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小论文

更新时间:2025-05-04 21:59:34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26日发(作者:栋友菱)

小学语文教育小论文

小学的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方面规范化、多样化

的训练,使得学生识字能力与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下面是店铺给大家

推荐的小学语文教育小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语文教育小论文篇一

《浅析小学语文教育》

【摘要】小学的语文课程对开发、培养少年儿童智力具有重要的

意义,它有效的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更加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

个人如果仅仅局限于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就如同一只井底之蛙,你说

天比井大,这超越了他的思维理解能力,他就不能明白了。同样的,

知识的获取,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亲身所见的范围,因为,这个范围

是有限的。知识虽然产生于实践,但掌握知识不仅仅只依靠实践。通

过亲身实践掌握的知识具有真实性,但如果局限于亲身实践就会束缚

甚至制约知识范围的拓展,同时也会制约知识质量的提高。但当一个

人借助文字进行阅读之后,那么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引言

小学的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方面规范化、多样化

的训练,使得学生识字能力与阅读能力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实践表

明,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如果以语文实践为重点,不但可以顺利完

成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教学任务,还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方

位发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思想教育情境

情境是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的有机结合,是情与境的和谐统一。

在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又要

注意有意识地创造思想教育的环境。

1.精心设计提问,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科学得体的课堂提

问是一个重要手段。要使课堂提问达到预期目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在设计提问时,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想教育内容。设计课堂提

问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所描写的事物和交

待的事件都是循序渐进、一步步展开的,都具有特定的思想内容。因

此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明确所提问的目的,体现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一环紧扣一环,环环有所侧重。二是课堂提问要体现启发性。教材中

的思想教育因素一般都隐藏在课文内容之中,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

题要科学合理、难易得当,把学生的思想感情启发出来。同时,教师

提问的口气要热情,态度要和蔼,取消师生间的界限,使语言交际渠

道畅通,为激发学生情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气氛。三是注意提问

效果。提问是为了激发学生思想感情,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

提问后教师不要急于作结论,要让学生的思想得以充分流露,通过分

析对比,得出正确的思想认识。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

设计了这样的提问:(1)看一看邱少云在山沟里是怎样潜伏的?周围情况

怎样?(2)想一想邱少云为什么能隐蔽的那么好?(3)看烈火在他身上烧了

多长时间?(4)想一想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他为什么能一动不动?(5)谈谈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提出问题之后,同学们各抒己见,决心学习邱

少云不惜牺牲,严守纪律的精神。

2.合理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情感引入意境

渲染课堂气氛是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

果。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一课时,我在课前让学生人人制作一朵

小白花,上课时佩戴在胸前,并在教室正面墙上挂上周围镶绕黑纱的

周遗像,造成一个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幻灯片投

影出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为周送行的感人画面,并配有低沉的哀乐,

进而形成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气氛。当讲到“一群泪流满面的红领巾,

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一段时,学生们已是泪流满面,泣

不成声。我在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时,有几个同学眼含热泪激动地站

起,手举小白花,高声喊道:“敬爱的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适宜

的课堂气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缅怀周,学习周模范事

迹和伟大革命精神的思想感情得以充分激发。

3.指导学生观察画面,让其感情自然流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彩色画图(看图学文)和插图,教师可引导

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这些画图,并加上表情描绘,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美

好的画面之中。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按照顺序

仔细观察了由水构成的美丽、清新的画面,并配以表情朗读,使学生

萌发出桂林山水美不胜收之感,热爱大自然之心油然而生。有一位同

学不禁发出“啊,美丽的桂林山水!”的感叹,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情感得以自然流露。

二、探索灵活多样的思想教育形式

语文教材中有反映自然事物与自然美景的内容;有反映人们在长期

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相互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构成的社会现实;有令

人崇敬、赞叹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等等。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教师

要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激发

学生的情感。

1.正序教学,发展感情

对于教材中描写自然美的课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运用正序式教

学,按作者的观察顺序或游览顺序,让学生随作者的所见新闻观赏祖

国的大好河山。如在教学《林海》一课时,由于作者是亲眼看到大兴

安岭的一草一木,所以全文围绕大兴安岭展开叙述,即写了大兴安岭

的岭———岭上的林———林里的花,又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它对祖

国的建设的作用。我在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大兴安岭景物时,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作

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作者看到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

广厦良材,甚至桌椅,越看越爱大兴安岭,觉得它美得并不空洞,从

内心感到“亲切、舒服”。进而作者看到林场人们在劳动、科研、歌

唱,看到人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深远意义,

所以更加感到“亲切、舒服”。然后,我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使学生和作者的感情沟通起来,和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2.变序教学,深化感情

教材中有的课文内容叙述的比较直观、平淡,表面看来没有跌宕

动人的情节,但在平淡之中隐藏着较为深刻的思想感情。教学这类课

文时,教师采用变序教学,能变平淡为曲折有味,能促使学生积极思

维,并能深化思想教育的效果。如《一夜的工作》在文字上是浅显易

懂的,但正是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表现了周平易近人、辛勤工作的

伟大革命精神。如果教师按平直叙述的顺序去分析,学生深刻理解课

文的思想感情就比较困难。若有安排、有计划地改变文中的叙述,从

导读中心句入手,扣住题目,抓住“劳苦”和“简朴”两个中心词,

有选择地阅读课文,让学生找出作者写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方面,

即审阅“一叠一尺来厚的文件”,在审阅时“他一句一句审阅,看完

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

一边看一边想”;彻夜工作后,只喝了一杯茶,吃了“可能数得清颗数”

的花生米。这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步步深入的教学方法,能够使

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而且会感受到周鞠躬尽瘁的崇高形象,

为国为民竭尽全力的伟大品格,学生自然会产生对周的爱戴、敬仰之

情。

3.运用对比,领会感情

对一些相对或相关的场面、人物进行对比,可使事物更加清晰,

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学生也在对比中获取了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的感

人力量,从中领会到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

可进行三个对比:(1)将富人的阔绰和小女孩的穷苦进行一系列的对

比;(2)将小女孩悲惨处境的现实与她在火光中产生的美丽幻觉对比;(3)

将小女孩所幻想得到的东西与现在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相对比。由这

些强烈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认识到了资本主义

制度的腐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进而使他们感到了现在生活的幸

福和学习的安逸,增强了努力学习的自觉性。没有思想教育的语言文

学训练是片面的,脱离语言文字训练的思想教育更是无稽之谈。因此,

教师要把思想教育融进语言文字训练之中,使“文”与“道”同步进

行,以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各学科教学的基础课程,学校以及教师都

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并且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

能够在小学阶段就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为他们的未来,为能

够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光华.浅谈小学语文教育,2006

[2]胡凯.语文教学的方法,2009


本文发布于:2024-09-26 13:12: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3275764259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教育   教学   思想   语文   小学   作者   能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