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识音写字,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正确汉字。
lí míng( )
将至,万物苏醒,湖边的白
hè( )
,树上的松
shǔ( )
以及潜在海里的乌
guī( )
都开始出来活动了,民伯伯也行至田间,
wǎn( )
起裤脚开始
bō( )
种
liáng( )
食,美好的一天开始啦!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尝识
桅杆
胸有成竹
磨拳擦掌
C
.象貌
遮掩
风平浪静
心惊胆战
B
.瞄准
船梢
跃跃欲试
出谋画策
D
.屏障
阻挡
手疾眼快
一针见血
3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他百感交集。
B
.看着小明的大花脸,同学们都忍俊不禁。
C
.整顿旅游市场是为了避免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上当受骗。
D
.尽管这游戏已经过时,可有些年轻人却依然乐此不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讲的知识我全懂了。
B.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C.我们班人数是全校最多的班级。
D.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应该好好订正这道题。
5.下面哪个句子在手法上与例句①②有着同样的妙处?_______
①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
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②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A.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B.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C.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D.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啊!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B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C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D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A
.奶奶总爱回忆过去的往事。
C
.北京的秋天真是个迷人的季节。
崭新的帽子。
B
.读了《格林童话》这本书,很受启发。
D
.新年到了,她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和一顶
8.仔细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练习。记者就饮食习惯问题对某班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购买食品时的首要选择
调查项目
营养价
值
人数比例 72%
包装好
看
8%
味道好 纯净水
常喝饮品类型
果汁
汽水
可乐
40%
白开水
20% 24% 30% 6%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该班学生最值得肯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后
应该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请用上
“
列数字
”
和
“
作比较
”
的说明方法,说明我们教室
“
大
”
的特点。
________
10
.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
(
1
)书籍是智慧的灯塔。关于如何读书有很多人给予了我们指导。比如:
“
默而识之,
_____
,
_____
。
”“
昨夜江边春水生,
________
。
”
(
2
)名言警句是智慧的结晶。当我们要提示别人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时可以用司马
光的
“______
,
________”
来劝说;当同学不珍惜时间,我们可以劝说他:
“
不饱食以终日,
________
。
”
(
3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短短诗句中传递着真挚的情感:
“
王师北定中原日,
_________”
,这是一份深沉而执着的爱国之情;
“
月落乌啼霜满天,
________”
,这是一份
旅途中的孤寂忧愁之情;也有的古诗词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许,如
“___________
,
牵牛织女渡河桥
”
(
4
)
“
一花一鸟总关情。
”
我们本学期学过的《落花生》一课,写的是花生,蕴含的是作者
深深的思考。
“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
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
这句话把花生和
_________
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
________
的特点。
(
5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
__________
,文中用
“
虎
”
来赞美少年中国的句子是:
“__________
,
_______”
。身为中国少年,我这样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联系:
________
(
6
)《父爱之舟》中写道:
“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牌气的
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
这里的
“
新滋味
”
指的是
_________
。
(
7
)
“
滋味
”
在词典中有不同的含义,既可以表达作者心中的感受,也可以表示味道。请你
根据它
“
表示味道
”
的含义,用
“
滋味
”
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材料一】: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校五、六年级学生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开展了“我最
喜爱的一本书”评选活动。评选票数排前几名的书依次是:《城南旧事》269票;《西游
记》257票;《草房子》203票;《狼王梦》124票;《中国民间故事》103票,《安徒生
童话》86票;《父与子》51票……从票数统计的结果来看,儿童小说类书籍投票率占
50%,远远超过了童话类、故事类和图画书类书籍,是最受同学们喜欢的一类书籍。
【材料二】:说完,吕洞宾拔出宝剑,一边抛入海中,一边念动咒语。只见长剑倏(
shū
)
地一下变成一条青龙,吕洞宾拱手说道:“小弟先走一步。”一飞身便跃到了青龙背上,
青龙立刻飞速向远处游去。吕洞宾有青龙相助,其余七人见状,纷纷各显神通。铁拐李将
手中的拐杖抛到海里,喝了一声“变”,一条大鱼噌(
cēnɡ
)地跃出水面,然后他笑呵呵
地跨上鱼背。汉钟离紧随其后,将自己那柄芭蕉扇变作小船,舒舒服服地躺了上去。随
