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研究

更新时间:2025-05-04 22:17:08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23日发(作者:娄思佳)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研究

教研工作是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中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言:“要

是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有创造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教学工作也是如此。

如果没有广大教师从事教研工作,教学质量就很难得到提高,教育事业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一、教研工作的三个层次

每一个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教研层次,寻找恰当的起点,选好教学工

作与教研工作的结合点。有关专家认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一般包含三个阶段,即教材

探析的起步阶段——教学过程研究的发展阶段——心理研究和课题实验研究的成熟阶段。这个

成长过程体现了认知的层次性和渐进性。由此,我们可以把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分为三

个层次:

(一)学习、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师成长的起步阶段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

大纲。每一个教师,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必须经常对教学大纲认真研读,反复思考,

熟练掌握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及对各知识点的要求。总的来说,教师钻研教学大纲要做到以下

四个明确: 1.明确本科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理论和技能是什么,教

学体系的结构,主要的思路和逻辑主线是什么。 2.明确教材的各部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处于什

么地位,它们之间是怎样联系的。3.明确哪些是教材中的基本现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4.

明确每个部分的具体的教学目的、要求是什么,并据此确定内容的教学档次。一般分为“了解、

理解、掌握”三个档次。 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1.把教材读厚——微观备课 把教材读

厚,就是要求教师要在大纲的指导下,对教材精读细研,作深入细致地分析。把教材读厚,就

是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多思考,多发问,对一些重点知识反复思考,将心得体会、疑问或评

论和有关的参考资料放在一起,就会感到把书读厚了。把教材读厚,目的是把教材的内涵充分

挖掘出来,越细、越深越好。这种由薄到厚的过程,是不断思考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的过

程,也是对教材不断理解加工的过程。2.把教材读薄——宏观备课 把教材读厚可以把细节搞

清楚,但是,也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教师还必须在精读细研的基础上,借助提要笔

记、心得笔记,不断地对教材进行概括归纳,把握教材的要点,掌握其精神实质。只有这样对

教材吃透吃深,我们的教学才有明确的方向性,我们才能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才可以制定

出可行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这

并不是学的知识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

(二)熟悉、研究教学过程——教师成长的发展阶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教学方法。可以说,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各个教学环节,不断完善教

学过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的研究内容有很多,包括教法研究、学法研究和教学手

段研究。 教法研究主要包括研究教材的处理方法、教学思路设计、课堂结构安排、教学语言设

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难点突破的方法等等。 学法研究主要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方式、方

法,介绍学习经验,揭示学习的规律,预习、复习和考试的方法等等。 教学手段的研究的重点

是研究如何利用教学的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的辅助手段包括挂图、投

影、幻灯、录像、电视等等。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方面有好多问题值得研究探讨。

(三)研究教育教学——教师成长的成熟阶段 中小学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实践经验丰富,

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体会深刻,每个教师都有好多经验需要总结,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

要解决,所以说,中小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存在信息闭塞,

资料不足,时间少而散,资金设备条件较差等不利因素。因此,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应

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以应用研究为主。中小学教师的各方面的条件决定了他们的教研课题应

以应用性为主,教师要不断从备课中、从教学中、从学习研究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研究这些

问题,从中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这样课题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干什么,研究什么,相互促

进。 2.以微观研究为主。所谓微观研究,就是要求教师研究的课题题目要小,把问题讲深将透。

例如,我们可以就一节课的导语设计、课堂小结的方法、词汇的学习等进行研究。由于课题比

较小,便于集中精力研究,容易组织资料,也容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3.以引入研究为主。

引入研究就是要从自己的工作需要出发,引入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经过自己的消化和改造,

创造性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情况。

二、教研工作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

(一)搞好教研要多读书

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业务素质,优化知识结构,才能教好一门课。一般来讲,教师读书

的面要广一点,除了自己的专业书籍外,社会、历史、文学、语言、哲学、地理、天文等文理

科均可涉猎,兼收并蓄,从中摸索自己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就教师读书治学的方法,我们这里

强调两点: 1.多读专业期刊。专业期刊、报纸的文章专题性强,写作周期短,反映了学科最新

的研究成果、研究状态。作为一个教师,必须经常研读、查阅专业期刊报纸,特别是自己所教

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常阅读这些专业期刊、报纸,一是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吸取别人的研

