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
课 程 纲 要
【课程名称】
野孩子
【开发人员】
李 珊 深圳南山区后海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市青年岗位能手,区“百
名优秀辅导员”。
毕 青 深圳南山区后海小学教师
兰 璇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梦想课程”项目助理、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硕士生
【所需课时】
16课时/ 每课时40分钟
【适应年级】
1-5年级
【课程类型】
B1(“去哪里”模块第一阶段课程)
[在梦想课程框架中,ABC分别代表“我是谁”“去哪里”“怎么去”三个课程模块,
123分别代表1-3年级、4-6年级、7-9年级,因此B1代表“去哪里”模块中为1~3年级设
计的课程]
【课程简介】
这是一门供孩子们“撒野”的课程。这是一门为“野孩子”量身打造的课程。让孩子们
玩得开心,玩得有意义,就是我们的目标!
【背景分析】
传统应试教育下的孩子很乖很懂事,像个小大人,但仿佛总是缺少了某种灵性。我们希
望孩子做个单纯的孩子,最好做个“野孩子”!野孩子可能有点闹,可能很顽皮,可能身上
总是脏兮兮,但他们绝不是坏孩子。他们永远带着好奇心,喜欢大自然和新鲜事物,总是问
为什么,充满生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课程目标】
1. 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无论是用眼睛还是其他感官;
2.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生玩得开心。
【课程框架】
模块一 野孩子的发现
第1课时:蚯蚓的日记
第2-3课时:XX的日记
模块二 野孩子的创造
第4课时:我的玩具我作主
第5-7课时:石头蔬菜来演戏
模块三 野孩子的天地
第8-9课时:微观世界
第10课时:当我闭上眼睛
【特别说明】
本课程只提供10课时的成熟教案,留下6个课时供老师和学生自由发挥。相信你们会
发现和创造出更有趣的活动。届时请老师将活动教案、活动实录、照片等相关资源等上传至
学校博客,与大家分享。
第1课时: 蚯蚓的日记
课程名称
课题
执教教师
背景分析
野孩子
蚯蚓的日记
模块名称
课题课时
授课班级
野孩子的发现
第1课时
我们总是从人类的角度看待事物,却没有发觉换个角度来看世界也会很精
彩。《蚯蚓的日记》即是从蚯蚓的视角出发,描绘了一条小蚯蚓眼中的世界,
非常生动有趣。
·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用途;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锻炼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
《蚯蚓的日记》PPT
活动一:头脑风暴(5分钟)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知道的有关蚯蚓的事,比
如它的生活习性、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有什么
用途„„
活动二:共读绘本《蚯蚓的日记》(20分钟)
1. 让我们来看看一条小蚯蚓的日记,看看蚯蚓
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
2. 教师播放《蚯蚓的日记》PPT,结合绘本内容
补充介绍蚯蚓的生活习性等内容。
活动三:分组(15分钟)
1. 利用分组游戏将全班分为约6人的小组;
2. 布置任务:
每个小组确定一个观察对象,可以是植物,
备注
·如果孩子说得不对,先不要马
上指出,让孩子们自己在绘本里
找答案。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活动
也可以是小动物(昆虫、家禽家畜、宠物„„),·各小组观察对象尽量避免
模仿《蚯蚓的日记》,从观察对象的角度出发,制重复。
作一本简易绘本,题目即为《XX的日记》(如《小
麦的日记》、《蜘蛛的日记》),要求至少包含6--8
幅反应观察对象生活的图画,并配以适当的对话
或解释性文字。鼓励每个组员都参与绘制。
课后任务:观察
各组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观察,为下一课时的
