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后宰门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卷
1
.看拼音,写词语。
róu cuō
yī wēi
kǒng bù
xī shēng
tián nì
( ) ( ) ( ) ( ) ( )
pái huái
āi sī
qiū yǐn
qīng fù
nuó yí
( ) ( ) ( ) ( ) ( )
2
.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煦(
xù
)
乞丐(
gài
)
湖畔(
pàn
)
自残形秽(
kuì
)
....
B
.虔诚(
qián
)
绚烂(
xún
)
煽情(
shān
)
声名卓著(
zhuó
)
....
C
.冶炼(
yě
)
濒临(
bīn
)
衔接(
xián
)
惘然无措(
wǎng
)
....
D
.教诲(
huì
)
殷切(
yīn
)
徘徊(
huí
)
顶礼膜拜(
mó
)
....
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繁星
集中
潇洒
朝霞
B
.屋檐
甜密
闪烁
复杂
C
.搞纸
讨厌
啼叫
敏捷
D
.佣有
膨大
具备
拂拭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C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北市买长鞭。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班干部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同学们的建议。
B
.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拔尖。
C
.雾霾天气危害巨大,因此治理雾霾不仅是大家的事,更是政府的事。
D
.老师要求我们的校刊中应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6
.下列句子的引号,表示讽刺的一项是(
)
A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
“
彩排
”
。
B
.只有访问
“
狗国
”
才从狗洞进去。
C
.大兴安岭的
“
岭
”
跟秦岭的
“
岭
”
不打一样。
D
.只要看到教室里的那些可爱的
“
花儿
”
,老师就一点都不觉得累了。
7
.下面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中的
“
龙城飞将
”
指的是汉朝名将霍去病。
B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被称为
“
诗三百
”
,分为风、雅、颂。
C
.被苏轼赞为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的唐代诗人是李商隐。
D
.
“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描写的是王熙凤。
8
.将下面的句子插入文段中,位置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火把在燃烧,火把梨也纷纷掉落,青年人和孩子们都忙着去抢去拾。
①在鼓乐与欢呼声中隆重的点火把仪式开始了。②几个精壮的汉子扶着一个德高望重的老
人,登上高台,用一束燃着的小火把点燃了大火把。③据说,拾到火把上掉落的梨,是一
种福气,它会让你四季甜蜜。④如果有谁仰脸一张口,就有梨掉入嘴里,那他就是最幸福
B
.主人下马客任船,挙酒欲饮无管弦。
D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的人了。
A
.①和②之间
C
.③和④之间
9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小草说,春日的阳光照在身上就是幸福;河流说,投入大海的怀抱就是幸福;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句子)
10
.日积月累
(
1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
_______
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
______
,被
_________
,如
_______
,被
_______________
。我留着些什么
_______
呢?我何曾留着像
____________
呢?这段文字选自
________
的《
__________
》,运用
________
方法写出了
___________
。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两句话
_____________
。
(
2
)苏轼是
______
朝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睛后雨》,其中描写西湖的
名句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
他写的《题西林壁》有两句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
常用来说明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的道理。我们这个学
期学了他的《浣溪沙》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激发人们充满对生活的热情
和信心。
(
3
)敬爱的老师,您用格言
“______________
,忠言逆耳利于行。
”
告诉我们要善于倾听善
意的批评;您用
“______________
,事非经过不知难。
”
教育我们多读书,勤实践;您还说
“__________”
,鼓励我们努力,将来会比你更出色。
(
4
)《两小儿辩日》中
“
我以日始出时
________
,而
_____
时远也。
”
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
(填原句)。如果你也参与
“
辩日
”
,你的观点是
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
(不能与课本上相同)
11
.综合性学习。
(
1
)、毕业赠言要根据同学的个性、特长、优缺点等来创作,下面的赠言送给哪一类同学
最合适呢?(填写正确的序号)
A
.惰性较强
B
.粗心马虎
C
.意志坚强
D
.缺乏自信
赠给
( )
的同学: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
赠给
( )
的同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知道,
