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统整下的项目式学习设计难点及策略
作者:***
来源:《小学科学》2022年第07期
随着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人类已经越来越多地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科学技
术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每一位公民应该具有高质量
的科学素养,为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建设创新型国家打好基础。小学科学课作为一门基础性课
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大概念最开始提出是在教学层面,强调教师要为学生的理解而教,后来大概念在课程领域
也有了正式研究。大概念既有“概念”的含义,同时又包含“大”的层面,大概念既包含“学科内
概念”,又包含“共通概念”。小学科学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以“18个大概念”的形式存在。大
概念的提出,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大概念统整下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的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更高要求。面对现实的窘境,学者提出
“项目式学习”的思想,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
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专家思维。“项目式学习”是专家思维的典型特征,专家的思维可以通过
项目式学习来组织,反映了专家对学科的理解深度。项目式学习是知识背后的知识,表现出中
心性、网络状、可持久和可迁移等特点,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本质理解,形成学科观念,促进
学生产生知识联结,发展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建构与自我进化,指向终身素养的养成。项
目式学习有很多策略,夏雪梅博士在《项目式学习的实施》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教师尝试基于大概念实施项目式学习活动,但是仍然存在以下教学问题。
(一)重视大概念知识灌输,忽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由于课时数的不足,或教师教学理念的欠缺,主要以灌输知识、应付考试为目
标,常常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无法完成具体概念—核心概念—大概念的贯通,发展趋
于一体化,不全面。
(二)重视教学流程,忽略培养学生思维
教师依照严密的学科逻辑编排、施教,使知识缺乏情境性,甚至部分学校因条件限制,不
能给所有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往往会通过图片或者视频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导致學生无法
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真实的生活之中。在结果展示时,教师通常省略评价与知识
迁移的过程。
(三)重视单学科发展,忽略学科整合
教师自身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其无法将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整合,实现跨学科学习,导致
学生无法将学科间的内容进行联系迁移,无法获得对世界的整体性认知。
这样的教学无疑是缺乏深度的,无法完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为了更好地解决该问
题,基于项目式活动的开展,对小学科学课项目式学习进行反思,梳理出在“大概念”统整下项
目式活动实施的一些难点和对应策略。
二、大概念统整下的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的难点和策略
难点一:驱动问题的设计
在项目式活动中,驱动性问题是开展学习的核心要素,具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贯穿整个
项目、持续推动学习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驱动性问题的认识经常有偏
差,造成项目式学习综合实践化、学生持续探究能力的不足,无法形成大概念的意识。给学生
定位“做事”的角色,为学生创设学习场景,也就是在真实的场景中赋予学生一定的身份,学生
活动的参与性更高,获得的能力也更强。基于此思考,本研究提供以下两大策略帮助设计者更
好地进行驱动事项的设计。
策略一:赋予学生专业人才角色。
如果你是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你将怎样做?在设计科学相关的驱动性问题时,学生可以
化身为小小营养师、小小医生、小小工程师。
案例1——
大概念: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
的活动。
活动背景:在小学阶段,有很多学科内容涉及观察动物,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
元“动物的一生”,学生通过传统的学习方式养育蚕宝宝,并观察蚕宝宝的变化,了解蚕的一
生。学生不具备养殖条件,不少学生最终无法进行观察。
驱动性问题:今天,学校校长请大家作为项目工程师,一起来解决下面问题:小王在养殖
蚕宝宝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无固定饲养场地、蚕宝宝生存条件不佳。在学习完本单
元后,他对于研究动物的兴趣浓厚,仍有继续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兴趣,如何提供更好的学
习场景?我校地处市区,无观察各类动物的便利条件,若能建造一个动物未来社区,形成一个
一个学习场景,则是为学校的师生做了一个巨大的贡献。
案例2——
大概念: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活动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然而却有越来越
多的人得了糖尿病。
驱动性问题: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却有更多的人得了这种所谓的“富贵病”。请小组内成员
讨论分工:选出小小医生、小小营养师、小小宣传员,在家庭内进行调查,调查家庭成员中是
否有人有这类疾病,他们平时有何饮食习惯。营养师要合理搭配一周的食谱,并对健康膳食、
适当运动等生活习惯进行宣传。
策略二:非真实情境创设。
学习场景对于学生项目式学习的推进有重要作用,但是学习场景并非都要求真实情境,只
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就有意义。
案例3——
大概念:动植物之间、动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活动背景:该项目来源于温州市广场路小学。项目最早萌芽于乡村,借助于双潮小学的自
然条件和资源,让学生通过探索真实世界的问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驱动性问题:自由阅读《人鸦》。这是一个幻想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瑞夏德和乌鸦朗多尔
夫互换了身份,他们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世界。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小男孩,你愿意和乌鸦互换
身份吗?
