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重点名校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5-05-04 20:32:24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16日发(作者:铁春桃)

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岭南艺术展开设了雕塑展览专场,展出的大量雕塑作品

非常精美,尤其是木雕,以其 的雕刻技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些作品有的简练粗放,有的 ,其中最为

突出的是“三英战吕布”组雕,人物 ,令人惊叹。

A

.巧夺天工 具体而微 引人入胜

B

.美不胜收

精雕细刻

引人入胜

C

.巧夺天工

精雕细刻

惟妙惟肖

D

.美不胜收

具体而微

惟妙惟肖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倾刻 嶙峋 贪赃妄法 略输文采

B

.和蔼 决别 刚毅不屈 一筹莫展

C

.愧怍 毁誉 察颜观色 逢场做戏

D

.躁动 隐秘 举世闻名 睹物思人

3.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诗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以“征蓬”“归雁”自比,表达了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欣喜与激动之情。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句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开朗,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C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

这句诗是卖炭翁的肖像描写,写两鬓可见其苍老,写面庞和十指可见其生活之艰辛。

D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诗歌开头作者排列了一系列意象,这句诗中“破旧的老水车”形象地说明了祖国过去的落后和衰败。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B

.夏日的大明湖,华天丽日,岸柳飘摇,泛舟湖上,水光潋滟,秀色可餐。

....

C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

D

.李白的《将进酒》,气势豪迈,盛情奔放,语言有气势,如江河日下,一泻千里。

....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脉搏 度假村 意气风发 人情世故

B

.辐射 代金券 出奇不意 判若两人

C

.惩戒 舶来品 险像迭生 物竞天择

D

.妥帖 城皇庙 甘拜下风 出谋划策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了第四次“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

该调查在北京、广东等10个省(市)42个区县162所中小学的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进行,回收有效问卷9360份,

其中男生47.6%,女生52.4%;小学生53.1%,中学生46.9%;城乡样本各半。今天上午,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

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在成都开幕,中

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论坛上发布了这项研究成果。本次调查数据显示,“00后”小学生在校时间平均为8.1小时,初

中生平均为11.0小时;有57.0%的“00后”学习日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休息日睡眠不足9小时的也有34.5%;学习

日有66.4%的小学生花1.7小时做家庭作业,78.5%的初中生花3小时;休息日有81.1%的小学生花2.8小时做家庭作

业,87,.1%的初中生花4.3小时在休闲生活方面,课外阅读仍是最受欢迎的休闲方式,但近七成(67.9%)“00后”一

年的纸质书阅读量不超过20本,上网的吸引力大幅上升,喜欢看电视的减少,喜欢看电影的增多。“00后”学习日

闲暇时间超过了“90后”,但是仅50.0%休闲时间达到1小时,15.4%不足半小时,1.7%基本没有闲暇时间,说明仍有相

当数量的少年儿童仍难以享受休闲时光。37.7%的“00后”课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运动,但休息日运动时间不超

过1小时的高达46.3%学习日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高达663%,甚至还有7.6%学习日基本没有运动,8.3%在休息日

基本没有运动,可见运动量不足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其后果和损失仍未得到足够重视。“00后”的休闲偏好染上了日

渐浓烈的信息化色彩,33.4%最喜欢的是上网,比“90后”几乎增长了两倍45.7%的“00后”休息日上网超过1小时,

纸质书阅读量较90后”减少,仅26.9%一年能阅读20~2本书。在休息日,玩耍超过1小时的有六成(60.0%),而看电

视、电影超过1小时的近七成(69.7%)。

1

.结合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的样本主要以城市和农村为主,两者各半。

B

.在休闲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不喜爱以阅读的方式来休闲,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运动。平

C

.“00后”比“90后”更多的喜欢有信息化色彩的休闲方式

D

.“00后”的学生大部分睡眠时间不足,应当引起重视

2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三少学生”指哪三少?

3

.请根据以上文字材料,分析影响学生阅读的原因。

7.古诗文默写

1

., 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诸葛亮)《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2

.。

《沁园春 雪》中描写想象中雪景的词句:

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

4

.。龚自珍在《已亥

杂诗》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句子:

5

.。《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

子:

6

.。《岳阳楼记》中表达“古仁人”胸怀博大的句子是:

7

.。

8.名著阅读。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汤姆和哈克在镇上一些死树底下挖宝藏,后来又去鬼屋碰运气,却遇到了印第安·乔和他的一个同伙,汤姆和哈克

吓得躲在了楼上。

B.刘四爷把“人和车厂”卖了,带着钱享福去了。虎妞继承刘四爷车厂的希望破灭了,只好拿出钱,买下了二强子的

一辆车给祥子。

C.小王子在第六颗星球遇到了地理学家,地理学家很有学问,喜欢勘探,对自己所在的星球非常了解,他指点小王子

去访问地球。

D.桑桑趁父亲不在家偷偷地取出父亲珍藏的日记本,把代表父亲荣誉的盖有红章的书页撕掉了。后来父亲发现了,把

桑桑毒打了一顿。阅读《水浒传》选段,在横线上写出人物姓名。

史文恭再回旧路,却撞著浪子燕青;又转过A来,喝一声:“强贼!待走那里去!”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马来,

