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晋江市第五试验小学分校新校区项目设计,项目用地位于晋江市陈城镇
涵口村。建设用地面积为:
25613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8825.26
平方米,其中:计容积率建筑面积为
25825.26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3000
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
6425.87
平方米,容积率为
1o1
建筑密度为
25.09
以停车
位为
85
位,其中地上停车位为
18
位,地下停车位为
67
位,绿地率为
26.42
机
二、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0016-2014)
《民用建筑设计通规》
(50352-2005)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11J934-1)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36-2005)
《晋江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福建省“义务教化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标准
三、设计指导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近几年来国内各地的中小学教化事业发展迅猛,伴
随着教化领域的不断变革和创新,经过对现状与历史、规划设计任务书以与其它法规条
例的仔细探讨后,我们结合地形的环境特征,形成设计指导思想:“集约型校内”、“人
性化校内”、“生态化校内”、“文化型校内”。
1
、集约型校内
针对目前我国各地均面临土地资源有限的状况,我们须要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发掘土
地价值进行有效的规划布局。规划中,对建筑群体采纳相对集中布局的手法,做到密而
有致,小中见大。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发挥最大的功能效用。
2
、人性化校内
即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规划以校内教学功能为主导,以学生、老师的校内行为为
依据。以人为本的创建好用的功能校内框架体系,遵循行为心理学的原则,创建利于师
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方位的沟通和学习空间、生活空间、交往空间。同时,规划采纳风
雨走廊,使得师生从生活宿舍到教学、办公楼交通便捷。
3
、生态化校内
生命是指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生态化校内规划就是须要充分考虑生态
化的特点,遵循爱护和改善原有自然系统、营造与学校地位相吻合的校内整体形象,强
化校内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这样三个原则,营造良好的校内生态环境。
4
、文化型校内
遵循校内建筑、小学教化建筑的本体功能,是本次设计的基本动身点,通过对教化
理念的探讨和思索,创建相宜的校内建筑风格,体现文化与教化的关系。晋江文化底蕴
丰厚,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
映成辉。建筑设计中,着力处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建筑风格在传承中加以创新,力求
突破,体现独有的地域行文化教化建筑。
四、总平面规划
1
总体规划布局
通过现场踏勘,再结合本项目周边区域规划综合分析,项目用地北侧为河滨路,东
北侧为河滨路
2
号支路,其余皆为相邻地块用地接壤。
由于本项目场地的特性,而且考虑到交叉路口对学校的干扰,学校主入口不宜设置
在河滨路
2
号支路上,本项目主入口设置在河滨路上,尽量远离河滨路和河滨路
2
号支
路的交叉口,并设有以供人流缓冲和家长接送的校前入口广场,在广场旁边布置了以供
学生家长接送所需的停车位。河滨路
2
号支路可以设置学校次入口作为协助出入口运用,
作为老师生活和地下室车库进出,以与满意学校后勤出入须要,便利管理。行政办公综
合楼正对校区前广场布置,即突出学校的肃穆的学术氛围又使得外来访问或办事人员不
须要进入学校内部,高效便捷;办公综合楼、教学楼,风雨操场以与宿舍楼围合形成了
庭院来作为整个校内的景观核心区,满意学生集体散活动所需场所。行政办公综合楼,
教学楼,风雨操场,宿舍楼通过风雨走廊无形的串联形成一体,为学生沟通和互动供应
了更多的空间。同时风雨连廊又把布置在东南角的室外
200
米跑道与其它运动场地分隔
开来,自然的形成了整个校区的动静两个分区。
2 .
