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
社区教育课程供给现状与优化策略
*
崔珍珍
1
陈海明
1
王伏瑾
2
赵新元
2
(1.广州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
(2.中山大学,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优化课程供给是提升社区教育能力的重要内容。以广州开放大学社区教育教学点
中1088位社区教育学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对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社区
教育课程供给现状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员对社区教育课程供给的认知与性别、年龄、
工作状态和工龄、工作单位性质、受教育程度和职务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社区教育
课程供给存在价值引领不足、管理系统科学性和优化度不足等问题,亟待通过树立文化育人教
育观、创新组织合作机制、提高课程供给质量和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等优化策略来提升社区教育
课程质量。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社区教育;课程供给;现状;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154(2021)03-0050-08
一、问题提出
我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
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
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
[1]
社区教育在满足人民不断升级
的文化需求和生态环境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区教育课程作为社区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目前社区教育课程
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内容:(1)功能定位。沈敏敏
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角度提出社区教育中创业
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功能、定位和内容选择等;
[2]
钱
旭初和蔡廷伟基于社区教育的文化功能角度提出社
区教育文化、艺术、休闲和伦理类课程设置的原则
和内容选择等。
[3]
(2)优化策略。罗志强和邵晓
枫从居民需求的角度,认为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应
与需求方进行协商,并提出促进居民参与度的动力
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等。
[4]
虽然当前我国社
区教育课程建设和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丰富成果,但
仍面临着课程内容单一、居民参与度低、研究视域
偏窄等发展困境。
[5]
鉴于此,本研究以供给侧改革
为研究视域,从政府、社区教育供给方和社区教育
需求者的角度出发,剖析我国社区教育课程供给中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原则和策略。
二、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社区教育课程供给现状
调研
教育供给是指社会为了培养各种熟练劳动力和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一般项目“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区域开放大学服务广州社区教育的模式与策
略研究”(编号:201911998)。
作者简介:崔珍珍(1980—),广州开放大学社会培训学院副院长,讲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陈海
明(1978—),广州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远程开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王伏瑾(1997—),中
山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赵新元(1976—),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
方向:工作家庭关系和雇佣关系。
收稿日期:2021-03-12
50
当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3期
专门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和个体的发展,而由各
级各类教育机构提供给学生受教育的机会,
[6]
包含
教育投资、教育机构和教育资源三个要素。狭义的
教育供给只包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提供的教育机
会;广义的教育供给还囊括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以外的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机会。
[7]
作为教育供
给中的一个重要类别,社区教育供给由政府、各类
企事业单位、社区和社会组织等提供并向大众开
放,其目的在于促进终身学习,提高全民素质。社
区教育课程供给是社区教育功能显现的重要保障。
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社区教育课程供给包括社区
教育资源整合配置及多渠道融资机制改革。作为对
普通学校教育形式的补充与扩展,社区教育课程供
给能够弥补民众在接受学校教育结束后教育资源的
不足,以终身学习促进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从而
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水平劳动力。为
了解社区教育课程供给现状,笔者以广州开放大学
原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24个社区教育教
学点为抽样样本。
(一)社区教育基本情况
广州开放大学承担了国家教育综合体制改革试
点项目“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数字化学
习),提出建“家门口的大学”、让“学习在你身
边”的理念,2011年6月获教育部“终身学习公共
服务平台模式研究及示范应用”广州子项目,2014
年12月完成项目研究报告,并制订了项目实施方
案,打造了广州终身学习网、职工教育网、中小学
教师继续教育网等一系列实施平台,整合、建立
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理念,打造“天
网+地网”体系)社区终身教育模式,以“互联
网+”理念重塑终身学习新形态,构建“教育超
市”型协同供给智能枢纽,建立智慧、泛在、多元
学习支持服务机制,面向全市市民、职工、专业人
员开展终身教育,解决一线城市千万级人口大规
模、差异化、个性化的优质学习需求。截至2019
年,天网集群8个平台注册用户超58万人;汇聚资
源508.2TB,课程数超1.2万门;整合建立“地
网”即电大60所分校、24个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
专题研究
和13个企业职工服务站;形成教材、著作、论文
等68部(篇)。“天网”集群网页学习访问总量超
6000
(
万次,“地网”培训超
二)调研工具
74万人。
[8]
为了解广州社区教育课程供给现状,本研究在
查阅和分析文献综述及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自
编“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社区教育课程供给现状调查
问卷”。问卷由社区教育课程教育观、课程供给现
状与问题、课程供给实践路径三个维度组成。
1.
