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妈妈总是在我耳边唠叨,让我多读唐诗。上了小学,老
师更是常常叮嘱我们背唐诗。他们的话我没太上心,每次都是随意的
读读。直到2021年寒假,我走进新华书店,从那琳琅满目的书架上,
一种直觉让我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它触动了我的神经,竟让我爱不
释手,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我突然明白了老师、家长的良苦用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诗的魅
力,唐诗真是古代诗歌艺术的顶峰啊!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收集的唐诗内容广泛,走进它,就仿佛走进了
唐代的历史,勾起我许多联想,激起我无数共鸣。()有的诗是赞美山
川田园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我又一次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疑
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心潮澎湃,我想和
“诗仙〞对酒当歌,一同遨游。有的诗写边塞将士的英勇气概,如卢
纶的塞下曲和王昌龄的出塞又让我重温历史,回味大将军李广那富有
传奇剑法的一生,领悟他英勇的气概。有的诗记叙民间疾苦和人民愿
望,抒发个人志向和奋斗精神。陆游的示儿带给我一种强烈的爱国主
义热情,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他们都希望中国早日统
一,好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流血少,流
汗应该多,要更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想到今年发生的举世瞩目的汶
川大地震,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的伟大精神。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肩负起历史的使命。有的诗表达人
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如李白的赠汪伦让我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
浓浓的深情厚谊。我也禁不住,提笔写了一首送别我表弟昊楹的诗:
“胡猛乘车将欲行,忽闻路边踏歌声。杨柳梧桐高千尺,不及昊楹送
我情。〞弟弟感动的说:“我也要读唐诗三百首,学做诗人。〞
唐诗三百首里,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能反映社会生活,
启迪人们思考。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的读书能力、理解能
力和写作能力。从李白那里,我懂得了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他的诗气
势豪放,想象奇特,夸张大胆,不愧为“诗仙〞。“夜来风雨声,花落
知多少〞孟浩然的诗清新自然,活泼生动,大多以田园风光、自然景
物为内容。以后我写文章,可以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还有杜牧,通
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他不仅诗文写得好,而且还精通行兵法,有政
治才能,这本书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小小的一本唐诗三百首伴我度过了整个寒假,我很喜欢它,它使
我受益匪浅,我将反复诵读。我诚挚的欢迎和我同龄的同学常常走进
平桥区图书馆,读自己喜爱的书,交自己能够一生受用的朋友!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作者,不仅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仙〞李白
和“诗圣〞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柳宗
元、刘禹锡等人,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他们虽然名声不显,但他们的
作品亦有其可借鉴之处,值得一阅!因为这写诗作都是经过了时间考验
而未被淘汰的,我一向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评判家!唐诗三百首中有像
杜甫的望岳,王维的渭川田家綦毋潜的春泛假设耶溪,李白的蜀道难
这一类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让人仿假设置身其中,仰躺于山水
之间;也有像王维的送别,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这样的送别诗,让人感佩于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从李白的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体味到深切的悲
意凄凉,然后是释然的洒脱;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独
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深深动容,我仿佛看到一个
背影,在逆着光的地方叹息,便也体味到了远离故土的寒冷;李白清平
调三首之一中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又让我浑身一松,仿佛一个人
仰望天空,呼吸都变的芬芳。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开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
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
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
有一那么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
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
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
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
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那么可以使其勉励你,
鞭策你,使你前行。
许多中国人,都是在唐诗宋词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
长。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
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
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青山绿水,娇莺戏蝶〞的
意境中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或是秋思浩荡,或是春风飞扬,
或是明月千古,或是斜阳晚钟,又或许是田园林泉和诗酒流连。
翻开唐诗宋词三百首,你应该会听到江南淅沥的雨声,看到碧波
上泊着的乌蓬船。青莲居士当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的豪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
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一个是诗仙侠士,一个是爱国不惜生命的伟人,
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们流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
杜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缠绵俏丽中,我又感受
到了诗人把这美如画的情景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给我们的是清雅
秀丽的余韵。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
鸟雀悲〞,这几句诗,不正是把那种感慨时光无情的悲凉之感表达的
淋漓尽致吗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对时光的
不舍与感慨融入了这一个个字中。
从留有浓浓墨香的唐诗宋词中,我们还能读到那浓浓的爱国情怀。
它们也许是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叹息;也许是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激情;又或许是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报国无门的情感。诗人任思想在伏
案挥毫中狂舞,任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在纸上挥洒,留与后世的一代又
一代爱国儿女久久瞻仰。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拥有如此丰富、瑰丽的文化感
到骄傲,我们现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诗之精华,学词之涵韵,在这些令
人浩气长舒的诗句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宋代的苏
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
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
朝的诗歌开展最为兴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读到了唐诗三
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
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
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
在清风微拂的黄昏,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
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
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
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
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
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
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
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
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开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
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
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
有一那么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
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
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
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
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那么可以使其勉励你,
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
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
组成局部,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灿烂群星,以其独
具的魅力一直传承下来。而唐诗无疑是这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
闪射异彩的超级明星。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
生动的描写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
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
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
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
震撼。后来一次偶然的时机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汪洋大海,假设想畅游其中,自非
一般人所能及,假设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
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
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
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现在的环境中很难体会
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开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
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要求我
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己去寻找创作一种意
境,倘假设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
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更应该用事实说话,比方通过多媒体与
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
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
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
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
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
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可以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
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本文发布于:2024-08-31 02:42: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50433734165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