便把绳索绑了,解投曾头市来。

选段中A指的是 (人名)。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菩萨不答,连忙拿丹盘道:“大王,且见小道鄙意。”觑定一粒大的,推与那妖道:“愿大王千寿!”那妖亦推

一粒,递与菩萨道:“愿与凌虚子同之。”让毕,那妖才待要咽,那药顺口儿一直滚下。现了本相,理起四平,那妖

滚倒在地。菩萨现相,问妖取了佛衣(袈裟),行者早已从鼻孔中出去。

①“那妖”是如何取得佛衣(袈裟)的?

②彻底制服妖怪,归功于孙悟空的计策,更得力于菩萨的手段。请就此作简要说明。

计策:

手段:

二、阅读

9.江上孙蕡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②阅岁华。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

东南海人。②沧州:滨水的地方。

1

.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2

.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

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

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

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谢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

此山水之布置

也。

注:①布置:指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的构思布局。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面对

C

.名之者谁 名:取名,命名

D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领会

2

.把语段(一)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

.语段(一)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句有什么作用?

4

.按照语段(二)中郭熙的审美标准,他眼中的山水之美和琅琊山的美有什么相同之处?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

本报海西讯 (记者马振东) 4月1日,脱胎于首届冷湖科幻文学奖获奖小说的超感电影《灵魂游舞者》在北京

中国盲文图书馆举行盛大首映礼,让国内影迷有途径近距离了解冷湖科幻文学创作基地及“冷湖火星小镇”旅游文化

品牌魅力。

《灵魂游舞者》的故事发生在荒芜的类火星地貌上,讲述了主人公为寻找父亲死亡之谜,回到家乡冷湖镇,通过

一系列奇幻之旅发现了宇宙生命的巨大秘密。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影视精品创作工程,加快从“高原”向“高峰”迈进,更好地讴歌新时代,讲好青海故事,

传播青海声音,弘扬新青海精神。此次首映活动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主办,中国盲文图书馆、冷湖火星小

镇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目的是在中国科幻产业得到空前关注的语境下,通过超感电影《灵魂游舞者》在科幻

IP的开发上跨界尝试,把茫崖在地形地貌、盐湖风光、石油开发遗址、暗夜星空和天文科研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展现给

大家,借此提升茫崖城市品位,进一步扩大茫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背景链接:

“冷湖科幻文学奖”简称“冷湖奖”,是茫崖市冷湖镇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旅游资源实际,通过科幻作品的创作、

评选和发售,加大力度推进冷湖文化品牌提炼,挖掘冷湖人文地理、突出艰苦奋斗的石油精神,是加快推进文化、体

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4月1日电(实习记者 代小佩)超感电影《灵魂游舞者》1日在中国盲文图书馆举行首映礼活动,近百名

盲人来到活动现场。记者从活动主办方获悉,这是国内首部盲人科幻电影。

通常,科幻电影会以30、4D等方式呈现,而超感电影则完全用声音给育人讲述有关火星的科幻故事。对此,北京

市盲协主席何川说,科幻最大的魅力来自于想象力,让观众调用不同感官去体验这种想象力,是所有科幻电影想要做

到的。“除了视觉冲击,让观众调动自己的想象去和故事本身连接,这或许是一种新的体验科幻的方式。”

何川表示:“希望将起感电影《灵魂游舞者》和《流浪地球》的公映版及口述影像版一起,带到全国各地做线下

的公益放映,通过科幻影片提升盲人群体对宇宙星空的感知。”

影片是首届冷湖科幻文学类的获奖小说《灵魂游舞者》的同名电影,它牵手中国盲文图书馆,以公益形式呈现。

该作品吸引了先锋戏剧导演张栋、科幻作家郝景芳、民遥歌手陈鸿宇、演员封柏等参与,尝试把科幻故事带给盲人及

更多不同领域的群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报讯(记者苏丹丹)4月1日,根据首届冷湖科幻文学类的获奖小说改编的同名科幻电影《灵魂游舞者》在北

京中国盲文图书馆首映。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科幻电影,《灵魂游舞者》没有画面,全部以声音叙事。上百名盲人参加了

当天的首映礼并欣赏了该作品。

电影《灵魂游舞者》由张栋导演,姚海军监制,独立音乐人陈鸿宇担任音乐总监。电影故事发生在荒芜的类火星

星球上,讲述了主人公为揭开父亲死亡之谜,回到家乡冷湖,遇见一对丧子的老年夫妻,于是和他们一起踏上旅途。

在神秘外星文明的指引下,主人公发现了关于宇宙生命的巨大秘密。业内人士认为,该片为盲人开启了科幻之门,打

破了传统电影必须依赖视觉效果的限制,让盲人也能感受到科幻的魅力所在。张栋说:“希望通过这类科幻影片的创

作,提升盲人观众对于宇宙星空的感知。”