难点二:高阶思维的引导。
高阶思维源自布鲁纳提出的高阶思维: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高阶学习教学模式是项
目式学习的主要特征,高阶思维是否形成,体现在学习者的问题求解能力、决策能力、批判性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目前有许多项目式活动的设计为了降低难度或流于形式,导致
教师提供的支架过于浮于表面,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同隔靴搔痒。
策略一:项目式活动问题设置具有挑战性。
简单的低阶问题不能促进思维者的高阶发展,真实生活当中往往存在许多有争议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路径不确定,解决方法也不唯一。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发展了学生的思
维。
策略二:高阶认知工具搭建有策略。
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如,调查采访、头脑风
暴、设计方案、制作模型、产品发布。这些方式中渗透了多种认知工具,每一种工具既包含了
高阶思维,又包含了低阶思维(见下表)。学习工具的搭建使学生的思维由低阶逐步升级为高
阶,达到了深度学习的效果。
[学习方式 认知工具 调查采访,聚焦问题 “SWOT”分析工具 头脑风暴,共商共量 波特五
力分析 设计方案,优化实施 六顶思考帽 制作模型,躬身力行 “SMART”原则 产品发布,分享
改进 360度评估 ]
案例4——
《校园动物未来社区》项目式学习片段(调查采访)
师:你们知道二年级的弟弟妹妹对哪些动物感兴趣吗?
生:可以猜猜,但是不太确定。
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知道低年级的学弟学妹都喜欢什么小动物?
生:可以制作调查问卷。
师:能具体说说你的操作方法吗?
生:调查问卷内容:你感兴趣的小动物有哪些?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小动物?你喜欢的小动
物适合在学校饲养吗?学校里有小动物生存需要的水源、食物、光照、巢穴、活动场所吗?在
校园里,你见过哪些小动物?你愿意让动物在学校生活吗?引进小动物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好
处吗?
难点三:项目评价环节
评价设计是项目式活动实施的关键环节。系统多元的评价方式,既是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
学习效果的检验策略,又能激励学生产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
程,增强自信心,形成合作精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不足,评价环节易被压缩,
或者重视终结性评价,淡化过程性评价,评价方式单一化。若评价过程得到充分展现,如,在
自评的基础上结合他评,学生在展示成果的时候,教师紧紧围绕“大概念的建构与驱动事项的
解决”对学生进行追问,而不随意提问。另外,教师要针对提问人数少或提问质量不佳的情况
提前做出应对方案——提前准备好问题清单,发放给学习者,以供参考。
策略一:过程性评价——关注项目梳理。
由于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中往往会出现教师无法预设
的问题,这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导致成果展示这一环节被压缩,学生只能匆匆展示自己的
项目成果,简要介绍自己作品的理念,无法经历个体建构大概念的过程。教师应控制每一环节
的学习时间,重视评价和研讨的过程,让学生将自己在项目式活动中得到的一些启示充分分
享。为了更好地分享,使分享的内容更有深度,有必要适时让学生分享过程中的成果,梳理复
盘,为项目高质量实施奠基。下表是学生梳理的龙舟STEAM项目清单:
策略二:终结性评价——注重现场追问。
现场追问可以由教师或者学生,甚至是现场的参观者进行。一方面追问可以开拓学习者的
思路,另外一方面也倒逼学生做好准备,对自己搭建的过程和项目的过程进行梳理。如,课前
学生提早列出问题清单、制定评价标准、厘清设计意图和理念,课上将会形成更浓厚的讨论和
追问氛围。下面是在试教《动物未来社区》时,为学生提前列好的问题清单。
三、结语
大概念的发展使大概念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挖掘大概念的含义,设计
核心内容,使大概念得以外显;设计核心目标,从一个项目式大概念出发,设计驱动项目,进
而发展大概念;设计学习活动,再评价大概念,是大概念下统整的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模
式。在对这种模式的探索中,也遇到了项目设计的难点,如,项目驱动问题的设计、项目实施
中高阶思维的引导以及如何对项目进行评价。笔者对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小
学科学项目式实施的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思考,比如,如何控制项目式活动的时
长?如何为学生提供知识的脚手架?如何提升教师的项目式教学能力?我们对小学科学项目式
活動的实施策略掌握得还远远不够,仍需长时间探索与实践。
本文发布于:2024-09-27 05:05: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3847144261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