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的生动实践——恩施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更新时间:2025-05-05 00:57:36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6日发(作者:澹台清霁)

关注 FoCUS 

编者按: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与恩施市人民政府签订备忘录,将该市正式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 

级试点。自此,恩施市委、市政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在缩小城乡、校际间差异的追求和实践中,努力 

进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载体, 

恩施市公平教育目标渐行渐近。 

教育均衡的生动实践 

——

恩施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本刊记者周 俊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3年来,125个教育项 

目在农村学校落户,近500万元的乡、村两级投入汇 

教育投入: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端平一碗水”办教育,加强义务教育投入是重 

点。以这一理念为指导,市委、市政府将教育与经济 

社会发展一体规划、研究、部署和落实,陆续出台相关 

入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账单”;从2010年开始,城区1O 

所学校选派优秀年轻教师奔赴农村学校,开展交流任 

教活动,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正绽放异彩;2011年, 

投入2400万元,为100多所中小学配备实验设备、音 

政策,制定推进落实措施,为教育均衡发展打开一幅 

崭新的画卷。 

维修一新的教学楼、平坦的塑胶操场、宽敞的多 

体美器材和图书,923个教室实现“班班通”……以推 

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恩施市委、市政府正在 

演绎精彩的教育民生乐章。 

功能餐厅,孩子们的笑脸如花绽放。走进新塘乡中心 

小学,很难相信这是一所农村学校。该乡党委书记廖 

平珥感叹:“由办学条件最差一跃成为全市最漂亮的 

8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特别报道 

农村小学,这源于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据统计, 项项政策的出台,一条条措施的落实,都体现了“公 

2009年以来,恩施市积极争取,共实施农村学校建设 

平”引领下的“均衡”发展。 

项目125个,投入资金1.5亿元。 

3月23日,恩施市第二实验小学迁建工程正式开 

教育资源:既■“输血“,更置“造血” 

工。继施州民族小学、龙凤镇武商小学等项目实施 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教师。看恩施市推进教 

后,恩施市再次开出教育民生大单,投资1.56亿元迁 

育均衡发展之路,从起点、过程,直到结果,让城乡学 

建第二实验小学。与此同时,舞阳中学、桂花园小学 

生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始终是 

改扩建工程即将完工,城区初中教育资源紧缺的现 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追求。 

状可基本消除,小学教育资源紧缺的现状将得到一 

“大部分村小都有了年轻教师。”说起教师配置, 

定的缓解。 

恩施市教育局负责人总是十分欣慰。恩施市现有 

透过数据看决心,恩施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可 215所(含44个教学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其中农村 

谓力度空前。2011年,该市GDP刚刚突破100亿元、 

学校有199所,占92%;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学生76819 

财政收入刚刚突破1O亿元,分别达到105亿元和 

人,其中农村有54271人,占70%以上。该市义务教 

11.94亿元。在本级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恩施市 

育仍然以农村教育为主,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就 

全年预算内教育经费达到42263万元,比上年增长 更加突出。恩施市采取得力措施,三年共向农村学 

2O.56%,征收的教育费附加2036.12万元全部用于教 校补充教师430名,同时,又向农村学校选派资教生 

育投入,全年应发教师工资、津贴、绩效工资及保险、 350名,城乡交流任教的教师达82名,农村教师的年 

住房公积金全部落实。 

龄、学科结构得到调整,全市农村教师的平均年龄由 

“发展教育,重要的是一份情怀。”这是新塘乡党 

三年前的46岁下降到了43岁,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结 

委、政府的共识。4月上旬,为解决师生出行问题,由 

构。 

乡政府投资的新塘中学1500米的校园公路硬化工程 

5月8日,恩施市实验小学2000多名学生家长来 

开始实施。校园绿化、危旧校舍维修加固、油漆门 

到学校开展“五进五评”活动,这是恩施市今年师德 

窗、添置新课桌……新塘乡中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得 

主题教育的一项活动。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到了根本改善,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居两委仅今年 

凝聚和提振教师团队精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 

以来就筹集资金60多万元。这份温暖学生心灵的情 

任意识,恩施市每年开展一项师德主题教育活动: 

怀,同样在该市各个乡镇、办事处释放。三年来,近 

2009年,开展了学习贯彻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 

500万元的乡、村两级投人汇人了全市均衡发展的 

范》专项教育活动;2010年,开展了教师表率性教育 

“大账单”。 

活动;2011年,开展了“百名校长千名教师进万户家 

公平教育的理念引领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城 

访”活动,5000名教师走进了近10万名学生家庭;今 

乡校舍条件的改善。 年,全市教育系统正在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 

豆干肉丝、紫菜蛋汤、白菜,外加一碗米饭。3月 

绩——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主题实践活动。 

22日,恩施市白杨坪乡回龙观小学11岁的于云桦在 在提升师德素养的同时,恩施市十分注重教师 

学校吃上第一顿“营养午餐”。以往,她的午餐有时 

业务能力的提高。三年来,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异 

是一盒饼干,也可能只是一个橘子。当天,全市199 

地挂职培训2620人次,参加市级集中培训4300人 

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44个)的54369名学 

次,农村教师到市内学校跟岗培训600人次。同时, 

生在全省率先正式享受营养改善补助,全市所有学 各学校加大校本教研和培训的力度,实现了“全员培 

生彻底告别了中午饿肚子或者名不符实的午餐。 

训、全员提高”的目标。 

“北京的老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她带我们看天 

均衡城乡教育,不能只是城区学校一味地向农 

安门广场升旗,带我们游长城。”在长堰塘小学,学生 

村学校“输血”,更重要的是要帮助这些学校“造血”. 