据了解,为了打造科幻IP,2018年,冷湖火星小镇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北京行知探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

共同创办了冷湖科幻文学奖,对科幻小说作品进行征集评选,并积极推动获奖作品的影视化改编。

1

.(消息·标题)

小宇:我把这三则消息内容复制到电子文档的时候,不小心把标题搞混了。三个标题是这样的:

A.电影《灵魂游舞者》为育人开启科幻之门;

B.超感电影《灵魂游舞者》在北京首映;

C.国内首部盲人科幻电影上映。

它们分别对应哪则消息呢?

小文:这个不难分辨。消息标题是对主要内容的准确概括,我们可以根据“导语”找到主要信息。

小乐:是的,据此可以推断消息(甲)的标题是(1)

______

,消息(乙)的标题是(2)

______

,消息(丙)的标题

是(3)

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2

.(消息·结构)

小宇: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我记得叫“倒金字塔结构”。

小文:那这种结构在上面三则消息中有体现吗?

小乐:有的。比如在消息(

_______________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消息·受众)

小文:“超感电影”可以说是盲人的福音啊!盲人朋友听到这个消息应该会很开心。

小乐:如果要向盲人朋友介绍“超感电影”,你们觉得这三则消息中的哪一则最合适?为什么?

小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文阅读

森林——地球的“水泵”

①位于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非洲的大片蓊郁葱茂的热带森林,经常被人们喻为地球的“肺”。但它们不仅是

“肺”,而且还是地球的“心脏”哩。

②科学家们很早以来就意识到森林在全球水循环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落到热带雨林中的降水,将近一半会通

过树木蒸发到大气中去;而从海洋吹来的风把这些水汽散布到更广的地区,形成降水。在这幅图景中,森林的确扮演

了地球之“肺”的角色。

③我们以前只听说过森林可以降低风速,但是现在有两位俄罗斯学者提出了新的理论:森林还可以产生风,把水汽

逐步输送到内陆地区。

④那么森林怎么产生风呢?我们知道,从海洋和沿海森林蒸发的水汽很快会凝结成小水滴。当水蒸气变为液体时,

体积会大幅度缩小,这就使得当地的气压急剧下降。而因为森林对阳光的吸收率比海洋大,所以森林比海洋的蒸发强

度要大。这样,一旦水汽凝结,沿海地区森林上空的气压要比海洋上空的低,结果,海洋上空的潮湿空气就会朝森林

地区流动形成风。可是风一旦形成就有惯性,从而把水汽输送到更远的内陆地区。这个过程就好比用一个水泵把水从

海洋不断抽送到内陆地区。

⑤在这幅新的图景中,森林不仅起到地球“肺”的作用,还扮演着“水泵”或者“心脏”的角色。于是气象学家

称森林为“生物泵”。

⑥在传统的气象学模型中,大气流动的唯一驱动力是大气温差,没有人考虑过随着水蒸气凝结而来的气压下降会

导致风的形成,也解释不了内陆地区是如何保有湿润气候的。

⑦而新理论可以为这些现象提供答案。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就意味着是大片森林在推动着地球上的水循环。

世界环保组织一直以来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日益减少忧心忡忡。曾经有人警告说,如果整个地球的气温上升4

摄氏度,地球上85%的森林将遭受灭顶之灾。而如果按照目前这个理论,那么亚马孙热带雨林也许将消失得更快。因

为水汽的输送对森林的变化极为敏感,只要亚马孙河下游地区的热带雨林被砍伐,那么亚马孙河流域中部地区降水就

减少

__

%,而降水的急剧减少又会造成森林的大面积死亡。同样的情况在其他森林地区也会发生,比如非洲中部。

⑧这个理论还暗示,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澳大利亚历史上一度覆盖着大片的森林,如

今大部分是沙漠。这可能是澳洲的土著居民破坏了沿海的森林,“关闭”了生物泵,从而使整个大陆由湿润转为干旱。

..

