确定两条直线平行关系的前提,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内,即便不相交,
也不能称为互相平行。
②平行线: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的表示方法:a//b,读作a平行于b。
生活中平行的例子:窗户相对的框,黑板相对的两条边,公路上的斑马线......
③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
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垂直的表示方法:ab
生活中垂直的例子:三角尺上的两条直角边互相垂直......
④三条直线的特殊关系:
a//b,b//c,那么a//c: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b,bc,那么a//c: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
直线互相平行。
2、垂线的画法和性质
①过直线上和直线外一点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
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
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②过直线外一点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
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直线外的一点重合;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
边画一条直线
③垂线的性质: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
直线的距离。
3、平行线的画法及运用
①平行线的画法: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
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②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其中的一条直线重合;用直
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如果第一步的三角尺的直角边
与另一条直线完全重合,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平行,如果不完全重合,这两条直线就不平行。
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④怎样画长方形:
画垂线的方法:按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做长方形的长;从画出的线段两端画两条与这
条线段垂直的线段,使这两条线段长2厘米;把两条2厘米长的线段点连接起来。
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做长方形的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
线段重合,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使移动的距离达到宽
所指定的长度,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长所指定的长度;把两条线段相对应的端点连接起
来。
本文发布于:2024-03-31 23:44: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18998623975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