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八自四互”,育阳光少年
一、“八自四互”育人体系提出的背景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这项工作做不好,就不可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目前,
学校德育主要存在以下三大症结:一是学校德育内容涵盖面广、体系庞杂,难以选准能够
纲举目张的着力点;二是学校教师原则上均负有育人的责任,但实际上除了班主任外,其
他人并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要求,于是造成人人都该管,人人都不管,难以形成真正强有
力的教育力量;三是德育工作具体到每个教师做到什么程度算达标,怎样衡量没有固定的
标准,造成考核难度。因此,德育工作从某一点入手,取得的成效是有限的,必须从整体
性、主体性、实践性、发展性入手,规划、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制定长效机制,形成独具
特色的德育模式。
临淄区实验小学坚持从习惯养成与品格培养入手,以“八自四互” 教育为重点,努力
营造一种氛围——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开展一项训练——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培养一种
情感——感恩情感,凸显一项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形成一个网络——全员育人网
络,建立一套评价体系——多元激励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具个性发展,教给学生一
生有用的东西,为学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起步基础。
二、“八自四互”育人体系的内涵
“八自”为自尊、自信、自理、自律、自主、自护、自省、自强,强调的是自我教育;
“四互”就是互爱、互助、互学、互勉,使学生在自我完善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八自四互”教育坚持以师生平等交流、对话的方式,激发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
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让学生从受
教走向自教、从他律走向自律。
三、“八自四互”育人体系的内容与形成
(一)原则与方法
“八自四互” 育人体系坚持方向性、整体性、体验性、渐进性原则,做到整体规划、
分层实施、循序渐进。
“八自四互”育人体系的实施途径:书香浸润、课程实施、行为训练、实践体验、以
心育心。
书香浸润:结合每月一个教育主题,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使先行的阅读为学
生的习惯养成、品格培养奠定扎实的知识背景:课程实施:开好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
制安全、齐文化、班队会等课程,其它学科做好德育渗透;行为训练:按照“自主讨论、
明确要求;自信展示、树立榜样;互学互勉、训练纠正;自律自强、习惯养成”的训练步
骤,有层次地开展行为习惯训练;实践体验:全员参与,让学生在“做中学”,有效地解决
“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的局面;以心育心:从积极的视角看待学生,尊重教育规律和学
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人为本,以心育心。
(二)目标与内容
学校将德育主题教育与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整体规划每月一项主题教育,
分年级、分层次,循序渐进,从 “八自四互”入手,做好诚信、文明礼仪、生命、科技等
十二项主题教育。
(三)管理网络与评价机制
构建了全员德育网络,以教师管理系统、学生操作系统、教师家长协同系统三大操作
系统为支点,实施对全校德育工作的管理;采用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内容涉及常规教育、主题活动、特长发展、综合素质等方方面面,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
促进学生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
学校的“多元评价,为素质教育导航”特色评价体系,受到家长、学生的欢迎,区电
视台做过专访,在区教育教育现场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三、“八自四互”育人体系的特色工作及实效
(一)“我的班级我做主”,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成长。营造和谐向上的班
级文化,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发展目标、班风、班训、班级公约,打造班级向心力;推行班
级自主管理模式,发扬民主组建班队委,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人人有岗位并定期轮换,
培养了服务与互助意识; 倡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评选“自律小标兵”、“自理小能手”,
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能力、自律意识;主题班会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做自我成长的
主人。如在 “学习雷锋精神,文明行为我先行”活动周中,首先开展研究性学习,讲雷锋
的故事,“假如雷锋和我们在一起”大讨论,然后开展“学习雷锋精神,文明行为我先行”
实践活动,最后在校园中开展“我们的故事”图文展览,让学生自己的故事在校园中传颂、
发扬。
(二)“四步骤”行为训练,实现“好孩子、好习惯、好人生”的培养目标。按照“自
主讨论、明确要求;自信展示、树立榜样;互学互勉、训练纠正;自律自强、习惯养成”
的训练步骤,结合学校录制的《小学生标准行为规范》校本音像教材展开训练,通过文明
礼仪展示大赛,评选“十佳”文明少年和“百名”好少年,带动学生规范行为、追求文明
的内驱力。
(三)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校是全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主题活动联系点,以感恩教育为特色长期深入的开展教育活动,发挥了应有的示范带动作
用。在家里,孝敬父母、老人,知恩报恩;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文明礼貌;在
社会,遵守公德,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和自然。感恩父母“六个一”活动:读一本关于父
母的书;听父母讲“我”的成长故事;学会并坚持做好一项家务;与父母谈一次心或写一
封信;做好一件父母希望自己做到的事;参加一次学校或班级的感恩交流活动。“敬老师,
献真情”感恩教师活动,通过隆重的敬礼、祝福、送贺卡活动,融注了浓浓的师生情;“文
明与我们同在”,“请让我来帮助您”雏鹰假日小队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奉献的
自豪感、公民的责任感,把文明带到家庭,延伸到社会。2011年5月,我校被评为全区
唯一的“文明践行先锋队”。
(四)心理教育“三结合”,发展学生潜能,培养健全人格。
1、课堂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从个性心理品质和智力开发两方面
进行辅导。低年级侧重入学适应、习惯培养及注意力、观察力的训练,中高年级侧重情绪
调节、人际关系及想象力、思维力的训练。课外延伸活动也紧扣教育主题,促进了学生道
德结构的完善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发展潜能与预防矫正相结合。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关注每
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悄悄话信箱、问卷调查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开展个体心理辅导,
帮助解除心理困扰,进行行为矫正。
3、常规工作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申报了“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课题研究”省级课题,
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到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目标的确立与监控、学习效
果的分析与检测等方面分步推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学校心理工作经验在全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上做典型发言,为市心理健康教育
年会提供现场,获得省、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五)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做好安全宣传教
育,多渠道对学生进行用电、防火、防震、交通、饮食等常识教育;安全演练常规化,聘
请专业人员到校指导开展每月一专题演练,情景模拟防震、防火、防暴力、防踩踏等,学
生人人掌握了自护自救的本领。
(六)走进齐文化,在经典滋养中传承古代文明。
1、校园文化建设凸显齐文化特色。主要包括教学楼人文化命名、校园名人牌、齐国名
言、齐文化图书馆、齐国典故长廊等。组织学生到校园中参观学习,邀请专家走进校园为
孩子们讲解齐文化知识,让古代文明在学生心中鲜活起来。
2、参观齐国历史遗迹,感受齐地无穷魅力。组织学生到齐国历史博物馆、稷下学宫遗
址、中国古车博物馆等地参观,感受齐文化魅力,领略古人的智慧。
3、开设校本课程,提高人文素养。在3-5年级开设了齐文化校本课程,利用《齐文
化成语千句文》做教材,使学生的齐文化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4、齐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参与中学习内化。“齐国故事我来讲”、“齐文化”手抄报
比赛、“我当小导游、解说员”等都深受学生喜爱。学生自主排演的“齐国历史故事情景剧”、
舞蹈等,在省市区各级比赛获奖。以“齐风流韵,传承文明”为主题的《齐文化千句文》
千人诵读气势宏大,1500余名学生排列成古“齐”字造型方阵,或领诵、或齐诵,或对背,
节奏舒缓有序,抑扬变化。在市中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中夺得第一名,多家报刊、电视台
相继报道,全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到校指导给予高度评价。
本文发布于:2024-09-19 22:11: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7550704236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