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教案〔8篇〕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1、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升旗》
3、学唱歌曲《五星红旗》
4、赏识歌曲《小朋友爱祖国》
教学总目标:
1、以崇敬的心情倾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歌曲庄重、雄壮
的气概和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力气。教育学生要宠爱祖国,宠爱国旗,
好好学习每天向上。
2、学习用正确的姿势,用自然光明的声音演唱歌曲
3、能乐观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并用热忱、大方的舞蹈表达对祖国
的宠爱。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国歌》的庄重气概,根本了解《国歌》的背景,学会唱《国
歌》。学会用庄重、骄傲的感情演唱歌曲《升旗》
2、唱准《五星红旗》中的八分休止符,表达对国旗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每次升国旗的时候我们都要唱什么歌呀?
〔国歌〕那你还知道在什么时候我们还能听到国歌?〔学生说〕今日,我
们就一起来听听我们祖国雄壮的国歌。
〔二〕初听《国歌》
1、边听边想《国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心情如何?
2、请学生答复
3、评价,小结
〔三〕复听《国歌》
1、你觉得《国歌》哪一句最雄壮、最有力就请你拍拍手。
2、说说为什么
3、请小朋友看教师用《国歌》跳两种舞步,你觉得哪个最适宜
4、讲解速度:进展曲速度,学生踏步练习
〔四〕完整的倾听《国歌》〔出示抗日时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赏
识边感受〕。
1、请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想到了什么?〔启发孩
子们联想中国体育健儿夺冠时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联想学校的升旗仪
式时,当国歌响起,你应当做什么?〕
2、复听,请孩子们全体肃立,敬队礼或行注目礼,要求神情专注、
庄重,表现出对祖国的宠爱。
〔五〕全班跟着音乐有感情的演唱《国歌》。
三、小结
其次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课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知道在什么时候我们祖国的国旗可以冉冉升起?
生说〕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好听的歌《升旗》。
三、感受歌曲
1、边听边想这首歌带给你怎样的心情?
2、跟着音乐拍手
四、学习歌词
1、跟教师读歌词
2、指导读:我们立正,我们敬礼。
3、学生有感情地读
五、学唱歌曲
1、跟音乐默唱
2、跟音乐轻声唱
3、指导唱好:我们立正,我们敬礼。
〔学
4、感情处理:小朋友那你们说说我们升旗时怎样做才是最棒的?指
导唱
5、有感情演唱
6、检查学习效果
〔1〕分组唱
〔2〕接龙唱
〔3〕合作唱
六、表演
七、小结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升旗》
三、歌教授:
〔一〕画画导入
小朋友,你们看,教师在画什么?〔国旗〕今日,我们就来学唱一首
歌《五星红旗》。
〔二〕范唱
1、学生边听边想歌曲带给你怎样的心情
2、学生说
〔三〕感受旋律
1、跟着音乐拍手
2、师指导
3、依据节拍拍手
〔四〕读歌词
1、师带读
2、指导读二、五、六句
3、生读
〔五〕学唱
1、默唱
2、轻声唱
3、歌曲处理
4、全班唱
5、男女生唱
6、分组唱
7、师生对唱
〔六〕表演
1、生自由创编动作
2、指名表演
3、师生共同表演
〔七〕小结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你们知道哪些民族
呢?”
1、今日我们来听听疆的小朋友是怎么唱歌我们秀丽的祖国的。
2、初听音乐,跟音乐轻轻律动
3、再听音乐,感受歌曲欢快的心情。
4、初步理解歌词内容,以提问的方式:小蜜蜂爱什么?小鱼儿爱什
么?