绘本制作准备。
第2-3课时: XX的日记
课程名称
课题
执教教师
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
野孩子
XX的日记(一)
模块名称
课题课时
授课班级
野孩子的发现
第2-3课时
学生小组在上一课时已经确定了观察对象,并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了观察,
本课时就要将观察结果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制成简易绘本。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锻炼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活动
教师准备约30张A4纸,学生自备彩笔。
活动一:分组制作绘本《XX的日记》(40分钟)
1. 教师分给每个小组5张A4纸,作为绘本底板。
2. 分小组进行绘本制作,鼓励每个组员参与。
3. 绘本要求:
(1)至少包含6--8幅反应观察对象生活场景的
图画;
(2)包含封面、封底。
(3)完成后装订。
4. 课上没有完成的,利用课后时间完成,为下一
课时展示做准备。
活动二:小组展示绘本《XX的日记》(40分钟)
1. 各组展示时间为5分钟。
2. 展示结束后,各组互相进行打分评价。
备注
第4课时: 我的玩具我作主
课程名称
课题
执教教师
背景分析
野孩子
我的玩具我作主
模块名称
课题课时
授课班级
野孩子的创造
第4课时
现在的孩子们可能缺少对身边事物的细致观察,如果让学生指出身边可以
玩的东西,他们可能只会说出一些成型的玩具,如“手枪、娃娃”等。其实生
活中一块石头、一根树枝也能玩出很多花样。本课时目标就是教学生学会发现
平凡事物带来的乐趣。
·说说身边的什么物体可以拿来玩游戏,至少说出20种;
·打破学生对“玩具”的思维定势,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按时按要求完成分组任务,每个组员都承担部分任务。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活动
活动一:头脑风暴——玩具大点兵(5分钟)
1. 请同学们列举出身边什么物体可以拿来当玩
具,越多越好。
2. 引导学生说出非玩具的物体。生活中一块石
头、一根树枝也能玩出很多花样。
备注
· 教师对于任何一个答案都回
答:“太棒了,还有吗?”。
·此环节的关键概念突破点是:
突破成品玩具而提出如石头、树
如果迟迟不
枝等身边普通事物,
突破,教师可以适当介入启发。
要善于突
列举完之后适当点评:
活动二:分组活动(15分钟)
1. 利用分组游戏将全班分为约6人的小组;
2. 命题任务:各组选择下列一个命题,进行讨论。
(1)如果你有一张纸,你能怎么玩?
(2)如果你有一堆土,你能怎么玩?
(3)如果你有一盆水,你能怎么玩?
(4)如果你有一块布头,你能怎么玩?
(5)如果你有几根树枝或藤条,你能怎么玩?
(6)如果你有几块石头,你能怎么玩?
(7)如果你手头什么也没有,你能怎么玩?
活动三:展示(20分钟)
1. 各组对讨论结果进行分享,每组展示时间约为
3分钟;
2. 小组间可以互相补充。
3. 全班评出最有创意的玩法。
破习惯观念。
第5课时: 石头蔬菜来演戏(一)
课程名称
课题
执教教师
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活动
绘本《我的理想》、《一园青菜成了精》PPT
活动一:共读绘本《我的理想》、《一园青菜成了
精》(10分钟)
活动二:讨论(10分钟)
1. 这两本绘本跟普通的绘本有什么不同?
2. 你还能想出能制作绘本的材料吗?(提示:水
果、树枝、树叶、绳子、布头、塑料瓶„„)
活动三:我们的石头蔬果绘本(20分钟)
1. 教师说明:让我们也来制作自己的石头蔬果绘
备注
注:制作材料不限于石头、蔬果,
野孩子
石头蔬菜来演戏(一)
模块名称
课题课时
授课班级
野孩子的创造
第5课时
本吧!要求是每个小组编写一个小剧本,主题不
鼓励利用多种材料。
限,并搜集相应的材料,模仿《我的理想》和《一
园青菜成了精》,制作平面实物绘本。要求至少包
含6--8幕场景。
2. 重新分组,形成新的小组编排石头蔬果绘本;
3. 小组分工:编剧、材料搜集、绘本制作。
课后任务:
1. 每个小组编写一个小剧本,要求至少包含6--8
幕场景;
2. 根据剧本的角色设置、故事场景搜集需要的材
料,不限于石头、蔬果,鼓励利用多种材料。
第6课时:石头蔬菜来演戏(二)
