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最新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
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
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
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
米尺、彩带、磁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
1
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
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
意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
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
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二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
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通
过拉一拉,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受三角形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
性在实践中的应用。教材安排了三次对图形的分类活动。第一次是对
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6:2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68709494240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