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一成都”1——四川省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5-05-05 06:07:12 阅读: 评论:0


2024年7月10日发(作者:宾瀚)

关 注

“一站一成都”

1

——四川省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

杨莉 姜雪燕 王慧*

摘 要:四川省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以“一站一成都”项目式学习为例,通过“为成都地铁站点进行站台

文化设计”的项目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与理解家乡文化,促进创意表达,从而培育核心素养。文中以案例

的形式介绍了项目的产生、设计、实施与评价各环节。

关键词:“一站一成都” 项目式学习 项目产生、设计、实施 项目评价 创意表达

“一站一成都”是在学校课题“聚焦学

生核心素养的双轨道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指

引下构建的项目式学习。它着眼于成都地铁

每一个站台的不同设计,综合了语言、文化

和艺术等多方面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实作

类项目式学习。

(一)方向:办学理念与“天府文化”

相遇

“东方精神,世界眼光”是我校的办学

理念,旨在回归中国传统,传承民族精神,

打开国际视野,融合世界文化。因此,我们

一直在寻找能够承载家乡本土文化、民族

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载体。“天府之

国”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现今“一

带一路”的重要区域,两汉文化、三国文

一、项目产生——从主题到项目进行

倒推

本项目的产生经历了从方向到主题再到

项目,不断往回追溯的倒推过程。

1

化、唐宋诗词、川剧艺术、抗战文化等都堪

称翘楚。天府浓墨重彩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气

本文系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双轨道课题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16Z09)研究成果之一。

* 杨莉,四川省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校长;姜雪燕,四川省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副校长;王慧,四川省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发

展室副主任。

总第246期

11

息坚定了我们寻求文化理解的方向。

(二)主题:文化理解与创意表达碰撞

如何将对“天府文化”的理解变得更加

具体?结合学校的课程定位,我们将文化理

解聚焦在“学生对文化的多重体验和创意表

达”上,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文化体验的

基础上,将自身对文化的理解进行个性化、

创造性的表达。由此,从“理解天府文化”

延伸到“创意表达成都文化”的主题上。

(三)项目:项目主题与学生生活邂逅

成都市的地铁6号线即将穿越居民生活

小区而过,这引发了我们对地铁线路的格外

关注。每一个学生都有乘坐地铁的经历,都

会看到地铁入口、站台的墙体、柱子、地面

和房顶等别具匠心的设计,这些设计与站点

2019.3 (下)

的历史和特色紧密相关。像这样的地铁站台

有很多,“红牌楼”“高升桥”“一品天

下”……地铁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城市文

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

部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读懂成都、理解家

乡,研究隐藏在成都地下的四通八达的地铁

文化是一个新颖的视角,一个独特的切入。

因此,我们确立了“一站一成都——为

成都地铁站点进行站台文化设计”的项目。

二、项目设计——以终为始全面规划

项目开始之前,我们就对项目的最终结

果和中间过程进行了充分设想,采用以终为

始的方法规划项目。这是项目能否有效实施

的前提保障。

(一)整体设想

“为成都地铁站点进行站台文化设计”

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最终呈现的

是学生为成都某一地铁站点进行的文化设计

作品,包括详细的设计文稿、简单的局部设

计模型。学生需要亲自经历现场调查、查阅

文献、收集资料、访谈相关人员、分析研

究、创造性设计、动手制作、修改美化等一

系列活动,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最

终呈现一个设计作品。

(二)项目范围

确定项目范围是在对项目最终结果和中

间过程有了初步设想后,对项目进行的更为

12

关 注

主问题子问题

站台文化设计的具

体形式是什么?

子任务串

乘坐地铁,实地考察

查阅资料,了解文化

发现天府文化的特性

怎样设计

站台文化

站台设计是怎样体

现站点文化的?

归类整理,建立站台

与文化的联系

尝试设计

了解世界优秀设计,

发现美学问题

修改完善,形成作品

怎样让站台文化设

计更美观?

