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学的食农教育及启示
日本是世界长寿大国,食品安全有保障,民众饮食也健康。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
本小学的食农教育。
一、 日本小学的食农教育
1.食农教育的背景
随着日本饮食习惯的日益西化、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产品进口的增多,日本在食
物方面遇到诸多问题,例如欠食孤食、粮食自给率严重不足、饮食营养不均衡等。为了解
决上述问题,日本在小学开展了食农教育。
日本认为食农教育从小学阶段开展,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食品安全意识,
及对食物营养价值的认识,让他们传承本土饮食文化,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具备
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为进一步探索未来的世界奠定扎实的基础。食农教育一头连着农业,
一头连着小学生,其对农业的认知由此开始,并不断得到深化。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要素,而食物又源自农业,故而食与农是人类日
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动脉和静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以说,日本小学的食农教育,
就是要在都市化进程加快、农田不断萎缩的状况下,重新架构人类与食物和土地的正确关
系,让小学生对于自己日常所吃的食物有直观的认识,培养小学生自主选择食材的技能,
加深小学生对农业重要性的了解。
2.食农教育的三个阶段
日本小学教育实行的是六年制。“日本小学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
和饮食情况,渐进式地选择当地不同的农作物作为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对象。”
初级阶段: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
红薯种植方法简单,田间管理方便,是日本小学生幼年时经常吃的食物。日本一年级
的小学生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就是红薯。红薯把日本小学生带入食农领域,他们的食农教育
由此起步。日本老师让一年级学生用红薯做游戏,讲述自己与红薯的故事,例如,与奶奶
一起用柴火烤红薯,在妈妈的带领下制作红薯干,第一次与大人一起烹调红薯粥,用红薯
秧跳绳等。日本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了解红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引发他们对农作
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农作物的深厚感情。
日本小学二年级学生食农教育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土豆。土豆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
易于种植,产量大,与小麦、水稻、高粱、玉米并称世界五大主粮。借助于土豆,日本老师
给小学生讲述了食物传播史:土豆原产自南美洲,印第安人是最早的土豆食用者,16世纪
世界地理大发现期间,西班牙人把土豆带到了欧洲。那时,欧洲人只是把土豆当作一种观
赏植物。17世纪初,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发现土豆可以食用,于是,土豆开始在法国大
规模种植。17世纪末,土豆已经在欧洲普及,并且传到中国和日本。18世纪上半叶,土豆
被引进到美国。此后,土豆传遍世界。土豆的传播史使得日本小学生明白了农业文化交流
是怎么回事,对于土豆,他们有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感觉。日本小学老师给学生讲述土豆
的营养价值,并且指导他们如何用土豆粉制作面包、馒头、面条。一块小小的土豆,不但
身世复杂,而且可以做成不同的食品。日本小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农作物的魅力,这更加激
发了他们对农业的兴趣。
中级阶段: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14:01: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19512633991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