道路交通分析
人车分流是保障学校行人的平安、塑造校内宁静环境的重要因素。依据校区的各种
功能分区的布局和要求,以与对校内外城市道路的交通体系进行分析,我们设置了校内
的两个出入口。其中校内的主要出入口设置在河滨路,并在主入口处设置了校内的主广
场空间,便利学生上下课与家长接送的要求,不至于发生拥堵。校区沿河滨支二路设置
校内的次入口,主要为地下车库与校内生活区的一个出入口。校内车辆可干脆由此进入
地下车库,不与校内内部交通发生关系,也可解决校内自身停车与周边城市的停车需求。
“廊道交通”是本案的另一交通组织重点,通过较宽的风雨连廊,进而把校区的各个功
能去串联在一起,避开风吹日晒,免去淋雨之苦,平安且特别人性化。校区内设置
4
米宽
的内部行车道,满意消防车紧急扑救的要求,并与校内外的城市道路形成消防环线,使
消防车能快捷的到达校内的内部进行扑救。消防车道与消防扑救面满意现行建筑设计防
火规范
50016-2014
的要求。
3 .
景观分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内环境的设计要兼顾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达到环境与人
的目的,向外展示建筑丰富的形态、向内营造人文艺术氛围。其中布置生物园,植物园、
地理园、艺术墙体、现代雕塑等等,空间生动活泼。
本次设计景观设计采纳“两轴四院”的空间景观将建筑空间与景观环境有机的组织起来。
两轴:一条步行空间主轴,也叫做景观交通连廊,将不同功能的建筑和空间串联起来,
即可以加强建筑群组之间的相互联系,又利于不同年级之间的学生、老师的沟通。另外
一轴就是景观系列轴,串联各个景观中心。四院:办公综合楼、宿舍楼、风雨操场与教
学楼围合形成整个校区的景观中心,三幢教学楼之间围合形成的两个景观内院,以与大
门进入校区的入口广场景观,共同形成校区的四个景观内院,各个景观各不相同,各自
有特色的景观空间。
五、建筑单体设计
建筑单体的基本构成逻辑是建立在对现场条件的分析和对建筑功能解读的基础之
上的。
1
、行政办公综合楼
充分利用行政办公综合楼相对敏捷的设计特点,协作总体规划,设计了半弧形体量,
围合形成学校的主出入口广场,面对广场设计又与门卫的半圆遥想呼应,营造了学校开
放包涵的对外形象。又以中间架空两层的通道,贯穿中心广场,使主出入口广场自然向
校内内延长开来,围而不堵,空间流淌。
2
、教学楼
教学楼与办公楼呼应绽开。采纳南侧单暖廊布局,既保证了教室的日照,又使得在
学生在课间休息是时能获得更多的日照,避开了学生课间拥挤在教室的现象。卫生间布
置在两排教学楼之间,学生都可就近运用,且和教室保持独立关系,杜绝人流干扰和气
味干扰。老师办公室布置在两排教学楼之间,与卫生间对立的一边,且配有独立卫生间,
保证了老师的独立性,又与教室保持肯定的联系,保证了老师的休息和对学生的管理。
教学楼和办公楼与教学楼和风雨操场之间均以连廊联系,为学生和老师供应便利的上下
活动,楼梯分布匀称,满意集中人流疏散。
3
、风雨操场
风雨操场靠近跑道的地方,采纳了具有现代主义风格元素又与闽南建筑风格相互结
合,即体现了闽南建筑风格的特点,又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建筑,一层主要是一些主要吵
闹的教室和器材室,二层则是风雨操场兼礼堂,用连廊和教学楼,构成一个整体的学生学
习、活动场所。
4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采纳半椭圆形,围绕中心广场单独布置在一层,,使学校建筑更加多元化,同
时结合结合多媒体教室的特性,在多媒体教室的屋顶设计了室外露天舞台,充分利用了
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营造了学校轻松的学习气氛。
5
、宿舍楼
依据学校需求和功能特性,宿舍楼布置在学校的东北角,处于整个校内的下风向,
和学校教学活动互不干扰,分区明确。一、二层布置了学生食堂和老师食堂,三至六层
为宿舍。
6
、体育场主席台与看台
在
200
米远动场西侧和教学楼结设计了主席台和看台,既满意了日常的教学需求,
又丰富了校区的建筑形态。
c
、建筑物造型采纳规则体型,尽量减小体形系数,以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隔热
性能。
六、建筑消防设计
本工程为文化教化建筑,建筑总高度均不超过
24m,
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按多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设计,与周边建筑的防火间距能满意规范要求。建筑单体的楼梯
布置均能满意消防疏散距离的要求,防火分区面积大小与疏散宽度均能满意规范要求。
整个校区设有环形消防通道,满意消防车能到达校区的建筑的每个面进行消防扑救。
结构设计
一、概论:
本工程采纳框架结构,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按结构重要性分类平安等级为
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
二、设计依据:
1
、建筑专业供应的平、立、剖面图;
2
、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规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50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3-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94-2008)
3
、自然条件:
风荷载:
50
年一遇的基本风压
0.752
地面粗糙度:
B
类
建筑物场地类别:由地质勘察供应
三、结构设计:
1
、本工程采纳框架结构,电算采纳.
