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1
.读拼音,写汉字。
lǎn duò
qīn lüè
huǐ miè
kù shǔ
máng lù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
A
.刘胡兰大义凛然地走到铡刀前,吓得刽子手心惊胆战。
....
B
.因为准备充分,王明在比赛中显得胸有成竹。
....
C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姐姐手忙脚乱地随着唱起来。
....
D
.学生听完老农有关种菜的奥秘,个个都跃跃欲试。
....
3.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瞬间,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一线光亮。
②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泽,变成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宝蓝色的天幕上。
③渐渐的,渐渐的,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似乎比先前更明亮,更皎洁。
④为了看月食,人们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
⑤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象,呈现在人们眼前。
⑥周围的繁星闪烁,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发出青白色的光。
A.④⑥⑤②①③ B.④⑤②⑥①③ C.④⑤⑥②③①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他病好以后,像过去一样,天天练长跑。
B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
“
一
”
字。
C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D
.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了。
B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C
.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
发生。
D
.桂林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6
.按要求完成下面练习。
(
1
)下面句子的主要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
。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逢,村村
相通。
(
2
)你想把
“
书
”
比喻成什么。试看写下你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根据
“
方便
”
的不同意思写两个句子。
方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便:
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把下面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词语。
我能取得优异成绩,一定吃水不忘挖井人。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我们的恩师。
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合并为一句话。
我们要把汉字写正确。我们要把汉字写工整,写美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在你的成长中,一定有许多
“
第一次
”
,试着把给你印象最深的
“
第一次
”
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
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
)
(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2
)敏而好学,
( )
。默而识之,
( )
,
( )
。
(
3
)莫等闲,
( )
,空悲切。
(
4
)《忆读书》是按照
( )
顺序,介绍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告诉少年儿童要
( )
,
( )
,
( )
。
(
5
)
“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
这句话运用了
( )
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太阳
( )
这一特点。
(
6
)春天最美是
( )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
( )
的天空,染上微微的
( )
,飘着
( )
的彩云。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材料一:
材料二: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
朵都快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
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
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材料三:
2016年11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
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
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
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的谚语,再如民间有
“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俗语,等等。
11
、上述材料中出现的节气有:谷雨、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等。
12
、判断,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
(
1
)谷雨有食香椿的习俗,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
( )
(
2
)谷雨节气都是在每年的
4
月
20
日。
( )
(
3
)中国申报的
“
二十四节气
”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13
、概括写出
“
材料二
”
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唐代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描写的是
__________
节气。你还知道哪些与节气有关的诗句、谚语或俗语?选一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为设果,果有杨
梅 。
孔 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5
、解释词语。
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惠:
___________________
16
、
“
氏
”
表示姓氏
。
姓
“
杨
”
的人可称为
“
杨氏
”
,那么姓
“
张
”
和姓
“
欧阳
”
的人可分别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7
、文中最能体现杨氏之子语言巧妙的句子是哪一句?
请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一书,下面是书中另一则关于言语智慧的小故事,请
认真阅
读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
徐曰:
“
不然
。譬如人
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
(
1
)文中的小孩姓
________________
。
“
戏
”
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徐孺子的言语智慧在于他用
_____________
与月亮进行类比,以反驳
“____________________ ”
的观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小时候很怕父亲。
记得我刚开始跟父亲学木工的时候,他总是很严厉。有一次,我趁父亲不在,自作聪明地
一个人装配了一个大衣柜。衣柜刚刚装好,父亲便回来了。他走到衣柜前,阴着脸,转着
圈看。蓦地,他用力把大衣柜推倒,拿起一根木料,瞪着我,指着装错的地方质问:“你
瞎了?”他突然扔掉木料,举起厚重的巴掌,一下子打在我头上。
从那一天起,每当父亲举起巴掌时,我都会心有余悸,生怕巴掌会落到我头上。
然而,另外一件事,却让我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有一天,我在家里偷偷把新买回来的座
钟拆开了,正在研究的兴头上,我突然听见父亲的脚步声,匆忙之间,我慌乱地把座钟拼
凑在一起。
父亲进屋后,一直没有出去,将近中午,他忽然盯着座钟发呆:“嗯?怎么停了?”他边
说边搬起座钟,“当啷”一声,钟摆在里面发出碰撞边框的声音。
我害怕地低下了头,他几步走过来。我把眼睛一闭,等着那满是老茧的手落下。可是那手
掌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倒像是抚摸。
那个年代,一台座钟可比一个木柜要值钱啊,为什么他不生气反而高兴呢?