该维度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组织、学习者特
教育观维度
点、制度设计四个子维度。其中,教育目的包括
4个
题项;教育组织包括“社区教育应加强顶层设计”
等5个题项;学习者特点包括“社区教育应符合
学习者能力差异”等5个题项;制度设计包括“社
区教育应有不同参与主体的利益协调机制”等4个
题项。
2.
该维度包括课程目标、组织运行体系、课程供
课程供给现状与问题维度
给关系、社会力量参与四个子维度。其中,课程目
标包括“目前的社区教育课程价值观指向清晰”
等4个题项;组织运行体系包括“目前的社区教育
中,社区群体参与度较低”等6个题项;课程供给
关系包括“目前的社区教育课程难以满足学习者的
多元化期望”等7个题项;社会力量参与包括“目
前的社区教育的社会力量参与程度”等4个题项。
3.
该维度包括课程结构、组织合作体系、课程质
课程供给实践路径维度
量、政府角色四个子维度。其中,课程结构包括
5个题
项;组织合作体系包括“社区教育课程建设需有全
面评估流程”等5个题项;课程质量包括“社区教
育课程内容质量需要明确社区教育的教学目的”等
6
教育非常重要”等
个题项;政府角色包括“政府的教育规划对社区
3个题项。
通过SPSS软件处理后发现12个维度
Cronbach
0.923、0.909
α分
、
别
0.902
为
、
0.916
0.881
、
、
0.937
0.954
、
、
0.928
0.967
、
、
0.904
0.972
、
、
当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3期
51
(
“天网”应用集群,实践“四化双网”(以数字
“社区教育应促进每一个学习者全面发展”等
“社区教育课程应遵循终身教育原则”等
专题研究
表1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社区教育课程供给相关系数矩阵
均值
1.教育目的
2.教育组织
4.制度设计
5.课程目标
3.学习者特点
6.35
6.42
6.29
6.18
5.90
5.55
5.33
5.39
5.95
5.90
5.97
6.01
标准差
0.97
0.90
0.99
1.12
1.20
1.31
1.48
1.43
1.28
1.29
1.27
1.29
1
1112
0.83**1
0.76**0.81**1
0.67**0.72**0.74**1
6.组织运行体系
7.课程供给关系
8.社会力量参与
9.课程结构
10.组织合作体系
11.课程质量
12.政府角色
0.55**0.56**0.54**0.57**1
0.41**0.42**0.46**0.44**0.62**1
0.32**0.31**0.34**0.32**0.63**0.53**1
0.35**0.34**0.37**0.35**0.51**0.70**0.63**1
0.53**0.55**0.51**0.49**0.64**0.55**0.57**0.64**1
0.53**0.55**0.54**0.50**0.63**0.57**0.57**0.64**0.92**1
0.53**0.55**0.52**0.51**0.65**0.55**0.55**0.63**0.91**0.92**1
0.53**0.56**0.50**0.49**0.63**0.54**0.52**0.59**0.86**0.85**0.90**1
0.943;总量表的Cronbachα为0.983。采用KMO和
和中层管理人员居多,占85.9%(见表2)。
表2调研样本基本情况
变量
性别
男
女
10~20岁
21~50岁
50岁以上
高中以下
人数占比
(人)(%)
35933.4
现工作
71666.6
状态
18817.5
69364.5
变量
在职
退休
政府机关
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
自由职业
人数占比
(人)(%)
90183.8
17416.2
26824.9
15414.3
20218.8
35232.7
222.0
777.2
巴特利检验进行效度分析,KMO值为0.979,变量
间相关性较强;巴特利检验P值为0.000,笔者以
上述12个变量绘制相关系数矩阵,发现因子的相
关系数矩阵非单位矩阵,问卷具备良好的信效度
(见表1)。
(三)调研对象
在24个社区教育教学点中,笔者随机抽取
1088位经常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学员作为调研对
选项重复等无效问卷后,最后获得有效问卷1075
份,问卷回收率为98.8%。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从性别看,男性占