后,张果老、何仙姑等人也陆续将各自的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远方。
【材料三】:书名:《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请从“内容、语言、情节、人物、思想启迪”这些角度
中选择一个角度把“推荐理由”写具体,不少于50个字)。
11
、材料一中运用了
______
和
______
的说明方法,明确告诉了我们最受欢迎的一类书籍是
____________
。
12
、材料二的语段选自中国民间故事《
______
》,语段中没有出现名字的三位神仙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13
、读材料二时,当我读到
“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时,就知道这一段讲的主要内容
是
____________
(简要概括),像这样借助
______
来读,可以提高我们阅读的速度。
14
、材料三是推荐你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请按要求完成推荐内容。
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选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
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
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
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
妻子瞪着眼在餐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
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
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
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
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
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眼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
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
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
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
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
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19
、联系上下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
1
)形容放心不下眼前的事,焦急到了极点,睡也睡不着,吃也吃不好。
( )
(
2
)意思是指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 )
20
、仔细阅读短文,完成填空。
(
1
)他到处求职都因
___________
连连碰壁,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
。
(
2
)第⑥段中画
“ ”
的句子属于对人物的
_______
描写,表现了父亲
________
的心理。
(
3
)文中父亲和儿子都流泪了,儿子流泪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1
、从全文看,父亲做了两次
“
选择
”
,请概括说说父亲的
“
选择
”
是什么?
(
1
)
_____________
(
2
)
_____________
22
、用波浪线在第⑧段中画出一个最能表现他听了父亲的话深受感动的句子。
23
、结合短文,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
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
”
是因为父亲用无声的语言责备了他。
B
.
“
当天,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
”
其实父亲是愿意留在老年公寓的。
C
.我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我要照顾年迈的父亲。
D
.这篇短文主要是赞扬父爱的博大深厚、伟大无私。
24
、习作。
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
……
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
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
察所得。习作要求:
①先想好叙述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②抓住景物的特点,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的画面更加鲜
活。
③语句通顺,字迹工整,尽量不写错别字,字数在
400
左右。
④题目自拟。不要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姓名。
【参考答案】
1
.
黎明
鹤
鼠
龟
挽
播
粮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
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
“
黎、鹤、鼠
龟、播
”
容易
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
D
【解析】
D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积累与运用。
A
:
“
尝识
”
应为
“
常识
”
;
“
磨拳擦掌
”
应改成
“
摩拳擦掌
”
;
B
:
“
船梢
”
应为
“
船艄
”
;
“
出谋画策
”
应改成
“
出谋划策
”
;
C
:
“
象貌
”
应改成
“
相貌
”
;
D
:正确。
3
.
C
【解析】
C
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C
项词语使用不恰当,
“
参差不齐
”
的意思是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在本题中形容旅游
信息不恰当。
4
.
A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
病句辨析,要找出有病因的句子。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
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
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辨析出病句。
A 正确。
B 有误,病句中“感动”与“激动”意思重复了,去掉“感动得”或者“激动的”即可。
C 有误,病句中“人数是……班级”搭配不当,去掉“班级”即可。
D 有误,病句中“避免”与“不”意思重复,删去任意一个即可。
故选:A。
5.B
【解析】B
B选项的对比手法与例句一致
6.A
【解析】
A
【解析】略
7
.
