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记忆有关实验设计

更新时间:2025-05-05 06:15:46 阅读: 评论:0


2024年7月10日发(作者:罕巍奕)

前瞻记忆有关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

任务难度对不同认知方式儿童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的影响

一、问题提出

1.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和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

(Event-Based Prospective

Memory)

前瞻记忆,这是记住在未来要执行的动作,在成年人的日常生活

中是记忆的基本功能。前瞻记忆按照三种维度分类,长时前瞻记忆与

短时前瞻记忆;新异前瞻记忆与习惯化前瞻记忆;基于事件的前瞻记

忆与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

根据线索的类型,Einstein和McDaniel提出了基于事件的前瞻记

忆(Event-based PM)的概念(1990)。之后,前瞻记忆被进一步区分

为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Time-based PM)两种

类型(Einstein&McDaniel,1996)。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是指某

个特定事件触动了意向行为的执行,必须在一个时间量(例如,在20

分钟后从烤箱里取出蛋糕),或是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完成(例如,于

下午三点半会见你的朋友)。例如,当你在屏幕上看到一个动物时,

记得按F1键;再如“当被试看见商店,停下来买糖果”,在此,“商

店”成为目标线索,激发被试执行“买糖果”的行为,完成了前瞻记

忆任务。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是指记得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者

在某个时间段之后完成意向行为。例如,记得10分钟之后按F1键(见,

Einstein,McDaniel,Richardson et a1.,1995;Kliegel,

Martin,McDaniel &Einstein,2001);再如“记得在上午10点,

要给某个人打电话”,在此,时间成为目标线索,而打电话的行为是

前瞻记忆的目标任务。

2.假设依据

目前有关儿童前瞻记忆的研究很少,(Bed,1988;Guajard,

Best,2000;Kems,2000;KurtZ一Costes等,1995;

Kvavilashvili等,2001;Passolunghi,Brandimonte,Cornoldi,

1995;Somerville,Wellman,1983)。儿童前瞻记忆研究的一个重

要方面是有关年龄差异的研究。Kurtz一Cosets(1995)的研究结果显

示7岁和9岁儿童有显著差异,Kems(2000)在7—12岁的实验样本

中也发现了显著的年龄效应,似乎提示前瞻记忆可能是在学龄期才发

展起来的。Smith和Bayen大量通过mpt模型研究得出的结论,年龄

差异均显著。

然而郭力平等(1998)采用Buchner等人(1995)提出的加工分离范

式的修正模型,以小学三年级(M=9岁)初中一年级(M=12岁)高中二

年级(M=15.5岁)大学二年级(M=18.5岁)为被试,

对内隐和外显记忆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内隐记忆水平随年龄的

变化不大,而外显记忆水平在12岁左右达到高峰。Enistein和

McDaniel(1993)指出前瞻记忆任务与内隐记忆执行模式之间有相似性,

这样内隐记忆在个体一生发展过程中几乎保持恒定,可能前瞻记忆成

绩无显著差异。再加之前瞻记忆与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任务类型、

实验材料、研究方法的不同有关,在控制任务难度的条件下,年龄可

能会无显著差异。

同时,人格差异是影响前瞻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AB型人格,场

独立型一场依存型的认知方式都是影响前瞻记忆的一些重要因素,国

外的大量研究,包括Smith和Bayen的研究都未将重心放在人格差异

上,我们将对此进行验证。

二、研究方法

1.被试选择

随机选取长春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8—10岁)两个班(98人)、初中

一年级(11—13岁)两个班(102人)、高中一年级学生两个班(112人),

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北京师范大学修订的团体镶嵌图形测验(GEFT)作

为评定认知方式的工具,按照修订的施测、评分方法进行测量。按学

生得分从低到高排列,得分高的前20名学生被确定为场独立型,得分

低的后20名学生被确定为场依存型。每一年级各选择典型场独立型和

场依存型学生各20 名,共选取场独立、场依存型被试各60 名,这些

学生以前均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实验,曾经接触过电脑并无色盲、色弱,

经过矫正视力在1.0以上。实验结束后他们将收到一个小玩具作为礼物。

2.实验设计

采用2(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重要,不重要) x2 (认知方式:场依

存,场独立)x3(年龄:小学三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三因素

被试间设计。

3.仪器与材料

所设计的任务是使儿童能够理解和执行,选用适合于儿童的任务

简化版本:使用非语言材料,较长的曝光时间,减少任务的复杂性,

以及包括中断。选取标志、人物、动物、花草、水果和蔬菜、日常生

活用品6 类图片共60张,增加4张练习图片。正式试验开始前对三个

年龄段任务难度进行了平衡。用于颜色匹配任务的不同颜色方块是

200*200像素,分别是红色,蓝色,绿色或黄色,并用细黑线勾勒,

方块和图片都显示在一个灰色的背景上,图片颜色与方块颜色的匹配

与不匹配按比例随机呈现。整个测试在电脑屏幕上呈现、操作。4.实

验步骤

实验在计算机房进行,室内安静,干扰少

(1)让被试就座于电脑前

(2)主试宣读指导语

前瞻记忆任务重要组:“今天请大家来是要进行一项心理实验,

这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大家对未来要做的事情

的记忆。屏幕上会出现三种不同颜色的方块,呈现时间为900ms每个

方块后出现一个250毫秒空白屏幕。然后,一张图片出现在屏幕上,

此时如果该图片颜色与方块中其中一种颜色匹配请按下V键,不匹配

按下N键。按键后下一组实验出现。在进行这个过程中当你看到屏幕

上出现一个缺了一角的不完整的椭园时(呈现图例),请按下空格键。这

个任务非常重要,请大家一定要记住。”