33.4%,女性占66.6%;从年龄看,21~50岁的学
员居多,占64.5%;从受教育程度看,高中(或中
专)和大专学历的学员居多,占70%;从婚姻状况
看,近60%的学员为已婚;从月收入水平看,月收
入水平1万元以下的学员居多,占86%;从现工作
状态看,在职学员居多,占83.8%;从所在单位工
作性质看,学员中自由职业的占32.7%、事业单位
的占24.9%,私营企业的占18.8%;从现劳动合同
形式看,正式员工居多,占61.2%;从工龄看,工
龄在5年以下、5至20年和20年以上的人数分布相
对均衡,工龄均值为13.2年;从职务看,基层员工
婚姻
状况
年龄
象,通过微信向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剔除漏填、
高中或中专
受教育
程度
大专
本科
本科以上
单身
已婚
离婚
已婚分居
1万元以下
所在
19418.0
工作
706.5
单位
性质
26024.2
49245.8
22320.7
兼职员工
22721.1
现劳动
302.8
正式员工
65861.2
合同
(含试
形式
临时工
42139.219017.7
用期员工)
62658.2
24
4
2.2
0.4
5.0
5.8
3.2
工龄
5年以下
5~20年
37434.8
36133.6
34031.6
69864.9
2.3
1~2万53
月收入
水平
2万以上~4万63
4万元以上34
注:N=1075。
92586.0
职务
20年以上
基层员工
中层管理人员
22621.0
高级管理人员
25
其他
12611.7
样本量基本情况表明,目前社区教育课程学习
者主要是有一定工作经验和自我提升需求的中青年
在职群体,该群体对教育资源需求量较大,适合作
52
当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3期
专题研究
表3学员背景因素与社区教育课程供给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性别
1.教育目的
2.教育组织
4.制度设计
5.课程目标
3.学习者特点
F
(1,
=2.79
1073)
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工作状态工作单位性质劳动合同形式
F
(5,
=3.22**
F
(2,
=3.72*
1069)1072)
F
(5,
=1.40
1069)
F
(5,
=2.19
1069)
F
(2,
=2.49
1072)
F
(2,
=2.21
1072)
F
(2,
=0.37
1072)
F
(2,
=0.45
1072)
F
(2,
=1.16
1072)
F
(2,
=3.09*
1072)
F
(2,
=3.18*
1072)
F
(2,
=3.95*
1072)
工龄职务
F
(1,
=5.31*
F
(2,
=8.66**
F
(4,
=3.58**
F
(3,
=12.97**
F
(3,
=2.52
F
(1,
=3.91*
1073)1072)1070)1071)1071)1073)
F
(1,
=7.76**
F
(2,
=1.04
1073)1072)
F
(1,
=3.45
1073)
F
(1,
=3.22
1073)
F
(2,
=2.09
1072)
F
(4,
=2.99*
F
(3,
=3.57*
1070)1071)
F
(4,
=3.26*
F
(3,
=6.01**
F
(3,
=3.32*
F
(1,
=1.16
1070)1071)1071)1073)
F
(3,
=1.49
1071)
F
(3,
=1.35
1071)
F
(3,
=1.62
1071)
F
(3,
=2.26
F
(1,
=1.68
1071)1073)
F
(2,
=6.02**
F
(4,
=2.48*
F
(3,
=11.02**
F
(3,
=1.62
F
(1,
=2.57
1072)1070)1071)1071)1073)
F
(5,
=3.67**
F
(2,
=6.41**
F
(2,
=28.04**
F
(3,
=6.78**
1069)1072)1072)1071)
F
(2,
=3.20*
1072)
F
(2,
=7.48**
F
(3,
=5.04**
1072)1071)
F
(2,
=11.01**
F
(3,
=5.07**
1072)1071)
F
(2,
=16.24**
F
(3,
=5.25**
1072)1071)
F
(2,
=2.13
1072)
F
(2,
=1.74
1072)
F
(2,
=3.04*
1072)
F
(3,
=2.99*
1071)
F
(3,
=0.31
1071)
F
(3,
=2.57
1071)
F
(2,
=20.95**
F
(3,
=7.29**
1072)1071)
6.组织运行体系F
(1,
=22.47**
