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更新时间:2025-05-05 01:45:14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19日发(作者:戴学智)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

1

单元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P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

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P6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

加减法.

P11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

2、P12:加、减、乘和除统称四则运算.

3

P13

:有关

0

的运算

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

0

,还得这个数

.

一个数与0相乘,得0.

0

除以一个数,得

0.

0不能做除数,例如5÷0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

4

、四则混合运算方法

,

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

要照抄下来.)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

1

、确定物体的位置

(1)找参照物:以谁为参照物,就以谁为观测点.

如:“在

XXX

的东偏南”就是以“

XXX

”为观测点

(2)找出较小的夹角,从箭头方向开始写出方向.

3

)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

)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标

.

(2)用量角器确定建筑物的方向.

3

)用直尺确定建筑物的距离

.

(4)画出建筑物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3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第3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

、运算定律与算式特点

P28

:加法交换律

a+b=b+a34+89+66=34+66+8926+47-6=26-6+47

1

、只有加法,减法

.

2、注意减法时要将前面的“一”号一起交换.

3

、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

P29:加法结合律

a+b+c=a+(b+c)88+104+96=88+(104+96)79+26-9=26+(79-9)

P34:乘法交换律

a×b=b×a4×58×25=4×25×58

1、只有乘法.

2

、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

3、注意找好朋友:

2×5=10

4×25=100

8×125=1000

P35:乘法结合律

a×b×c=a×

b×c

125×67×8=67×

125×8

P36:乘法分配律拆:(a+b)×c=a×c+b×c25×(200+4)=25×200+25×4

合:

a×b+a×c=a×

b+c

265×105-265×5=265×

105-5

1、有乘法和加法;或者有乘法和减法.

2

、拆的时候,是将括号外面的数分给括号里面的两个数

.

3、合的时候,是提取相同的因数,将不同的因数相加或相减.

特别注意: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

2、运算性质

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

公式:a-b-c=a-(b+c)

举例:

128-57-43=128-

57+43

记忆:减变,加不变

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公式:a÷b÷c=a÷(b×c)

举例:

2000÷125÷8=2000÷

125×8

记忆:除变,乘不变

3

、两个数相乘,可以将其中一个数进行拆分,再简便计算

.

4

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10

份,

100

份,

1000

份、、、,每一份占其中

的、、、

P51

:分母是

10

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

100

的分数可以写

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P52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万千百十…

.

整数部分的最低数位是个位,小数部分的最高数位是十分位

2.309,2在个位,表示2个一,3在十分位,表示3个0.1

9

在千分位,表示

9

0.001.

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的读写

①先读(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写)法来读(写).

②再读(写)小数点

③最后读(写)小数部分,依次读(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注意:小数部分有几个

0

就要读几个零,小数末尾的

0

也要读出

.

3、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去掉“

0

”,小数的大小不变

.

4、P60:小数的大小比较

①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

②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③如果十分位还相同,再看百分位,直到比较出两个小数的大小为止

.

注意:数位不够,用0占位.

5

P61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大小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到原来的倍,也就是,

6、P68:名数的改写(单位换算+题组练习)

(

)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

=10

分米

=100

厘米

=1000

毫米

1

厘米

=0.1

分米

=0.01

(二)面积单位换算:

1

平方千米

=100

公顷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

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三)重量单位换算:

1

=1000

千克

1

千克

=1000

1

千克

=1

公斤

(四)人民币单位换算:

1

=10

1

=10

1

=100

1元=10角=100分1分=0.1角=0.01元

7

P73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

求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类似,都是用法

.

P74: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①先分级,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

②在万(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亿)字,求出精

确数

.

③再按要求求出近似数.最后注意带上单位.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构成

.

5

单元三角形

1、定义:三角形一定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三条高

.

2

、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3、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

、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类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5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五边形的内角和=540°四边形的内角和=360°

第6单元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1

、小数的加减法方法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也就是数位要对齐.

②从最低位算起,哪一位相加满

10

,向前一位进

1

;哪一位不够减,

向前一位借1.

③不够位时,用

0

占位

.

2、小数的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小数的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与整数的混合运算一样

.

小数的简便计算与整数的简便计算一样,都是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

便计算

.

7

单元统计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出

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

1、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步骤:①定点②写数据③连线④写日期

2、根据问题画统计图

第8单元数学广角

1

、植树问题

(1)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总距离÷间隔距离+1

总距离

=

(棵树

-1

)×间隔距离

(2)两端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总距离÷间隔距离—1

总距离

=

(棵树

+1

)×间隔距离

(3)一端栽:棵树=间隔数=总距离÷间隔距离

4

)封闭棵数

=

间隔数

2、锯木头问题:

①次数

=

段数—

1

②总时间=锯一次的时间×次数

3

、敲钟问题:间隔数

=

钟声数—

1

4、上楼梯问题:层数=楼层数—1

解决问题的策略

常用的数量关系: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S=a

×

a=a2

(C=a

×

4=4a)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

4

(S=a

×

b=ab)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

=

(长

+

宽)×

2

C=(a

b)

×

2

总价

=

单价×数量单价

=

总价÷数量数量

=

总价÷单

路程

=

速度×时间速度

=

路程÷时间时间

=

路程÷速

工总

=

工效×时间工效

=

工总÷时间时间

=

工总÷时

房间面积

=

每块地面砖面积×地砖的块数

地砖的块数

=

房间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

相遇的路程

=

(甲速度

+

乙速度)×相遇的时间

=

甲速度×时间

+

速度×时间

相距的路程

=

(甲速度—乙速度)×时间

=

甲速度×时间—乙速度

×时间

空间与图形

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内角和、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正确测

量和画出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应用

.1

、围

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

2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

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

3、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类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

三个内角.)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

三个内角.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

三个内角.)

按边分类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

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

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跟底边高正好重合.)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

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4、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

和都是180度.

5、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

等于45°,顶角等于90°.

7、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

8、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

9、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10、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1、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为边的条数}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先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

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4、拓展:(a-b)×c=a×c-b×c


本文发布于:2024-09-19 05:07: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6936344233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数   三角形   部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