1%
的错误会带来
100%
的失败。
(
2
)、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就要离开自己的母校了,临别之际,你有哪些合理的
建议留给母校,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北人不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
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2.坐:因为。
12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仕于南方
仕:
___________
B
.②和③之间
D
.④之后
②席上啖菱
啖:
___________
③其人护其短
短:
__________
④欲以去热也
去:
__________
13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用横线画出北人闹笑话的地方。
15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端午
材料一: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①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端午节还有许多别
称,如:午日节、五月节、天中节等。
②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据有关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
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
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③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也是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
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香囊做成不同的形状,以五色丝线缠绕,结成
一串,玲珑可爱。如今,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
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成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16
、在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中,璐璐想去
1
号教学楼,参加
____________
活动,吟诵屈原
的作品。
17
、材料二从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来介绍端午节。
18
、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
,错的打
“×”
。
(
1
)端午节还有
“
踏青节
”
这个别称。
( )
(
2
)过端午节,并不是只为了纪念屈原。
( )
(
3
)端午节这天,璐璐特意请了一天假去参加庆祝活动。
( )
19
、除了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节日及相关风俗?选一个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我的傻父亲
父亲曾经是一位革命军人。他的傻,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
我家世代贫穷,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父亲是家里六姊妹中,唯一一个上过中学的人,可
是,一个当了八年空军的革命军人,竟然还是回到了曾经生他养他的家乡当农民。这本身
就是对父亲曾经辉煌人生的极大讽刺!
家里人都认为他傻。涉世未深、懵懂的我起初怎么也不相信,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也
认定父亲的行为,确实傻。有时傻到确实让人,尤其是他的儿子我,感到不可思议!
我们家开办加工房,生意特好。可是,父亲却帮助村子里的许多人开起了加工房,并且影
响了自家的生意,这不是傻,是什么?
乡里曾经让父亲去当民办教师,可是,父亲却把这个职位让给了一个堂叔,家里本来就入
不敷出,自己却把到手的好事让给别人,这不是很傻吗?
父亲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聪明的头脑、精湛过人的技术(他是飞行员,机械技
术很娴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家致富的,可是,我们却总是发不了家,年年都是超支
户,欠了一屁股的债!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我的父亲,总是在别人的啧啧赞叹声中,
担当了“活雷锋”。一句话,帮了别人干活,尤其是该收钱的技术活,父亲却从来不收,
这让我的妈妈很生气,常常骂我的父亲是一个大傻蛋!而父亲却在妈妈的埋怨声中,今天
帮张家、明天帮李家,乐此不倦。
我也很生爸爸的气!
我的学费,经常迟交、我的穿着,经常破旧、我是一个虚荣心极强的人,面对父亲的种种
不是,心里很不是滋味!遇上这样的父亲,真倒霉,我常想,这或许就是我的命吧!
父亲是一个多面手,他勤劳、能干,这一点不假。他能修锁配钥匙、打灶、做木工
活......第一个在村子里修平房的是我们家。那一砖一瓦,全是父亲辛勤汗水的结
晶。每当别人夸父亲能干时,我们全家都很纳闷。有这么一个能干的父亲,家里却老是欠
账,我怎么也想不通!
其实,父亲偶尔也有让我们全家人很有面子的时候!
一次村里放电影,大家看的正起劲的时,出了问题。没有声音了。放电影的师傅修的满头
大汗,也没有结果。就在大家失望的时候,不知是谁叫来了我的父亲。“彭师傅来了”,
我一看,真的是我的父亲,我心里既又担心。父亲,你真的行么?
五分钟过后,电影又恢复了放映!!
听着大家的称赞声,我的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长。就连一向对父亲鄙视的母亲也洋溢着欢
喜。
因为父亲的技术好,乡里还专门请他坐阵乡政府,管理全乡的机械修理工作。这些都给我
们挣足了面子。我想,我家的处境一定会因此改变。可几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变化,相
反,却因为,父亲教会了许多人的技术,自己丢了工作,这么好的事情,父亲反而弄砸
了,这不是傻,又是什么呢?
我常常把这些归咎于父亲的迂腐、过于的耿直,总之,这一切都是父亲的傻造成的!
