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5-05-09 23:00:35 阅读: 评论:0


2024年8月30日发(作者:毓翠琴)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

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明

确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

小的?

3.提问:那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

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

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1牛=100克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教案# 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

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

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

1.讨论制作方法

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

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关于;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关于。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

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

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学生原有水平

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

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

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

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揭题:运动与摩擦力

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

2.学生交流、讨论

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

受到的摩擦力。

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关于

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

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实验

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

3.学生实验、记录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2.设计对比实验

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

3.学生实验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五.小结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关于系?

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关于系外,它的大小还可

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关于、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大

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身会停下来,使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滚珠轴承使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

做简单的对比实验;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改善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

大小瓶盖、玻璃弹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

2.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板书:滑动和滚动

3.提问: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

(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

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

1.提问:你根据什么来说,滚动和滑动比省力?

2.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

3.教师引导: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

4.学生明确提出测量的方法。

5.设计实验如何测量。

(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

(2)小车的载重相同

(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

6.记录。指导学生看83页的表格。

7.学生实验,把数据记录在书本表格上。

8.分析整理数据,明确提出结论。

9.提问: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

(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力)

三.制作滚珠轴承

1.哪些地方用到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

(学生非常了解得四驱车滚珠轴承)

2.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

3.根据课本的提示小组制作滚珠轴承。

四.小结

1.讨论: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

2.讨论: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

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身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

多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身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

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多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关于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教案# 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

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教案# 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擦力,当摩擦

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

4.揭题:那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

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多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利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

好的体现。

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

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

3.学生探究。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多压力

(2)链条、轮胎:增多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四.小结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过程与方法:

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做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用流程图或图画表示岩石风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利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小的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带盖塑料瓶、碎砖块。

教师演示:关于岩石风化及其形成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录象资料、植物根对岩石影响

的实验装置和结果(提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岩石都很坚硬,除非我们用锤子敲,否则它们不会轻易破碎、断裂。可是在野外,

山上的岩石都布满了裂缝,山脚下往往堆着不少的碎石和沙,河道和海滩上的岩石都是圆

圆的很光滑。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吗?

2.学生猜测引起岩石模样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根据学生的猜测来选择实验。

1.冷和热的作用。

⑴猜测用酒精灯加热岩石,然后放入冷水中(模仿自然界一年四季温度的转变对岩石

的作用),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

⑵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冷热对岩石的影响。

⑶有什么现象产生?

⑷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2.流水的作用。

⑴猜测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晃动,岩石会有什么变化。

⑵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水的冲刷对岩石的影响。

⑶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⑷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3.植物的作用。

⑴演示实验:向杯内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将结成块的石

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

⑵出示豌豆发芽后的石膏(提早准备的)。

⑶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⑷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4.小结,延伸。

⑴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⑵现在我们能解释山上的岩石为什么布满了裂缝,山脚下为什么堆满了碎石了吗?

⑶我们能描述岩石风化的过程吗?

⑷推测一下这些碎石再继续变化,会成什么样呢?

三.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

1.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很多美丽的景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

自然的杰作吧。

2.出示__第一山和__的路南石林的关于图片和资料,师生共同欣赏分析成因。

四.课外拓展活动

我们的家乡有没有特殊的地质景观呢?形成原因是什么呢?请课后好好去搜索调查一下

吧!


本文发布于:2024-08-30 18:58: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50155174163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摩擦力   岩石   实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