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16篇

更新时间:2025-05-06 09:14:27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20日发(作者:莘嘉云)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16篇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篇1

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17

页。

教学目的:

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

制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理解折线统计图中所表示的数据的意义和数量关系的

变化情况,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量的变化过程作简单的`描

绘。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培养学

生分析^p 数据的才能。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

在老师帮助下进展绘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出示:反映同一统计内容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一

幅(图略)。

第 1 页 共 57 页

1、请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一样的

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观察统计图,同桌或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师生共同评

价并概括出:一样的地方:都有标题、单位、制图日期和纵横

轴;

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

少,而折线统计图是用折线上的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2、讨论:比拟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觉得折

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

(1)学生讨论。

(2)反应交流,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

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

情况。

3、想一想:通过刚刚的比拟,你觉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

统计图在制作上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会画折线

统计图吗?

二、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1、出例如2:某地20xx年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

1

第 2 页 共 57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2

6

11

16

23

29

31

32

25

第 3 页 共 57 页

20

12

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1)考虑题:根据题目中的最高平均气温,纵轴上1格表

示几度较好?那么纵、横轴各要画多少长?

(2)学生尝试绘制统计图,老师巡回指导。

2、反应交流。(投影仪)

(1)展示作品(2)说说制作过程(3)老师概括制作方法

三、读图练习

1、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

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

平均气温下降最快?你是____出来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能否说说这个地方20xx年全年气温的变化情况?你

认为全年气温变化的转折点在哪里?

4、你还能从图中想到什么?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

四、练习(读图与画图)

1、试一试。

2、练一练。

五、课堂小结。

第 4 页 共 57 页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篇2

《笔算减法〔退位〕》是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

要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两位数的减法,但不作速度上的要求,

因为后面还有两个例题进展讲解。

这节计算教学的课从内容上来说是比拟枯燥的,但是把学

生的动手摆圆片和复习、新授联络起来,学生学起来就比拟轻

松,在小结算理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这样学生对计

算方法会理解的更深。这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

在课前我先布置让学生回家预习,然后课的一开场检查预习情

况。发现班上已经有多数学生能在家长的帮助下能理清算理,

正确说出计算的过程并算出得数,但是还是有局部学生在计算

51-36时得到的答案是25或者24,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我

设计了如下问题:

问题一:个位1减5不够减怎么办? 生:从十位退一当

10。在十位上点1点表示强调。

问题二: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十位上向个位退

1后,十位再算几减几?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生: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11减6得到5,在个位写5;十

位减去退位的1得到4,4减1等于3,在十位写3。

第 5 页 共 57 页

师:同桌讨论:笔算两位减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

汇报: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要从个位减起;要

点退位点,不要忘了减退位的1;做完后要检查。 通过以上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学生有效地打破了重难点,课堂上检查学

生的学习效果不错,局部学生都能清楚的说出算理。可见,在

数学课堂中,如何预设有价值的问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效的打破重难点的关键,更是课堂有

效的保证。 练习我安排3个层次,其中的判断题罗列了学生

在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在教学中,学生对这类错误的出现会哄

堂大笑,然而笑过之余却能把错误牢记,这就是练习设计的成

功。 整个教学过程还比拟顺利,但是,学生的作业反应情况

并不很理想。总有少数学生漏点退位点,也有个别学生即使点

上了退位点,在计算时也忽略了它的存在,再就是把减法算成

加法,把数字抄错,书写格式不正确等等。根据出现的问题我

反思改良如下:

1.加强口算练习,每次上课前3分钟,让学生逐步到达

听到算式就能说出结果。

2.在教学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格式。

3.注重重要环节的计算过程,多创设时机让学生讲计算

过程,不断稳固计算法那么,并帮助学生打破重、难点,在本

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所以在教学过程

第 6 页 共 57 页

中要让学生屡次说出十位的计算过程,不断稳固计算法那么,

并帮助学生打破重、难点,如点上退位点的数要很快反映出是

多少,让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

4.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多分析^p 比拟计算方

法。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篇3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

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

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

略的多样性,进步解决问题的才能。

第 7 页 共 57 页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

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

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老师适当启发引导:还

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

自由发言。老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考虑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第 8 页 共 57 页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拟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

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

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假设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老师进

展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

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开展过程中明确

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稳固,应用理论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

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

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第 9 页 共 57 页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

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理论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

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114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知识与才能:

