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编织技术》学校课程指导纲要
一、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小学生编织技术
授课时间:17课时
授课人:梁传莲 吴迪
授课对象:三年级部分学生
二、课程意义和背景
(一)课程意义
当前,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课程改
革正全面展开,确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精神,
我校以学生的亲身参与、手脑并用为主要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爱祖国爱
家乡的精神为宗旨,依托家乡丰厚的人文、历史、地理、文化资源,我校的《小学生编织技术》
学校课程应运而生了。为了扎实有效地实施好本课程,特制订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二)课程背景
1.学校课程体现学校办学思想
近年来,我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开展课
程改革实验。新课程改革实验,校本课程活动开发的提出,更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
挑战。我们确立的目标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选择和创新,让学
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我编我织”是以“编、织、贴和小制作”等为主要内容,以学
生的亲身参与、手脑并用为主要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校本研究课
程;对于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研究
课题也彰显了我校“乐学、勤思、争优、求真、从善、创美”的办学理念。
2.学校课程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生好动、爱玩,特别喜欢动手,而手工编织正好利用了这一特点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开展了“我编我织”活动。通过对学生“编、织、贴”等方面的指导与练习,让他们经历设计,
制作作品的过程,体验动手实践的过程和成功感,领略手工艺品独特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
位和人文素养;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和实际运
用能力。融民族性、时代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手工编织,不受年龄限制,入门容易,
学生初学创作中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手工编织创作
过程的情趣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
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学校课程利于开发学校的课程资源
作为一门学校课程,此课程有着良好的资源优势,许多作品如织花小方巾、十字绣、绣花
鞋垫等达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融合,而且这些用品涉及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无
处不在,无处不有;从材料来源来看,这门技术具有数量多,来源广,价格低的特点,像废纸,
橘杆苞皮,废旧纸张,棕叶竹片,稻草均可利用,决不会因开发课程而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
从学校层面来看,我校办学历史悠久,有着浓郁的研究氛围和明晰的办学理念,对校本研究具
有极强的指导性,并能为其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从师资层面来看,本课程组建了对本课程具
有研究具有潜力的教师,能为学生提供专业性指导,同时,我组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和有关专业
人员做校外辅导员,为本课题提供有保障的技术支撑;从学生层面来看,几乎所有学生都有“编、
织、贴和小制作”方面的经历和基础,这种自发性的活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只要经过
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引导,就能够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成为一种技能。
总之,“我编我织”是一门极具发展前景的课程,通过挖掘与拓展,必将为学生的全面发
展起到较好的作用。
三、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编织的知识,认识编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为以后的学习和工
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能用简单的方法起针,并能用平针编织一些小饰物。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开拓艺术视野,陶冶艺术情操,锻炼学生手的灵活性,让他们在编织过程中受到美的
熏陶。
5.通过观察、搜集、欣赏了解家乡手工艺品制作和发展的轨迹,感受家乡文化的源远流
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搜集整理能力、审美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课程内容
手工编织是一种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手工工艺劳动,它所编织出来的东西有着无穷的魅
力,得到世上众多爱美人士的青睐。
1、认识毛线编织,作品欣赏。
2、学习基本针法。
3、学习毛线编织的技法。
(1)穿针 (2)起针(3)收线 (4)勾边
4、练习。
5、完成一至两幅作品。
重点在指导学生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掌握毛线编织的针法与技巧
五、课程实施策略与方法
首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编织的兴趣,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孩子对编织感兴
趣了,他才会注意的看,注意的听,耐心的体验、观察、感受,才会对编织技术感兴趣。
其次,要在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升华。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手工编织的
方法;让学生进行手工创作。
再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展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师的表扬能在一定程度
上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自信,而周围同学的赞扬与认可也能在更大程度上给这个学生极大的自
信,最终培养学生对手工编织这门艺术感兴趣。
六、课程评价建议
1.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对学生的评价依据平时的记录和学习成果。
2.评价以激励为主,在确定学生等级时不设定不合格,而是分“优秀、良好、合格”等
次。
3.学生成果展示注意多样性。
七、课程管理
为了使校本课程活动规范化,制定以下规章制度:
1.每个成员必须遵守活动时间,不迟到。
2.有事应及时向辅导老师请假,不无故缺席。
3.每次活动完,都要有专门人员打扫卫生、整理物品。
4.在活动中要认真观察、注意力集中,无追逐打闹现象。
5.每学期对表现突出的成员给予表彰奖励。
本文发布于:2024-08-27 07:37: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47154524151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