⑨两位学者还指出,美国直到近代还覆盖着大片森林,但如今随着沿海一带森林的消失,中部地区将面临着沙漠

化的威胁。

⑩但另一方面,这个理论带给我们的也不完全是坏消息。如果天然森林能够产生降水,人造森林也将一样可以,

那么在沿海地区植树造林,重建生物泵,就能把雨水召回来。或许有一天我们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绿化沙漠。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森林在全球水循环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确扮演了地球之“肺”的角色。

B

.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很严重,如果沿海一带森林消失,中部地区将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

C

.在传统的气象学模型中,大气流动的唯一驱动力是大气温差,而不是随着水蒸气凝结而来的气压下降会导致风的

形成。

D

.我们通过人造森林产生降水,在沿海地区植树造林,来绿化沙漠。

2

.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按照逻辑顺序首先介绍了森林是地球的生物泵,然后具体讲述了森林如何充当水的搬运工,最后讲述保护森

林的重要性。

B

.选文第①段运用比喻,把热带森林比作“肺”和“心脏”,生动形象地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

下文对森林的重要作用的介绍。

C

.选文第④段运用设问的形式,突出强调了森林产生风的特点。

D

.选文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可能”表示推测,说明澳洲的土著居民破坏了沿海的森林导致澳大利亚如今大部分是沙

漠的观点只是一种推测,是不确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3

.下列关于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水汽的输送对森林的变化极为敏感,只要亚马孙河下游地区的热带雨林被砍伐,那么亚马孙河流域中部地区降水就减

95%

,而降水的急剧减少又会造成森林的大面积死亡。

A

.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写出了森林推动着地球上的水循环特点。

B

.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写出了森林推动着地球上的水循环特点。

C

.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又突出了森林推动着地球上的水循环特点。

D

.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森林推动着地球上的水循环特点。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沙家浜的芦苇

许冬林

《诗经》里写芦苇,写得风雅婉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想象着那画面:满河满溪

的芦苇,青碧茫茫,绿叶上的露水已凝成薄霜,秋色渐深,晨气微凉得叫人忧伤。那个美好的女子,还在秋水的那一

边呀,一春一夏的时光汤汤过去,都还未能抵达她的身旁,惟有一片浩瀚的深秋芦苇渲染成了一场相思的薄凉底色。

其实,不是芦苇有那么风雅,那么儿女情长,而是我们的先民风雅。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浪漫得让后人嫉恨,即

使忧伤,也忧伤得那么婆娑有姿。即便是一段幽暗的情怀,也能被那些草木衬得生出明丽的绿光来。来到了沙家浜,

来到了阿庆嫂的茶馆里,隔窗看那些芦苇,就全然是另一种气象了。

沙家浜的芦苇大气磅礴、莽莽苍苍,是大手笔、大写意,是千军万马奔腾的绿。芦苇在水里,芦苇在岸上,芦苇

在湖中的岛上,芦苇在林荫小道的两旁。凭依木桥,放眼望,湖水泱泱,满目是五月的浓碧,不知道是芦苇将湖水揽

在了臂弯里,还是湖水拥芦苇在怀抱。这真是芦苇的部落!

正是初夏。看花花已落,赏果果还未成,这样的寥落时节,却是芦苇最好的时候。在沙家浜,在芦苇最好的年华

里赶来与它相遇,这是幸事。它们亭亭如修竹,俊逸如世外雅士。微微摇曳的叶子像修长的绿色手臂,轻轻抚摩白色

的飞鸟、狭长的流云和青灰的天空。它们又和飞鸟流云以及天空融在一起,融成水底琥珀一般的倒影。我们在芦苇丛

里穿越,拂面的是芦苇的风,呼吸的是芦苇赠予的空气。夹杂着浓郁草本植物气息的空气,使我们一时间忘了路途、

失了方向,却也闲闲淡淡地不着急。沙家浜半日,怎么想,都觉着过得奢侈。

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这里以芦苇为喻,突出人之脆弱,可见芦苇也是

脆弱的。我想,从某根芦苇个体来说,确乎脆弱,即便长到竹木的高度,可触摸天空,到底还是一根苇草,逃不掉草

本植物难经风霜的命运。

但沙家浜的芦苇又是顽强的。千万根芦苇在水泊,那就是敢于改天换地的英雄好汉啊!狂风经过,芦苇在水面掀

起汹涌绿浪;风雨之后,芦苇又一根根挺起笔直的脊梁。即使被砍伐、被火烧,来年春风一唤,一根根又从泥土之下

举起尖尖的绿戟。

京剧《沙家浜》里那位机智、勇敢的阿庆嫂,就是借一片茂盛的芦苇荡掩护了新四军。谁会想到,这样清水绿芦

的好地方,竟是与敌斗智斗勇的战场!那些临水生长的一根根苇草,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都生了胆气与豪气,成了一

个个杀敌除寇守卫家园的战士。是啊,一根芦苇是渺小脆弱的,千万根芦苇站在一起,就布起了阵势,就有了战斗的

力量。千万根芦苇密密生长,就长成了芦苇的海,就呈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大气象,就展现出了永摧不折的民族大精神。

沙家浜的芦苇,书写的不是《诗经》里小儿女的小情调,而是一种关乎民族大义的大境界。

个体融入群体,水珠融入大海,才会焕发永不消亡的生命力。在面对着眼前那一片苍茫无边的芦苇之海时,我想,

生命短促如朝露,也许惟有将倏忽之间的生命融入一桩热爱的事业中去,孜孜不倦,全力以赴,生命才会呈现一种恒

久而辽阔的魅力。

在沙家浜,真想做一根葱碧无花的五月芦苇,亭亭而立,静静生长。至于此后的荣枯与浮沉,就交给江湖上的风

雨和日月来安排吧。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第三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比拟的写法,赋予“芦苇”和“湖水”以生命和情感,写出了“芦苇”与“湖水”相

