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
摘 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
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就当前小学生不良心理现
象的表现形式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意见。关键
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
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
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
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
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
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内容。
(一)认知与学习心理
一般而言认知与学习心理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环节和方法、思维
方法、社会认知。研究表明,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小学生按学习规律去学
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
注意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二)心理品质
1
一般而言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
意志、战胜挫折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
从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
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
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重头戏。
(三)人际关系
一般而言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与集
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小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
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同学存在心理障碍。从类
别上讲,心理障碍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性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表现:
第一,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
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
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
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
2
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
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
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
第三,抑郁恐慌。有些小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
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
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
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
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
第四,是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
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
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
课,打架斗狠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加强爱心教育与学生做朋友
摘 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
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就当前小学生不良心理现
象的表现形式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意见。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
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
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
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
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
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
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
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
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
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
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
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
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
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
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
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 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
4
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
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
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
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
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
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
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
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
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那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
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一个充
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 长处,继续努力,更加勤奋,力争全
面发展的上进心。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
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集体融洽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
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 增进人际交往,
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5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8:3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1743234252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