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
会
SOCIETY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全国文明校园”瓦市小学与她的三任校长
文 / 沈绍真
2017
誉的学校。
年11月底,北京传来喜
讯:温州市瓦市小学荣
面对殊荣,现任校长吴孔裕的感言精
到而准确:这是社会各界对瓦市小学一百
多年办学历史的肯定和认可,也是历任校
长和全体老师共同进行文明创建的结果。
在温州受家长推崇的知名学校还有很
多,为什么唯独瓦小获此殊荣?
笔者认为,要回答“何以唯独瓦小”,
必须追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虞银良、
杨素琴、吴孔裕等三任校长的办学理念与
教育实践。因为,成功从来都不是随随便
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这是温州各级各类学校中唯一获此荣
川流激石 ——种树拥书
6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徐定超书联当年的校门
便就可获得的,特别是一所学校,必须要
有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有办学理念
的凝聚提升。
瓦市小学由徐定超、胡德淑夫妇创办。
徐定超是温州清末民初进步知识分子的代
表。1912年,他与夫人胡德淑在瓦市殿巷
创办了温州第一所女子学馆,由胡德淑出
任校长,这便是今天瓦市小学前身。
今天,瓦小校园里有一棵已有数百年
树龄的榕抱樟,郁郁葱葱,树冠如盖。在
榕抱樟的荫庇下,百年来考古学家夏鼐,
中科院院士戴金星、陈式钢,美国工程协
会院士蔡亦刚,著名作家叶永烈、戈悟觉,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诸宸,著名舞蹈家山
翀
,
巴西华侨实业家林训明等杰出人士都曾在
这里受过启蒙教育。
今天,这棵体现文脉传统的榕抱樟,
已是瓦小新一代办学者与所有师生的“精
神图腾”。现任校长吴孔裕提出了“为独
特的自己奠基”的办学理念;他的前任杨
素琴以榕抱樟的团队精神,推进创新教育
打造“瓦小模式”;而虞银良带给我们的
温暖记忆,则是《温州日报》(1994年
11月11日)那篇以“校园里的另一棵大树”
为题,介绍老校长感人事迹的人物通讯。
他不仅会干,还善于总结思考提升,曾发
表《思想品德课情感教学探索》等10多
篇论文。
校长以身作则,教职工
勠
力同心。瓦
小的教学质量、校园文明建设自然成绩卓
著,各项工作走在前头。1997、1998和
2000年,温州高考的文理科状元中,有3
人都曾是瓦小学生。虞银良本人也得到社
会认可:除了担任鹿城区人大代表,市八、
九届人大代表,还曾获省优秀教师、省先
进教育工作者、省师德楷模等荣誉称号,
2002年还被评为温州市优秀小学校长(小
教界仅一人)。
虞银良被称为“校园里的另一棵大树”
乃实至名归,瓦小创建“全国文明校园”
之路,也正是虞任校长的上世纪80年代
开启的。
虞银良回忆,1986年2月新学期开始,
校领导班子就向全校师生提出了“创建文
明学校”口号,强调学生品德教育,注重
65
虞银良:“校园里的另一棵大树”
虞银良,现年76岁,一位在瓦小深
耕17年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自1985年起
直至2002年退休,一直是瓦小校长。此
前他经历是,1963年温州师范毕业,走上
教师岗位后,曾在多所小学任教,担任校
长。
虞银良任校长从教几十年,从来没有
早上7点后才到校的,到了学校就拿起扫
把扫地。他爱学校,更爱学生,在火一般
工作热情驱使下,他甚至在正月初一也做
过家访。他是行政领导,每学期听课还都
在100节以上,还一直兼任思品课教师。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04 /
社
会
SOCIETY
虞银良校长(中)向学生颁发芝苑奖学金(以巴西黄豆大王、校友、林训明先生母亲名字命名)
陈式刚院士返回瓦市小学(右一为杨素琴校长)
吴孔裕校长(左一)陪同诸宸(左二)参观校史馆
6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文明校园建设。接下来的几年,他们又抓了“从
爱出发”的师生文明校园活动,提倡爱父母、
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爱学习、爱劳动,
爱祖国……
虞银良总结说,文明校园建设的关键,在
于“明确、坚持、规范、创新”这八个字。“明确”,
就是全校领导教师都要明确一个思想——要把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文明建设的主线,作为
学校德育工作的纲。 “坚持”就是要心无旁骛,