使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

种策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

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

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

第 10 页 共 57 页

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

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考虑,勇于探究的精

神。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

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考虑,勇于探究的精

神。

教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

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新课讲授】

1、自主探究。

〔1〕出示教材第111页例1: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

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吗

第 11 页 共 57 页

〔2〕独立考虑。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方案:翻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天平称。〔板书课

题:找次品〕

2、自主探究用天平找次品的根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究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

怎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

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

〔2〕独立考虑,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①一个一个地称重量〔利用砝码〕,最轻的就是少了的那

一瓶;

②利用推理: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

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假如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

的;假如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小结并提醒课题。

①综合比拟几种方法〔数一数,掂一掂,盘秤称,天平

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

②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一样的

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可

以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第 12 页 共 57 页

3、假如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请你设法

把它找出来。

4、学生考虑,讨论,交流并汇报。

汇报:

〔1〕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假如天平平衡,说明这两

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假如天平还是平衡,

说明这两瓶还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2〕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假如天平两端平衡,说明

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假如天平不平

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3〕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假

如天平平衡,说明这四瓶都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

格的。

〔4〕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假

如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把上扬的那一

端的两瓶再放在天平两端,天平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5、小结:

第一种方案,每一份是1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

出来。

第二种方案,每一份是2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

出来。

第 13 页 共 57 页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

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6题。

答案:

1、第5瓶

2、〔2〕3次〔3〕能〔4〕有可能

3、小明5岁,爸爸29岁。

4、3次

5、略

6、能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找次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

是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拟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

动手理论、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

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

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老

第 14 页 共 57 页

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

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

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老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

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

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

究、分析^p 的根底。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根

底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活动,

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考虑、勇于探究的精神。操作活动中,

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学生从这

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

决策略。实际教学时,老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解决策略,引

导学生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在此根底

上,就可让学生进展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

是否也成立呢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进展归纳、推理等数学考

虑活动。老师可引导学生逐步脱离详细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

列表、画图等方式进展较为抽象的分析^p ,实现从详细到

抽象的过渡。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篇5

教学目的

第 15 页 共 57 页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

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熟记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面各数

3612 2361 1236 6123

问:上面每个数中的3各表示多少?6在每个数中各表示

多少?1呢?2呢?

2.〔演示课件计数单位〕答复下面各题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2〕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

率是多少?

二、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

消费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如: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

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地球离月

第 16 页 共 57 页

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像这

些比拟大的数的读法.〔板书亿以内教的读法〕

2.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

千万、亿.

〔1〕出示算盘,让学生在千位上拨上一个珠,问:这表

示多少?〔一千〕然后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一边数一边拨

珠.问:你发现了什么?〔10个一千是一万,千位满十向万

位进一〕.再一万一万地数,边数边拨珠并把发现的问题讲给

大家听.〔依次十万十万地数〕

〔2〕师问:照这样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

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又是多少呢?

〔3〕通过刚刚的数数你们知道了什么?

〔4〕〔继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练习填空:

10个一千是〔 〕10个一万是〔 〕10个百万是〔 〕10

个千万是〔 〕

3.师: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个、十、百、千一

样它们都是计数单位.〔边说边板书〕从刚刚一边拨珠一边数

数中,你们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继

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老师说明:

第 17 页 共 57 页

〔1〕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一定的顺序排

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老师对着计数单位,在上

边板书数位,〔师边讲解边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2〕同一个数放在不同数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不同

的.如数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3个

百,写在万位上呢?写在千万位上呢?写在亿位上呢?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 ;万位、十万

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师进一步整理

数位顺序表〕〔说明:还有比亿更大的数,今后我们再写〕

5.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1〕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①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问:这个数在个级,表示多少?

〔二十八〕

②将二十八移到万级,问:这个数在万级,表示多少?

〔二十八万〕

③在算盘上拨出三千零七十万,让学生试读.

④读出下面各数〔出示投影〕

470000 3080000 40500000

470000 读作:四十七万

40500000 读作:三百零八万

第 18 页 共 57 页

40500000 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⑤小组讨论:说一说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有

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

〔一样点: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⑥练习:读出下面各题:34和340000 348和3480000

3004和30040000〔强调:每级中间连续有2个0只读1

个.〕

〔2〕教学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出示课件亿以内数的读

法〕.

①先在数位顺序表上出示20000,让学生读出来.再将个

级写成4600,请学生完好试读24600.