兴奋地告诉记者。原来是学校建起了多媒体教室, 

并能回馈城区学校,实现共赢,达到更高层次上的城 

教师轻点鼠标,北京的名师就出现在学生眼前。去 

乡教育均衡发展。2010年秋,施州民族小学的谭友 

年,恩施市加大力度改善教学设施,共投入2400万 

兵老师来到距城区7O公里的新塘乡中心小学担任校 

元,为100多所中小学配备了实验设备、音体美器材 

长,帮助农村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同时,该校4名骨干 

和图书,923个教室实现“班班通”。 

教师也主动请缨来到这里任教。这源于恩施市积极 

无论是营养改善计划,还是教学设施的添置,一 

探索、努力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2011年9月, 

2012/6总第647期9 

关注l FOCUS 

该市最偏远的红土乡中心小学也迎来了市实验小学 

的黄兆华、万芳、卢丽三位教师,两校正式开始了建 

设学校发展共同体的进程。截至目前,恩施市城区 

1O所优质学校分别与一所农村学校结成发展共同 

体,形成了办学理念共享、学校文化共建、教育资源 

共用、学校管理共融、教育质量共进的学校发展共同 

体管理新模式,辐射农村乡镇面达到64.3%,辐射学 

生28357人,教职工1636人,分别占全市学生、教职 

工的36.93%和32.26%。各乡镇办区域内共同体学校 

达3O余所。共同体建设为教师搭建了有效的成长平 

台,更重要的是为均衡发展提供了载体。 

“我们学校地处边远山区,没有专职英语教师。 

通过互换交流,城区学校给我们送来英语教师,英语 

教学教研有了新的起色。”红土乡中心小学校长毛兴 

国深有感触地说。 

安居才能乐业。恩施市把实施“教师安居工程” 

作为稳定农村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理由很简单: 

安居才能稳人心,才能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从而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在白杨乡教师安居小区,51岁的张世鹏看着一 

幢即将竣工的教师经济适用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 

表情。从买不起商品房,到一下子拥有一套价廉物 

美、建筑面积近120平方米的“专用”经济适用房,他 

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目前,恩施市已建成教师周转宿舍480套,建成 

教师经济适用房217套。今年,又新建了教师周转宿 

舍375套,教师经济适用房238套。跟张世鹏一样, 

全市近2000名教师可以安心地留在农村任教了。 

教育质■:课改引领,城乡共进 

由于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教育传统的影响,板 

桥镇应试教育的风气较浓。但近两年来,这种状况 

>>焕然一新的恩施市新塘乡中心小学 

1O 湖北教育・综台资讯 

已经得到明显改变。 

“我们努力探索建设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着力 

把学生从课桌上和书本中解脱出来,让孩子回归童 

真的本性,由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转为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我们将以建设高效课堂为载 

体,努力打造板桥的‘幸福教育’。”该镇相关负责人 

介绍。 

思想是行动的指挥棒,思想决定行动。建设高 

效课堂,打造幸福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全市提高教育 

质量的重要载体,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亮 

点。 

今年3月,全国知名课改专家李炳亭走进了恩施 

市一中、小渡船中学、市实验小学等高效课堂建设试 

点学校,他充分肯定了恩施市对课程改革的探索。 

提高教育质量是推进均衡发展的核心,要大面 

积提高质量,促进城乡教育质量均衡,就必须关注课 

堂教学。 

对于小渡船中学张居武老师班上的学生来说, 

写作不再是让他们感到头疼的事。与以往教师先做 

指导,然后把他们封闭在课堂里写作不同,教师现在 

常常带他们走出课堂,引导他们观察事物、体验生 

活。这种体验式写作让学生不再感觉无话可说,文 

字也灵动鲜活起来。 

如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在老 

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他们脸上绽 

放着幸福。这种场景在恩施市中小学的课堂上随时 

可见。 

建设高效课堂,打造幸福教育,带来了教育质量 

的稳步提升。目前,小渡船中学、市实验小学等试点 

学校从改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素质、开展集体备 

课、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改革课堂评价体系等方面着 

力,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经过实践探 

索,逐步形成了高效课堂建设的特色。 

与此同时,各学校深入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 

访万家”工作,实现高效课堂课内比教学常态化。课 

堂教学的改革催生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全市义务教 

育质量位居全州前列。 

更为重要的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提升, 

催逼着该市高中教育质量走向腾飞。数据显示:恩 

施市2009年高考成绩走出低谷,文理两科上一本线 

55人,本科合计上线973人;2010年再进一步,文理 

两科上一本线65人,本科合计上线1161人;2011年 

高考,文理两科上一本线88人,本科合计上线1298 

人,成功实现“三年三提升”的目标。一 


本文发布于:2024-09-06 23:17: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56358794190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教师   学校   恩施市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