F
(2,
=6.26**
F
(4,
=0.34
1073)1072)1070)
7.课程供给关系F
(1,
=4.31*
F
(2,
=3.29*
1073)1072)
8.社会力量参与F
(1,
=10.35**
F
(2,
=2.72
1073)1072)
9.课程结构F
(1,
=1.42
1073)
F
(1,
=2.29
1073)
F
(4,
=2.23
1070)
F
(4,
=0.69
1070)
F
(4,
=2.31
1070)
F
(2,
=6.40**
F
(4,
=1.47
1072)1070)
F
(3,
=11.04**
F
(3,
=1.51
F
(1,
=8.86**
F
(5,
=2.73*
1071)1071)1073)1069)
F
(3,
=2.59
F
(1,
=13.62**
F
(5,
=0.96
1071)1073)1069)
F
(3,
=1.29
F
(1,
=1.17
1071)1073)
F
(3,
=3.61*
F
(1,
=4.41*
1071)1073)
F
(5,
=1.39
1069)
F
(5,
=2.06
1069)
F
(5,
=2.54*
1069)
F
(5,
=2.22*
1069)
10.组织合作体系F
(1,
=3.63*
F
(2,
=3.07*
1073)1072)
11.课程质量
12.政府角色
F
(2,
=9.73**
F
(4,
=3.20*
F
(3,
=10.72**
F
(3,
=3.09*
F
(1,
=9.62**
F
(5,
=1.93
1072)1070)1071)1071)1073)1069)
F
(2,
=5.32**
F
(4,
=2.69*
F
(3,
=9.47**
F
(3,
=2.50
F
(1,
=4.39*
1072)1070)1071)1071)1073)
F
(3,
=6.20**
F
(3,
=2.39
F
(1,
=1.15
1071)1071)1073)
F
(2,
=21.79**
F
(3,
=2.84*
1072)1071)
F
(2,
=12.47**
F
(3,
=3.57*
1072)1071)
F
(2,
=18.75**
F
(3,
=4.50**
1072)1071)
F
(1,
=3.69*
F
(2,
=12.68**
F
(4,
=4.38**
F
(3,
=13.18**
F
(3,
=2.63*
F
(1,
=16.03**
F
(5,
=3.50**
F
(2,
=6.13**
F
(2,
=28.53**
F
(3,
=4.81**
1073)1072)1070)1071)1071)1073)1069)1072)1072)1071)
注:**指p值小于0.01,*指p值小于0.05。
为社区教育课程供给现状分析的调研样本。
(四)统计结果及分析
表3数据显示,学员对社区教育课程供给的教
育目的、教育组织、学习者特点、制度设计、课程
目标、组织运行体系、课程供给关系、社会力量参
与、课程结构、组织合作体系、课程质量、政府角
色等方面的认知在个人背景因素(如性别、年
龄、工作状态和工龄、工作单位性质、受教育程度
和职务等)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教育目的维度
主要考虑学员对社区教育是否可以促进学员乃至社
会发展的看法;教育组织主要考虑社区教育是否具
备良好的顶层设计、基础保障、服务支撑、监督机
制和评价机制;学习者特点主要考虑社区教育是否
因材施教,以针对性教育补齐学习者的短板;制度
设计主要考虑社区教育是否具备科学的利益协调机
制、反馈机制、优胜劣汰机制和合作机制;课程目
标主要考虑社区教育是否价值观指向清晰,体现了
党的教育方针和终身教育原则;组织运行体系主要
考虑参与主体协调度、参与主体投入评估和经费保
障;课程供给关系主要考虑课程教育是否能够满足
学习者的多元化期望,提升居民文明素养;社会力
量参与主要考虑社会力量是否将社区教育作为自身
社会责任,以及自主性、随意性程度;课程结构主
要考虑的是社区教育课程是否具有通用性,能否适
应不同层次学习者个性化需求、适应区域社会经济
发展需求以及有利于区域特色文化传承;组织合作
体系主要考虑社区教育参与主体是否有整体规划与
评估;课程质量主要考虑社区教育是否明确教学目
的、激发学习者的探索兴趣并具备个性化教学模
式;政府角色主要考虑社区教育是否依赖于政府的
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政府是否建立社区教育的管
理协调机制。
在采访中,男性学员对组织运行体系和政府角
色等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女性,而女性学员对社区教
育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相对较低。一方面由于育儿、