依相偎的情态。

B

.第四段详写作者在芦苇丛中迷路的经过,一句“闲闲淡淡地不着急”,写出了作者的淡然心态和对沙家浜芦苇的

喜爱之情。

C

.本文中引用帕斯卡尔用芦苇比喻人的著名比喻,意在形成对比,强调了人的生命就像芦苇一样难经风霜,是非常

脆弱的。

D

.文章前后两次写到阿庆嫂,形成前后照应,通过沙家浜芦苇生长的特定环境,自然地赋予了芦苇以生命气象和民

族精神。

E.

本文善于运用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描绘生动,又通过议论、抒情揭示出芦苇形象的意义,深化了文章

主题。

2

.作者写沙家浜的芦苇,为什么一开篇先写《诗经》里的芦苇?这有何作用?

3

.沙家浜的芦苇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分点简要概括。

4

.请结合最后一段画横线的句子,探究本文的写作意图,并谈谈你的看法。

三、语言表述

14.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低头族”下一个定义。如今地铁、公交车里很多人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

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

(2)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3)“低头族”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低着头是一种共同特征,他们的视线和智能

手机相互交感,直至难解难分,即便聚会时也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个人时更是如此。(4)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陈

也是个典型的低头族,自言“每五秒钟,就会查看一次手机”。

四、写作

15.以下两题选做一题。现代文阅读(一)中“小武”的母亲并不完美,她教育子女的方式也很特别。但掩卷之

余,我们往往从他们的故事中看到亲人的影子,产生情感的共鸣。回望过去,我们身边的父母师长、兄弟姐妹、亲戚

朋友、同学同乡……他们也曾以各种特有的方式陪伴过我们成长,给予过我们力量。

请以《别样的 情》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滋味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生活的滋味很多,“最

爱湖东行不足”是白居易喜的滋味,“日暮乡关何处是”是崔颢愁的滋味,“沉醉不知归路”是李清照乐的滋味, “燕

然未勒归无计”是范仲淹苦的滋味。

请以“滋味”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 600字左右;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C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一是辨析词义,辨明关系。辨析词义是解答选词填空题的前提。辨

析词义就是求同析异,重点是分析“异”。可从词义的不同着重点、词性、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感情色彩、

词的造句功能等方面去辨析。二是联系语境,寻找“暗示”。这里所说的“暗示”,是指文段每句话的意思、文段的

语体风格、与空缺词语前后邻近相配的词语等。抓住这些“暗示”,就不难推断出正确答案。“雕塑作品”——巧夺

天工;“简练粗放”的反义词应该是“精雕细刻”;形容人物用“惟妙惟肖”。

2、

D

【解析】

D

汉字书写全都正确。

A

顷刻,贪赃枉法。

B

诀别。

C

察言观色,逢场作戏。

3、

A

【解析】

试题分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以“征蓬”“归雁”自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

和抑郁之情,不是“欣喜与激动之情”。故答案为

A

4、

B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词语(成语)的正确使用。A.抑扬顿挫:形容音乐、舞姿和文章气势等高低停折,和谐而有节奏。不

能用来形容情节,适用对象错误。B.秀色可餐:现在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

秀丽。使用正确。C.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用来指人,不能用来说节目。D.江河日下:江河的水日益向下

游流去。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褒贬误用。据此,答案为B。

5、

A

【解析】

试题分析:

A.

正确;

B.

出奇不意-出其不意;

C.

险像迭生-险象迭生;

D.

城皇庙-城隍庙。据此,答案为

A

6、

1

B

2

.睡眠少、运动少、休闲时间少

3

.学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来上课和做作业;学生在休闲时间更多是选择上网,没有时间留给阅读。

【解析】

1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

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B

项理解分析错误,在休闲生活方面,课

外阅读仍是最受欢迎的休闲方式。

2

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

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三少学生”指睡眠少、运动少、休闲时间

少。

3

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

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影响学生阅读

的原因有:学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来上课和做作业。学生在休闲时间更多是选择上网,没有时间留给阅

读。

7、(1)非淡泊无以明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

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

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罔”“殆”“裹”“察”等字词的书写。

8、(1)C

(2)玉麒麟卢俊义

(3)①那妖帮忙救火时,见到方丈房间霞光彩气,见是佛门异宝,便趁哄打劫(趁火打劫),拿走了佛衣。

②孙悟空的计策:菩萨变成道人(凌虚子),设计让妖怪吞下孙悟空变成的仙丹,使妖怪现出原形。

菩萨的手段:用一个箍套在妖怪的头上,念起咒语(真言),制服了妖怪让他当守山大神。

【解析】

1

C

错误,地理学家看上去好像很有学问,他知道哪里有海洋、河流、城市、山和沙漠。但他不了解自己所在的星

球,并拒绝自己去勘探,因为那是勘探工作者的事。

2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出自《水浒传》第

68

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3

)行到观音禅院,老住持为谋占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借鉴是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

