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5-05-07 23:20:02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问飞航)

小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的在校学生有2亿多,近视发病率接近 60%,位居世界第二位,人数居世

界之首。从教育部、卫生部、科技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等五部委(局)共同

组织的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报告显示:小学生的近视率为 %,初中生的近视率

为 %,高中生的近视率为 %,大学生的近视率为%,总人数已经超过 6000万,因近

视致盲人数达到30万以上。学生的近视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可能因此影响整

体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程度。因此,早在 1986 年邓小平就亲手批示:“中小学生视

力下降是当前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关系到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提高。”

我国学生的近视状况让人触目惊心,孩子的眼睛危在旦夕,挽救孩子的眼睛成为迫

在眉睫的问题。相关资料显示,对于学生而言,不正确的用眼习惯是导致近视最重

要的原因。因而对于学生的视力问题,预防才是关键。在我们农村学校,在校小学

生中就已患近视(特别是戴眼镜的现象)并不多见,甚至几乎没有。这就在我们的

家长及老师心目中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近视——离我们农村的学生还很遥远。从

而忽视了对学生用眼卫生的教育以及学生正确读写姿势的培养。而小学生们不良用

眼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并产生定形时,要想纠正就难上加难了。这样,学生将来近视

就成为一种必然,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深深地

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读写姿势,预防近视,保护学生

的视力,我们责无旁贷。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的课

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季成叶教授日前透露;“中国的学生近

视发病率在全世界的排名,已从1998年的第4位,上升为第2位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这位参加10年一次的全国中小学生体质调研的专家告

诫说,中国的这一变化发生在1999年,原先近视发病率在以色列之后,现在跃居其

上,仅次于“近视第一大国”———日本。

“中小学生近视绝大多数是因在晚上灯光下看书,致使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造成的,而真正的遗传性近视只占全部近视的55%左右。”这是记者日前从中国少

年儿童活动中心得到的研究结果。

据披露,儿童近视的发病率在中国逐年上升,正严重危害少年儿童的健康。中

国儿童近视率在70年代中期还较低,约占15%至20%。但现在自小城镇、中等城

市到大城市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并且明显从儿童高龄组向低龄组发展。

“我们在1万多名中小学生视力下降者中发现,近视占70%至80%。”据对4

个城市高中三年级学生的调查表明,近视发生的比例由70年代的15%左右,发展

到90年代末的55%,甚至80%左右。这说明中国近视发病率上升之快,已到了全

社会必须关注和采取措施的时候了。值得重视的是,进入90年代,中国大城市的高

中学生近视发病率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即50%至60%,仅次于日本相同学生群

体的发病水平。

随着中国相当数量的城市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生活不断改善,多数家庭正从

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与此同时,社会竞争的加剧也渗透到学校的教育领域,使得

学生负担增加,造成学生患近视的比例日益上升。

专家指出:儿童近视将影响中国高素质人才职业的筛选,缩小不少特殊职业人

员的选取范围。这一结果将是对实现中国二十一世纪健康目标的严重挑战。

(三)本课题研究的特色

(1)以学生为主,紧密结合家庭,采取家校互动的方式,进行学生视力的保护,

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眼睛,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掌握良好用眼的方法,养成良好

的用眼习惯。

(2)建立家长培训机制,教给家长一些科学的用眼方法,与家长保持良好的交流

和沟通关系,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3)建立教师培训机制,使教师掌握良好的用眼知识,以便及时发现视力下降的

学生,并第一时间与他们进行交流,及时矫正,不让近视影响学生的成绩。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理论意义

学生经常用眼,近视的问题就必然存在。近视的学生虽然不算多数,但其不论

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

响和危害,所以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怎样预防和矫正近

视是一个难题,预防近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体参与者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

恒的坚持。

正确指导,持之以恒。在学生懂得道理的基础上,教师要具体引导学生明确什

么样的用眼习惯才是规范、标准、符合要求的,并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让学生懂

得,用眼习惯要做到正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必须每天提醒自己做到一丝

不苟,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实践价值

培养小学生良好用眼习惯,纠正他们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学校、教师应当承担

起主要责任。其次,是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学生的配合。只有当学校、家庭、社会

和学生都做到把“培养学生良好用眼习惯”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来认识,

并引起足够的重视,走出“只重智育,不重身心”的误区,学生的健康素质才有提

高的可能。认真搞好我们的这项研究工作,就能够树立典范,使“班级带动学校,

学校带动地方,地方带动上层。”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全民参与,打赢这场

没有硝烟的“近视保卫战”。救救学生们的眼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整

个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

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预防近视和矫正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