家务等占用了女性大量的闲暇时间,使她们无法分
身参与到社区教育课程中来。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
教育课程目标缺乏层次性,未兼顾到女性参与主体
的兴趣和需求,导致了她们消极学习。已婚群体对
组织运行体系和政府角色等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单身
群体,这是因为单身群体一般比较年轻,存在工作
繁忙、社区活动参与意愿不强等问题,今后政府在
进行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配置时应多关注这一群体
的诉求。
在年龄因素影响方面,年轻群体对社区教育课
程供给的现状满意度更低;在工作状态和工龄影响
方面,在职人员对社区教育课程供给的现状满意度
低于退休人员;拥有5年以下工作经验的群体在各
个项目上的评分偏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
些群体处于事业起步期,工作比较繁忙,无暇参与
当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3期
53
专题研究
社区活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社区教育课程价值
观的指向不够清晰,缺少宏观规划,课程建设偏重
于满足老龄和退休学员的学习需求,较少关注青年
群体的自我提升。
在工作单位性质方面,政府机关从业人员对社
区教育课程供给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外资企业从业人
员。这可能是因为当前社区教育课程供给主要依赖
政府,社会力量参与程度不够,相当一部分的社会
力量并没有将参与社区教育作为自身应承担的社会
职责,缺乏参与社区教育的意识和动力,有待建立
优势互补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体系。此外,
对于已参与社区教育事业的社会力量,其参与行为
具有阶段性和随意性,缺乏常态和稳定的参与机
制。同时,政府对社会力量干预较多,造成社会力
量在实际参与中角色定位不清,职责不明,处于尴
尬被动的地位,缺少实施的空间和自主性,从而影
响了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
在受教育程度和职务方面,受教育程度高的人
员满意度更高,基层员工—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
者在各个项目上的评分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基层
员工是尤其需要在闲暇时间进行自我充实的群体,
但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普遍不高。从社区教育的供
求关系来看,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
高素质的建设者,学习者对社区教育优质课程的供
给需求更加突出。受教育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人
员学习目标更为清晰,学习能力更强,社区教育的
学习效果也更加突出;受教育程度低、工作能力较
弱的人员则由于自身学习能力不足或者学习目标模
糊等原因,社区教育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社区教育课程供给优化
策略
本次调研发现,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学员在
社区教育课程目标、组织运行体系、课程供给关
系、社会力量参与、组织合作体系五项指标上平均
得分均较低,这表明社区教育课程供给依然存在价
值引领不足、管理系统科学性和优化性不足等问
题,亟待通过有效优化路径来提升质量。
(一)基本原则
研究社区教育课程供给的优化问题,需要关注
54
当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3期
社区教育课程的核心价值观、目标、组织、方法和
保障,即社区教育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社区教
育课程供给应该如何组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优化
策略?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保障体系?
