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视角下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石榴籽大课堂”主题课程为例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罗莹
【摘要】本文围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本课程的
研发,以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的“石榴籽大课堂”主题
课程建设为例,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内容的构
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实施路径的探索、民族团
结进步教育课程的评价三方面系统探讨政治认同视
角下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政治认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
建设石榴籽大课堂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3-0058-04
2021年4月9日,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
部、国家民委联合印发《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
步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各级各类
学校切实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
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完善学校民族团
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在中小学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
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
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旨归,侧重为培养以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
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2022年印发的《义务
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凝练了
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政治认同、道德修
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其
中,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
的思想前提,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
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
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
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初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校在着手构建未来学校理念下的“梦想+”校
本课程的过程中,喜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
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在此背景下,我校决定对之
前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凝
练,在学生童梦课程中的“品德与理想”课程版块专
辟一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题课程,以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行课程建设,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
察时指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
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
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
盛不衰。”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的重要论述,我校决定将建设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教
育主题课程命名为“石榴籽大课堂”,“石榴籽”是课
程内容建设的形象描述,“大课堂”是课程设施路径
的形象描述。
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课程内容构建
《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版)》指出:课
程开发应注重与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
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
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如下页图1所示,在
以上课程实施方案指引下,我校立足本土丰富的民
族文化资源和多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经
验,从“民族团结思政课”“民族知识科普课”“民族传
承体艺课”“民族特色劳动课”四个方面精心梳理了
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题内容,
2023年5月第13期
58
广西教育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专题研究
“民族体育大比拼”五个主题内容,
落实体育、艺术教育与民族团结进
步教育的融合。
民族特色劳动课体现民族团
结进步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聚
焦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开发了
“蜡染刺绣”“黏土陶艺”“手工编
织”“美食烹制”“农耕劳作”五个主
题内容,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
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作用,促进
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
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课程
实施路径探索
图1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石榴籽大课堂”的框架内容
《纲要》就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体现课程内容在思想性、认知性、体艺性、技术性等
指出了六条实施途径,包括加强学科融入、开展专题
方面的结构化特征,引导各民族学生在学习实践中
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开展主题教
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和发展政治认
育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搭建交往交流交融
同核心素养,共绘最美同心圆,践行民族复兴的最美
平台等。我校在实施“石榴籽大课堂”主题课程的过
中国梦。
程中,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和铸牢
民族团结思政课坚持“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基于四个方面的课程
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在“思政大课堂”设置“中华民
内容特点,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课程实施路径。
