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运用微课
小学数学作为教学的基础性内容,适当地运用微课,则有利于深
化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
学数学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课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一、课前运用微视频,开启学生的思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灵上,激发
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小学生集中
注意力时间有限,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单一的让学生记忆知识,
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很少有人去预习内容,更
多的是教师硬性的让背诵某个知识点。微课出现以后,笔者尝试在课
前运用微视频,以微视频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
趣,开启学生的思维。即:将相关的教学内容的重点制作成为小视频,
让学生通过视频来进行讨论、交流等等,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
数学意识。如:在学习“年、月、日”教学内容时,鉴于知识点的烦
琐、内容涉及多、规性知识特性等,笔者制作了一个微视频,即:制
作家乡城市四季变化的场面同时配上人的穿着,之后,配音说话:每
天都需要换一件衣服,一年四季需要换多少衣服呢?明天就是星期一了,
一个月需要上几天学呢?配上小朋友在翻看日历的动态视频……将这个
视频在课前展示,以此一方面转化知识的特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所
学的知识点通过视频有个初步的认知,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脑
海里有年、月、日这么一个概念,进而结合生活经验,尝试自主转换
年、月、日之间的关联性等等,刺激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二、课中运用微课,强化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改下一直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凸显。然而,在
实际的数学教学中,鉴于数学知识的理论性、概念性等,教师更多的
是采取让学生死记硬背模式,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忽略了主体
性特点。微课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是它以学生为主,
注重学生的主动权等,善于引导学生资助的去梳理、探究数学之间的
关联性,知识的衔接性等等,侧重学生自我知识网络的建构。我们知
道,一节课的时间在40分钟左右,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
生长时间的保持探究状态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外力因素来刺激学生的感
官系统。对此,笔者在课中,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微课,给予学生自
主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技能到素养,双管齐下进行培养和发展。
如:在学习“两位数的加减合算”教学内容时,笔者播放这样一个微
视频:在苹果园里,一家人都在摘苹果,姐姐摘了33个苹果,哥哥摘
了42个苹果,一个箱子里能装下66个苹果,姐姐和哥哥把苹果装进
箱子之后还剩下多少苹果?单一的这个题目,学生听起来感觉很混乱,
但是通过微视频展示出来,则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了,学生更为直观
的了解数学知识,进而通过视频演示感受两位数加减合算的关联性,
尝试自己进行计算等,强化自我的学习自主性。
三、课后运用微课,巩固学生的学习技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一定的限制性,课堂教学结束后,一般都以
留作业的形式进行,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强
化自己掌握的技能等等,但是这个过程中由于沟通的限制很容易出现
各种意外事情,学生对于课后学习也只是局限于应付作业等,不能够
真正起到教师想要达到的作用。微课则不同,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教师可以通过多个渠道实现微视频的共享,加强了师生之间、生
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将原本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对此,笔者在
教学中通过课后运用微课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技能。如:在学习“千米
的认识”这个教学内容之后,笔者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制
作了一个生活微视频放在班级群里进行知识共享,即:以学校的操场
为例,学生跑步一圈400米,千米跑步比赛,运动员跑了两圈半。视
频上对千米、米、分米等做上标记,首先让学生在思想上对千米有个
认知,能够了解到千米=两个半400米,之后,提出课后作业:时间
测量一千米的长度,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解释一千米有多长。让学生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感悟数学的实用性,从而增强自我学
习数学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增强自我的综合技能和
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根据不同成绩阶段的学生设计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
求
教师不应该被动地等着接收学生的信息,而是要利用自己的经验,
主动地去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们的综合水平进行调
整,最后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能满足不同成绩阶段的学生要求的作
业。比如在学习了“正方形的面积”之后,笔者设计了以下作业,让
学生们自由选择。A.求正方形的面积。B.求正方形阴影部分的面C.求
正方形白色部分的面积。作业有了难易分层,学生们就可以根据自身
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型进行针对性的作业训练,这样就可以提高
一些成绩较一般的同学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又不会阻碍成绩优异学生
挑战更加有难度的题型。学生们完成以上几道题之后,教师可以在现
有的基础上,加深每一道题型的难易程度,让学生们可以进行更深层
次的思考。A.一张正方形的桌子长20厘米,现在被砍掉三厘米,求正
方形现在的面积。B.一张正方形的桌子长20厘米,被小明用笔把一小
块地方涂成了黑块,看图求黑块的面积。C.一张正方形的桌子长20厘
米,被小明用笔把一小块地方涂成了黑块,看图求没有被涂黑的桌子
面积。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情况,对作业进行分层次的合理设计,为学
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不断去尝试难题的兴趣。
二、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其实也不是死板的,有很多数学题是有着多种解决方法的,
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设计答案开放的作业,这样可以使学生拓展思维方
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度的了解,以自身的角度去解答这道题,避
免学习思维的单一性,对学生开阔思维起到促进作用。比如在复习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时候,笔者设计了“找一找,量一量,算
一算”的操作计算开放题目:先对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分配合
作,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正方形物体,接着用尺子把它
的边长量出来,然后再一起把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出来。根
据这道练习题,学生们用不同的方式算出了许多正方形物体的面积,
有的小组找到的正方形物体较小,有的小组找到的正方形物体较大,
但都是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寻找并加以计算的。这样开放式的作业
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这
个知识点。
三、设计实践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数学新课标推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希望人人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
学生应该学习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内容,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
所以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人人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每个人都可以在
不经意间看到许多数学问题,并且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存在
的问题。所以说,设计作业不能只依靠教材中的内容,更应该扩大思
路,展开逻辑思维,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接近且新颖的数学作业。比
如在学习“对称图形”以后,可以给同学们发一些自己设计的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纸片,让同学们用分组的形式将收到的图形进行讨论和折
叠,之后提出问题: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通过一系列的折叠和讨论同
学们就会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对称轴,这样便可以通过娱
乐的氛围增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类实践性的作业主要借助学生
体验、操作和讨论等过程来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和交流去完成老师布
置的作业,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践的方
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四、设计趣
味性作业,让学生快乐学习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产生热
情、好学的态度,也可以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融合,设计新奇有趣的作
业。比如在学习“年月日”之后,笔者设计了以下的作业:小东乘火
车去外婆家,15:00出发,9小时之后到达,这个时候窗外的景色可
能是()。A.太阳刚刚升起B.午后热烈的阳光C.一闪一闪亮晶晶这样的作
业设计使原本很难熟记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
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去梳理知识点。
本文发布于:2024-09-15 19:53: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4012114221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