②先出示6400000,让学生读出来,再试读6407000,

问:这个数中的4个0都在什么位置?怎么读的?〔数中每级

末尾的0都不读.〕

③让学生读出30040,再试读10030040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问:10030040共有5个0,前4个0共读出几个?〔师指

出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④练习:读出下面各数.

569200 40080500 28000075

第 19 页 共 57 页

569200 读作:五十六万九千二百

40080500 读作:四千零八万零五百〔师问:40080500所

读的零是指哪几个0?〕

28000075 读作:二千八百万零七十五〔师问:为什么4

个0只读1个?〕

⑤总结含有两级数的读法:略.看书P3并体会一亿有多

大.

三、课堂练习

1.读出下面每组数:

25和25┆0000 250和┆2500000 20xx┆和20005┆0000

20xx和20xx┆0000

2.先说出下面每一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再

读出来.

3┆2680 164┆5800 520┆5000 47┆0050 307┆0800

3060┆0900 10┆4070 120┆0605 1┆0000┆0000

3.老师说明:改革20年来,我国获得了宏大成就.读出

下面各题中的数:〔投影〕

〔1〕1993年,我国天然石油开采8130000吨,1997年增

加到12840000吨.

〔2〕1994年,我国煤炭开采12350000吨,到1996年,

煤炭开采21500000吨.

第 20 页 共 57 页

〔3〕1993年,我国市内电脑交换机有10360000门.

〔4〕1994年,我国消费照像机42900000架.

四、师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

的?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五、布置作业

〔略〕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7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2、

5、6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

面图形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

征。

2、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去考虑、想像再创造,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第 21 页 共 57 页

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

它们的身上还有很多的机密,这节课老师看看哪位同学发

现的机密最多。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

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理解到:长方形

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带着学生做风车,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纸

的每一步变化,从面体会到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

关系。

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

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

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途径是一个圆。

2、教学例2

师:用几个一样的图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拼拼

看。

〔让学生分组拼,拼完后组内交流,后老师引导全班交

流。〕

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三、稳固练习

第 22 页 共 57 页

〔1〕按P28上的“做一做”减正方形。

〔2〕考虑并做一做练习六的第2、5、6题。

四、全课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篇7

复习内容:

简便算法

复习目的:

可以利用运算定律是计算简便。

复习过程:

一、复习运算定律

1、乘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交换律:ab=ba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4、加法交换律:a+b=b+a

5、加法结合律:(a+b)+c=a+(b+c)

二、复习简便运算:

1、出示题目

+ + +

× + ×

0.8×4×1.25×2.5

第 23 页 共 57 页

组织学生讨论:每题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应用哪一个运

算定律进展简便的。

三、根本练习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 + + × ×

2- - × + ×

2、怎样简便怎样算

4.18×3.8+4.18×5.2+4.18

16÷4+23× +

四、小结:

解题前要认真观察题目的特点,包括数字特点和运算符号

特点,进展简便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篇8

一、复习引入课题:

1、上学期我们一起认识了四个描绘方向的方位词语,谁

来说说是哪几个词?

学生说一说。

2、在生活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识别这些方向的呢?

学生做一做。

3、在地图上我们又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呢?

老师课件展示四个方向,学生看一看。

第 24 页 共 57 页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识别方向”。

二、探究新知:

1、老师引语:同学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带大

家到笑笑的学校去参观。

老师课件展示学校及周围建筑物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请同学们先独立考虑一下,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最后老师要

请同学们向全班汇报。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信息。老师将汇报到的建筑物贴片

贴在黑板上。

4、怎样描绘更清楚一些呢?

老师将另外的四个方向统一为:东南、东北、西南、西

北。

5、请同学们用描绘方向的八个词来说一说笑笑学校四周

的建筑物。

老师课件展示题,让学生说一说。

三、制作方向板:

1、老师展示方向板,学生观看。

2、老师指导方向板的制作方法: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先

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最后把纸摊开后再对角对折。在出现

的八条折痕上标出八个方向。

第 25 页 共 57 页

3、同学交流谁的方向板做得好,谁的需要改良。

四、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里识别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

向分别是哪位同学。

五、理论综合应用:

1、老师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学生观察。

2、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吉林、上海、四川和自己

的家乡。

3、完成书上第23页的第1题。

4、学生看书第23页第2题,说一说图中建筑物的方向。

5、老师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做游戏:说一说小乌龟的周

围的数字各在小乌龟的什么方向。

6、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校园内各方向分别

有些什么。

六、全课小结:

1、除了今天在课堂上学习的关于方向的例子,你们在生

活中还理解到哪些和方向有关的知识或者例子吗?