2
、地震设防烈度: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5g,
设计地震分组其次组,电算
采纳值按抗震规范
50011-2010
表
5.14-2
取值。
3
、场地类别:由地质勘察供应。
4
、周期折减系数:
0.6~0.8
5
、碎强度等级:梁、板、柱
C25—C35
。
6
、钢筋等级:
400o
7
、填充砌体:碎空心小型砌块。
8
、本工程为多层框架结构。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4.3
条,本工程推断为规则
性结构,框架柱与框架梁于纵向、横向均有对齐贯穿。抗震结构体系受力明确、传力途
径合理且不间断,对结构的抗震性能特别有利。钢筋采纳建设部推广应用的
400
新
W
级钢筋代替
II
级钢筋,既可削减梁配筋率,又可节约大量钢材,提高经济效益。墙体
填充材料采纳轻质材料,既可减轻结构自重,降低工程造价,又可在相同面积下供应更
多的运用空间。
综上所述,本工程属于平安,合理的结构形式。
四、需说明的问题
基础设计与地基处理等地质勘察报告完成后确定。
给排水说明
一、设计依据
1
、建筑专业供应资料。
2
、建设单位供应的市政给水与排水资料。
3
、
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4
、
50974-2014
《消防给水与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5
、
5001620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
、
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7
、
50067-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8
、
50084-20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二、设计范围
生活给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
三、生活给水系统
1
、采纳市政给水作为校区给水水源。消防用水:从市政自来水管引入一根
150
给水管,
在校区内形成环状供水管网(管网管径
150),
供校区生活、消防用水。
2
、计量:在校区给水引入管上设一只一
150N
型水表,并设
150
消防旁通管。
3
、供水方式:由市政给水管网干脆供水。
4
、用水量:设计生活日用总水量
65m3,
最大小时设计用水量
4.06m30
四、排水系统
1
、室内粪便污水、洗涤污水采纳合流制,设污水立管、专用通气管。管道出户后排入化
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干管。
2
、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53.9m3
。
五、雨水系统
1
、室内雨水系统为独立系统,屋面、阳台雨水分设专管收集后,排入室外雨水井。
2
、室外雨水系统为独立系统。道路、广场雨水由雨水口收集后,排入室
外雨水井,经室外雨水管道汇合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六、消防设计
1
、设计依据
50016-2014
50140-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50084-20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50067-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50974-2014
《消防给水与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2
、、消防给水系统
1)
、消防流量标准:按公建、二级耐火等级设计;
室内消火栓系统:
15,
室外消火栓系统:
40
。
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0(8∙∏Λ
作用面积
160
肝)
2)
、小区内同时火灾次数按
1
次设计。
3)
、水源与室外消防:
从市政自来水管引入一根
150
给水管,在小区内形成环状供水管网(管网管径
150),
供小区消防用水。
4)
、供水方式:采纳临时高压消防供水方式。在地下室设消防泵站,供小区室内消防
给水。
5)
、贮水池:东西区地下室各设消防专用水池
540m3
一座。
6
)、屋顶消防专用水箱:在最高楼屋顶设有效容积
18m3
消防专用水箱一只。水箱底
标高保证消火栓栓口静水压力
0.07
。
7)
、室内消火栓系统:
消火栓设置于楼梯间、汽车库、各公共场所。公建消火栓的间距不大于
30m
水枪充溢水柱不小于
IOm
。消防箱内设置
65
消火栓、
19
直流水枪、
①65
、
25m
衬胶水龙带、消防按钮。
消火栓给水设专管,组成环网。动压超过
0.5
的消火栓采纳减压稳压消火
栓。
设二台消防专用泵(一用一备)。
8)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设于地下停车库等场所内,按中危急级级设计。
