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近年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非
常必要,只有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才懂得如何排遣不良情绪,解决烦
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仅供参
考。
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具体地说,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表现在六个方面。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心理健康的学生,时时处处表现出自己是
学习活动的主人和积极的探索者。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心理健康的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并从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学习的能力。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合理使用体脑,顺
应大脑兴奋和抑制的活动规律,注重一定的运动调节,能借助体脑获
得智力与能力的更好发展。
(4)从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每个人都有幻想,心理健康
的学生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幻想有一定的现实
基础且在时间上比较短暂,不会妨碍其学习和人际交往。
(5)从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健康的学生能摆脱消极情绪
的困扰,进行合理的调节。
(6)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的学生会制定学习计
划,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预习功课,长期坚持努力
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等
方面。学生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水
平。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表现在五个方面。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心理健康的学生了解彼此的权利和
义务,既重视对方的要求,又能适当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保证人际
关系的健康发展。
(2)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会以表面印象来评价他
人,不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而是客观公正地了解和评价他人。
(3)关心他人的需要。心理健康的学生知道只有尊重和关心别人,
才能得到回报。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在相互信任、尊重和关心中才能
获得发展。这就是“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的道理。
(4)诚心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是虚伪地恭维别
人,而是诚心诚意地称赞别人的优点。对于对方的缺点也不迁就,而
是以合理的方式加以批评,并帮助其改正。
(5)积极地沟通。心理健康的学生对沟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在
沟通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他们沟通的
方式是直接的,而不是含糊其词,在积极的沟通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
感情和友谊。真诚的友谊意味着健康。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心理健康的学生能与人和谐相处,亲
密合作,但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人格,即在保持个性和差异的前提下
亲密合作。
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并悦纳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能正确
地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心理健康的学生必须学会正确地评价自
我,不为他人的议论所左右,能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而逐渐成为
自信、自尊、自爱、自重的心理健康的人。
(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心理健康的学生能经常反躬自问:“我
在某方面的情况与别人相比怎么样?”他们除同周围的人相比较之外,
还常与理想的自我相比。心理健康的学生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
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从中认识自我。
(3)及时正确地归因。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
因为学业成绩或工作成果通常反映了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或努力的程度。
但如何归因呢?是归因于运气、教师教得怎样、有否提供条件等客观
原因,还是归因于主观的能力与努力的程度?心理健康的学生,主要
归因于主观。
(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断扩展自己的生活范
围,从中不断地充实自我,超越自我,悦纳新的自我。
(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心理健康的学生,善于根据
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目标的难易程度,把抱负水平定在既有一定的实现
把握,又有可能冒失败风险的层次,以此激发自己努力进取。
(6)具有自制力。心理健康的学生善于为既定的目标而克服困难,
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善于抑制自己的其他不良行为和冲
动,遇到挫折不忧郁、不悲愤,镇定对待,分析根源,保持乐观态度。
本文发布于:2024-04-04 02:34: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1692574057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