5、跟教师学跳疆舞蹈根本步伐
6、跟音乐表演
7、分小组自由创编、表演
8、小组呈现,师生相互评价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二
一、教学内容:
1、倾听《牧童》
2、倾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3、表演《牧童》
4、表演《放牛歌》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
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宠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生疏三角铁,探究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把握其
演奏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参与三角铁伴奏,能
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参与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快
活。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歌曲第一首学生比较简洁把握,学习起来比较的轻松,其次首
歌曲不是很难,但是学生在演唱时简洁把第一遍的最终一句的低音唱成高
音,这个地方教师要多加提示。其次两首歌的心情不同,教师要让学生充
分的去表现两首不怜悯绪的歌曲。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赏识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2、学唱少儿歌曲《牧童》
3、律动少儿歌曲《牧童》
4、节奏乐器三角铁的生疏与演奏
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生
要珍惜时间。
2、视听结全学习歌曲《牧童》。通过图形谱直观感受旋律的凹凸、长
短;培育学生的初步的视唱力气。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沟通,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
情感,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生疏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把
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预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标准动作要
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唱歌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课学习:
1.小练习:三角铁生疏。教师介绍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
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1〕边随歌曲《牧童》录音边拍手边看插图,生疏歌曲〔教师可用三
角铁〕介绍或探讨“牧童”是做什么的?
2〕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3〕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留意第三段歌词与完毕句
的位置。〕
4〕通过分句唱娴熟歌曲的演唱。
5〕通过自编玩耍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创编动作,从学生的自创
动作中选编成玩耍进展表演。〔在表演时,选几名学生用三角铁随乐曲进
展伴奏〕
3、赏识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初听前,与学生沟通“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
教案《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放牧》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网!
/JiaoAn/YinYueJAX/
2〕谈谈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间。
3〕自由活动: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进展选择表演活动。
三、小结:鼓舞与表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课后反思: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加以教育后。再分
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力气。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1、赏识童声合唱歌曲《牧童》
2、学唱歌曲《放牛歌》
3、歌表演《放牛歌》
4、生疏双响筒
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牧童》,并学习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放牛歌》,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心情演唱歌
曲。
3、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
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生疏双响筒,学习其演奏方法,把
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预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标准动作要
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唱歌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课学习:
1.小练习:双响筒生疏。教师介绍双响筒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
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赏识童声合唱《牧童》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所听内容;
3〕复听:自由活动: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展选择活动,可用
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作伴奏。
3.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牧童生活入歌曲《放牛歌》〕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引导学生视图形谱;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凹凸、长短的动作表
示;〕
3〕通过分句唱娴熟歌曲的演唱。〔可加上锣鼓的伴奏学习与运用〕
三、课堂小结:鼓舞与表扬,并指出缺乏之处。
课后反思:通过自编玩耍表演歌曲,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
动作中选编成玩耍进展表演。倾听了歌曲,并学习了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
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春晓》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曲的学唱,让学生明白古诗唱的形式,并乐观地学习其他
的古诗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体会歌曲的情感,让学生能通过学习该曲看到春之美,听到春之
美,并能赞美春之美。
3、请学生自编简洁动作来表现该曲活泼快活的心情,以表达他们对
春天的宠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快活的心情,能通过演唱表现出歌曲的心情。
教学难点:
在边唱边演中体会古诗唱是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诗词的美学意境和
内在的情感,从而使作品的文学形象和语言形象融为一体。
教学预备: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利用琴声师生问好
二. 授:
1、导入:
〔1〕请生看屏幕
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吗?
生:春天。
师:说的真好。这是春天的图画,那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1:图上的花开了。
生2:草绿了。
生3:春雨在下。
师:你们观看的真认真!我为你们骄傲!这二幅图都是表现春天的景
象的。那么,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
生1:《春天在哪里》。
生2:《春雨蒙蒙地下》。
生3:《小兩沙沙》。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有关春天的唱歌给教师听一听。 生:〔唱〕
师:这几个同学唱得真好。看来,春天确实太美了,我们都爱这个季
节。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赞美它呀!有关春天的歌多,春天的诗也有不少
呢!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背一背有关春天的诗呢?