究新成果、新知识;二是看别人怎样写文章,学习写作方法;三是看各家报刊需要什么样的文

章,做到心中有数,为以后投稿做准备。 2.作好定向读书。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教师要选定

一个专题作“ 定向读书”。要大体为自己列一个书目,首先要了解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有目的、有步骤的搜集材料。最后,要对材料认真研读,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

在广博的基础上专攻,才能做到既有广博的知识面,又学有专长,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二)搞好教研要多积累

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而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作为一个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

对教学资料的积累非常重要和必要,这对教师尽快熟悉教材,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

具有现实意义。积累资料的方法常见的有做卡片、做索引、贴剪报和记笔记。教师积累的资料

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教育资料。各学科都有自己的专门知识, 而这些知识在我们的

教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就应该在注重搜集研究教学教育资料。

如:本学科的报刊杂志、论文集、剪报、各种教学文件、同行的经验资料等等。只有系统积累

各方面的资料,你才能在教学中信手拈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教育科学理论

资料。教学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工作, 但同时教学工作又有其特定的科学规律。教育理论应该是

每一个教师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作为教师,必须熟悉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学科的

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还应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教育科学的最新动态,以使教师能够站在教

育科学的前沿,高层次地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育科学理论资料应该是教师积累的必备资料。

3.自己所写的教学资料。包括自己的教学笔记、教案、习题、 各种计划、总结、教学小结。 4、

积累相关学科的资料。凡是有用的资料,都应收集。 积累资料的意义在于运用,对自己的资料

要经常翻阅、勤于分类整理,不断思考,要善于分析综合,比较鉴别,一个一个问题地编提纲

或列表格、写专题等,或运用到教学之中,或写成论文发表。

(三)搞好教研要多反思

教师要不断思考,才能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 促使自己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方法

很多。常见的有: 1.写教学后记;2.做课后小结;3.搞课后专题研究;4.课后向学生征求意见,

与学生座谈;5.用摄像机、录音机录下自己的一节课,课后反复“推敲”;6.写教学日记;7.

同行共同研讨。 无论哪一种方法,教师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又要查找失败的原因;既要记教

学活动,又要记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记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又要构想下一次教学。课后反思,

虽然看起来点点滴滴,零零碎碎,但它来自自己的教学实践,出自自己深刻地思考,是教师真

切的感受,非常珍贵。只要有毅力,有恒心,及时、长期地坚持下去,日积月累,定能增强教

学能力,提高教学教育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四)搞好教研要多写作

写作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方法,不少教师只重视口语表达,而忽视书面表达。“眼高手低”

就成了教师的通病。严格讲,不会写论文的教师也同样不是好教师。有人说“搞教研写论文是

不花钱的在职进修”,这是很有道理的。要写一篇论文,逼着教师带着目的学习相关的理论书

籍和参考资料,查找相应的理论观点,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样反复实践、思考、再实践,

教学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对于不会写的教师要多留意论文的写作方法。一般来讲,教研论文不

像科学研究论文严格,它是一个较广的概念。教研论文大体包括7 个方面:1.教学改革和实验

的论文;2.教学理论介绍的文章;3.教材研究和分析;4.教学心得体会和经验;5.教案和教学实

录;6.习题分析和研究;7.科普知识和有关知识介绍。这7类文章中,第1类属于较高层次的

科学论文;第2、3类相当于文献述评;第4、5类属于报告;第6、7类属于较低层次的文字

材料。但不论哪一种文章,只要写得有理有据,都可称为教研论文。 在充分掌握资料和基本确

定论文题目之后,可按下面的顺序进行写作: 1.拟订提纲。应“先粗后细、先大后小”列出提

纲。提纲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修改完善,但不能没有。 2.撰写初稿。应表达清楚、推理严谨。如

有可能,要一次完成。 3.反复修改。初稿完成之后,可以放一放,等头脑冷静时再来审看和修

改。同时,也可把初稿送请同行老师征求意见。这样反复修改,一可防止疏漏,二可充实提高。

4.定稿投稿。反复修改之后,用方格稿纸规范抄写,或打印清楚,便可根据文章的特点确定投

稿到哪一家报刊发表。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40: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0232204246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师   教学   研究   教材   资料   工作   教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