使火烧净禅院。黑风山的熊罴怪趁火偷走袈裟。悟空上山寻妖索要袈裟。悟空见一黑汉正与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

开佛衣会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与黑汉熊精相斗。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因被识

破,只好请来观音。菩萨随即依照悟空的主意化作那道人凌虚子,悟空遂化为凌虚子的一粒仙丹。劝熊怪服下悟空变

的仙丹。悟空在肚内使熊怪痛不可忍。菩萨又丢了个箍儿到妖怪头上,妖怪吃疼,皈依佛门被菩萨带往珞珈山当守山

大神去了。

二、阅读

9、

1

.因为初秋时节,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就像是树叶上开出红红的花儿。或作者这样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

初秋时节,江枫—片青色树叶中点缀着红叶的美景。

2

.例:诗人既有淡淡的思乡愁绪,又有看到景色后的开朗宽松心境。诗人原本有思乡愁绪,尾联“秋怀”一词,即心

底的忧愁,流露出作者在离家千里,身在旅途中的这种情感,但江行所见之景清新幽美,心境也逐渐变得开朗旷达起

來。尾联写心底的忧愁巳被风吹尽,在那滨水之处(沧洲 ) 每年也可以欣到江上的大好风光,即为明证。

【解析】

试题分析:

1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赏析能力,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青枫初

着花

的意思是:青色的枫叶就像刚开了花。这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枫叶初着花就像树上开出了红花。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一切景语皆情语

,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

客帆和月宿蒹葭

可以体会出诗人漂泊他乡,有着淡淡的思乡之情。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

平沙。

这些语句展现了一副清新幽静的美景,此时作者的心境豁然开朗,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阅岁华

,此时

作者的愁绪已随风飘散。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0、

1

B

2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

.这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点名“醉”是表象,乐是实质,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化在宴饮之中了,为写景抒情定下了

基调。

4

..①语段(一)(二)中的景色都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②这些景物相互衬托,因而有美。

【解析】

1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

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

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意:这里指情趣。乎:相当于“于”。

3

.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意思是游玩山水的乐趣

,

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直抒胸臆,点明文章中心,表现了作者洒脱的胸怀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4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

括的前提和基础。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他认为,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景物的相互衬托,画面才美,

而两文中的景色都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

【点睛】

译文:

甲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

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

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

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

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

心里,寄托在酒上。

乙文,山把水当成自己的血脉,把草木当成自己的毛发,把烟云当成自己的神采。所以,山有了水,就鲜活起来,有

了草木,就有显得繁盛,有了烟云,就更为秀媚。水把山当成自己的脸面,把山亭水榭当成自己的眉目,用打渔垂钓

来彰显自己的精神。所以水有了山而更显妩媚,有了亭榭更显明快,有了渔钓之人才更空旷落寞。这是山水画应有的

布局构思。

11、

1

B

C

A

2

【示例1】甲,正文部分将超感电影名称、首映时间及地点等放在最前面,这是读者最关心的事实;首段还交

代电影与冷湖科幻文学奖相关,这是消息想让读者知道的重要事实。接着依次写电影的主要情节、电影对于茫崖市的

意义、冷湖科幻文学奖的情况,使读者逐步了解到这部超感电影与青海当地的关系。

【示例2】乙,正文部分先

写了超感电影名称、首映时间及地点,这是读者最关心的事实;并指出这是国内首部盲人科幻电影,把“首部”的信

息凸显出来,接着依次介绍超感电影的主要特点、超感电影对盲人的意义、这部影片创作的相关情况等,使读者逐步

获取到盲人科幻电影的相关信息。【示例3】丙,正文部分先交代科幻电影《灵魂游舞者》“首映”的信息。并指出这

部电影与传统科幻电影的区别,将育人欣赏电影的事实凸显出来。第二段简述了电影的制作班底、故事内容和对盲人

的意义。使读者对盲人科幻电影有进一步了解。最后介绍了与这部电影有关的冷湖科幻文学奖的信息。这是最次要的

事实。

3

.【示例1】我觉得消息【乙】最合适,因为这则消息介绍了超感电影“用声音讲述故事”的特点,让盲人朋友对超

感电影产生期待,这则消息凸显的是“国内首部盲人科幻电影”,对盲人朋友来说,“首部”就很有吸引力。消息还

采访了北京市盲协主席何川,能使盲人朋友更感亲切.【示例2】我觉得消息【丙】最合适。这则消息通过与传统科幻

电影比较,让盲人朋友知道超感电影的特点。这则消息介绍了《灵魂游舞者》的故事内容,能激发盲人朋友对超感电

影的兴趣。这则消息还通过导演张栋的言论,表达了对盲人科幻电影的希望。让盲人朋友对此产生期待。

【解析】

1

.根据题目中提示“消息标题是对主要内容的准确概括,我们可以根据导语找到主要信息。”第一则导语句是“4月

1日,脱胎于首届冷湖科幻文学奖获奖小说的超感电影《灵魂游舞者》在北京中国盲文图书馆举行盛大首映礼”;第

二则导语是“超感电影《灵魂游舞者》1日在中国盲文图书馆举行首映礼活动,近百名盲人来到活动现场”;第三则

导语句是“根据首届冷湖科幻文学类的获奖小说改编的同名科幻电影《灵魂游舞者》在北京中国盲文图书馆首映。”

据此对应三个标题,一目了然。故选B、C、A。

2

.本题考查对消息内容层次的概括。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如甲则消息中,正文部分

将超感电影名称、首映时间及地点等放在最前面;第一段交代电影与冷湖科幻文学奖相关,这是重要事实。接着写电

影的主要情节、电影对于茫崖市的意义、冷湖科幻文学奖的情况。乙则消息也是这样的结构:正文部分:超感电影名

称、首映时间及地点;第二段介绍超感电影的主要特点、超感电影对盲人的意义、这部影片创作的相关情况。丙则消

息结构:正文部分先交代科幻电影《灵魂游舞者》“首映”的信息。第二段简述电影的制作班底、故事内容和对盲人

的意义。最后一段介绍与这部电影有关的冷湖科幻文学奖的信息。都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

3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首先理解材料内容:甲则介绍了超感电影名称、首映时间及地点等信息,和盲人朋友无关。

乙则介绍了超感电影对盲人的意义、这部影片创作的相关情况等,“通过科幻影片提升盲人群体对宇宙星空的感知。”

丙则将育人欣赏电影的事实凸显出来。第二段简述了电影的制作班底、故事内容和对盲人的意义“该片为盲人开启了

科幻之门,打破了传统电影必须依赖视觉效果的限制,让盲人也能感受到科幻的魅力所在。”使读者对盲人科幻电影

有进一步了解。所以乙则和丙则是最合适的。依据材料表达清晰即可。答案不唯一。

12、

1

D

2

A

3

D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

选项可在文中第二段中“科学家们很早以来就意识到森林在全球水循环过程中所起

的重要作用”、“在这幅图景中,森林的确扮演了地球之“肺”的角色”这两句话得出;

B

选项可从第八段中澳大利

亚土著居民破坏沿海森林导致澳大利亚如今大部分是沙漠这一事例中得出;C选项可从第六段中“大气流动的唯一驱

动力是大气温差,没有人考虑过随着水蒸气凝结而来的气压下降会导致风的形成”这句话得出;在本文的最后一段中,

作者提到“或许有一天我们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绿化沙漠”这只是一种猜测,并没有成为现实,所以D项中“我们

通过人造森林产生降水,在沿海地区植树造林,来绿化沙漠”是对作者观点的过度理解。故选D。

2

.本题是对说明文写作特点的考查。

A

项错误。本篇文章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但是先介绍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再具体讲述了森林如何充当水的搬运工,成为“生物泵”,最后再说未来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绿化沙漠。

3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中句子的赏析。从“只要亚马孙河下游地区的热带雨林被砍伐,那么亚马孙河流域中部地区降水

就减少

95%

”这句话中可知,作者通过亚马孙河下游雨林被砍伐,能够影响到中部地区降水的例子,来说明水汽的输

送对森林的变化很敏感;“减少

95%

”,可以看出是列数字的方法;所以本句用的是举例子、列数字的方法。同时,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严密,生动形象一般是记叙文的语言特点,不常用于说明文中。D项与B项相比更加准确,

故选D。

13、

1

CE

2

.引出文章描写的对象芦苇,描绘其所展示的“小情调”,与下文沙家浜芦苇具有的“民族大境界”形成对比;突出

了沙家浜芦苇勃勃生命力和顽强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沙家浜芦苇的赞美之情。

3

.茂盛,顽强,有蓬勃的生命力,充满民族精神。

4

.表明“我受到沙家浜芦苇精神的感染和启发,也想将生命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去,孜孜不倦,全身以赴。

【解析】

1

.本题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C

.有误,本文中引用帕斯卡尔用芦苇比喻人的著名比喻,意在与沙家浜的

芦苇形成对比,突出沙家浜的芦苇的顽强;

E

.有误,阅读全文,可以看出文中并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

CE

2

.本题考查段落内容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全文主旨,分析本段落内容

与全文内容之间的联系。第一自然段引用《诗经》,是为了表现芦苇所具有的“小情调”:风雅、儿女情长;而文章重

点要突出的是沙家浜的芦苇,表现它具有的“民族大境界”。由此可以看出,开篇引用《诗经》是为了与下文内容形

成对比,突出沙家浜芦苇的勃勃生命力和顽强不屈的精神,从而表达作者对沙家浜芦苇的赞美之情。

3

.本题考查抒情对象特点的归纳。解答此题关键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有关沙家浜芦苇的描写,从这些