1.
从教育的最终目的来看,所有社会的和政治的
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学习者
目的最终都应该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
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9]
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年中共中央、
(2010—2020年)》,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培养
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需的全面发展的人。
[10]
从
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来看,社区教育的培养目标应
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学习者,即社区教育让每一个
人实现全面而自主的发展;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培
养勇于承担义务、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能够培养
追求自身和谐、社会和谐与世界和谐价值的人。
2.
社区教育课程供给组织应包括政府部门、各级
组织:实现高效运行
各类社区、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
应在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下,遵循“党委领导、政府
主导、多元参与、协同运行”的工作理念和规程操
作逻辑,实现社区教育公共产品供给和需求的有效
匹配。
[11]
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升社区教育课程
供给组织的运行效率,在构建社区教育课程供给方
案中做好顶层设计、基础保障、服务支撑和监督评
价等组织运行框架,最终实现社区教育公共服务的
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
3.
为实现“培养全面完善的人”的教育目标,社
方法:实施差异化教学
区教育课程供给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针
对学习者的学习特点,采取差异化教学。这主要是
因为,一方面社区教育学习者是具有较为丰富的社
会经验的个体,学习主动性较强,在学习活动中更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互动。他们乐于与同学分
享学习经验,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决策,希望通过
个人与外界互动来建构知识;另一方面,社区教育
学习者受工作、生活压力的影响,存在学习周期不
连贯、学习时间不固定性及学习需求多样性等特
点。
[12]
因此,在社区教育课程供给中,应针对不同
学习者的学习习惯,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
学方式,运用情境学习、交互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教学模式让教育最大程度地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群
体,使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最优化发展。
[13]
4.
在现代社会,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广泛,其年
保障:创新机制
龄层次和学习需求都具有较大差异,对社区教育课
程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因
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公民社会组织等,通
常难以依靠单独的力量提供社会所需的全部公共物
品和公共服务。为满足学习者高质量、多样化的学
习需求,社区教育课程供给需要创新制度,逐步完
善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非政府组织机制和自治机
制,实现机制间的互补合作,从而有效解决具有公
共物品属性的社区教育课程供给问题。
(二)实施路径
1.
在社区教育过程中,需要遵从最核心、最普遍
树立文化育人教育观
的价值取向,如此才能面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增
加教育赋能。社区教育课程所蕴含的基本价值取
向,其实质是文化育人的教育观。文化育人既包含
人的主体性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进步的实
践与实现,
[14]
也包括通过文化传播促进社会发展,
使整个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从而对人产生正向影
响。因此,在培养目标方面,社区教育课程要为促
进国家发展和社会治理服务,“与居民需求、科学
普及、文明素养、社区发展等紧密结合,促进课程
设计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实践有机融合”;
[15]
社区教
育课程也应关注学习者个体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正
如杜威(JohnDewey)所言,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
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由于服务于人的成长需求才
产生了价值,而人的个性品质则胜于学科问题。然
而,目前社区教育课程及教学尚未形成符合自身特
点且具有创新意义的学科,也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
课程体系与有效的课程评价标准,课程教学目标的
科学内涵尚需要深入研究。因此,未来社区教育课
专题研究
程教学的顶层设计应注重学习者的自我实现,而不
仅仅只关注学习者知识的获取,应围绕成人学生的
特点,关注学习者在学习目标实现与学习能力方面
的提升,激发学习者自己去发现问题、质疑标准、
寻找答案,让学生在真正的探求当中掌握方法,并
滋养自己不断成长。
2.