尽管大家都认为父亲很傻,但在村子里他的口碑却是出奇的好。都说父亲是一个好人,是
一个热心肠!我是怎么也弄不明白,父亲既然占据了这么多优点,为什么家里总是穷得响
叮当?更让我纳闷的是,父亲不用自己的技术挣钱,这不是傻,又是什么呢?
就这样,我和他在一起生活了十五年!十五年呐!四万四千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我竟然
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反正,我考生了师范校,我觉得,我终于可以解脱了!但是,却
急坏了我的妈妈。家里根本就没钱,拿什么上学呢?
不过这次,着实让我小看了父亲。他准备好了学费和我的零花钱,光新衣服就买了三套,
还有崭新的手表。更让我感动的是上学那天,全村的亲朋好友和热心的乡邻集体出钱,包
车送我上学!看着眼前的一切,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真的没想
到,我平时认为极傻的父亲,确实让我风光了一次,多年的怨恨和不满,顷刻间烟消云
散!
父亲傻傻的性格,叫我终身难忘!这就是我的父亲!我的地地道道的傻父亲!他是一个真
正的农民。因为,他具有普天之下劳动人民都具有的品质:
我的父亲不傻!他是一个农民出生的真正的革命军人。
我敬重我的父亲!
20
、
“
父亲曾经是一位革命军人。他的傻,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
”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作者认为自己的父亲很傻,请概括出文中表现父亲傻的几件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你认为作者的父亲真的很傻吗?请说出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分析下列加点词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
1
)而父亲却在妈妈的埋怨声中,今天带张家、明天带李家,乐此不倦。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听着大家的称赞声,我的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前文中多次提到
“
父亲的傻
”
后文又说父亲不傻,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有人说文中的标题
“
我的傻父亲
”
不好,你认为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根据要求写作文。
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一个人、一件事、一段经历往往都会让我们感动不已。激动的时
候,我们会热血沸腾;哭痛的时候,我们会潸然泪下
……
每次的真情流露都给我们心灵带来
巨大冲击,给我们的灵魂深度触动,它让我们终生难忘。
请以
“
感动
”
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写出这件事给你带到的感受。字数不少于
400
字,文中
不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
.
甜腻
揉搓
依偎
恐怖
牺牲
倾覆
挪移
徘徊
哀思
蚯蚓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
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
“
腻、揉、偎、恐、覆、挪、
蚯
”
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
C
解析:
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正确使用。
A
.自惭形秽
huì
B
.绚烂
xuàn
D
.徘徊
huái
故答案为
C
。
3
.
A
解析:
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
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经常也是易错字。
A
语书写完全正确。
B
甜密
——
甜蜜:形容感到幸福、愉快、舒适的。
C
搞纸
——
稿纸:指一般印有一行行的直线或小方格儿供写稿用的纸。
D
佣有
——
拥有:指占有;持有。
4
.
C
解析:
C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
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
63
大类,
79
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
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选项
ABD
用的修辞手法是
“
互文
”
的手法。
C
项一共有了三种修辞手法:
(
1
)比拟修辞。
“
相对出
”
是描写人的动作。拟两岸青山为两队欢迎的人群,夹道欢迎我的
行船。
(
2
)借代修辞。孤帆的
“
帆
”
,借代指
“
船
"
。是用个局部代整体的修辞方式度。
(
3
)衬托修辞。其特点是
“
烘云回托月
”
。孤帆一片日边来,是用日边的宏大烘托
“
孤帆
“
其
“
孤
”
。
5
.
B
解析:
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语病的辨析,注意平时对语句中常见的错误进行辨析和识记,
在本题中,没有语病的是
B
项。
A
项:语序不当,先是广泛征求,然后是虚心接受。
C
项:搭配不当,
“
大家
”
包含
“
政府
”
,应改为雾霾危害巨大,因此治理雾霾不仅是百姓的
事,更是政府的事。
D
项:搭配不当,
“
增加
”
应改为
“
促进
”
。
6
.
B
解析:
B
【详解】了解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特定称谓②表示讽刺和否定
③引用说的话
④强调说明。
⑤表明引用。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A
、表明引用
B
、表示讽刺
C
、表明强调
D
表示特定称谓
7
.
