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遗失的例子

更新时间:2025-05-06 07:05:28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5日发(作者:冒兰蕙)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by 南野藏马

前几日在书房,兴之所致,随手拎起了一本四书,翻到到第一面,念了两句:“大

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便发现自己意兴阑珊,随手又把它

扔到了书橱里,拿起本日本漫画,有滋有味地啃到最后。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

章,感叹中国当代青少年(主要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对于自己国家传统文化

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反省自己前日所为,不禁感到惭愧,一向标榜热爱传统

文化的我自己不也正慢慢放、弃这些中国骄傲么?

时逢国庆,单位邀请我们新行员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我便想,是用华丽

的辞藻去堆砌一篇空洞的文章来感叹祖国多么秀美多么壮丽的河山,还是切实关

注一下我们正在慢慢遗失的民族骄傲呢?

台湾忠信工商学校的校长高震东在内地演讲时说,“什么是爱国?哪里是爱国?

什么都是爱国,哪里都是爱国!”爱国是微小却又具体的。我们身在中国,有时

却茫然不知自己国家有什么,是什么。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还是我们过于注意别人的东西?爱国其实很简单,最基本的是要了解和爱我

们的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

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她

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

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

的细水长流?

我们的81年代后、90年代的孩子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我想不会是女子

十二乐坊穿着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吧?还

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

人?

简练的讲,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诗、书、礼、易、春秋”。我用五经的名字

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它刚好总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个方面。“诗”,

是指从最早的诗歌《诗经》开始到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古乐。“书”,是指历

代文人体现他们思想观点的专著,包含了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体现了古人的人文

精神。“礼”,是指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礼法制度、思想、以及教育体制。“易”,

并不单纯的是指《易经》,还包括了农业、医学、天文、地理、数学。而“春秋”

便是特指从《尚书》到《春秋》、《史记》、《资治通鉴》等一系列的史学专著。

中华传统文化涵盖范围之广,思想之博大精深,怎可以用现代那些伪民俗或是一

个酸朽的孔乙己可以概括、代表的!

如果80年代和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或是SHE的《长相思》

里才开始接触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太迟了?自《诗三百》到《汉乐府》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再到《全唐诗》、《全宋词》,还没包括屈原、班固的楚辞、汉赋,更没提到魏

晋的“蓬莱文章建安骨”,这浩瀚如海般的诗词国度,怎是一首《东风破》所能

表达的?现在我们是否只停留在小学课本里教的“离离原上草”或是什么“二

月春风似剪刀”的阶段,或是为了逗情人开心为她轻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

在朝朝暮暮”这浓情蜜意?

我们现在是否能从那些靡靡之音中感受到古人的潇洒不群、壮志豪情呢?是否知

道古龙金庸小说里的“任侠之气”是指“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

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致,与君痛饮三百杯”。

而“侠之大者”是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呢?

大概只会沉迷在江湖恩怨、打打杀杀中了吧。

没有了“花间一壶酒”、“共剪西窗烛”的烂漫情怀,没有了“誓扫匈奴不顾

身”、“醉里挑灯看剑”的壮烈胸襟。没有这些古韵的滋养,我们的80年代和

90年代难道只能在欧美的HIP-HOP、日本动漫、韩式的多袋阔脚裤中显示自己的

潇洒不羁么?没有了任侠的少年轻狂,没有了温文的少年情怀,我们的青春还完

整吗?

还有多少人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来自孟子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天下的兴亡,不是匹夫之责,而是我的责任。有多少年轻人还会以国家兴亡为己

任,大概只会装作很酷的说“我就是我,我喜欢,我可以。”他们只是整日埋首

在《蜡笔小新》和《机器猫》中拒绝长大。

还有多少人知道何为“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忍勇”?看多了吴宗宪的《我猜》和

《周日八点档》,大概只会迷惘的说:哦,台北忠孝路的小吃很出名。多少人会

觉得“香九龄,能温席”是一种孝心的表现,大概会觉得他好傻,干嘛用自己的

身子暖席子呢,买台空调不就得了吗?还有谁会觉得“融七岁,能让梨”是一种

中国式的谦逊礼让?孩子们自小接受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式教

育,被沉沉的课内科外功课压得喘不过气。哪还会有人说,第一名我不要,给你

吧!再不知何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了,更不用期望孩子们可以成为象曹子

建、王摩诘那样的翩翩浊世佳公子了。孩子们现在学习琴棋书画的目的已大多为

考试加分服务,哪还有“为君唱遍《红豆吟》”的情怀了。

君不见上元灯节赏花灯,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君不见盂兰盆会驱鬼傩,君不

见重阳登高插茱萸。我们开始相信基督,相信有圣诞老人。我不知道谁是阿福,

也好久没放过爷爷纸糊的风筝了。传统的节日在我们看来除了意味着能看到无聊

的文艺晚会,多几天去哪里都是人满为患的假期以外,剩下的只有苍白。传统,

从我们指缝滑过,轻轻流失。

西元一九00年,梁启超写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今日,梁先生

所期望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造世界”的少年气质在我

们身上依稀可见,却再嗅不到中华之气息。纯粹的行乐主义、盛气,在没有文化

底蕴的支持下显得那么的苍白和轻浮。我们应从何处寻觅正在遗失的传统文化。

难道是在邻国日本的传统活动上发现:“咦,这个东西是从我们中国唐朝传过去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本文发布于:2024-04-05 20:35: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3205384104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传统   文化   中国   孩子   没有   版本   还有   开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