C
【解析】
C
【详解】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
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
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
敲,逐一分析。
A
把
“
过去
”
或
“
往事
”
删除一个,属于词语重复的语病。
B
在句首加上
“
我
”“
他
”
等,属于成分残缺的语病。
C
正确。
D
在
“
和
”
的后面加上
“
戴了
”
,属于搭配不当的语病。
8. 注重食品的营养价值 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
略
9
.我们的教师宽敞明亮。教室长
10
米,宽
9
米,相当于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要求,明确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
本题要求同时用两种说明方法来说明教室的
“
大
”
。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注意要用到具体的数字。
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
如:我们的教室长
9
米,宽
6
米,高
4
米,相当于半个篮球馆那么大。
10
.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蒙冲巨舰一毛轻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不弃功于寸
阴
家祭无忘告乃翁
江枫渔火对愁眠
七夕今宵看碧霄
桃子、石榴、苹果
不求虚
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梁启超
乳虎啸谷
百兽震惶
中国少年承担着让祖国繁荣昌
盛的重任,少年强则中国强;强大富庶的中国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中国
强所以少年强,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心酸的滋味,既感激、心疼父
亲,又担忧家庭情况,还因为不能为家庭分忧而羞愧
冰激凌滋味甜美,吃到嘴里甜到心
里。
【详解】(
1
)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名人名言。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
不知道疲倦。
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
·
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
中流自在行。
(
2
)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思: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意思:别一天到晚吃饱了没事做,不要浪费一点时间偷懒
不用功,饱食伤身,不坚持做一件事,就会一事无成。
(
3
)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宋代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
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
到客船。
唐代林杰的《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
条。
(
4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
“
种花生
——
收花生
——
吃花生
——
议花生
”
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
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
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
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结合句子
“
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
”
可知这句话把
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的特点。
(
5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文言文默写。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
1900
年,文中极力歌颂
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
“
老大帝国
”
,热切希望出现
“
少年中国
”
,振奋
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
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意思: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
结合文言文内容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
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
雄于地球。
”
可知中国少年承担着让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少年强则中国强;强大富庶的中
国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强所以少年强,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相辅
相成的关系。
(
6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父爱之舟》,是吴冠中所写的散文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
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
境。在为数不多的以父爱为题材的文章中,《父爱之舟》这篇回忆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
一,它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
情,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感动不已。
“
新滋味
”
指的是心酸的滋味,既感激、心疼父亲,又担忧家庭情况,还因为不能为家庭分
忧而羞愧。
(
7
)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
顺没有错别字。
如:这盘菜的滋味不错。
11
、
列数字
作比较
儿童小说类书籍
12
、
八仙过海
韩湘子
蓝采和
曹国舅
13
、
吕洞宾有青龙相助,其余七人见状,纷纷各显神通。
八仙过海
关键信息
14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运用
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
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
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分析】
11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识记和判断。
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
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注意事项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
字。
句子
“
评选票数排前几名的书依次是:《城南旧事》
269
票;《西游记》
257
票;《草房
子》
203
票;《狼王梦》
124
票;《中国民间故事》
103
票,《安徒生童话》
86
票;《父
与子》
51
票
……”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句子
“
从票数统计的结果来看,儿童小说类书籍
投票率占
50%
,远远超过了童话类、故事类和图画书类书籍,是最受同学们喜欢的一类书
籍。
”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票数信息可以知道最受欢迎的一类书籍是儿童小说类书