族一家亲”“英雄儿女中华魂”两个主题内容,弘扬爱
(一)探索学科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形态
国主义精神,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思政小讲坛”
《纲要》提倡各地中小学校依据课程标准及相关
开设“桂藏中队心连心”“我为壮乡出份力”两个主题
教材,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内容,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
内容。我校在执行《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
和落脚点;在“民族节庆课堂”开设“文化溯源龙抬
版)》并落实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过程中,打
头”“欢歌乐舞三月三”“粽叶飘香迎端午”“团团圆圆
破学科界限,将民族知识科普课中的有关民族知识
话中秋”“红红火火过大年”五个主题内容,传承中华
与国家课程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使民族团结进步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本民族先进文化,培养学生对
教育进课堂、进头脑,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知识、
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让学生学会尊重各民族文化,达
丰富民族文化底蕴的热情,培育学生的中华民族共
成“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
同体意识,使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
进步教育目标。
志成长为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例
民族知识科普课通过在国家课程各学科教学中
如,道德与法治课通过项目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
挖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素材,编写了民族团结进步
入探究广西毛南族群众脱贫背后的时代元素,从中
教育的校本教材,设置了“服饰溯源民族韵”“美食飘
深刻体会党和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
香壮乡味”“‘非遗’传承壮乡情”“民族符号传文明”
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及其背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民族建筑技艺精”“骆越文化渊源长”六个主题内
识;美术课通过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以绘
容,将民族文化烙印在学生的精神血脉,让学生对中
画、动手剪贴民族服饰的方式完成“服饰溯源民族
华各民族的民俗文化知识有更为全面的了解,牢固
韵”的民族文化知识学习,从中了解民族服饰中所蕴
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含的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感受各民族人民用勤劳
民族传承体艺课以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
智慧共同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中华民
以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为抓手,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族共同体意识。
与国家课程有机融合,设置“童心共绘家乡美”“翰墨
(二)落实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新举措
飘香中华情”“民族歌舞韵律美”“民族器乐大擂台”
除了学科融入,专题教育不可或缺。我校遵循
59
广西教育2023年5月第13期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规律,结
合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衔
接南宁市青秀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区创建
活动,在各民族传统节日庆典和学校自设的相关节
庆活动中专题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做到各学段
教学内容整体设计,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同时注重知行结合。例如,我校以中华民族最隆重
的传统节日春节为契机,组织开展“壮娃庆新春·铸
牢民族魂”的专题教育活动,围绕“民族家庭我探寻”
主题,引导各年级各民族学生基于任务清单开展探
究性学习:低年级的学生要初步了解在广西聚居着
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等12个世居民族,各民
族的名称是什么,从中树立各民族团结奋进、为广西
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共同努力的意识;中
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走进社会生活,以访谈
形式了解身边有多少个多民族融合的幸福“小家
庭”,从中感知正是这些相亲相爱的幸福“小家庭”汇
聚成了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大家庭”,然后在
课堂交流中向小伙伴们简单介绍自己走访到的情
况,以及自己的家人所属的民族,并围绕尊重民俗的
话题谈谈这些幸福“小家庭”是如何相亲相爱的。
2023年4月,我校联合南宁市青秀区举办了“全
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绽放青秀民族团结石
榴花——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教育集团庆祝‘三月三’
主题教育活动暨2023年青秀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
月”启动仪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开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新样式
开展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学校每一名教师都责
无旁贷。首先,语言文字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使
命,用标准普通话实施语文教育是我校对语文教师
的基本要求。其次,为了让全校教师不断提高语言
文字修养,我校在广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的
指导下,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了“学习强国”平台“一起
读课文”的朗读音频作品征集活动,并以年级组、学科
组为单位组织了学校“‘滨湖蓝’诗会”展示活动,不断
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朗读水平。
为了做好学生的语言文字教育工作,我校规定
学生在校园一律讲普通话,并把每年9月第三周定为
“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举办
一系列宣传、评比活动,如引导学生设计“推普周”民
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宣传海报,参加“滨湖好声音”
“精心书写”“校园啄木鸟”“推普星”等评比活动,促
进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彰显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在夯实终身发展基础、帮助中华少年
儿童共同成长成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
面的重要作用。
(四)探索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实践活动新路径
《纲要》倡导中小学校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