D
解析:
D
【详解】略
8
.
B
解析:
B
【详解】考查句子排序。
“
火把在燃烧
”
承接②句写点燃火把,③句写了火把梨的寓意,这是解释
“
火把梨也纷纷掉
落,青年人和孩子们都忙着去抢去拾
”
的原因,因此插入②句和③句中间最合适。
9
.
小鸟说
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就是幸福
蜜蜂说
在花朵中采蜜就是幸福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
“
小草说,春日的阳光照在身上就是幸福
”
例句形式为:
“
什么说,什么就是幸福
”
,结合事
物特点进行仿写,如:细雨说,滋润万物就是幸福;白云说,投入天空的怀抱就是幸福。
10
.
徘徊
轻烟
微风吹散了
薄雾
初阳蒸融了
痕迹
游丝样的痕迹呢
朱自
清
匆匆
比喻
对失去时光的惋惜与无限留恋之情
过去的日子如柳絮,被春风吹走
了;如冬雪,被暖阳融化了
宋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识庐山真面
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
良药苦口利于病
书到用时
方恨少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去人近
日中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
盂
太阳的明暗,
日初出色如霓,及日中则如白盘,此不为近者深而远者浅乎
【详解】本题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句子仿写、名言警句、作者生平及代表作、诗歌
默写,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
1
)出自朱自清的《匆匆》
原文: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
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仿写句子记得利用上和例句一样的修辞手法。
(
2
)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睛后雨》
全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
全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出自苏轼的《浣溪沙》
全文: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
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3
)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
要勇于接受批评。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意思是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
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
海到无边天作岸,上登绝顶我为峰
”
意思是无
边无际的大海尽头就是天,海天相连,大海以天际作为其岸,当我登上高山的时候我就是
最高峰。
(
4
)选自《两小儿辩日》。
全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也。
”
一儿曰:
“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
“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
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
“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
“
孰为汝多知乎?
”
11
.
A
解析:
A B
校园的绿化较少,希望能多植绿树,让花香、绿荫满园。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要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意思来选择。
“
不要学花儿只把春
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
”
讲的是不等待,勤奋。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知
道,
1%
的错误会带来
100%
的失败。
”
讲的是小问题会带来大隐患。第
2
小题应结合具体的
生活实际提出建议。
12
、
做官
吃
短处
除掉、去掉
13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
14
、并壳入口
其人自护所短,曰:
“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
15
、不懂装懂是会闹笑话的,我们应该虚心学习我们所不知道的,求知是一种美德。
【分析】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
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
“
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
那人
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
“
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
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
”
问的人说:
“
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
他回答说:
“
前面的山后面
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
菱角生长在水中
,
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
道的当作知道的。
12
、本题需要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这需要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和本文内容进行分
析,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说出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再分析单个字的意思。
13
