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全题
名词解释:
1、 教育: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主要是指学
校教育,即教育都 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
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2、 遗传素质:是人在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3、 环境:指的是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响人的发的一切外部世界,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4、 教育制度:是批一个国家各级种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5、 义务教育:是依据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学校、家庭、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
教育。
6、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7、 教育方针: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发展的教育事业,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8、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
使命。
9、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首先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简称师德。
10、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1、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
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聘用制度。
12、课程:是在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引下,由具体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组成的,具有多层组织结构和育
人计划性能,育人信息载体性能的,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育人方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13、显示课程:是人们精心设计的明确、内容全面、计划周密、结构复杂的课程,又称正式课程。
14、 隐性课程:又叫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它是在学校情境中由隐性的校文化组成的以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课程。
15、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所要达到的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的基本要求。
16、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17、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8、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
19、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在人员、时间、空间等方面授课制和分组教学
等教学进行活动的结构。
20、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1、复式教学:是指一个教师在同一教室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22、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和,把一定的社会
政治、思想和道德黑心化为个全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首先品质的教育。
23、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
想。
24、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英雄事迹影响学生,形成优秀道德品质的方法。
25、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的聚合体。
简答题:
1、 教育的属性?答: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的永恒性②
教育的历史性和阶段性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 教育的社会属性?答:①教育的永恒性②教育的历史性和阶段性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㈠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㈡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㈢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 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答:⑴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⑵教育通
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再生产科学技术,二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
4、 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影响?答⑴教育圣人的意识进行符合阶级意识的培养,从而实现“政治社会化”
⑵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⑶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功能⑷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1
5、 教育对文化影响和作用?答:⑴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⑵教育的文化活动功能⑶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⑷教育
的文化批判功能⑸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⑹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6、 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⑴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⑵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序,制
约着人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⑶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序上影响着人的个特点的发展
7、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答⑴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的日益扩大⑵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⑶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
与综合⑷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⑸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⑹教育学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
8、 现代世界各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的总体趋势?答:⑴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
制的方向发展。⑵ 从纵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⑶现代学制已由学校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变
为终身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
9、 教育目的的功能?答:⑴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⑵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⑶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10、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答:⑴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⑵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
面全面发展⑶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⑷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11、素质教育的特征?答:⑴全体发展⑵全面发展⑶主动发展⑷和谐发展⑸充分发展⑹可持续发展
12、 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答:⑴主体性原则⑵全体性原则⑶全面性原则⑷基础性原则⑸普通性原则⑹发展性原则
13、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答:首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教
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品德示范、宣传咨询等直接参与社会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再次,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
中起着引导作用。
14、教师要扮演好以下角色?答:⑴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⑵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
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⑶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⑷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
是开放型社区文化的共建者⑸在对待自我上,教师是反思实践者⑹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是合作者
15、本体性知识具体要求如下?答:⑴对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广泛深刻的理解,掌握该学科的有关事实、
概念、原理、理论等,并达到熟练的程度⑵了解和掌握与所教学科相关知识和背景材料⑶了解本学科产生和发展的
历史脉络以及最新发展,正在进行的研究及最近取得的成果和将来的发展趋势⑷掌握本学科提供的认识和探索自然
或人类社会的方法这样可以从方法论角度指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本学科的有关问题,培养其科学与创新精神
16、职业道德规范基本内容包括?答⑴依法执教⑵爱岗敬业⑶热爱学生⑷严谨治学⑸团结协作⑹尊重家长⑺廉洁从教
⑻为人师表
17、教师的权利包括?答⑴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⑵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
业的学校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⑷按时
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⑸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
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⑹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8、教师的义务?答:⑴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⑵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律制度,执行学校教
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⑶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
团结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
质等方面全面发展⑸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学生健康成长的现
象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9、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因素?答:⑴校长的引领⑵合作性教师文化的激励⑶民主管理制度的保障
20、学生的本质特点?答:⑴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⑵学生是具有不同智能结构的人⑶学生是具有明显发展特征的人
⑷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1、列举人的智力结构内容?答:人的智力主要有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运行——操
作智力、内省智力、交往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等几类。
22、 人的发展的特点?答:⑴稳定性和可变性⑵顺序性和不可逆性⑶不平衡性⑷个别是差异性⑸发展的关键期⑹发展
的年龄特征。
23、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答:⑴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⑵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⑶学生
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24、人身权?答: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2
本文发布于:2024-07-09 07:4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04824504128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