要解决社区教育供给来源单一的问题,必须建
创新组织合作机制
立多元合作、优势互补、高效组织的供给体系,具
体步骤如下:(1)转变课程供给方式。社区教育
课程供给机制应实现由“任一机制单一供给”向
的优质均衡发展”的方针。这是因为,单纯依赖政
府的单一社区教育供给方式难以确保教育公平的实
现,无法实现优质供给的目标;政府、市场和社会
的复合供给方式则能够促进社区教育课程在良善的
供给意愿、充足的供给能力、高效的生产能力等显
著提升。
[16]
(2)加强项目统筹设计。对课程建设
所需的经费、专业团队、设备、场地等进行整体调
配,确保项目组织工作适配运行;加强社区教育项
目建设的评估流程,经过分析决定投入相应的人、
财、物配比,从而提高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组织效
益。首先,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及需求,经过调
研与数据统计分析,对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目标等
级进行明确定义,清晰描述项目实施时所发生的情
况,对整个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制订好阶段目标和
计划安排。其次,通过定义项目具体的目标实现等
级,确定完成项目所需的特定知识和技能,定义项
目实施和技术成功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定义由项目
实施引起的具体业务指标的变化和改进要求,确定
从项目实施中得到的具体投资回报等。最后,加强
对整个项目的统筹设计,提升社区教育课程的组织
运行效率,从而保证教育效果,使教育主体全面有
效实现教育目的。
[17]
3.
在上述调查中,我们发现具备不同学习能力的
提高课程供给质量
学习者对于社区教育供给的感知具有明显差异。因
此,要提升社区教育课程供给质量,必须采取以下
措施:(1)根据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做好个性
当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3期
55
“任意多机制复合供给”的转变,体现“多元可选
专题研究
化服务。社区教育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包括提升自我
社会价值,包括学习能力、社会合作能力、方法论
的能力、战略能力等,社区教育者要根据成人学习
者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使学习者特点和能力与所
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
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服务。同时,将教师中心和学
生中心这两种模式有效结合起来,适应多种教育角
色,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技巧开展教学
[18]
,即
教师和培训师首先要根据学习者能力将学习者分为
四类:既需要指导又需要支持的学习者;需要指导
的学习者;需要支持但具有相当程度的自我导向性
的学习者;能够适度地为自己提供指导和支持的学
习者,然后对四种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2)加强理解性学习。成人学习应采取以学生思维
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包括项目式学习、问题式学
习和设计式学习等,重点强调所学知识和先前知识
的联系,帮助学习者在认知结构中将语言文字符号
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已有的恰当概念建立起非人为性
和实质性的联系。
[19]
因此,社区教育应围绕学科和
探究的核心思想来组织课程,通过教师的影响持续
地对学习者的意见进行反馈,并且给学习者提供机
会来促进其表现;进行持续地辅助学习,采用大规
模评价和课堂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习者全
身心投入,实现身体、心理、认知、逻辑和情感的
有机统一,在发展学习者的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
学习能力。
[20]
4.
在社区教育实践中发现,由于各地社区教育课
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程的建设经费额度、具体实施规范的不同,不同区
域社区教育课程的供给覆盖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不
少区域很难实现对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的群体的
有效覆盖。因此,完善社区教育课程供给的机制保
障,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是核心。
目前,社区教育的具体实施单位级别较低,统
筹能力有限,无法构建社区教育课程组织运行的全
面评估流程,在落实各参与者投入相应的人、财、
物配比时,缺乏科学依据,因此,各地区在规划社
区教育的经费投入时有较大差异,匹配相应岗位设
置时也有较大差额,造成人员保障和经费保障较难
56
当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3期
到位的问题。我国现有政策已明确指出应大力推进
对社区教育的支持,但尚未对社区支持体系的管理
制度、资源配置与投入、支持方式与内容、效果监
测与评估做出详尽要求与安排。
[21]
在社区教育课程
供给当中,政府既是提供主体,也是管理主体,其
治理能力决定了社区教育课程的供给能力。在政
府,社会和市场复合供给模式下,政府应开展教育
规划、政策制定、力量整合等管理行为,建立管理
协调机制,“研发老年人全媒体课程体系,采取线
上线下相结合方式”,
[22]
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学校、
市场、社会之间的筹资责任、管理责任、服务职能
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推动社区教育课程实现充足与
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年规划的建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
[N].人民日报,2015-11-04:1.