按防火分区设置水流指示器,采纳型,每只水流指示器前应设信号阀。
消防泵房设二台喷淋专用泵(一用一备)。
9)
、水喷雾灭火系统: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置于地下室柴油发电机房内。设
100
型雨淋阀一组,雨
淋阀设于地下室雨淋阀间内,采纳
10/114
型高速喷射器。
设二台泵(一用一备),作为水喷雾消防泵。
10)
、室外消防用水取水口:
在室外设消防水池取水口一个,供消防车取水用。
11)
、消声和减振措施:
全部水泵与电机的底座均垫以橡胶隔振垫。
水泵的进出水管上均安装橡胶软接头。
全部给排水立管尽量敷设在管道井内。
为防止给水管网中因水锤和流速过大而产生的噪声,实行限制水流速度和分区供水与设
减压装置的措施。
电气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一栋教学楼、行政办公综合楼、宿舍楼、风雨操场以与地下室组成,上部均
为多层建筑,总建筑面积为
28825.26
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
25825.26
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
3000.0
平方米。
地下室平常为
In
类汽车库(停车数量:
67
辆)与消防水泵房等各设备用房,耐火
等级为一级。
二、设计依据
1
、相关专业供应应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
2
、建设方供应的书面要求。
3
、本工程适用的主要规范与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20
与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16-2008
50053-2013
50052-2009
50054-2011
50034-2013
50016-2014
50067-2014
50057-2010
50343-2012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其它有效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50200-94
三、设计范围
1
、照明、动力配电。
2
、防雷、接地。
3
、通信系统
4
、有线电视系统
5
、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系统
注: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组、网络、智能化系统等由甲方另行托付设计。
本初步设计仅估算电气负荷状况
四、供电系统
1
、本工程消防设备用电(消防水泵,消防排烟风机等)、消防限制室、疏散楼梯
/疏散通道的火灾应急照明等按二级消防负荷供电;值班照明、安防系统、主要通道照明、
食堂、生活泵等按二级负荷供电;其它负荷按三级负荷供电。消防设备采纳双回路供电:
一路由变配电室低压柜引至;另一路由柴油发电机房引至。
2
、地下室中的消防用电设备(包括消防泵、喷淋泵、正压与排烟风机、应急照明
等)为消防二级负荷,采纳双回路供电;生活水泵、排污泵、照明等用电均为二级负荷。
负荷估算表:
本工程设置一个变配电室,位于风雨操场一层,详细位置详见电气总平面图。
负荷计算如下:
行政办公综合楼:
70m=416
教学楼:
14019.04X40m=561
宿舍+食堂:
2806.7X100m=281
风雨操场:预留
60
设备用房:预留
20
地下室:
3000mX15m=50.0
道路照明:预留
20
其他用电:
30
22
2
2
2
1438.0,931.7(0.7,Φ=0.9)
-则暂定
1
台
135011
节能高效干式变压器为该工程供电。
3
、为确保消防与重要负荷(二级负荷)与地下车库照明与事故照明需求,在地下一层
设有自启动柴油发电机组,当市电中断时,机组应马上启动,并应在
30s
内供电。柴油
机组应能保证各消防设备、火灾应急照明(柴油发电机容量按配电变压器总容量
976.5
的
20%
估算:
195.3),
则选用
1
台
250
的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馈电
线路,两端的相序必需与原供电系统的相序一样。发电机电源与市电之间应实行防止并
列运行的措施。
4
、本工程由供电局供应一路
10
电源,以电缆直埋敷设至变配电室。
5
、本工程继电爱护原则上采纳速断、过流与零序电流爱护。操作电
源采纳
I1OV(220V)
。
I1oV
由直流屏输出。
6
、本工程在
0.4
侧采纳电容集中自动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应达到
0.9
以满
意规范要求。
五、配电系统
由低压配电室至各用电场所的配电方式依据不同状况分别采纳树干式或放射式配
电至各层配电柜与限制柜。配电柜至终端配电箱采纳放射式馈电。大楼的照明、空调负
荷采纳电缆和母线相结合以树干式配电至各负荷点。对重要负荷如消防用电设备(包括