把文明校园建设转化为孩子们易于接受的具体
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贯穿于少先队活动中;
“规范”就是一切活动都要一丝不苟;“创新”
就是不断推陈出新,每年都要有新形式新内容
新举措。这是瓦小文明建设几十年常盛不衰和
卓有成效的根本所在。
杨素琴:承上启下的出色答卷
1999年春,杨素琴调任瓦市小学副校长,
之前她是温州另一所百年名校——广场路小学
教导主任。
杨素琴是个说话频率快,处事利索的知识
女性。她是乐清北白象人,以优异成绩在平阳
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柳市小学。怀惴梦想的
她,在教师、班主任、大队辅导员的不同岗位
上,屡屡获奖,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县级教坛
新秀。
1988年调到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后,又成为
鹿城区教坛新秀,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党
员、浙江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其间,破格晋
升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1999年3月,她
到瓦市小学担任负责教学与教科研的副校长。
杨素琴说,她是抱着来学习的心态上任的。
那时她与虞校长坐一个办公室,就处处留意虞
校长的言谈举止,她以女性特有的细心,看他
怎么与教师谈话,怎么处理校务,怎么接待家
长,还一一记在本子上,事事时时处处,用心
揣摩,认真学习。
2001年,34岁的杨素琴接任瓦小校长。
2007年,瓦小由单一校区扩大为两个校区,
2009年实行集团化办学后,又成为有四个
校区的瓦小大家庭。
规模的扩大,带给她的不只是从单一
校区到四校区管理模式的转换,她面临更
主要的课题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
型的新形势下,她该如何接棒虞银良,才
能使瓦小续写辉煌,更上一层楼?
杨素琴接任校长后,瓦小先于全市其
他小学开展了创新教育探索,2001年她们
在景山宾馆召开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动员大会。在经历了全方位创新教育的尝
试和摸索后,形成了“以科研兴师为切入
点,整体推进教育创新”的办学新思路。
2003 年,她们在创新教育方面的探
索和实践,荣获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
果一等奖,并被省教科院命名为“瓦小模
式”。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卓著。杨素琴对
提升师资素质十分用心,在虞校长在任时
开展的教师“滚雪球”传帮带活动基础
上,她注入了新内容,开展专家引领、师
徒结对、同伴互助等多种形式全员学历培
训……这些投入的成效是显著与多方面
的。至2010年,瓦小共有15人成为“小
中高” (即小学教师获得中学高级教师
职称)。
2012年8月,在杨素琴任瓦小校长
11年后,瓦小又推出另一重量级教科研
成果——28万字的《创新教育——学校
内涵发展探索》。杨素琴在《后记》中记
述了其中的艰辛。
业绩显著,治校有方,杨素琴个人也
获得诸多荣誉:2004年是浙江省科研型
校长、温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2007年
成为鹿城区首位“温州市名校长”;2011
年为浙江省少先队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
获浙派名校长、温州市三八红旗手……
2014年,杨素琴调离工作了13年半
的瓦小,重回广场路小学,任校长和党总
支书记至今。
2014年9月,原籍平阳的吴孔裕出
任瓦小校长,时年41岁。吴孔裕是浙江
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省教
科研先进个人、省首批名师培养对象。而
最让人心生敬意的,是他一路励志,从山
村教师到名校校长的人生历程。
吴孔裕是地道的山村男童,但他的家
族很有文化知识底蕴。祖父吴人
鑑
曾在温
州中学任数学老师,外公也曾是乡村学校
校长,外婆、两位舅舅、舅妈也都是老师,
堪称教育世家。吴孔裕从小就有个梦想:
要像长辈那样,当一名被人尊敬的好老师。
吴孔裕初三毕业填报志愿时,毫不犹
豫填了平阳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水头
镇新联小学。在这所完小他遇到了第一位
导师——教导主任王松茂。刚开始,他不
知道怎么教书。就请王老师把外出听课的