2、说说你在今天的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自己

哪些地方表现最棒?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

七、作业:

第 26 页 共 57 页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和自己每天放学回家所走的

道路,设计出自己的回家道路图。

教学反思:

1、我以“参观笑笑的学校”为引子,以解决“笑笑学校

的四周有哪些建筑”为导线,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并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才能。

2、教学设计时我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历,

在教学中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引起学生高度的

兴趣和注意力。

3、为了对生活中的数学进展提升、建模,抽象出数学的

规律、方法,我在体验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制作方向板的练习。

4、在“说说你的周围什么方向上有哪些同学”的过程

中,我请相邻的的同学说方向,从而让学生感知方向的相对

性,知道以不同的事物为中心,同一事物会处在不同的方向

上。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篇9

一、教学目的

1、 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并能进展换算。

2、 会用大面额人民币付钱,体会付钱方式的多样化。

3、 感受大面额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节

俭意识。

第 27 页 共 57 页

二、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不同面值大面额人民币,教学软件,学生学习

材料。

学生准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学具。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昨天,我们去人民币王国里做客,在那里我们认识

了人民币,人民币是用什么做单位的呢?

学生: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贴出元、角、 分三个单位 〕

老师:你能说说人民币之间有什么最重要的互换关系吗?

学生:1元=10角,1角=10分。

( 老师板书此关系式)

老师:今天,我又给孩子们带来一些用元作单位的人民币

大朋友,他们的名字叫做大面额人民币。他们也想跟孩子们一

起玩儿,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

〔老师出示课题:大面额人民币〕

老师:他们就在我们数学书里第73页上等着你们呢!快去

找一找他们吧!

[设计意图:老师通过复习,由小面额人民币引出大面额人

民币,为学生构建完好的知识构造提供框架,使新旧知识很好

第 28 页 共 57 页

的联络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提

供知识迁移的基点。]

〔二〕、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1、老师:孩子们见过他们吗?在哪儿见过?

学生1:我在超市里见过。

学生2:我在老师收学费的时候见过。

学生3:我在商场里见过。

2、老师:用过他们吗?什么时候用过?

学生1:开学交学费时我用过。

学生2: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付钱时,妈妈让我

去付钱,那时用过。

3、老师:孩子们既然见过、用过这些新朋友,那你们一定

也认识他们吧?下面就请你跟同桌的孩子互相介绍介绍新朋友

吧!

老师:有谁愿意把新朋友介绍给全班的孩子听一听。

(学生上台用老师准备好的教具展示并板贴)

学生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老师表扬发现人民币正面

____像的孩子,并给学生简要介绍____。〕

4、老师:今天我们的新朋友们要去参加人民币王国里举

行的一次化装舞会,他们想请你们帮他们检查检查他们化的装

好不好,别人还能不能认出他们来。

第 29 页 共 57 页

〔老师出示多媒体游戏内容〕

游戏1:老师出示遮住一局部颜色和图案但留有数字的人

民币。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篇10

教学目的:

1、结合详细实例,在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

判断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的过程。

2、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

求平移。

3、在探究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

2、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课前修改:

教学过程:

一、平移现象

1、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事物重有哪些平移。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二、判断平移

第 30 页 共 57 页

1、〔1〕题学生先观察数红的两组图,说一说有什么,发

现了什么,然后判断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重点说

一说图形是怎样平移的。

2、〔2〕题安排两个环节。

1〕先让学生弄清题的要求,然后在书中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涂色后的图形,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

的。

三、平移图形

1、让学生在书中岸〔1〕题的要求画出图形,重点交流画

的方法。

2、鼓励学生自主完成〔2〕题,集体交流。

练一练

1、给学生充分的作图时间,师巡视辅导后进。

2、有余力学生独立完成

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篇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

册〕第1~2页。

教学目的

第 31 页 共 57 页

1. 使同学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初步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和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够除〕的除法。

2. 使同学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进步数学考虑的程度和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才能。

3. 使同学在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杨老师在南京城内看到很多这样的卡通画,

〔出示十运会桔祥物“金麟”〕你们知道它是谁?

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着“金麟”再来回忆一下十运

会的精彩场面,好不好?〔电脑播放十运会电视节目片头录

像〕

师:“金麟”想出几道口算题,考考我们班的同学,你们

愿意吗?

