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是否属于
否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
相关
造型·表现
领域
教材 书名: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年 12 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薛忠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中国画——学画猫头鹰》
美术 年级 四年级
姓名
孔炳彰
孔炳彰
张跃东
单位
北京东城区教师
联系方式
研修中心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孔炳彰
无
指导思想:
本课以2011年版课标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
力达到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美术课程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
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
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
发现,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强
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
意和认知特征相结合,在课程中以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通过尝试用毛笔、墨、国画颜料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性造
型活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
造,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习伙
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教师采用支架式教学,(1)搭脚手架——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
设置教学过程,使学生将三、四年级的中国画知识与技法迁移到本课中。
(2)进入情境——通过猫头鹰的标本引入本课,在复习笔墨技法的同时,
设置“如何用中国画的技法表现猫头鹰”的问题情境。(3)独立探索——
通过三次绘画探索与实践,让学生独立探索,使学生对所猫头鹰的绘画方
法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最终解决本课教学重难点。(4)协作学
习——通过同学间对教材作品的分析,和同学间相互帮助,来解决绘画实
践中的问题。(5)效果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中国画表现活动。
本文发布于:2024-04-02 07:46: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0152004011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