消防泵、喷淋泵、消防电梯、正压与排烟风机、消防报警系统电源、应急照明等)、客
梯、消防监控中心、通信机房等用电均采纳双电源供电。
本工程的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干线与分支干线,采纳()电缆在防火电缆桥架内敷
设,或采纳
450/750V
导线在金属线槽内或穿焊接钢管敷设,电缆桥架在水平敷设时均
为梁底安装.配电线路暗敷时应穿管并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爱护层厚度不小于
30,
明敷时应穿有防火爱护的金属管或有防火爱护的封闭式金属线槽.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纳
专用的供电回路,其配电设备应设有明显标记。
电动机应选择合理的启动方式。限制电器采纳接触器、起动器或其他电动机专用
限制开关。起动次数较少且不作远程限制的电动机,采纳低压断路器兼作限制电器。
六照明系统
变配电室与发电机房等设备用房:照明方式为一般照明,设计照度标准值
200,
值
不大于
7;
设备房内设置火灾时接着工作的备用照明,采纳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
(蓄电池的供电时间不小于
1
小时)供发电机起动期间做过渡照明用。消防限制室:照
明方式为一般照明,设计照度标准值
300,
值不大于
9
。
办公、讲堂、会议室:照明方式为一般照明,要求二次装修时设计照度不小于
300,
值不大于
9
o
一般疏散平面区域疏散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
30
分钟,疏散照明的设计照
度不小于
0.5;
竖向疏散区域(疏散楼梯)的疏散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
30
分
钟,疏散照明的设计照度不小于
5;
人员密集流淌疏散区域与地下疏散区域的疏散照明最
少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
30
分钟,疏散照明的设计照度不小于
5;
消防限制室、 总机房、
配电室、发电站、
水泵房、风机房的备用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
180
分钟,消防限制室、总机房、
配电室、发电站、水泵房、风机房的备用照明的设计照度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楼梯间
的疏散照明就地限制,火灾时由消防限制室强制点亮。
全部的平安出口灯与疏散指示标记灯采纳四线制接线,常亮。
全部用于事故照明的光源均应能瞬间启动,其灯具(含荧光灯)与疏散指示标记灯
具均应设玻璃或其它非燃烧材料制作的爱护罩。
地下室与地上层共用楼梯的首层与地下出口处设有明显疏导标记灯以防发生火灾时
误入地下室。
荧光灯灯管为节能型
(T5)
灯管配电子镇流器,若采纳电感节能镇流器应加电容
补偿使
Φ≥0.90o
地下室车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采纳照明配电箱集中限制。
常常有人停留的场所与各值班室.功能用房的照明采纳就地设置照明开关限制。
光源: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要求确定,一般场所为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或
其他节能型灯具。光源显色指数
282,
色温应在
33006400K
之间。所选灯具的发光效率
不低于
85
值。
装饰用灯具需与装修设计与甲方商定,功能性灯具如:荧光灯、出口标记灯、疏散
指示灯类需有国家主管部门的检测报告,达到照度、显色指数等设计要求的方可投入运
用。
七、通信系统
本工程在行政办公综合楼地上一层设有弱电机房,本工程网络系统采纳光纤入户方
式,由市政引至本工程网络机房预埋设一根
7
孔梅花管预埋三家电信运营商的光纤入户,
以供用户选择。(网络系统由专业公司另行深化设计)
本工程总数初步设计为
200
对。
通信系统的接地纳入联合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
进户线应在用户配电箱内做转接点,便于系统维护、检修。
室内应采纳标准信息插接式插座,
放射式布线。
八.有线电视系统
本工程设置有线电视系统,机房设在行政办公综合楼地上一层。采纳
862
邻频传
输系统,接收并传输有线电视台所播发的电视信号。
本系统用户输出电平值为
64±4μV
o
有线电视系统的信号传输线缆,应采纳特性阻抗为
75
。的同轴电缆。
室内应采纳标准插接式电视插座。
插座多于三个时, 线宜采纳
九.建筑物防雷
本工程暂按二类防雷设计。高出屋面的金属构件均应与屋面接闪器牢靠连接,高出
屋面的非金属构件应沿其顶部四周装设接闪器,同时应与屋面的接闪器悍通。
屋面明接闪器采纳热镀锌圆钢
612,
屋面接闪器网格小于
10X1012X8M
o
屋顶明设
接闪器,暗设防雷引下线,防雷均压环,防雷接地装置,应牢靠焊成统一电气导体。接
地电阻。欧姆。
本工程竖直敷设的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且每三层与均压环相连接