描写中归纳出其独有特点。文章③~⑦段都在描写赞美沙家浜芦苇,“沙家浜的芦苇,大气磅礴,莽莽苍苍,是大手

笔、大写意,是千军万马奔腾的绿色气象”;“沙家浜的芦苇又是顽强的”;“千万根芦苇密密生长,就长成了芦苇

的海,就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大气象,就现出了永摧不折的民族大精神”等赞美有句子可以归纳出,其所具有的特点是:

茂盛,顽强,有蓬勃的生命力,充满民族精神。

4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去思考,答出其表面义与深层含义。这里画线的句子处于文章

的末段,还应从文章的主旨去思考,去理解。这句话表面意思是指作者想做一棵沙家浜芦苇,实指作者受到沙家浜芦

苇精神的感染和启发,也想将生命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去。

三、语言表述

14、低头族是一群以年轻人为主、利用零碎时间、低头看屏幕的人(或群体)。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

见解的能力。此题作答时要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概括信息,注意使用判断句式,也就是“低头族是……的一类人”。

注意抓住几个要点:玩手机、随时随地。

四、写作

15、别样的秋情

秋,毫无征兆的来了。枯黄的叶子在空中打着圈划下一道优美的弧线,最后慢慢悠悠地躺在地上,勾起人的缕缕

愁思。在许多人眼中,秋或许真的是一个悲凉的季节,载着淡淡的忧愁,充诉着淡淡的悲伤,而萧瑟的秋风更让人感

到凄凉。

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对于春的繁丽,夏的浮华,冬的死寂,我认为秋更像是一位洞悉世态炎凉,又意气风发

的中年伟人。

深邃的金秋,万木凋零,在这孤独寂寞的时光里,仍孕育着新的生命,就像人生一样,你不可能永远在外面巅峰,

你也会进入低落的时候,而在低落中孕育着再一次升华。秋正是这样,默默地孕育着大地的再一次生机盎然。

古人云:乱世出英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谁说秋天只能带给人凄凉之感。草木有情,径自凋零;繁华无意,

引领南山;远眺,阡陌相交,炊烟袅袅;那是秋天里写不尽的诗情。没有秋,哪来古人所做的旷世佳作!没有秋,哪

来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优美壮观之景;哪来黄巢“待到秋来九月九,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豪

情奔放之言;哪来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的依依惜别之情!

我喜欢秋天,喜欢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不仅仅是文人雅士的“诗”堂,更是农民的“乐”堂。

俗话说:春播秋收。农民们忙了半年之久,也终于可以享受一下收获的喜悦。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那田地里的麦

穗摇曳着饱满丰盈的舞姿随风扭摆,果树上的果实个个像待嫁的新娘,新鲜可人,娇嫩欲滴。尽管农民们忙的满头大

汗,但那不时传来那阵阵情不自禁的笑声早已盖过了一切疲劳。谁说秋只有“悲”,不是还有“乐”吗?

秋日里瓜果飘香,对于不喜欢吃肉,只喜欢吃水果的我,可是个绝佳的时节。腰包不用大幅度下陷又能大开“吃

戒”,相对于我这样的“吃货”而言,已是乐的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吧!

四季多姿多彩,繁花似锦。我却偏爱那秋季,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风轻云淡!

【解析】

试题分析:(

1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别样的 情”,是一篇抒写情感类的文章。生活中的父母情、兄弟

情、姐妹情、同学情、同乡情、朋友情等,都是本文抒写的对象。但是,题目中的“别样的”是文章写作的难点,意

为“特别的”“不同寻常的”生活经验或情感体验,而且应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的。作文时应着眼于家庭生活、

校园生活及社会生活选材,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书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赞美那些让自己心灵触动、让自己获得精神

力量的人、事、物等。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发自己的“特别”的情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作文。体裁上,适合

写记叙类的文章。(

2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话题是“滋味”。这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需要在审题时学会化大为小。

最简洁的方式就是在话题前添加一些修饰语,以缩小作文范围,比如写成“胜利的滋味”“孤独的滋味”“当家的滋

味”“成长的滋味”“心痛的滋味”“幸福的滋味”“青春的滋味”“读书的滋味”“思念的滋味”“年的滋味”

等。不管写什么、怎么写,都要尽可能地表现独特的体验与感悟。选择最有生活感触的内容,抒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

感悟,表达健康的思想作文。体裁上,适合各类体裁的写作,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体裁作文。

【点睛】

1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

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

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

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

能力。(

2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

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写文章,那样内容就会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

文的首要任务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

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本文发布于:2024-09-16 03:23: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4281894223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芦苇   森林   电影   内容   盲人   沙家浜   科幻   时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