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沟通家校共育

更新时间:2025-05-18 02:45:51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2日发(作者:徐笑旋)

真情沟通 家校共育

我的孩子今年17岁了,我和她相差近30岁。我出生在60年

代末到现在是中国改革开放变化最大的30年。现在孩子们的物质和

精神生活和我们那时代相差甚大,孩子成长的环境和要求也不能同日

而语了。如何能让孩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我想最重要的

是学校,老师与家长三位一体,辅助她,引导她才能是她在德智体上

全面发展,以下是我与老师结合着辅导孩子的一点心得,望能和其他

家长共同交流。

一、 让老师在孩子心目中保持良好的形象

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从人和街小学到巴蜀初中到高中期间,

换过无数次的老师,孩子回到家会很即时告诉我们,孩子偶尔会

表现出对某个老师的不适合,身为老师的我总是正面的引导孩子

说学校有学校的统一安排,况且每个老师都有其优点,作为学生

应该适合各种不同风格的老师,所以她会很快适合,同时也告诉

她所在的学校在全市都是一流的,那里上课的老师也是非常优秀

的。我们也从不在孩子面前对老师作不负责任的胡乱评价,发牢

骚,造成孩子对老师不准确的看法,影响孩子对老师的信任水准。

所以我的孩子对老师是非常的尊敬。

二、 多和老师沟通和联系

孩子生活在学校和家庭的两个空间里,在老师和我们之间有

一些互不理解的情况,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就要有针对性。假如不

理解学生的另一面,学生在家的表现教师不理解,老师就不能恰

到好处的教育学生,假如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知情,家长

也无法教育孩子。刚进高一的时候孩子在学习上有些懈怠,同时

对高中的学习有些不适合,我主动和班主任和科任联系找出其中

的问题,逐步的适合了。高二文理分科后,换到了鲁能校区,孩

子觉得寝室的同学关系不像高一时那么融洽了,我从正面疏导她

说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并和班主任联系说到

了此事,现在寝室同学间的关系也很协调了,每个同学都是积极

向上的好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我们做家长的也很放

心。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即时和老师沟通,即时的发现和解决问

题。

三、 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有人说,好习惯人终身受益。每个人最终的成功是依靠平

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达到的。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才

能积累成好的成绩,才能积累成合格的社会人才。记得还是上幼

儿园的时候,孩子吃饭很慢,在家还能够迁就她,但是在学校就

不能等她一个人了呀,我和她的幼儿园老师商量,在规定的时间

内她吃不完就不能吃了,因为吃的少她就饿,反复这样几次后就

改掉了这样的毛病。所以后来上小学后在学校吃饭就不是问题了。

而且在生活和学习是息息相关的,总的来说我觉得孩子现在学习

和生活上还比较利索吧。

四、 学会赏识孩子

俗话说的对“赞美诗鲸鱼跳舞”。孩子做的对,做的好,要多夸

奖多鼓励。赏识能增强孩子的信心,使孩子持续进步,同时也能增进

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孩子小小的进步都能即时的表扬,从中孩子

的自信心也越高,进步也更多。

五、 要给孩子创造学习气氛

我们都是工薪阶层,我是老师,父亲是公务员,我们尽量给孩子

创造一个和谐安静的环境。平时遇有家庭矛盾时,也尽量不在孩子面

前流露出来,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成长空间。只有我们给孩子创造了良

好的学习气氛,孩子才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六、 做孩子的表率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都在国家单位上班,在单位上

是兢兢业业的工作,获得过各种奖励,对孩子也是表率作用,记得孩

子还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家里没老人带孩子,我把她带到会议室开会,

开会期间她听到获奖名单里有她妈妈的名字这件事情她一直都记得。

我和他父亲都较忙,在孩子的心目中她认为他的父母是很不错的,但

再忙我们都会陪孩子,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段,需要家长配合的时候

很多我们绝对是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当然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和孩

子的分歧也越来越多,尽量尊重孩子,也有争吵,假如是我们错了我

们也勇于承认错误。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家长,不管再忙也要抽出充足

的时间和老师实行有效的沟通,真正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做到有

针对性的教育。只有与老师和学校有力配合,才能大大提升教育孩子

效率,只有极力支持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孩子的成长才能得到更加

全面健康的成长。


本文发布于:2024-04-02 13:49: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0369874017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孩子   老师   学校   教育   家长   才能   沟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