一次。为防止侧击雷。
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节日彩灯、航空障碍灯与其它用电设备的线路,应实行防雷电波
侵入措施。
本工程考虑防雷击电磁脉冲。在变压器高、低压侧各相上设置避雷器。在电子信息
系统的低压配电系统中按信息系统等级采纳相应的多级电涌爱护器,同时在信号线路上
设置适配的电涌爱护器。
本工程采纳共用接地系统,设置总等电位联结,在各弱电机房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
各类接地系统(包括防雷、电力、弱电等)共用一组接地极,接地极利用大楼基础钢筋
网与桩基钢筋。总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
十.接地与平安
本工程用电设备的接地分为工作(系统)接地、爱护性接地、雷电爱护接地、防静电
接地、信息系统接地。采纳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
欧姆。
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为系统。
总等电位连接的设置:将建筑物内的爱护干线,煤气、给水总管与金属输送管道,
采温煦冷冻、冷却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等部位进行连接。
配置有信息系统设备的机房内设等电位连接网络。在装有浴缸或淋浴盆的卫生间等
潮湿场所应增设局部等电位连接。
十一、消防专篇
1
、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16-20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50116-2013)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50067-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0016-2014;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工程地下室为
In
类汽车库,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集中报警系统。本工
程消防限制室设于门卫处。
依据
16-2008
规范与
50045-95
与
50067-97
规范的规定,在下列部位设置火
灾探测器:地下停车库、变配电室与柴油发电机房、防烟楼梯间与前室与其它须要设置
火灾自动探测器的场所等。
对泵房、事故照明、电梯机房、排烟风机、消控室等消防设备均采纳两回路末端
自动切换。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回路均采纳阻燃耐火电缆在电缆井内敷设或沿防火桥架
敷设或采纳阻燃耐火导线穿焊接钢管暗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消防联动限
制线路应采纳耐火铜芯电线电缆,报警总线、消防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用等传输线路应采
纳阻燃或阻燃耐火电线电缆。
在建筑中的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变配电室、消防限制中心、泵房、地下室
停车库等处设有事故照明。在地下室停车库通道、建筑疏散梯门口上方、会所出入口、
前室出入口上方
0.1M
处和疏散走道与转角处距地
以下墙面上设有疏散诱导照明
标记,应急照明时间不少于
180
分钟。疏散通道的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低于
0.5
。
消防限制室具有如下功能:
对感烟、感温、煤气探测器的火警、故障信号进行监视;
对手动报警按钮进行监视;
对消火栓系统的监视与限制:①消火栓泵的启、停限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
②启泵按钮的位置显示;③消火栓按钮动作干脆启动消火栓泵。
对自动喷水系统的监视和限制:①监视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平安信号阀的工作
状态;②喷洒泵的启、停限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
对正压风机的监视和限制:①正压风机的启停限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②正
压送风阀的开启、状态显示。
对排烟系统的监视和限制:①排烟风机的启停限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②排
烟阀的开启、状态显示。
其他:①停止有关部位的空调送风机,动作信号显示;②防火卷帘的限制;动作
信号显示;③电梯的限制;动作信号显示;④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⑤接通火灾
应急广播;