生1:《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2:《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你真棒!你让教师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
一读这首秀丽的古诗吧。
屏显: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晓。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师生齐读《春晓》,留意节奏。
2、解读:
师:你们都会背这首诗了,难怪读得这么美,唐代诗人孟浩然真了不
起,只用了20个字就把春天写得这样美,教师很宠爱这首诗,想为这首
诗配上音乐,让它听起来更美,教师这里有两段音乐,你们听听,然后帮
教师选一选吧。选一首最适合这首诗的乐曲。
〔1〕屏幕显示两首乐曲:依次播放〔乐曲一《二泉映月》〕〔乐曲二
《春晓》伴奏曲〕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哪首乐曲配《春晓》更适宜呢? 生:乐曲二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由于其次首曲子欢开心泼,更适合春天。
生2:由于第一首曲子节奏较慢,不适合这首诗。
师:你们说的真好,由于其次首乐曲活泼热忱,更能表现春天的美,
现在就让教师配上这首乐曲,为你们朗读一遍《春晓》吧。
〔2〕教师按《春晓》伴奏曲的节奏为同学朗读该曲〔播放音乐〕。
师:你们也想像教师这样朗读一遍吗?
〔3〕学生随音乐节奏朗读,教师边朗读边指导,引导学生准
确地把握节奏。
3、深入:
师:孩子们,这首诗不光能配乐朗读,它还能唱呢,你们听——
〔1〕屏幕显示该曲的动画演唱。
师:好听吗?
生:答
师:古诗不光能读,它还能唱得这么好听,这样的歌曲就叫——古诗
唱,同学们,跟教师一起说一遍:古诗唱。古诗唱其实就是作曲家们为古
诗配上好听的旋律,让我们唱起来朗朗上口、秀丽动听,简洁易学。现在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2〕学唱歌曲:
同学们,教师再请你们认真地听一下这首古诗唱,听完后告知大家,
你听到了什么?
①赏识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感。
师:请你们说说刚刚听到了什么?
生1:春天到了,鸟在叫。
生2:花儿都开了,草绿了。
生3:春雨在滋润花草。
师:你们听得真认真,这首歌曲活泼快活,让我们一下子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四
一、生听着音乐做各种动作进教室。
二、进展发声练习:
1 3∣ 5-∣5 3∣1 - ∣
〔师〕小 猫 叫,〔生〕喵 喵 喵。
小狗 叫,汪汪汪。
小鸡 叫,叽叽叽。
……
三、创设情景,导入课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宠爱小动物吗?你宠爱哪些小动物呢?
你能仿照它们的叫声吗?
2、谈话:教师现在带小朋友们到大森林里去,那里有好多动物,请
大家闭上眼睛听叫声猜一猜有哪些动物。
3、播放歌曲,学生完整倾听,思考:歌曲中唱的是哪些小动物,你能
说出它们是怎样说话的吗?出示小鸡、小鸭、小青蛙的图片,学生仿照它
们的叫声,由此导入课,提示课题。
四、歌曲教学: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指导学生打着拍子听。
〔2〕学生跟着录音小声唱。
〔3〕指导学生跟着录音大声唱,并在唱的过程中穿插拍手、跺脚、
摇头、耸肩等动作。
〔4〕提问:小动物得意吗?你们爱小动物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
们要疼惜动物,那么怎样演唱才能表现出你很爱小动物的心情呢?启发学
生动物的叫声要唱得轻快而有弹性。
2、分角色演唱。
〔1〕分男女对唱:男生唱上句,女生唱下句。
〔2〕师生对唱:教师唱上句,学生对动物的叫声。
3、启发学生编创歌词。
谈话:还有很多得意的小动物,也想参与我们的演唱了,请同学们想
一想该怎样演唱呢?学生改编歌词唱。
〔1〕玩耍猜一猜。请学生仿照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其他同学猜一猜
动物名称。
〔2〕出示各种动物的头饰,学生仿照相应的动物的各种动作,戴着
头饰跟着音乐表演歌曲。
5、教师总结:你们演唱的小动物真得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
都要疼惜它。学生听着、唱着歌曲,做着各种动作走出教室。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一、通过倾听《星光圆舞曲》、《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与鼓手》,
感受区分钢琴、小提琴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区分音乐的不
怜悯绪。感受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形象。
二、学习用甜蜜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欢快的小笛子》、《法国号》,
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三、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难探究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内容
一、表演《法国号》
二、倾听《号手与鼓手》
三、表演《欢快的小笛子》
四、倾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星光圆舞曲》
教材分析
一、《星光圆舞曲》是美国作曲家布雷纳德创作的。乐曲为G大调,
三八拍子,进展曲速度,其构造变奏式。
二、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的产生有着不寻常的经受,它出自
两位作曲家的手,匈牙利作曲家波尔蒂尼和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
这是一首有浓郁的儿童情趣的钢琴小品,最初是波尔蒂尼为了教学写
的练习曲。开头时,它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个偶然的时机,奥地利
的小提琴家克莱斯勒觉察了它,这首曲子的情调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将安