、本题需要解释整句话的意思,需要着重注意的点是
“
而非
”
和
“
此
……
也
”
,学生不太清楚
什么是判断句,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做笔记。
14
、本题在原文找到并划线即可。
15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学生需要结合文章主要内容来进行分析。这类题
型为开放性题型,学生只要围绕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这一中心思想言之有理即可。
16
、诗词天地
17
、
别称
由来
庆祝活动
18
、
× √ ×
19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
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
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
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
流行。
【分析】
16
、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
由材料一可知,在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中,璐璐想去
1
号教学楼,参加诗词天地活动,吟
诵屈原的作品。
17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材料二第①自然段介绍了端午节的别称,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天
中节等。
材料二第②自然段介绍了端午节由来,据有关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
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
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材料二第③自然段介绍了端午节的庆祝活动,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赛龙舟、吃粽
子、佩香囊、插艾草等。
18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
1
)本题叙述错误。
“
踏青节
”
是清明节的别称,端午节的别称有:午日节、五月节、天中
节等。
(
2
)本题叙述正确。
(
3
)本题叙述错误。由
“
如今,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
”
可知,端午节那天为假
期,璐璐不需要请假去参加庆祝活动。
19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节日以及风俗的识记。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上巳
节(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阳历
4
月
5
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
/
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等。
将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及相关风俗写出来即可,如: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
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
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
蒸吃。
20
、交代人物的身份背景,开门见山点题(照应文题),引出下文。
21
、
①
帮助别人开加工厂影响自家生意;
②
把当民办教师的机会让给堂叔;
③
帮相邻当活雷锋不收钱、是个多面手家里却总欠账;
④
教会别人技
解析:
20
、交代人物的身份背景,开门见山点题(照应文题),引出下文。
21
、①帮助别人开加工厂影响自家生意;②把当民办教师的机会让给堂叔;③帮相邻当活
雷锋不收钱、是个多面手家里却总欠账;④教会别人技术自己却丢了工作。
22
、我觉得,父亲不傻,父亲是一个拥有劳动人民淳朴本色的热心人,他是一个真正的农
民。因为,它具有普天之下劳动人民都具有的品质:勤劳、善良、淳朴;同时,父亲也不
失一个革命军人豪爽、仗义、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23
、
“
乐此不倦
”
本意是指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感觉厌烦,在这里是褒义词,你生动形象
的刻画了父亲勤劳、善良、淳朴仗义、乐于助人讲奉献不讲报酬的传统美德。
此句采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
我
”
看到父亲为大家修好电影机,听到大家对父亲赞
美时高兴的心理。
24
、不矛盾,本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前文的
“
傻
”
,是作者小时候的看法,对父亲所作
所为的不理解。其实是为了后文写父亲
“
不傻
”
做铺垫,正是我所认为的所谓的傻父亲热心
的帮助了别人,在我考上了师范校时得到了众乡邻的的帮助,所以说父亲不傻。
25
、我认为原标题很好,留下悬念,构成强烈的反差效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所谓的
“
傻
”
其实就是父亲乐于助人讲奉献不讲报酬的传统美德的真实体现,在文章的最后,乡邻
们对我的盛情,就是最好的回报,所以说,父亲不傻,父亲是一个拥有劳动人民纯朴本色
的热心人,他是一个真正的农民。
【分析】
20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理解段落的作用要看其所在的位
置。在开头一般有开篇点题的作用;在中间的一般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末尾的一般
是总结全文或升华情感。
分析句子在短文的开头,因此是开篇点题,
“
父亲曾经是一位革命军人。
”
简单的介绍了父
亲的身份,
“
他的傻,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
”
为下文写父亲的傻做铺垫。
21
、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大意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阅读短文可知第
4
、
5
、
6
、
14