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等消防设备的启、停,除自动限制外,设手动干脆限制。
(a)
消控室应能显示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工作状态和欠压报
警信息;
(b)
消控室应能手动限制自带电源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系统的主
电工作状态和应急状态的转换;
(C)
消防限制室应能限制全部电梯全部回降首层,非
消防电梯应开门停用,消防电梯应开门待用,并显示反馈信号与消防电梯运行时所在楼
层;
(d)
消防限制室应能显示消防电梯的故障状态和停用状态。
消防限制室应设有用于火灾报警的外线。
消防限制室内严禁穿过与消防设施无关的电气线路与管路。
系统总线上应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爱护的火灾探测器、手
动火灾报警按钮盒模块等消防设备的总数不应当超过
32
点;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
在穿越处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
任一台火灾报警限制器所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总数和
地址总数,均不应超过
3200
点,其中每一总线回路连接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
200
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
10%
的余量。
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限制设备,除应采纳联动限制方式外,还应在消防
限制室设置手动干脆限制装置。
十二、电气节能设计
变配电室尽量设在负荷中心处,变配电室内高效节能干式变压器,其接线方式采纳
D,11
接线,使变压器容量在三相不平衡负荷下得以充分利用,并用利于抑制三次谐波
电流。
地下车库采纳时间限制与集中限制。(便于管理与节能要求)
在照明节能优化设计中,采纳多项灯具较优选型与限制方式,尽可能做到节能与便
利限制相结合。
灯具均采纳高效节能荧光灯中
20.9
o
灯管选用节能
T5
型。
住宅梯间、走道照明采纳节能自熄开关,应急照明在应急时,有强制点亮措施。
对于用电量大的配电设备,加装电压、电流监测,并设置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暖通专业方案设计
一、设计依据:
1. 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整设计规范》
50019-2003
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整设计规范》
50736-2012
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0016-2014
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50067-2014
1.5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3096-82
1.6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43-2002;
1.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50189-2005
18
其它专业供应的设计资料。
二、设计范围:
地下车库平常通风系统、地下设备房平常通风系统、
三、通风系统
3.1
地下车库设置平常机械排风与消防排烟合用系统,选用消防排烟风机,排风量
按换气次数
6
次/时计算。消防排烟系统详见消防专篇通风部份。
3. 2
地下设备房设有平常机械送、排风系统,选用轴流风机;送、排风量依据各
设备房的功能按换气次数计算。
四、环保设计
4. 1
全部设备均做消声、减振、隔振处理。
4.2
全部的风机进出风管均设阻抗复合式消声器或消声弯头。
4. 3
柴油发电机房排烟由烟道引至屋顶高空排放。
五、节能设计
4.1
本工程所选用的风机为高效节能型,其性能参数在运行曲线的高效率点上。
4.2
4.3
4.4
4.5
风机等设备采纳性能良好、噪声低的产品。
通风设备安装均设减震吊架与吊钩。
、送回风管上设置消声器、消声弯头与消声静压箱。
风管上全部与一般风机连接处设衬胶帆布软管,长度
150-200
。
全部连接排烟风机处皆设不燃耐火布软管,长度
150-200
o
5. 6
柴油发电机房排烟由烟道引至屋顶高空排放。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8:04: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0498984247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