录音带回来,十几个磁带,不知听了多少
遍。那个时期他几乎每天都是听着录音入
睡的。
若干年后,吴孔裕成为教坛新秀、特
旅巴西华侨、校友林训明与瓦小学生在一起
吴孔裕:“为独特的自己奠基”
级教师,在总结成长历程时,他说自己靠
的就是“用爱启航”——爱每一位学生。
后来他调到水头镇一小,那时水头一
小教研氛围非常好,教师们上班谈课堂,
下班谈教学,人人争着去听课,个个争着
上公开课。三年后,他成为温州市教坛新
秀;又过了三年,评为省教坛新秀,此后
出了多本教学理论专集。
语文教学上的造诣,使年轻有为的吴
孔裕声名远播。2002年,他调到温州广场
路小学。2005年,省特级教师评选,他成
为最年轻的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那年他
34岁。
之后,他曾任广场路小学任教导主任,
鹿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鹿城实验小学副
校长……吴孔裕说,这一路走来,每个岗
位对他来讲都是陌生的;但每个岗位,他
都想留下自己的思考与足迹。
2014年9月,他调任瓦市小学校长。
吴孔裕深知,身为瓦小集团校长,无论是
国家赋予学校的使命,社会对优质教育的
更高期待,还是百年瓦小自身发展的需要,
都要求他能有新的、不负厚望重托的新举
6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04 /
社
会
SOCIETY
/
秋日的校史馆与榕抱樟
措、新作为。
盘桓在校园的“榕抱樟”下,一个体
现时代精神的办学理念在他脑海里跃然而
出:“为独特的自己奠基”,他要让瓦小
的孩子们都成为“独特的自己”!
这一办学理念的理论基础,是综合了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孔子的“因
材施教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
论”。吴孔裕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
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人
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和智能优势,教育就
要根据儿童各自的智能特长,在他的最近
发展区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孩子们更好
地成长。
那么,如何使瓦小学生成为“独特的
自己”呢?吴孔裕带领他的瓦小团队,经
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
68
的教育教学体系。
一是明确育人目标,奠定成才根基。
“有毅力、善融合、敢创新”是一个人成
才并能否立足社会的根本,为培养有家国
情怀、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瓦小提出
“毅·融·新”的育人目标,这是孩子成
长的根基,称为“根课程”。
二是建立“榕抱樟”课程体系,以使
枝繁叶茂。“榕抱樟”课程体系分“樟课
程”和“榕课程”两大部分,包括品德与
社会、语言与人文、思维与科学、运动与
健康、艺术与生活五大领域。
三是精耕细作,打造精品课程。依靠
雄厚的师资力量,精耕细作以上“榕抱樟”
课程。目前《儿童哲学》《营养与健康》
《国际象棋》等校本课程已获得省、市精
品课程一等奖,《儿童哲学》还是鹿城区
六大品牌项目之一。
在此同时,他们推出一系列考评考核
标准、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以推进瓦小
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的实现。
近三年来,温州及省内外教育主管部
门及教育界同行纷纷前来瓦小,考察他们
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瓦小“为独特的自
己奠基”的办学理念,和“毅·融·新”
的育人目标得到高度评介。
2017年11月底,瓦市小学荣获首届
“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谈到今后的目标,
吴孔裕表示,瓦小要努力成为温州市、浙
江省、乃至全国的品牌学校,实现学校再
一次腾飞,为温州、为国家培养更多有家
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4-09-27 05:59: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3879624261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