自然段分别介绍了父亲傻的几件事。
在第
4
自然段根据
“
我们家开办加工房,生意特好。可是,父亲却帮助村子里的许多人开起
了加工房,并且影响了自家的生意
”
可概括为父亲帮助别人开加工房影响自家生意;
在第
5
自然段中根据句子
“
乡里曾经让父亲去当民办教师,可是,父亲却把这个职位让给了
一个堂叔
”
可概括为父亲把去乡里当民办教师的机会让给了堂叔;
在第
6
自然段中根据这句话
“
我的父亲,总是在别人的啧啧赞叹声中,担当了
“
活雷锋
”
。一
句话,帮了别人干活,尤其是该收钱的技术活,父亲却从来不收
”
可概括为父亲当
“
活雷
锋
”
,技术活不收钱;
在第
14
自然段中根据句子
“
父亲教会了许多人的技术,自己丢了工作
”
可概括为父亲把技术
工作教会了别人,自己丢了工作。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从分析父亲的性格和品格入手,在短文最后升华部分说道
“
父亲傻傻的性格,
叫我终身难忘!这就是我的父亲!我的地地道道的傻父亲!他是一个真正的农民。因为,
他具有普天之下劳动人民都具有的品质:我的父亲不傻!他是一个农民出生的真正的革命
军人。
”
概括了父亲的品格,再结合短文内容对父亲的性格进行归纳总结即可。
23
、本题考查学生词语在句子的含义及句子的理解能力。
(
1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意是什么,然后在句子中能够体现出人物的什么品格或
者形象。
乐此不疲:本意是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结合整
句话说明父亲热衷于帮助别人,这也体现出父亲的善良和淳朴,乐于奉献不求回报的精
神。
(
2
)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分析句子可知是一个比喻句,将
“
心理的甜
”
比喻成
“
喝了蜜一样
”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父亲
帮助别人得到夸奖后我内心的高兴程度。
24
、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短文内容可知,前面说父亲傻,后文又说不傻,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这是一种人物描写技法,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然后,一般来说,总是
在一两件小事中,突然转变了看法。但在转变过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够很好的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
成鲜明对比,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由此可知,作者先
“
抑
”
写小时候不理解父亲认为他傻,后写
“
扬
”
长大后理解了父亲知道他
不傻。
25
、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标题的理解能力。
解答这道题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所讲述的主要事情,分析文章标题是
否能体现主要内容或者中心思想。
25
.范文:
感动
几周前的一个周末,我经历了一件事。那一刻,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星期天上午
9
点多,我和妈妈一起出门上街买东西。路上,遇到了
一个上身穿黑色上衣,下身着一条花裤子的
解析:范文:
感动
几周前的一个周末,我经历了一件事。那一刻,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星期天上午
9
点多,我和妈妈一起出门上街买东西。路上,遇到了
一个上身穿黑色上衣,下身着一条花裤子的青年男子。只见他在大街上快速向前奔跑着,
而在他的身后,有一个妇女带着一名年轻女子紧紧追赶着他,边跑边大声喊道:
“
抓小偷!
抓小偷!快来人啊,抓小偷
……”
这时,一个在路旁卖茶水的老太太和一个卖鸡蛋的农村老大爷见状冲了上去。茶水洒了,
鸡蛋破了,他俩全然不顾。那个青年见两位老人挡住了他的去路,挥手一拳,打得老太太
的门牙当场就掉下了两三颗。但这位老太太却仿佛浑然不觉疼痛,她用手死死地抓住了年
轻人的衣服不让他走开。
我在一旁看不下去了,一边叫妈妈赶紧打
“110”
报警,一边大吼一声,也冲了过去。那个青
年听到我的吼声,身体顿了一下(因为我嗓门大),我借机立即给了他重重一脚,接着又
使了个连环踢,那人一个踉跄,便摔倒在地上。没给对方喘息的机会,我马上使出了杀手
锏
——
泰山压顶,冲着那人便压了上去,下一秒那个青年动弹不得了。因为我的体重有
110
多斤,而那个青年大概只有
90
多斤。
警方赶来后,擒住了青年人,向我和两位见义勇为的老人道谢。我笑着摆摆手,便悄悄和
妈妈离开了现场。后来才知道,那位妇女是带女儿去商场买钻戒的,没想到半路上钱被小
偷偷走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帮助别人需要我们勇敢地伸出双手,谢谢正义勇为的热心人,谢谢
维护正义的自己,这件事使我终身难忘。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首先审准题意,找到写作的中心,明确题目要求和写作内容。
本题是全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围绕让你感动的经历展开作文。作文题目虽为
“
感动
”
,但
“
是
什么
”
让你感动才是文章的中心所在。选材范围比较广,可以是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可以是
一次印象深刻的集体活动,可以是看电影或看书本时,被里面的某些镜头、场景或情感打
动了,还可以是在观察大自然、看新闻时的感悟等等,只要是触动心灵,让你感动的经历
都可以成为写作材料。
总之,要注意围绕中心
“
感动、触动
”
来展开,着重把其中引起自己情绪波动大的画面,包
括环境、动作、语言、神态,还有自己感受、想法、做法写具体。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正文:写到经历的
“
重头戏
”
时,可以描写周围环境、场面,渲染气氛,烘托此刻的心情。
重点刻画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那些镜头,用细节描写例如语言、动作、神态的人物细节描
写手法,或者修辞手法,将画面描写得更具体和生动,适当将当时自己的直观感受融入其
中。
结尾:事情的结尾,自己的感悟。点题,回扣文章的中心。
本文发布于:2024-09-03 08:49: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53245594176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