提高学生的爱眼意识;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对相

邻地区的教学有借鉴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

如何切实有效地预防近视、保护小学生视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大事,也是需

要人人皆知、人人参与的大事。但目前小学生及其家长对近视眼的防治知识了解较

少,以至于在预防上重视不够、在矫正上方法不当,促使了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培

养小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读写姿势,预防近视,保护学生的视

力,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医学专家理论

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遗传因素;2、发育因素;3、用眼不卫生

4、挑食、偏食导致营养不均衡。其中用眼不卫生是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

2.心理学理论

由于现在学生近视的普遍性,多数人已习以为常,并没有搞清其危害性和程度,

有的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关系其一生的幸福。因此,对近视应该也必须进

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防止其无限制地发展,对此,无论从学生自身,还是从家长

方面讲,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 教育学理论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是心灵的窗口,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第一要素,

人对外界信息的获取90%有赖于视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通过眼睛观察和感知美丽

的大千世界,如果不能从小预防、矫正近视,就会影响今后长远的工作和生活。让

我们共同努力,关心小学生的视力健康,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让老师意识,让家长懂得,让学生清楚一个道理:“今天用眼习惯不达标,

将来眼睛近视添烦恼。”

2、通过实践研究,进一步掌握学生不良用眼习惯的成因,摸索出培养学生良好

用眼习惯的科学方法与途径,纠正学生不良用眼习惯。

3、让正确的观念深深植根学生脑中。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

持之以恒,纠正不良用眼习惯,使之达到规范、符合标准,促进身心健康。

4、让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共同行动起来,通力协作。使我们的学生学会

学习, 得到健康成长。大家团结一致,共同打赢一场特殊的战争——“近视保卫战。”

(二)、研究内容

1、探寻学生用眼不正确的产生根源,以便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明确危害,引起重视。通过典型案例,结合教师自身的亲身经历,指导学生

明确不良的用眼习惯对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从而引起重视,产生纠正不良用眼习

惯的意愿。

3、正确指导,持之以恒。在学生懂得道理的基础上,教师要具体引导学生明确

什么样的用眼习惯才是规范、标准、符合要求的,并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让学生

懂得,用眼习惯要做到正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必须每天提醒自己做到一

丝不苟,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农村(渡口驿中心校区为主)小学学生及家长。共计15个教学班570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在研究起始阶段,通过访谈、问卷、观察等,了解影响学生正确用眼习惯养成

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与综合,为下阶段研究做好充分预备。

2.行动研究法

小学生正确的用眼习惯是在自然状态下养成的,行动研究法对实验过程的科学

性要求较宽松,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运用于研究的实施阶段。

3.个案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个别案例,有助于积累经验,以实现由个别到一般的经验

总结,为理论总结奠定基础。

4.协作法

通过老师、家长、学生及社会的能力协作,来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

六、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

确定研究成员,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成员进行理论学习,通过访谈、问卷、

观察等了解影响学生正确读写姿势养成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与综合,收集材料数

据。掌握检测方法,进行课题设计,申请。

(二)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0月)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

优化研究途径,制定评价标准,进行操作与研究,并在操作过程中修正与完善实验

方案。

(三)总结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整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成果,得出课题结论撰写实验报告,结题。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分工

(一)课题组人员组成

主持人:

主要成员:

(二)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 长:负责课题实施与管理。

副组长:负责课题具体研究实施。

组 员:

如何科学用眼。

记录、总结。

负责后勤保障。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论文:

1、小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的策略。

2、《小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结题报告。

九、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健全组织机构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主要任务有:研讨活动的组织,课题活动的组织,理论学习活动的组织,有关

材料的收集、整理归类,活动内容的记录及其它相关的事宜。

(二)健全研究制度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每位参与研究的人员都有收集、整理资料的责任和义

务,都有必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中央发言人。

(2)加强研究,分工合作。

(三)经费保障

单位领导把课题研究工作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对本课题高度重视,使科研经费

得到落实,这是本课题研究成功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家琦《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74.

2、石一宁、方严《在校学生(7-18岁)近视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临床

眼科杂志;2006年01期.

3、王应、汪芳润《我国学生近视眼患病率的新资料述评》[J];中国学校卫

生;2002年03期.

4、李成义《预防小学生近视实验研究》[J];预防医学论坛;2005年03期.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14:13: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19520283991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近视   研究   课题   预防   习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