生:愿意。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题,知道答案的不用举手可以直接答

复。

逐题出示下面的口算,同学口答。

40 ÷ 2 = 18 ÷ 6 = 200 × 4 =

第 32 页 共 57 页

42 ÷ 2 = 80 ÷ 4 = 75 ÷ 3 =

其中80 ÷ 4,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同学口算75 ÷ 3时,速度明显变慢了。

师:有点难吧,请大家拿出练习本用笔算的方法再算一

遍。〔同学计算〕

反应时,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同学的作业。并提问:先算

几除以几?商“2”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余下的“1”怎么

办?

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 教学第一道例题。

〔1〕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师:“金麟”对大家的表示非常满意,接下来请看“金

麟”给我们带来的第一场竞赛。〔播放游泳竞赛视频〕

师:这是游泳接力赛,参与竞赛的每个队有4名队员组

成,他们共游了800米。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

计算的问题吗?

生:平均每人游了多少米?

师:你会列式吗?

同学列式,老师板书。

〔2〕 在交流中掌握方法。

第 33 页 共 57 页

师:这道题你会口算吗?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

口算的?

同学在同桌间交流自身的算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同学口答,电脑出示相应的口算方法。

① 因为200 × 4 = 800, 所以800 ÷ 4 = 200;

② 8个百除以4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

③ 因为8 ÷ 4 = 2,所以800 ÷ 4 = 200。

师:大家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通过刚刚的

口算,我们知道,平均每人游了200米。其实这个竞赛工程的

名称就叫4乘200米自由泳接力。

〔3〕 在练习中稳固算理。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这里有四组口算题,我们先看第一组题,能用你喜欢

的方法算出结果吗?〔同学口答〕

师:后面的几组题你会口算吗?〔同学口答〕

师:你有什么发现呢?小声地说给同桌听一听。

先让同学在同桌间交流自身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

2. 教学第二道例题。

〔1〕 创设情境。

第 34 页 共 57 页

师:课前,“金麟”告诉杨老师一条信息:十运会期间,

南京有一所学校,专门组织了986名同学集体观看了竞赛,他

们平均分坐在红、黄2个区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

问题吗?

生:平均每个区坐了多少名同学?

师:你会列式吗?〔根据同学答复,板书:986 ÷ 2〕

师:看看这道除法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

一样?

生:这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而我们以前学习的是两位数

除以一位数。

提醒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 估算。

师:你能估计一下平均每个区大约坐了多少名同学吗?

同学估算,并说明理由。

〔3〕 笔算。

师:平均每个区到底有多少名同学呢?我们可以通过笔算

得到结果。大家先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在计算的过程中,假设

遇到困难,可以和同桌一起商量,也可以向老师求助。

同学尝试练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是如何计算的?

同学口述计算过程,在实物投影仪上反应。

第 35 页 共 57 页

师:说得非常好。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完成黑板上的竖式?

同学说每一步计算,老师板书。相机提问:

① 先算几除以几?

② 商“4”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③ 余下的“1”怎么办?〔1个百当作10个十,与十位

上的8,合成18个十〕

④ 强调: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把一样数位上的数对齐。

同学互相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4〕 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前两题。

师:同学们非常棒。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先请大家估计

一下,它们的商大约各是几百多?

同学口答。

师:算一算,它们的结果是多少?

同学独立完成,互相说一说自身是如何计算的。

集体反应。

〔5〕 小结。

师:请大家回忆刚刚的笔算过程,在小组内说一说,今天

学习的除法计算与以前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组讨论,然后指名答复。

三、 稳固练习,应用进步

第 36 页 共 57 页

1. 笔算练习。

师:刚刚大家观看了“金麟”给我们带来的游泳竞赛。

“金麟”还为我们准备了一场110米跨栏的竞赛。听到110米

跨栏,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想起一个人的名字,他是——〔生:

刘翔〕

师:看刘翔的竞赛,先要买门票。能正确算出门票上的题

目就可以观看竞赛了。同学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后两题,

然后集体反应。

2. 数学医院。

师:刚刚很多同学都“买到了门票”,不过我看见还有个

别同学因为自身的一时大意将题目做错,没有买到门票。让我

们一起帮他们找找错在什么地方,好吗?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同学错误的计算,集体订正。

3. 说说体会。

师:请大家想一想,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应注意

些什么?