改编成了一首小提琴的独奏曲。从今,《会跳舞的洋娃娃》就成为小提琴
演奏家宠爱的一首名曲。
书包范文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用干净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法国号》
二、倾听乐曲《号手与鼓手》,感受区分喇叭、鼓声,能体会乐曲的
心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律动。
二、复习歌曲《小蜻蜒》
三、倾听《号手与鼓手》
1、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声音请你举手来表示。
2、请你说说:听了乐曲,你感觉心情怎么样?〔是欢快的还是哀痛、
感动?〕
3、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4、听音乐分组表演。
四、表演《法国号》
1、听弹奏乐曲,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拍手、拍腿、拍腿或跺脚、
拍手、拍手等用动作感受节拍,留意强弱弱的节拍感。
2、师范唱,让学生体会乐曲的心情。
3、用模唱法学习歌曲,先用“lu”来模唱。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5、随琴声轻声唱歌。
6、指导学生用干净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来唱,师留意用范唱来感染来
感染学生。“嗡巴巴”第一个字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松,“谁
在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的比照表现这首歌。
7、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
为强,其次、三拍用手教育桌面为弱。
8、学生自编动作来表演歌曲。
9、小结。
课后反思:课标指出要“面对全体学生”,应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一
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或
许我们关注的只是几个极好或极差的学生,中间的学生常常被我们所遗
忘。每个孩子都享受音乐的权利,只是我们的教师给他们创设的音乐活动
太少、给他们参与的时机太少。今日的音乐课,每个孩子都参与到了课堂
当中,而且参与的很精彩,参与的很融洽,参与的很欢快。师生互动,生
生互动,使我们每一个孩子从音乐中感受到了合作,感受到了欢快。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一、用秀丽抒情的效果来演唱《欢快的小笛子》
二、倾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乐曲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听《号手与鼓手》律动,稳定心情。
二、复习歌曲《法国号》,要求用富有弹性而甜蜜的声音来演唱。
三、倾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倾听乐曲,感受乐曲的心情。
2、再听乐曲,问: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音乐中的洋娃娃是怎么跳舞的,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3、复听乐曲,一局部小朋友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
一局部学生可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四、表演《欢快的小笛子》
1、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听唱法学习《欢快的小笛子》。师范唱,学生们跟着教师的歌声唱。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4小节一句跟着教师的琴声学唱歌曲,留意唱歌的速度,稍慢但
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到达秀丽抒情的效果。
5、歌曲处理:歌中一字多音要唱准确,“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6、选择碰钟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为歌曲伴奏。
7、创编动作,一组表演唱,一组敲击碰铃唱。
五、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开头学唱歌曲,在学唱过程中遇到休止符,同学们很难把
握,总是把前面的音拖长,休止符没有表现出来,于是,我放慢速度教唱
有休止符的小节,让学生理解休止符的含义,在音乐中表示停顿的地方,
在生活中遇到红灯要停一停,在音乐中遇到休止符也要停一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稳固歌曲《欢快的小笛子》,用秀丽抒情的声音来表演。
二、倾听《星光圆舞曲》,感受钢琴的音色。
三、感受音的长短,听辨音的强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欢快的小笛子》,要求学生用秀丽抒情的歌声来表达。
二、复习《法国号》,要求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
三、感受音的长短。
1、用比较的方法说说: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2、用碰铃和木鱼敲一敲,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3、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阅历感受理解音的长短。
4、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展思考争论,并且用笔在
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四、倾听《星光圆舞曲》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心情。感受钢琴的音色,让学生说说你听
了有什么感觉?