籍。
12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八仙过海,是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
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
“
八仙
过海、各显神通
”
或
“
八仙过海、各凭本事
”
的起源。
八仙分别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文章
只提到
“
吕洞宾
”
、
“
铁拐李
”
、
“
汉钟离
”
、
“
张果老
”
、
“
何仙姑
”
这几个人物。
13
、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
从
“
吕洞宾有青龙相助,其余七人见状,纷纷各显神通。
”
可以知道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
自想办法,同学们可以联想到语段在讲述
“
八仙过海
”
的故事。
阅读时,借助语段中的关键信息,可以概括出语段的大意,这样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
14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材料一中提及到一些书籍,同学们可以参考材料一提到的书籍来进行介绍。题目要求从
“
内
容、语言、情节、人物、思想启迪
”
这些角度中选择一个角度来推荐,同学们结合书籍的内
容和个人的感受来思考相应的推荐理由。
示例一:《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
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
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
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示例二:《草房子》讲述了发生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江南水乡一个动人动情的童年故事,
主人公男孩桑桑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
D
【解析】
19
、
寝食难安
老泪纵横
20
、
形象问题
左眼突然失明
神态
渴望和儿子在一起,表现了他无奈、凄凉、痛苦
为伟大的父爱而感动
21
、
为让儿子过得安宁去住老年公寓。
要为儿子捐献眼角膜。
22
、他满脸泪水
,
迈着沉重的步子
,
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
,
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
……
23
、
D
【解析】
19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
1
)结合文中第七段
“
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
”
中
“
寝食难安
”
可知,这个词形容
放心不下眼前的事,焦急到了极点,睡也睡不着,吃也吃不好。
(
2
)结合文中第八段
“
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
”
中的
“
老泪纵横
”
可知,这个词意思是指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20
、(
1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结合第一段
“
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
‘
形象
问题
’
连连碰壁。
”
可知,他因为
“
形象问题
”
,求职时连连碰壁,根本原因是他的左眼失明
了。
(
2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作用。
联系上文,父亲因不想让儿子为难住进了老年公寓,儿子探望父亲时,父亲关心儿子却告
诉他不要过意不去。结合
“
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
中
“
眼睛里却
渐渐涌起一层雾
”
可知,这句话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渴望和儿子在一起,也体
现了父亲无奈、凄凉、痛苦的心理。
(
3
)本题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
阅读全文内容可知,第七段写了父亲想把眼角膜捐给儿子,让他重获光明,即使死在手术
台上,心里也是甜的。第八段写其他人都被父亲的话所震撼了,儿子满脸泪水走向父亲与
父亲相拥。结合
“
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
光。
”
可知,儿子为伟大的父爱感动而流泪。
21
、本题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二段至第五段
“
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
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
……
妻子嚷:
‘
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
父亲说:
‘
有件事我
想跟你们商量一下
……
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
……’”
可知,父亲做的第一个选择是:为让儿子过
得安宁去住老年公寓。
结合第七段
“
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
不可以
——‘
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眼角膜
……
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
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
可知,父亲做的第二个选择是:要为儿子捐献眼角膜。
22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结合第八段
“
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
起
……”
可知,这个句子描写了儿子听到父亲要给自己捐赠眼角膜后,走向父亲的情急,
“
沉
重的步子
”“
紧紧地抱在一起
”
表现出他听了父亲的话深受感动。
23
、本题考查提文章主旨。
阅读全文内容可知,一次意外,儿子失明了。父亲为儿子做了两次选择,一次是不想让儿
子为难住进了老年公寓,另一词是要为儿子捐献眼角膜。这篇短文赞扬父爱的博大深厚、
伟大无私。故答案选
D
。
24
、范文:
云的变化
云,总喜欢变,我们只要在闲暇的时候抬一抬头,就会看见很神奇的事物。
看,一只史上最大的三叶虫,正缓缓前进;哦!优雅的芭蕾舞者来了,她轻盈的舞姿
吸引了舞龙的团队,龙发出吼声,两者正部分上下地斗舞;那里的云又像一朵盛开的花
儿,一旁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正安静嗅花,栩栩如生。
快下雨了,黑色云群飘来,白色云群逝去。它们很不安分,像魔鬼的脸,与之前相比
是天壤之别。下雨了。不久雨过天晴,天空一下子明朗了许多,但太阳躲在云层的后面,
为云镶上硬朗的金边,此时,云又变了,像母亲的面庞。金色大桥,站着重逢的恋人;金
色千里马,追逐翱翔的雄鹰
……
夜里,月亮爬上树梢,云这时是模糊不清的,它们和月亮在跳双人舞,宁静极了。云
又不像云,像从瑶台溢出的仙气,缥缈。
又是新的一天,太阳出山,照亮了一切,红的、白的、紫的、黄的,甚至是淡蓝的云
都涌出来,龙飞凤舞,好不潇洒!云像在翻在滚,一片辉煌。这时云又像满脸朝气的孩
子。
云,总是为变化而生。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题目要求写话题作文,要认真审题,理清文章重点和主题,语句要流畅通顺。选择一种景
物作为观察对象,例如:花的盛开、夕阳西下。开头段可以先介绍所写的景物;中间段可
以从时间顺序上介绍景物的变化,抓住它的动态场景变化,如写日出之景,可以写太阳升
起时形态、色彩的变化及太阳下景物的变化,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能使景色更加生动可感;结尾段可以谈谈自己对着景物的感受。
本文发布于:2024-08-27 10:23: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47254124152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