一直到我成家立业多年后,父亲才告诉我:“你跟我学木工是学手艺。做木工活好比做
人,一榫(
sǔn
)一眼都要套牢弄实,才能保证家具结实。做人,也要实在、不投机取巧;
可你学修座钟,那是钻研,我要是因此打你,就是阻止你钻研,我不想让我的孩子没有前
途……”
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
19
、给短文添加一个标题,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0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对父亲的
______
、
______
、
______
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
让我看到了一位
__________
的父亲。
21
、父亲第一次举起手掌,是因为
“
我
”____________
,他这样做是为了
_____________
;第
二次举起手掌,是因为
“
我
”__________
,他这样做是为了
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两件
事,表达了
__________
。
22
、短文结尾的主要特点是(
)
A
.点明主旨
B
.总结全文
C
.抒发情感
D
.首尾照应
23
、你同意文中父亲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你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平时是怎么关心你?怎么教育你的?请你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
滴,选取印象最深刻的一两件事例写一写你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可以只写其中一人,也可
以选择其中两个人),表达对他
/
她(他们)真挚的情感。相信你的父母或爷爷奶奶看到这
篇大作,一定会感动不已,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呢!
要求:(
1
)
题目自拟。(
2
)文从字顺,通过场景、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3
)书写
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
.懒惰
侵略
毁灭
酷暑
忙碌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
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
些字
“
惰
”“
略
”“
暑
”
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
C
解析:
C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
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
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
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
项,心惊胆战:形容十分害怕的样子。符合题意。
B
项,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
意。符合题意。
C
项,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不符合题意。
D
项,跃跃欲试:形容急切地想试试。符合题意。
3
.
B
解析:B
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
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可按时间的顺序排列:首先“为了看月食,人们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接着“八点
十七分”“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泽”“周围的繁星闪烁”,然后“瞬间,大圆盘的边
缘,透出一线光亮”,最后“渐渐的,渐渐的,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因此选B选
项。
4.A
解析:
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掌握。
比喻,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
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
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A
.该选项中的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B
.
“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
‘
一
’
字。
”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
胡须
”
比
作
“
隶体
‘
一
’
字
”
。
C
.
“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
这
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
比作
“
画页、乐章
”
。
D
.
“
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
细雨
”
比作
“
烟
”
。
5
.
D
解析:
D
【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理解和辨析。
A
.本句搭配错误,
“
数量
”
和
“
提高
”
不能搭配,应改为: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
数量增加了,质量明显提高了。
B
.本句语意重复,
“
由衷
”
表示发自内心的,发自肺腑的,与
“
心里
”
意思重复,应该去掉
“
在心里
”
。
C
.本句否定不当,
“
不再
”
和
“
避免
”
双重否定,造成句意混乱,应去掉
“
不
”
字。
6
.
人们在地底下挖了非常多的、各式各样的地道,地道彼此相同。
书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忙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公交车为我们早上出行提供了
方便。
方便的时候,你给我回个电话。
饮水思源,望眼欲穿。
我们不仅要把汉字写
正确,还要把汉字写工整,写美观。
上个月的某一个晚上,妈妈和往常一样给我辅导作
业,在她低着头给我讲题的时候,我不经意间看到她头,上有了几根白头发。我当时震惊
极了,我一直觉得妈妈是不会老的,她是什么时候开始长白头发的呢?我第一次产生了要
保护妈妈的念头,因为我意识到随着我不断长大,妈妈会越来越老。
【详解】(
1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本文发布于:2024-04-06 02:43: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23425874112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