创业教育课程建构
[2]沈敏敏,孙丽芳
[J].中国成人教育,
.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社区学院新市民
2017(13):127-130.
建—
[3]
—基于社区教育的文化特征
钱旭初,蔡廷伟.社区教育课程观与课程体系的构
[J].成人教育,2018(8):
42-46.
题的理性思考
[4]罗志强,
[J].
邵晓枫
职教论坛,
.对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居民参与问
2017(24):67-73.
望[J].
[5]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邵晓枫.中国社区教育研究
教育科学版,
30
2016
年:
(
回顾,
6):60-67.
反思与展
出版社,
[6]范先佐
2015:
.
162
教育经济学新编
.
(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
探析
[7]
[J].
仲红俐
成人教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社区教育供给模式
2018(38):40-43.
/web/sssw-24c09f78496a77c2be29fb7d
[8]“四化双网”社区终身教育模式[EB/OL].[2021-03-01].
04d473bf/page/.
/s78/A02/zfs__left/s5911/moe_619/201512/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EB/OL].[2021-03-01].http://
t20151228_.
划纲要
[10]
(20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2020年)[J].人民教育,2010(17):2-15.
景—
[11]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
程仙平.老年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逻辑与图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
育科学版),2019(4):95-100.
(
专题研究
[12]任毅,史雪莹,张振楠.信息化对继续教育发展的影
[13]郅庭瑾.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诠释、悖离与
[14]殷世东.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变革70年回顾与
[15]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
[16]吕普生.纯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以中国义务教育
[17]温恒福,温宏宇.教育效能的本质、特征与改进方法
[18][美]雪伦·梅里安,罗斯玛丽·凯弗瑞拉.成人学习的
响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8(S1):93-95.
超越[J].上海教育科研,2013(4):5-9.
综合研究与实践指导[M].黄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11:33-34.
理解性教学[M].冯锐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11-12.
[21]李晓巍,刘倩倩,王梦柯.幼儿家庭教育的社区支持
[22]陈乃林“十四五”.期间社区教育发展前瞻——一个
[19][20][美]琳达·达林·哈蒙德.高效学习:我们所知道的
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20(4):74-81.
见[J].中国农村教育,2016(9):5-8.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教育学报,2019(2):66-76.
为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8-29.
论[J].教育学报,2020(2):66-74.
老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建言[J].当代职业教育,2021(1):
4-12.
责任编辑黎恩
StatusQuoandOptimizationStrategiesofCommunityEducationCurriculum
SupplyfromthePerspectiveofSupply-SideReform
CUIZhenzhen
1
,CHENHaiming
1
,WANGFujin
2
,ZHAOXinyuan
2
(houOpen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091)
(-sen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275)
Abstract:Optimizingthesu
studyinvestigated1088studentswhofrequentlyparticipateatcommunityeducationactivitiesinGuangzhouOpen
hemployingliteraturereviewandsurvey,thisstudyexploredthecurrentstatusofcoursesupply
ultsshowthattherearesignificant
differencesbetweentrainees'cognitionofcommunityeducationcurriculumsandgender,age,workingstatusand
lengthofservice,natureofworkunit,dingsindicateproblemsofcommunity
educationsuchaslackofcessaryto
improvecommunityeducationcurriculumqualitybyestablishingculturaleducationorientation,reformingthe
mechanismsoforganizationcooperation,increasingthequalityofcoursesupply,andimprovinggovernments'
governanceabilities.
Keywords:supply-sidereform;communityeducation;curriculumsupply;statusquo;optimizationstrategies
当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3期
57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01:15: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19053463977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