2、再听乐曲,说出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敲击节拍。
3、复听乐曲,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三拍子。
五、编创与活动:走走跳跳
1、学生围成一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敲,学生走和
跳,鼓声强跳,鼓声弱走。
2、师用强弱清楚的力度来敲,第一组用强音__,其次组用弱音__,
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3、转变方法:学生随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鼓声
弱时逆时针走。
4、让学生献计献策,怎么样才能让活动更好玩,让学生动脑参与到
编创活动中。
5、依据学生的想法走走跳跳。
6、小结评价。
课后反思:在学习休止符过程中,同学们能理解,但是实际演唱时总
出错,于是当遇到四分休止符时,让学生点一下头,刚开头同学们动作比
较生硬,渐渐练习,同学们把握了休止符的运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思考,就能想
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摸索,使我们的教学
更具特色。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1、倾听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2、学唱歌曲《雁群飞》
教材分析:
1、《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4/4拍,大调式,
由A、B两个乐段构成。歌曲音调昂扬,旋律欢快,节奏富有特点。
A段旋律中乐句间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形成了具有推动力的节
奏,使得歌曲紧凑,具有张力和跳动感。歌词借喻浪花、大雁,唱歌了团
结能战胜困难,唱歌了团结就是力气。
B段为合唱局部。旋律在高音区起唱,音调激扬、宽广,富有号召力
和时代气息,与第一局部形成比照。唱歌了一代少年儿童的心愿:把鲜花
献给母亲,把忠诚献给祖国。歌曲以其热忱的旋律,号召小伙伴手拉手、
团结全都共同奋斗。
2、《雁群飞》这是一首单乐段六乐句的抒情歌曲,旋律秀丽。第一、
二乐句呈示主题,第三、四乐句强化主题,第五、六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
了第一、二乐句,但寓意得到了升华,歌词毛病了少年儿童友爱团结,亲
如兄弟的奇特情意。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动作表现倾听作品中“手拉手”的音乐形象,表达同学间的
友爱之情。
2、能够用自然秀丽的声音和流畅的动作,表演歌曲《雁群飞》,学会
从旋律上找一样的乐句。
教学重点:
能够用自然秀丽的声音和流畅的动作表演、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能从旋律上进展乐句划分并能找出一样的乐句
教学方法:
演唱法、倾听法
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倾听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1、导入
小朋友们,你有好朋友吗?你和你的好朋友之间都有些什么好玩的故
事发生呀?能说说吗?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我们更应当
让每个同学都成为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就要手拉手,团结友爱。
2、初听歌曲
今日我们就来听歌曲《让我们手拉手》,听完了告知大家你听了歌曲
心情是怎么样的?歌曲中唱了谁和谁手拉手?
3、了解歌词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唱了些什么?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
一课时
4、复听歌曲
〔1〕让学生在视觉帮助下倾听:这首歌曲有齐唱和合唱两个局部,
教师用不同的色块来代表,红色的表示是齐唱,绿色的表示合唱。
〔2〕建立声部的听觉意识:请你认真地听听歌曲,在齐唱的地方用
一只手跟着音乐挥动,在合唱的地方请你用两只手跟着音乐挥动。
5、。表现歌曲
〔1〕教师把歌词中的““鲜花、大雁、高山、浪花、我们等手拉手”
的歌词做成图片,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
〔2〕分成假设干小组代表以上群体,用有节奏的动作参与倾听,并
随歌曲此起彼伏的先后表现,营造欢快的气氛。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
一课时
二、学习歌曲《雁群飞》
1、小事导入
有一群大雁要飞到温存的地方去过冬。他们整齐的队伍像写在天上的
“人”字。有一天,一只年轻的大雁突然离开大队,自己飞走了。他一边
飞一边想:我为什么确定要排着队呢?多不自由呀!他飞呀,飞呀。渐渐
地,他感到吃力了,身体也越来越沉了。这时,他才懊悔不该离开集体。
正在这时,一只年长的大雁飞来接他。年轻的大雁地问:“为什么离开队
伍,就飞不动呢?”年长的大雁地告知他:“大家排队飞行,把四周空气
扇动起一股向上和向前的气流。借着这股气流,每只大雁飞起来就省一点
力。你离开队伍,没法利用气流帮助,所以很快就累了。”年轻的大雁明
白了,他跟在年长的大雁后面,去追赶队伍。大雁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到达
了目的地,靠的是集体的力气。
以我们看到的大雁都是一群群的,是雁群。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歌曲《雁
群飞》。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
一课时
2、初听歌曲
〔1〕说说歌中唱的什么内容?