党支部、学生会等组织,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共同参
加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结合各地实际,完善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立铸牢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多种形
式的观摩学习活动,发挥基地实践育人功能。我校
作为首批广西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首批自治区
中小学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特色校,依托少先队、“梦
之莺”学生社团等组织,以体育、艺术社团课程及校
内课后服务课程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开展
各民族学生共同参与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例
如,学校常年组织开展“春季民族体育运动会”“民族
文化体育节”,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的精神
品质;学校“梦之莺”艺术社团常年开设民族歌曲、民
族舞蹈、民族器乐等普惠课程和精英课程,培养学生
的民族艺术修养;校内课后服务“学科+”兴趣课程将
“劳动与绘画”“劳动与手工”等短课程、小课程作为
年级、班级特色课程,激励学生发挥创意想象,将民
族传统文化绘于笔尖。此外,我校还与广西革命纪
念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九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
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引领一批
又一批“红领巾宣讲员”到基地讲述红色故事、践行
责任与担当、弘扬中华文明;组织“再走长征路,共筑
中国梦”活动,先后与甘肃会宁、江西井冈山、贵州遵
义、广西河池等地的15所革命老区学校结成“滨湖
蓝”学校联盟,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
践基地,共同开发红色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
源,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研学、民族团结进步研
学活动,激励学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
(五)营造校园文化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
氛围
《纲要》倡导学校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和民族
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加强校风、教风、学风
建设,积极营造弘扬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的氛围。
作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入选学校,我校有文明校
园创建的深厚根基,在获批成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
步教育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以后,以自治区民族
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了
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着力营造爱党爱国教育、民族
2023年5月第13期
60
广西教育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专题研究
团结进步教育的正能量氛围,在校园里创新打造了
“中国园”同心文化广场、“中国梦·民族魂”竹笺景
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门等一系列民
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了一条“弘扬
中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长廊和“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的红色文化长廊,
让校园文化景观成为一本立体的“教科书”,进一步
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学生的家国
情怀,彰显学校的理想教育办学特色。此外,我校还
以每月一主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管
理、定期更换学校文化长廊和教室文化墙中的主题
内容,展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为主题的学生优秀作品,展示相关的教育教学成果;
学校每学期更新学校图书馆“悦读馆”中的民族团结
进步教育主题书籍,带领学生在“静心悦读”中潜移
默化地受到熏陶,涵育文明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六)搭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平台
《纲要》倡导各地中小学校积极稳妥地推进民汉
合校,开展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开展多层次多领域
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各族学生共学
共进。自建校以来,我校一直采取各民族学生混班
教学的方式,并通过开设“家校社小讲坛”,让各民族
“爸爸妈妈讲师”、“非遗”传承人和各行业专家进课
堂,给学生传授民族文化知识和民族手工技艺,促进
各族少年儿童在民族大课堂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
相互了解,实现共同进步。此外,学校还时常组织学
生到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民俗文
化基地开展红色研学、劳动研学、民俗研学活动,帮
助学生在与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增
强民族团结进步意识,体验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
情感。
学校大队部作为一级少先队组织,时常组织本
校少先队员与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中心学校、南宁
市青秀区南阳镇施厚小学、河池市凤山县第一小学、
河池市凤山县凤城镇思源小学、崇左市宁明县桐棉
镇中心小学等结对帮扶学校的各民族少先队员们同
上“民族团结一家亲”少先队活动课、同台进行才艺
展演,增进城乡各族少先队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才艺
交流,并通过组织本校少先队员参加“那梦空间”乡
村艺术节、啊哩哩乡村音乐市集及好物交换等活动,
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我校少先队大队部还与西藏林芝市米林县扎
西绕登乡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共同参加了一节
“手拉手心连心”云端少先队活动融合课学习。
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课程评价探索
课程评价可以为课程实施保驾护航。在构建和
实施“石榴籽大课堂”主题课程的过程中,我校创新
开发了多元主体参与的“石榴籽大课堂”评价模式。
如表1所示,“石榴籽大课堂”评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为核心价值导向,立足学校、家庭、社区三
类不同的活动场域,引导学生、家长、学校、场馆或社
区多元主体参与课程评价,围绕政治认同、水平能
力、参与实践三个维度评价学生在民族团结进步教
育中的学习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引导
学生树立民族团结进步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增强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掌握民族文化知识、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民俗手工技艺,成