课程名称
课题
执教教师
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各组已编写好剧本,并搜集了所需的绘本制作材料。
·教师提供水彩笔或颜料。
·教师准备数码相机。
教学活动
活动一:加工材料(10分钟)
各组根据需要,对搜集来的材料进行加工,
如画上人物五官等,为绘本制作做准备。
备注
野孩子
石头蔬菜来演戏(二)
模块名称
课题课时
授课班级
野孩子的创造
第6课时
活动二:绘本制作(30分钟)
各组根据剧本,在一张A4纸上逐幅呈现绘本
注:最好在对每幅场景标好序
场景,利用材料摆好造型,摆好后就通知老师用
数码相机拍下。老师拍好这一幅场景后,可接着
制作下一幅,依此类推。
课后任务:
教师将拍好的所有小组的场景照片进行整理
并制作成绘本PPT。如果学生会制作PPT的话,
就让学生自己制作。
号,便于后期制作。
第7课时:石头蔬菜来演戏(三)
课程名称
课题
执教教师
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活动
教师将拍好的所有小组的场景照片进行整理并制作成绘本PPT。
活动:各组展示实物绘本PPT
1. 各组展示时间为5分钟。
2. 展示结束后,各组互相进行打分评价。
备注
野孩子
石头蔬菜来演戏(三)
模块名称
课题课时
授课班级
野孩子的创造
第7课时
第8-9课时:微观世界
课程名称
课题
执教教师
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活动
纪录片《微观世界》
活动一:播放纪录片《微观世界》(73分钟)
内容简介:
这张描绘昆虫世界的DVD没有故事情
节,没有字幕,也没有解说,全靠画面本身来
诠释。小小的昆虫,经过放大的镜头重现在屏
幕上,原来竟是那么宏大,那么神奇,那么幽
默。这要感谢本片的开发和拍摄者,是他们用
了十几年时间,花费了大量精力和经费,日积
月累、精雕细刻才把这部影片奉献出来。草原
昆虫在他们的镜头下,逐一"粉墨登场"。从蜜
蜘蛛吐丝缠裹猎物、蜗牛互相拥抱、孑孓变蚊
虫飞出水面等场面,都十分细致生动地被捕捉
下来。通过这些精彩的画面,展示出大自然造
物主的无穷奥妙。这部影碟不但具有迷人的观
赏价值,也具有教学科研价值。
活动二:我们的微观之旅(20分钟)
1. 全班来到校园中,时间允许的话,甚至可以
到野外。
2. 每个同学选择一个有植物和昆虫的区域,如
花坛、小树林,划定一个直径不超过1米的
观察区域。蹲下来,眼睛与地面的距离不要
超过10厘米,开始观察这个区域里里的植物
和昆虫。
3. 可以问一些问题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你现在
是在哪个国家?你的近邻是谁?你们友好
吗?他们工作辛勤吗?那只蜘蛛想要干嘛?
是要吃掉你,还是带你去兜风?当绿色金属
光泽的甲虫会是什么滋味?他怎么打发日子
呢?
4. 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让孩子凭借记忆画出
备注
野孩子
野外游戏(一)
模块名称
课题课时
授课班级
野孩子的天地
第8-9课时
·注:野外活动注意安全,
必须有老师陪同。
蜂采花、蚂蚁搬家、甲虫大战、蝴蝶钻出蛹壳、
观察区域里的景象。
第10课时:当我闭上眼睛
课程名称
课题
执教教师
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活动
野孩子
当我闭上眼睛
模块名称
课题课时
授课班级
野孩子的天地
第10课时
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依赖和相信自己的眼睛,却忽视了其他的感觉器官。
今天就让我们的眼睛放一次假,看看会有什么惊喜和发现。
·学生用多种途径感知身边的世界。
活动一:当我闭上眼睛(20分钟)
全班来到校园中或野外,每个人选择一个平
备注
时很熟悉的区域,如小树林里、操场边、水池
边„„活动区域直径不要超过2米。闭上眼睛,·注:野外活动注意安全,
尝试用其他的感官来感知这片区域,可以用手摸,必须有老师陪同。
用耳朵听,用鼻子闻,就是不能用眼睛看。
活动二:总结分享(20分钟)
每个人说说不用眼睛看的世界与平时有什么
不一样,有什么新发现?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7:14: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2556644256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