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创新论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下文是店铺
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科技创新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科技创新论文篇1
浅析农村小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摘要:随着科技知识,国家经济信息化的日趋发达,必须加强学
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当前国家的发展形势。
构建农村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创新教育,以提高创新
能力为核心,把握好创新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通过采用多种
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全面带动小学生整体素质,从而为国家培养具
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
关键词:农村小学 科技创新 实践活动 探索
在知识体系、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是否拥有较强的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要想实施创新教育,
我们就要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来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
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同发展。青少年作为跨世纪的一代,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历史重任。现如今,国际竞争
压力较大,这个时代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更多
的机遇。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勇于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结合社会环
境实际,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农村小学的学生要搞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需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激发兴趣,营造创新教育环境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趣”被激发的程
度。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
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
到科技创新的新奇之处,可大大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看科技录像,去亲子制作
图片并进行展览;组织学生去参观各种有关科技的课外活动;听科普知识
讲座和广播讲述科学家的发明故事;读科普文章和生活小妙招、小窍门。
讲最喜欢的科学家的故事和对科技活动看后的感受。这些活动能极大
地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效引导了学生树立远大理
想,立志做科学的主人。总之,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
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巧妙、有效的引导。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要加
强额外的辅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发明创造的激情。要
利用好各种科技活动。学校每学期搞一到两次科普宣传和竞赛活动。
辅导教师要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设想,不轻率下断语,要和学生一道
认真探讨,充分论证设想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对
于实在难以成功的也想方设法向学生解释说明。遇到困难时辅导教师
要善于用古今中外科学家的业绩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兴
趣,发展学生个性。
二、感受乐趣,让学生乐于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选题,最好是从学生身边感兴趣事物或现象着手,这
样的选题符合少年儿童认知需要,容易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易于活
动的开展。可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简单、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感受乐
趣。在生活中,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小动物的生活规律、兴趣爱好;观
察每种植物,运用写作文的形式,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亲自动手拼装
一种玩具或制作一些手工作品,可以将自己的创新作品参加一些科技
创新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些简单的活动,让学生充
分感受到制作的乐趣,使学生爱上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成
就感,激发创造潜能。
三、创意活动,展现科技创新特色
如何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小发明特色活动,对于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提
倡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新的事物和方法,或者
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实现创造目标。
(一)开展创意发明特色活动
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学生创造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
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一是临摹仿效,学习阅读科技作品的
创意。把过去的东西用自己的头脑再造出来,把前人的东西加以创新,
创作出新的作品。二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但不是空想,让学生把自
己的幻想和现实结合。如读了一篇童话和绘本故事,可展开想象创编
故事和绘制绘本。三是引导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发明一种构
想的作品。在创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在活动中,学
生可以通过一种方法然后联想到另一种改进方法,能做到触类旁通、
融会贯通。在发明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创造性能力、丰
富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开展实践活动,对作品进行晒展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去开展实践活动,多多进行展示交流,并针
对某一主题开展一定范围内的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彼此
交流的平台,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实践的成功体验。如开展科技创新知
识竞赛活动、听专家做“实践活动知识讲座”或科普知识讲座活动、
实地考察或参观调查活动、小论文交流活动、科技发明作品征集比赛
活动、展示学生科技发明成果活动、为学生的小发明申请专利等活动。
每学期排出了活动安排表,由相关教师进行辅导,学生定期进行各种
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方面的实践、多层面的交流以及不同作
品的展示,产生了科技创新的成功感,激发了创造潜能。
总之,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强盛壮
大的根本动力,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基因。作
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激发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培
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而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
的科技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窦秀芹.开展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初探[J].天津科技,
2014(5).
[2]汪志平.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中国农村教育,
2009(Z2).
[3]荣昌县教育委员会“区域推进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
究”课题组,陈云,申群友.区域推进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
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4).
[4]赵家骥.提倡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
2014(10).