图1 “一站一成都”项目分解图

完整的整体规划(表1)。

表1 “一站一成都”项目整体规划表

项目历时1个月

一个主题:站台文化设计

多个学科:语文、美术、社会

多项课程标准的要求:口头表

述、团队合作、系统思考、产

生创意

学习技术:调查、采访、查

阅、收集整理、归类总结

网络技术:移动终端、微信公

众号

校外(各地铁线路)、课堂、

图书室

自由组合的本班同学;语文、美

术两位教师;专业人士

本班同学和全校同学、部分教

师、家长群体及更广泛的公众

号关注群体

完成项目任务可能存在的困难,形成子问

题;第三步,对应子问题确定子任务,形成

任务串(图1)。

(四)项目架构

根据分解形成的任务串,设计项目式学

习的流程、模块、主要内容,体现学习过程

的真实性、探究性、实践性。

此项目的核心目标为:引导学生认识与

理解家乡文化,促进创意表达。涉及的核心

知识有:地铁站台设计与站点代表性文化之

间建立关系的方式;地铁站台文化设计的基

本方法和要素;成都部分站点的历史文化和

时代特色。

此项目的核心问题为:站台设计是如何

体现站点历史和时代代表性文化的?学习模

块包括三部分。

涉及范围

技术使用

活动范围

合作伙伴

成果观摩者

(三)项目分解

分解项目的过程要经历三步:第一步,

根据项目任务确定主要问题;第二步,分解

总第246期

13

第一模块:整体感知(课外学习两周,

课堂2课时)。主要任务为:了解地铁的产

生、发展和成都地铁线路;感受地铁站台一

般是如何设计的;了解成都著名地点的历

史文化和时代特色;初步感受站台设计和

站点文化之间存在的联系。主要活动涉及:

查阅、分享资料,了解地铁有关知识,做小

报;查阅、分享资料,填写表格,比较深入

地了解站点的代表性文化;乘坐地铁,实地

考察,用相机记录成都地铁站台设计;课堂

设计的认识;阅读国内外优秀站台设计的图

片和视频资料,从美学角度感知设计要领;

小组尝试设计,以设计方案的方式简单地图

文表达小组的设计创意等。

第三模块:实践创作(课外学习一周,

课堂2课时)。主要任务为:修改创意,完善

文字和图画的设计方案,制作模型。主要活

动有:修改完善小组创意,完成详细的设计文

稿;在美术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图画稿,

并制作模型;展示点评。

分享,将成都文化归类为历史文化、时代风

貌、本土特色。

第二模块:深度建构(课外学习一周,

课堂2课时)。主要任务为:研究站台设计的

要素和方法,比较深刻地理解站台设计是如

何体现站点文化的。主要活动包括:阅读成

都地铁站台和站点的大量图片、文字资料,

小组讨论,从内容、形式、地点三方面发现

和总结站台设计与站点文化之间的联系;采

访专业人士,进一步强化对天府文化和文化

三、项目实施——基于理解的深度学习

精心设计项目,使学习过程符合学生认

识事物、解决问题的基本认知过程,有利于

学生深度理解和建构。

(一)明确挑战,角色体验

教师明确提出完成“成都地铁站台文化

设计”的任务。任务设定具有一定的挑战

性,又真实可行,以问题驱动,赋予学生

14

2019.3 (下)

“设计师”的社会角色,让学生在体验角

色价值的过程中,激发深层参与的动机和

兴趣。

(二)整体建构,综合学习

站台设计涉及内容、地点、形式的选

择,语言、文化、美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以及调查、访谈、设计、绘制、表达等多种

学习活动,因此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需要整

体建构学生对文化和设计的理解。

(三)提供帮助,发展思维

项目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发现、参

与,指向学生的整体思维、实践思维和创新

思维的发展。在高定位的同时,采用丰富的

资源包,通过组织系列切实的活动支持学生

的思维发展。

四、项目评价

(一) 评价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创意进行评价,另一

方面是对学生提供的方案和模型进行评价。

显然,对创意的评价是主要方面。对小学生

来说,撰写详细的文字方案有困难,绘制

精致美观的设计图更有难度。本项目的最

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成都站点的历史文化、

时代风貌、本土特色,并在站台这样一个特

定的范围内设计一些元素来表达自己对代表

性文化的理解,包括对代表性元素的准确

挖掘,结合站点文化有比较新颖的设计点

关 注

子。因此,评价主要是对“idea”的评价,

而不是对学生绘画水平、文字方案的评价

(表2)。

表2 “一站一成都”站台文化设计现场评分卡

文化元构想有方案

作品名素准确新意表述

合 计

(4分)(4分)(2分)

(10分)

1.

2.

3.

4.

5.

(二)评价的两个阶段

现场评价阶段:第二模块结束后,对学

生形成的简单方案进行现场打分和点评,尤

其侧重对创意和构想的评价。

后期评价阶段:第三模块结束后,学生

在语文和美术教师指导下,对文稿模型进行

完善,通过全校展出、公众号推送等方式进

行展示。

(三)评价的三种方式

评价主要有三种方式:部分教师和专业

人士的现场打分和点评、部分作品的全校展

示、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优秀作品,投票

选出“最佳创意”。

(责任编辑 沈炯靓)

总第246期

15


本文发布于:2024-07-10 04:28: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05569104131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设计   项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