〔2〕边听边来给歌曲分一分乐句,看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乐句?
3、学习歌词
随伴奏音乐轻轻地拍节拍,边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复听歌曲
找旋律一样的地方:歌曲一共有六句,哪几句是一样的?〔歌曲的第
一、二句和第五、六句是一样的。〕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
一课时
5、学唱旋律一样的地方
让我们一起用“lu”来唱一唱这两句。让我们加上歌词一起唱一唱。
6、再听歌曲
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请跟着歌曲在第一、二句和第五、六句的地方
跟着音乐唱一唱。
7、学唱歌曲
〔1〕教师用美丽的声音范唱歌曲,请学生小声模唱。
〔2〕师生接龙唱,生唱第一、二和五、六句,师唱第三、四句。
〔3〕师生换过来唱,生唱三、四句,师唱第一、二和五、六句。
〔4〕生齐唱歌曲
〔5〕师指导演唱
〔6〕分角色演唱
〔7〕跟着教师的弹奏,用美丽的声音演唱歌曲。
8、编创动作表演唱歌曲
你能给歌曲加上动作吗?一样的乐句用一样的动作,不同的乐句用不
同的动作来表演唱。
9、随着音乐一起想象大雁回家时的情形,有感情的演唱,在想象中
完毕本课。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
一课时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倾听了《让我们手拉手》并且演唱了歌曲《雁群
飞》。在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情。让我们手
拉手成为生活、学习上的好朋友。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一、通过倾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看事物,启迪学生宠
爱大自然。
三、用严峻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
旋律相像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
看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倾听乐曲和歌曲。
三、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师应承受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依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
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
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
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
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
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承
受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
拍开头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消逝下行三度仿照杜鹃鸣叫的音
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
变奏等手法进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爽、流畅的旋律,描绘
了一幅生气盎然的景象,动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顺、
迷人的气氛。
其次段以“la”的长颤音开头。主旋律应用了很多颤音,间杂着杜鹃
的鸣叫声,似乎杜鹃鸟灵敏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动,
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加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唱歌性,由于曲中消逝了一系列变化
半音,使得旋律更加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亮
的比照,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颜色。在竖笛仿
照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终第一段音乐再
现,并完毕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头形成照顾。《杜鹃圆舞曲》
由于曲调秀丽,音乐形象生动鲜亮,深受人们的宠爱。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
学习集体舞《雁儿飞》。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飞呀飞〕
2、参与集体舞《雁儿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体验与他人团结协作、
互助友爱的乐趣。
3、培育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乐观参与集体舞《雁儿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从中体验乐趣
学习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安静的排队上下楼梯。
2、听曲律动进入教室。
3、师生问好。
二、 学习过程
1、复习歌曲《飞呀飞》
2、歌表演《飞呀飞》
3、集体舞《雁儿飞》
〔1〕介绍大雁:大雁是侯鸟,一到冬天就成群结队飞到南方去过冬,
其次年春天又飞回来。大雁飞时由一只头雁带着着,常常飞成“一”字形、”
人”字形,队伍整齐而秀丽。所以人们把大雁称为团结、友爱、守纪律的
鸟儿。小朋友们也应当学习大雁,做团结、友爱、守纪律的好孩子。
〔2〕有感情地范唱,引导学生争论:
启发学生擅长去表达、敢于表现.勇于参与
〔3〕集体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
〔4〕集体舞表演
〔5〕自由的进展自评、互评与他评
本文发布于:2024-09-17 23:12: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5859454229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