小学科技创新论文篇2
浅谈科技创新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 经济 时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比以往任何时候
都更加依赖科技的创新与 发展 。本文作者阐述了科技创新的含义和原
则,以及其策略和战略,说明加强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并概括了其发
展的趋势。
关键词:创新科技战略趋势
创新一词最早是起源于经济领域,但随着 科学 技术的突飞猛进和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创新意识的加强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创新已不
再仅仅指经济现象,而扩展到 政治 、科技、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
各个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创新概念。大致分类有:科技创新、产业
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 金融 创新、知识创新、政治
创新、军事创新、 教育 创新、文化创新、观念创新、理念创新、 企业
创新和社会创新等等,概括起来,可以对“创新”简单地定义:创新
就是将新的观念和方法付诸实施创造出与现存事物不同的新东西,从
而改善现状,只要是新的事物、观念,付诸于实施,并得到认可,推
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创新。
1.科技创新的含义与原则
科技创新是科学原创和技术创新的总称。科学原创是人类在认识
自然 现象及其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发现和发明带有 规律 性的新知识及其
所用的器具;技术创新就是人们为了改造自然而进行制造和操作过程中,
总结 发明或发现的新知识和发明的新技艺。科技创新也就是:科技知
识的创新;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创新;以及人力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创新。
科技以知识为本意味着创新的最终主体是人。知识本质上是人的智力
活动的成果,人的智能具有汲取原有知识和创新知识的神奇的功能。
尽管信息经济时代的智能机也拥有不断增大的知识生产能力,但它永
远不能取代人的高级智能功能,和取代人的智力源本的地位与作用。
可见,知识为本,知识以人力为本,决定了科技创新首要的是掌握科
学与技术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智力劳动群体的培育及其积极性的调
动。
科技创新,关键在一个“创”字,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以达
到另辟溪径、缩小差距、后来居上的目的。这就是科技创新应遵循的
原则。 中国 的资源有限,事事都创新,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因此弄
清楚为何创新,怎样创新,创新什么,就显得非常。科技创新也要有
风险意识。有没有风险意识取决人们对事物有多少了解。知道风险有
多大,风险在何处,才能决定自己敢不敢冒风险。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学家少一点书生气,企业家能多一点书香气,情况就会有一个根本
的转变。科技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在发掘矛盾、解
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我们在进行任何一项科技创新时,首先
需要了解前人做了哪些工作。科技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对比、不断修
正的过程。
2.科技创新环境的结构要素
按照是否具有实体和刚性(可约略地理解为非人文的和人文的)将环
境分为硬环境(由物质环境和刚性的管理体制及人员组成)和软环境(由
人文环境、弹性的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组成)两大类,其中物质环境的
要素是校园房舍、仪器设备、经费薪给等组成,人文环境主要由科学
和人文精神、学术传统、学风和治学氛围组成。硬环境与软环境的相
互渗透和融合程度,决定了人性物境(主要由人才和体制组成)和物性人
境(主要由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组成),它们渗透和融入得越多,人性物
境和物性人境的范围就越大,成果的趋向和大小也越显著。影响科技
创新的因素很多,而且由于时间、地点和具体情况的差异,哪种环境
和什么要素对于各个科技人员、科研机构或组织的创新过程所产生的
影响起主要作用,往往是不同的。
3.科技创新的战略与策略
科技创新的源头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脱节不仅导致技
术创新的动力不足,而且导致技术不能顺畅、迅速地进入产业领域,
要加强面向全 社会的产学研联合体系的建设,将创新服务 网络 延展到
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科技
与 经济 的紧密结合。在竞争的社会里,围绕全局性的主题,一个国家、
一个 企业 、一个创新机构要根据条件和需要可以讲对策,但更要讲战
略。从科技层面上看,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极为重要。战略的落
后或失败,会导致可怕的、难以设想的后果。企业的情况也是类似,
受资金和资源约束,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对策。由于资源有限,对策的
实施常常排挤战略资源,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企业的创新战略多是
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而以“引进”、“跟踪”、“模仿”为主的对
策型 发展 方式,不可能使企业在这创新时代获得必要的竞争优势。
未来科技创新战略的基本要点正如有的专家描述的那样将是宽带
创新、演进创新、人本创新、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战略应集中注意力,
着眼于四个基本点,即新生点 管理、切入点管理、临界点管理、制高
点管理。进行原创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活动,是
中国 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其实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将成为中国
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4.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必须大力推进体制上的创新。创新更需要 科学 的
态度。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妄,科技体制的创新和良好
科技创新氛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我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而决不能以创新的名义,行主观意志办事之实,切忌盲目性、随意性
和片面性。如果说,“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那么,“科
技创新”则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生命力所在。
加强科技创新是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根本。实行以项目为主的重
点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效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政策的促动和导向作用。另外,逐渐完善的投入体系是科技
创新的必要保证。实现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
键性问题,要培育和挖掘多种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5.科技创新的十大趋势
①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已形成世界性潮流。②传统的生产要素(劳力、
土地、资本)已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知识资源成为科技创新的战略性首
要因素。③前沿科技成为创新竞争的主要焦点,攻占这些科技高地的
竞争已成为创新的主要焦点。④科技集成成为创新的常用形式,当前
面临的许多科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集成现有的技术加以解决。
⑤完整的创新过程应包括研究、发展和生产三大环节。⑥国际性的技
术协调成为重大创新的必要前提。⑦可持续发展成为创新的基本使命。
⑧公司并购成为重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⑨风险资金成为支撑创新
的支柱。⑩创新战略成为引导国家发展的重要指针。
科技创新离不开继承、科技创新离不开坚持、科技创新离不开积
累,科技创新离不开借鉴,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还离不开落实。继承
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继承的最终目的。勇于坚持才能有所创
新,不能坚持就难以创新。科技创新,谋求的不是表面的华丽,而是
一种实质性社会进步与企业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4-04-05 07:27: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2732464089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