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表1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石榴籽大课堂”综合评价表
评价维度
家国情怀
政治认同
学生
家长
学校
场馆
社区
参与实践
水平能力
民族意识
建设家乡
知识获取
思维发展
能力提升
实践操作
适应拓展
应用习得
注: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等,其中“优秀”5颗
红豆,“良好”3颗红豆,“合格”1颗红豆,“不合格”零红豆。获
得几颗红豆,就将几颗笑脸豆豆涂成红色。
评价等级评价主体
“政治认同”维度的评价,聚焦家国情怀、民族意
识、建设家乡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领,侧重
评价学生在参加民族团结思政课学习过程中,对国
家、民族、中国共产党、国家制度、国家政策、民族政
策、政治理想、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等的认同,
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平等的观念,培养热爱中国共产
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并愿意为之
不懈奋斗的情感,以相关的外在行为表现评价学生
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达成度。
“水平能力”维度的评价,锚定知识获取、思维发
展、能力提升等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侧重评价学生
在参与民族知识科普课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掌握相
关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能否将
习得的民族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民族团结进步的问
(下转第66页)
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相关行为
2023年5月第13期
61
广西教育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有方法·助力生涯梦”为价值追求,设计了“我
是小小观察家”“记忆有方法”“做时间的主人”“学习
加油站”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得适
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观察力、记忆力、时间管理
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逐渐做到“乐学、巧学、会学、
善学”,为个人成长岁月增光添彩;“责任担当”类活
动以“多彩生涯立志向·强国有我勇前行”为价值追
求,设计了“遵守规则我快乐”“责任担当我能行”“我
的生涯我规划”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唤醒
责任担当意识,培养自我守护、自我规划能力;“职业
启蒙”类活动以“职业启蒙梦飞扬·生涯之路添光彩”
为价值追求,按照职业认识、职业采访、职业探索和
职业体验的思路,组织开展“职业梦起航”“尊重每一
个职业梦想”“职业大揭秘”“生涯进阶路”“职业心体
验”等系列活动,给学生留下职业梦想生根发芽的每
一个印记,激发学生探索职业生涯的动力,逐步树立
正确的职业生涯观。
“多彩生涯·逐梦起航”生涯启蒙团辅活动,全方
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呈现了小学阶段丰富多样的“生
涯启蒙”主题课程内容,引导小学生在团体活动中逐
步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培养生涯规划能力,进一步培
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
为了全方面培养学生的生涯启蒙意识,我校还利用校
外的课程资源,开发了校外职业研学、场馆职业体验、
“家长大讲堂”职业分享等特色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
职业生涯的认识。
总之,“生涯启蒙”主题课程作为我校“悦动童
心”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及
“梦想+”课程体系之学生童梦课程的一个有机的组
成部分,于学生成长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课
程目标与内容框架建设以《纲要》为基本遵循进行了
六年一贯的整体设计和分层、分类建设,课程实施注
重结合学校资源实际和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
既发挥了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又利用了趣味团辅活动
的优势,还穿插了家长职业分享、职业研学等特色实
践活动,在培养学生职业启蒙意识的同时,有效发展
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徐红,译.北京:群
言出版社,2010.
[2]沈之菲.开启未来之路:中小学生涯教育实
施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
度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未来学校理念下‘梦
想+’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2021B213)的阶段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媛媛(1991—),广西天等人,硕士研
究生,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白聪敏)
(上接第61页)
表现包括对待他人的态度、做人
做事的方法、处理问题或矛盾的态度、对待时政事件
的看法等是否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
思想。
“参与实践”维度的评价,聚焦实践操作、适应拓
展、应用习得,侧重评价学生在参与民族传承体艺
课、民族特色劳动课的过程中,能否以问题为导向,
积极参与实践探究活动;能否将所学的民族技艺化
为己用,主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应用习得的
同时体现出民族自信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总之,南宁市滨湖路小学通过创新设置政治认
同视角下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石榴籽大课
堂”,构建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课程内容,采取小
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方法和课程评价方法,系
统推进面向小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完善家校社
馆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无边界、跨学科、以生为本的民
族团结进步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
下精心培育学生的“民族魂”、筑牢学生的“民族根”,
让学生用心绘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同心圆,实现
“民族花”的精彩绽放。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
度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未来学校理念下‘梦
想+’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2021B213)的阶段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莹(1974—),广西玉林人,研究生
学历,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德育实践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
(责编白聪敏)
2023年5月第13期
66
广西教育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4-09-19 01:30: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6806274233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