同学用自身的语言归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这场冲

动人心的竞赛。〔电脑播放刘翔获得110米栏冠军的竞赛实

况〕

4. 实际应用。

第 37 页 共 57 页

师:刚刚那一场场精彩的竞赛,其实也饱含许多后勤工作

人员的辛勤劳动。瞧,这些叔叔阿姨们正在为羽毛球竞赛准备

竞赛用球呢。〔电脑出示问题情境〕你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吗?

生:一共有732只羽毛球,每个纸筒里装6只,如今有

120个纸筒够装吗?

引导同学得出:

〔1〕 120 × 6 = 720〔只〕,732 - 720 = 12〔只〕;

〔2〕 732 ÷ 6 = 122〔盒〕,122 - 120 = 2〔盒〕。

让同学结合算式,说说每一种算法的考虑过程。

5. 拓展进步。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棒的表示,“金麟”非常快乐,想与

大家一起做一个猜数游戏,你们愿意吗?

电脑出示:

根据下面的竖式,你能猜出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几吗?

同学猜数,并交流考虑过程。

四、 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题,任选3题进展计算。完成“想想做

做”第4题。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篇12

设计说明:

第 38 页 共 57 页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

柱。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看到物体的

面。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

“别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

象。这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

图形。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

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

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

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形”与“体”的联

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开展其

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进步学

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明晰地识别这些

“面”。

教学准备:

第 39 页 共 57 页

老师准备:课件,大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一张,

小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数张。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一个,钉子板,每个

四人小组一张吹塑纸,印泥〔有需要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吧!今天第

三只小猪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更漂亮的房子。我们吧!〔课件出

示房子〕

师:小猪的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起来的?你会分

分类吗?

〔学生把积木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类〕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自主操作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学具袋里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拿在

手里,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跟旁边的同学说一说自

己感觉到的,看到的。

生1:我拿的是长方体,这个面是长长方方的,摸起来是

平平的。

生2:我拿的是正方体,它的面都是方方的,摸起来是平

平的。

第 40 页 共 57 页

生3:我拿的是圆柱,(手指圆柱底面)这里是圆的,摸起

来平平的;(手指侧面)这里摸起来弯弯的。

师:大家刚刚看到的这些面都在物体上,你们有没有方法

把它们记在纸上呢?

生:(考虑后答复)有!

师:请小朋友先独立想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最后用你

们准备的工具试一试,比一比,哪个小组方法多。

(学生开场活动,每组学生把记下的面贴在吹塑纸上,展

示在大黑板上)

师: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一种方法,注意

听仔细,说过的方法就不再说了。

生1:我们是把长方体放在纸上,照样子剪下来。

师:你的小手真乖巧。

生2:我们把圆柱在印泥上蘸上水在纸上一拓,就留下了

这个面。

师:你们的方法真方便。

生3:我们是把正方体放在纸上,照着它的边画下来的。

师:你这个方法真好,愿意表演给大家看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操作〕

第 41 页 共 57 页

师:小朋友真是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简单又实用的方法。

如今,请我们全班小朋友在三个立体图形中找一个你最喜欢

的,把它的一个面记在纸上,好吗?

〔全班动手画图,老师巡视,适时点拨〕

师:看一看大家刚刚记下的这些图形,你们知道它们叫什

么名字吗?

生:知道,有长方形,正方形,圆。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长

方形、正方形和圆〕

师:如今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想一下它们的样子。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

才能,而且应该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来与用处。基于这一观

点,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如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再画一画,让学生体会"面"与"体"的关系,把“面”从“体”

中提取出来。

2、帮图形娃娃找房间

师:平面图形这个大家庭里有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已经

认识了,如今它们想回到自己的房间,小朋友愿意帮助它们找

到自己的房间吗?〔生:愿意〕

老师在黑板上贴出课前准备的大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彩纸,请局部学生给随手贴在黑板上的图形找相应的房间。

第 42 页 共 57 页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个图形应该在这个房间里吗?

三、稳固延伸,理论运用

师:小朋友帮助这些图形找到了各自的房间。可是,还有

几个淘气的图形跑到了我们的书法室,小朋友们能把它们找出

来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师:其实,在生活中,这些图形常常与小朋友见面。请大

家在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形状与这些图形是一样的。

学生走出座位,在教室里寻找并交流。

师:(课件出示一些交通标志)这是我们在街上常常看到的

一些交通标志,它们又是什么形状呢?它们提醒我们要注意什

么呢?