前瞻记忆任务非重要组:“今天请大家来是要进行一项心理实验,

这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大家对未来要做的事情

的记忆。屏幕上会出现三种不同颜色的方块,呈现时间为900ms每个

方块后出现一个250毫秒空白屏幕。然后,一张图片出现在屏幕上,

此时如果该图片颜色与方块中其中一种颜色匹配请按下V键,不匹配

按下N键。按键后下一组实验出现。在进行这个过程中当你看到屏幕

上出现一个缺了一角的不完整的椭园时(呈现图例),请按下空格键。”

(3)被试执行进行中任务,并在适当时候执行前瞻记忆任务

进行中任务颜色匹配任务,前瞻记忆任务为:当看到屏幕上出现

一个图案(缺了一角的不完整的椭圆)时按一下空格键。目标事件出现四

次,一次出现在第14次,一次出现在29次,一次出现在44次,一次

出现在59次。目标事件随着试验出现而出现,当被试完成该试验后,

目标事件自动消失。

在第30次和第60次试验后出现笑脸,笑脸是逐步开心。笑脸呈

现30秒,同时出现单词“暂停”,允许被试休息。因此,笑脸的呈现

是给被试奖励,帮助他们继续保持试验,并给他们一个休息的机会。

三、预期结果

前瞻性记忆得分:被试在目标事件出现时作出按键反应,记1分,

没有反应或反应错误都记0分。正在进行中任务:颜色匹配任务的准

确性和反应时间。

用spss11.5对前瞻记忆成绩进行可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年龄因素

主效应不显著,认知方式因素主效应显著,任务重要性主效应显著,

三者交互作用不显著。

四、讨论

1.年龄

本实验要求被试在进行颜色匹配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前瞻记忆任

务,预期结果应该是正在进行的任务成绩无显著差异,小学、初中、

高中三个年龄阶段前瞻记忆成绩也应该无显

著差异,因为我们己对三个年龄段进行中的任务难度进行了平衡。

这与Winograd(1980)、Somebille等(1983)、Kvalilashvili和

Ebdon(2001)、Meacham年龄和认知方式对前瞻记忆的影响和

Colombo(1980)、Kurz一Costes等(1995)、赵晋全(2003)、张磊

(2003)等的许多在实验室和自然条件下的研究结果一致,支持

Winograd(1988)提出的前瞻的记忆技能是在儿童早期发展起来的观

点。

在控制前瞻记忆任务难度情况下,各年龄组年龄差异不显著。

2.任务重要性

预期结果表明,在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中,被试对任务重要

性的认识对其完成该任务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前瞻记忆的提取包括策

略加工和自动加工两种过程,策略加工依赖个体的积极主动性,需要

较多的注意资源;自动加工更多的是自发、无意识的过程,需要很少

甚至不需要注意资源。在前瞻记忆的提取过程中,这两种加工方式的

参与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就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而言,我们

知道,对于无关紧要的任务,人们通常不愿意付出很多努力,更多的

是依靠自动加工来完成;而对于重要的任务,人们往往就会为之不辞

辛劳,更多的采用策略监控。由此可见,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在一

定程度上会影响策略加工和自动加工在前瞻记忆中的卷入程度。如果

强调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则会促使被试使用更多的策略监控,会

主动地把一些注意资源分配到前瞻记忆任务中,从而有助于前瞻记忆

任务的完成。

3.认知方式

本实验中三个年龄段的被试是根据团体镶嵌图形测验(GETF)分数

高低不同选择的场独立或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两组被试。他们参加基

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实验,预期结果显示:对于正在进行的颜色匹配任务,

不同认知方式的被试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而前瞻记忆成绩认知方式的

主效应显著,场独立者的前瞻记忆成绩好于场依存者的前瞻记忆成绩。

Wiktin(1964,1981)提出场依存是指人们在加工信息过程中,倾

向于依赖外在参照物或以外部环境线索为指导,场独立则是指人们倾

向于凭借内部感知线索来加工信息。场独立型被试具有较高的心理分

化水平,较高的认知重组能力,他们善于从背景材料中觉察到线索。

而场依存者则相反,倾向于让己存在的有组织的场保持原样,较难从

背景材料中觉察到线索。前瞻记忆的线索是隐藏于进行中的任务中的,

没有外显的提示,需要被试自动的发现线索,这样场独立的被试对前

瞻记忆靶线索更敏感,更容易从进行中任务中发现靶线索,进而提取、

执行意向,从而提高前瞻记忆成绩。

参考文献:

1.杨靖,前瞻记忆的研究特点,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5;

2.王丽娟,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发展的视角,华

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5;

3.宋艳春,年龄和认知方式对前瞻记忆的影响,山东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4,10;

4.赵晋全,郭力平,前瞻记忆研究评述,心理科学,2000,4;

5.郑田,前瞻记忆研究综述,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9;

6.李寿欣,宋艳春,不同认知方式中小学生的前瞻记忆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

2;

h E. Smith,Ute J. Bayen,Claudia Martin,The

Cognitive Processes Underlying

Event-Based Prospective Memory inSchool-Age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A Formal Model-Based Stud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10,Vol.46, No.1,230–244;


本文发布于:2024-07-10 18:5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06090064132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记忆   前瞻   任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