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更新时间:2025-05-06 21:14:14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3日发(作者:宾简)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很多人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都觉得不难,但是一到考试就遇到麻烦,其实是因为他们不

懂解题技巧。下面跟大家介绍一些小学四年级数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解题技巧

1、计算

计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点,每个年级奥数的学习都以计算为基础,较好的计算

能力是学好其它章节,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每个年级的计算有每个年级的特点,四年级

的计算以加入了小数的计算为主,对于奥数基础扎实的同学并且希望在五年级取得一些成

绩的同学还应该加入一些分数的计算。四年级计算应该掌握的重点题型有多位数的计算,

小数的基本运算,小数的简便运算等。其中,多位数的计算主要以通过缩放讲多位数凑成

各位数全是9的多位数,再利用乘法的分配率进行计算。小数的简便运算主要与等差数列

求和、乘法的分配率和结合率、换元法等结合在一起,需要同学们对各种题型熟练的掌握,

尤其是多位数的计算。最后,小数计算的重点还是最基础的小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在

初学小数时由于小数点的原因计算经常出错,如果计算不准确,再好的方法和技巧都无从

谈起。所以,四年级学习计算的重点在于以基础计算为主,掌握各种简便运算技巧,提高

准确度和速度。

2、平均数问题

在学平均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对平均数的概念有很好的理解。我们在授课过程中经

常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在解平均数问题时经常犯一个错,尤其是在行程问题中的一道题,错

误率最高。小明从学校到家速度为12,从家到学校速度为24,问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很多同学答案都是18,误以为平均数度就是速度的平均,这是不对的。 在学平均数

问题的时候还要会利用基准数处理一大串数据的求和问题和求平均数的问题。很多复杂的

平均数问题都是可以利用浓度三角的方法来解决的,尤其是思维导引中后面的一些复杂的

平均数问题,同学们应该尝试用浓度三角的方法来解决平均数问题。平均数问题的学习对

以后浓度问题的学习很有好处,因为大部分平均问题的题型和浓度问题的题型从本质上来

讲是相同的。

3、行程问题

四年级行程问题要掌握以下各类的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火车相遇问题、流水

行船问题、多次相遇问题等。首先,我们要对基本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有非常深刻的了

解,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有同学到六年级了对于追及问题中两个人所走的时间是否相等还经

常容易出错。其次,我们要熟悉并掌握火车相遇问题和流水行船问题这两个行程问题中最

基本的专题,对我们后面复杂行程问题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帮助。最后,要掌握行程问题

中解决复杂问题常用的技巧,划线段的习惯,并养成良好、简洁的解题习惯。画线段图的

方法是解决很多复杂行程问题常用的方法,很多同学在画线段图的时候不够简洁,常常画

出的线段图中多余的线段和条件太多,导致画出的线段图比题目本身还复杂,无法分析求

解。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尽量模仿老师,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4、排列组合

排列组合是对上学期所学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两讲的一个升华。在加法原理和乘法

原理中大家对分步和分类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排列组合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更专业

更有效解决计数问题的方法。在排列组合中首先要对排列组合的概念、排列数与组合数的

计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等有很好的理解,尤其是排列和组合的区分上,需要对一些经典

例题的掌握从而来理解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同时,很多问题好需要结合分类分步方法和排

列组合的原理来解题,并不是单纯的排解组合公式的应用。对于一些基础不好的同学,一

定要在熟练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之后再来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对于一些排列组合常

见的题型和常用的方法要做到信手拈来。

5、几何计数与周期性问题

几何计数和周期性问题相对于行程和排列组合来说是两个较小的专题,但是也是各大

竞赛和入学考试常见题型,尤其是很多综合题同时包含数论和周期性问题的相关知识点,

是竞赛和备考的重中之重。几何级数的掌握要从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开始,学会用

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复杂计数问题的步骤。而周期性问题常和等差数列、数论结合在一起,

同学在做题题时经常容易出错,需要在这方面的加大做题量。

小学四年级数学解题方法

一、作图辅助,学生通过画图,能够加强对题意的直观把握。通过化抽象为直观,学

生的错误大为减少。因此,对可以用图形表示的应用题,都要求学生先画图再解答。

二、应用题抓数量关系,抓基本规律。应用题是学困生学习的拦路虎。比如分数应用

题,根据分率找单位“1”,然后写出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已知量打√,未知量打

×,最后找出解量规律,单位“1”已知,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进

行解题。但一定强调量率要相对应。学困生掌握了基本方法,还要认真审题,做到三步:

一找,找准单位“1”;二看,看清知; 三,列式解答。

三、加强审题训练和对比训练。

比如1)一个圆柱型水桶,底面直径是30厘米,高为60厘米,做一个有盖的水桶,

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2)一个圆柱型水桶,底面直径是30厘米,高为60厘米,该水

桶的容积为多少?这样的题需要学生认真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在思考用什么

知识和方法进行解答。要教会学生从意义上去区别,还可以从问题的单位名称去思考。这

样的训练,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四、上课多关注,经常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时刻提醒他们要认真投入课堂学习。


本文发布于:2024-04-03 08:4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1050214035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问题   计算   方法   学生   掌握   学习   同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