四、动脑动手,自我创造

1、围一围

师: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那么多,那你能动手来创造这

些图形吗?〔能〕让我们在钉子板上来“围一围”。请你拿出

钉子板,自己来围一围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围〕

交流展示,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2、画一画

师:小朋友的动手才能真不错!你们想不想来画画长方形

和正方形呢?那我们就在方格纸来“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

第 43 页 共 57 页

形。你觉得怎样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比拟方便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对,我们可以沿着方格纸的边线来画,就比拟容易画

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课件示范画长方形的一条边。〕

画好后交流,说说自己画的是怎样的图形。

五、快乐游戏,稳固深化

师:刚刚小朋友找得真仔细,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

生1:能。我可以用图形拼各种物体。

生2:我还可以用图形画出其它物体。

师:大家想的方法都不错,你想怎样玩就怎样玩,自己选

择方法,没有想到的可以先参观其别人的作品,再自己选择。

比一比,谁的设计最美丽。

(学生自行活动,老师巡视)

六、全课总结,活动延伸

今天你认识了谁,你能来说一说吗?

请把你们认为最好的设计带过来,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参

观学习。

〖总评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这节客课的重点是把“面”从

“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明晰地识别这些“面”,而把“面”

从“体”中提取出来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

第 44 页 共 57 页

掌握技能,学习知识,我在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以下几

点:

1、一年级实验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

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

学习体验。整节课以第三只小猪搭房子的故事导入,一下子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巧妙地回忆了前面的学习内容。在认

识平面图形后,又创设了给图形娃娃找房间等情境,使学生在

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整个学习活

动充满乐趣,学生在乐中学,趣中悟。

2、分组合作,求异探究。本课教学中时刻把学生当作教

学主体。新课局部,学生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小组合作

的方式进展活动,自主操作,探究知识,充分表达在做中体

验,在做中考虑,并且培养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及主动探究的精

神。老师也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展求异

思维,树立自信心。

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现代

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

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多媒体计算机的图象、声

音、文字的综合运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启迪学生思维,

让学生形成明晰的表象,并做到正确识别。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篇13

第 45 页 共 57 页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第五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的:

1、在详细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

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稳固数位的概念。

4、能正确比拟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写数、读数、比拟

教学过程:

一、指导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

的?

二、指导第2题

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

2、用“〔 〕比〔 〕多得多,〔 〕比〔 〕多一些”等

的句式说一说。

三、指导第3题

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第 46 页 共 57 页

四、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展你拨我写,互相检查,师巡

回指导。

五、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

先师生间进展再学生间进展。

六、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

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七、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篇1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

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一样时,这个

分数就是l,从而加深对分数的知识.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才能.

教学重点

第 47 页 共 57 页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复习旧知.

〔1〕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局部〔投影〕

问: 是几个 ? 是几个 ? 是几个 ?

〔2〕填空

是4个 是 是个 是个 .

〔3〕口算并说明计算理由.

30+280 56+6 139+20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新授.

这样的分数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

2.教学例1.【演示课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出例如1

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 ,做小旗用去 ,一共用去这

张纸的几分之几?

第 48 页 共 57 页

〔2〕分析^p 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老师板书:

老师提问:这道题应该怎样想呢?〔演示动画分数加法例

1〕

是2个 , 是1个 ,2个 加上1个 是3个 ,就

是 .因此

〔板书: 〕

〔3〕计算并说出考虑过程

3.教学例2.【演示课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演示动画分数加法例2〕

提问:怎样列式?

〔板书: 〕

考虑: 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老师出示图片,板书

〔3〕再让学生说 的考虑过程.

4.练习.

〔1〕口答:

〔2〕计算并说考虑过程.

提问:1用分数怎样表示?〔可表示为 、 、 、 〕

小结: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写成分子、分母一样的任意分

数.

第 49 页 共 57 页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篇15

设计意图:

统计与概率是《数学课程标准》四大学习内容之一,它通

过对数据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 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

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本节课是对课

本54—55页所学统计知识的复习与稳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

和经历的根底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登录

入表、画成统计图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使

学生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学设计力求表达:教学内容生

活味、教学过程活动化、探究时空开放性。

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 经历简单的数据搜集、整理、描绘、和分

析^p 的过程,能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

表,画成统计图。

2、智能目的:进步搜集信息才能、观察才能、动手操作

才能和问题解决才能。 经历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团

结协作意识和才能。通过自评与小组评,培养反思评价才能。

3、情感目的: 通过探究、展示和调查等活动,感受成

功,体验统计的意义,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络,激发学习

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第 50 页 共 57 页

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

教学难点:

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

这两天的天气如何?你们是怎么知道第二天甚至是后面几

天的天气情况?〔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方便。 天气

情况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看这些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天气情

况?〔晴天、多云、下雨〕

气象小组根据每天记录的天气情况,制作出每个月份天气

的情况统计表。

出示课题:天气统计

二、探究

1、统计并填写统计表。

看,这是上海20xx年6月份的天气情况表,你们能从这

张表中知道什么,谁能说给大家听听。〔生可能知道天气情况

三种标记,知道5月份晴天有……、多云天有……、雨天

有……〕 你怎么知道的?〔分类数出来的〕 同桌一起数一

数,把结果填入统计表内。

第 51 页 共 57 页

师:从表中一眼看出了什么?

2、统计并画统计图。

要一眼看出哪种天气情况多,我们曾经什么方法?〔涂格

子〕

咱们用这个方法也来试一试吧,请大家在统计图上画一

画。 大局部小朋友完成了,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你是怎么画

的?〔学生自由发表〕 同桌能互相评价一下吗?〔同桌互相

评价〕 从图中你一眼看出什么?〔学生充分发表〕

3、欣赏比拟。

各位小朋友完成的都很棒!如今请你们比拟一下记录表、

统计表、统计图,你认为哪种形式更一目了然地反映6月份的

天气情况?〔学生观察比拟,发表意见〕

三、加固+拓宽

1、统计同学们爱吃的冰激凌

那么根据这统计图,你能提出问题让同学来答复吗?先在

组内准备一下提什么问题。 〔学生分组准备〕 可以交流了

吗?〔学生互问互答〕

2、统计图形。

小朋友很了不起,根据信息提了那么多问题并解决了这些

问题,如今老师这里有许多乱散的图形,你能从不同的方面来

第 52 页 共 57 页

统计一下这些图形,并制作一张统计图吗? 〔学生小组讨

论,合作交流〕〔大组反应〕

3、 调查统计。

各位小小统计员真不错,谢谢你们的整理与统计,奖励你

们每人一个卡通粘纸! 〔学生兴奋地挑选着自己喜欢卡通粘

纸图。〕

各种卡通粘纸奖励掉多少个呢?你们想不想对粘纸作调查

统计?那怎么调查统计呢?〔学生小组讨论、出谋划策,调查

交流〕〔用分类的方法整理成统计表、统计图。〕

观察统计图,你能看出什么?能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或建议

吗?

四、总结延伸

各位小小统计员,今天的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学生

自评、互评〕 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学生畅言〕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通用 篇16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知道;通过操作学

会比拟物体高矮方法;知道物体的高矮是相对的。

第 53 页 共 57 页

通过猜测、验证、下结论等环节,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

程,初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才能,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

比拟的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对身边物体的比拟,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在比拟过程中,差异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展刻画,在

比拟。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引入

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厉害

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异也能看

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

仔细!

活动二: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第 54 页 共 57 页

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展比拟,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三个人中,谁高,谁矮?(比拟后板书:高矮)

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又是谁高谁矮呢?

活动三:游戏

指名两个身高相差不多的学生,让学生猜一猜谁高谁矮。

有什么方法知道谁猜到了?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方法:

①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比一比。(成心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

比)引导学生发现不公平。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的比拟要在

同一起点上

②用尺子量一量。

③分别请两位同学到墙边站直,在墙上划一划。

通过验证谁猜对了?

开讲激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柯南导入,激发学

生的兴趣。

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才

能。

联络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比拟了图中人物的高矮之后,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比拟?让学生明白比拟是

第 55 页 共 57 页

从生活中得来的。学会比拟的方法后,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

展比拟。

活动四:如何比一组学生的高矮?

选一组学生上来比高矮,由高到矮排成一列,然后说出

谁,谁最矮。

选中间的某一位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这位学生比谁高,又

比谁矮。

活动五:做一做

第16页的第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自己

是怎么想的。

活动六:练一练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独立解题的根底上,组织他们

进展交流。

活动七:总结全课

活动八:下课

每个小组从矮到高排成一列,每人用“高”或“矮”说一

句话(如我在小组中,我比某某高,我比某某矮),再分开教

室。

让同组的同学互相比拟高矮,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才能。

留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和空间。

第 56 页 共 57 页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鼓励人人成功。

第 57 页 共 57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01:17: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7662384236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老师   教学   过程   方法   同学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