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探索
编者按:课程改革已历时十年,目前正进入“反思和完善”的阶段。自课改以来,河北省沧州市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倡导着“享受语文”的理
念,遵循着“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生活化”的道路,在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课改成果。前不久,沧州市教育
局教科所和沧州市小语会对他们的课改进行了调查总结。为了推广他们的优秀成果,并引发读者对课改中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深入
思考,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分“教育教学思想篇…‘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篇”“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篇”“校园文化建设篇”四部分,对他们的
实验情况进行连载,敬请关注。
回酋溧改十年路展望未来一片天
——
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隋况调查总结
(教育教学思想篇)
张东兴
(沧州市教育局教科所,河北沧州061001)
摘要: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基于“享受语文”的理想,践行“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基本理念,
逐步树立了“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的教育观,“‘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和“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的教学
观,“‘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用教材教教材”’的教材观,但是还存在着教学中新理念“知、行脱节”,学生主体地
位落实不到位、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材观尚未形成的问题。
关键词:沧州市;小语课改;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规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9—01 OX(201 1)09—0021—0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在义务教育起始
教师名单等基本情况,年级数、班级数、学生数等学生基本
年级使用新教材算起,已经进行了l0年,正在步入课改的
情况,使用的语文课标教材版本等)。
“反思和完善”阶段。报刊上,网络论坛中,关于新课改“成”
(2)回顾并总结课改以来学校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方
与“败”的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简单地以“成”或
面取得的主要成果。
“败”来评说这十年的新课改,难免失之简单、偏颇。倒不如 (3)介绍学校具有创新和推广意义的校本研修特色活动。
用事实说话,做些实实在在的调查与分析,给昨天“一个客
(4)介绍学校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
观公正的说法”,也为明天“寻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5)介绍学校在构建班级和校园文化方面的好的做法。
沧州市教科所、沧州市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于
(6)提出学校在语文教育教学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
2010年,对70所学校进行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情况
题和困难,对各级教研部门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城镇学校33所(占47%)、农村学校
(7)提出学校在“会员学校合作论坛活动”中进行展示
37所(占53%)。调查工作一是进行调查问卷,二是举办沧
的意愿。
州市小语会会员学校合作论坛活动。调查过程是: 参与调查的学校组织由学校领导和学科教师参加的
1.以沧州市教科所和沧州市小语会的名义向有关学
专题校本研修活动,依据调查的项目进行研讨,在充分讨
校发出《公开信》和《调查问卷》,明确调查的目的:总结、交
论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填写《调查问卷》。
流和推广各会员学校语文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
2.举办沧州市小语会会员学校合作论坛活动。在充分
研究和解决学校在语文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探求城
尊重会员学校意愿的基础上,34所学校的120多位教师
市、农村学校语文教育的均衡发展之路,学校、教师、学生
进行了课改成果展示,内容涉及:
的科学发展之路,全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高效、优质与
(1)阅读链接课例观摩及校际联合课例研讨。
创新之路。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2)习作评改课及即时性课例研讨。
(1)学校的基本J睛况(学校名称,教师人数、学历、骨干 (3)单元综合学习课及课题组成员进行主题课例研讨。
fj
:
珂 熬盔塞送墨堑窒
l EducationaI Practice and Research
(4)文本解读专题研讨及集体备课。
共同生活、共同提高的生命历程。
(5)特色校本研修活动展示。
(3)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从来就应该是平等的,任何一
(6)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
方的存在与发展都不应该被忽视。
(7)校本课程教材开发成果展示。
(4)教育的责任是传承和创新。教育传承的应该是人
(8)现场开设“基层之声”专栏,在与会人员以县区为
类社会发展的优秀成果,创新则是追求美好生活前景的意
单位讨论的基础上汇总出语文课改中的主要困惑。
识和能力。
如果说《调查问卷》是“听其言”,倾听基层说了些什
(5)教育应该对昨天(历史)充满敬畏(含反思),对明
么,论坛活动则是“观其行”,看看基层做了些什么;如果说
天(未来)充满期待(应向善)。
成果的展示和推广是在用事实印证昨天的成功,问题的查
在沧州市小学语文界,这样的“教育观”被越来越多的
摆和聚焦又是在探寻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说,两者互为
人接受和乐道,“沧州语文人”被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
印证。
当成自己引以为荣的称号;“享受语文每一天”也逐渐成为
另外,笔者作为教研员,既是市域新一轮课改的积极推
更多小学语文教师的美好追求;“共享语文每一天”成为了
动者,也是课改的努力实践者和见证者,曾多次参加了省、
小学语文教师的公用博客;沧州市小语会也成了语文教师
市对基层县域和学校的教学评估工作,对一些教育教学现
们的精神家园。
象也进行过大量的观察、积累、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对此次
当然,作为一种区域性的课题研究成果和课题主持人
调查做出科学、客观的结论,尊重课改以来人们所付出的努
的个人观点,其影响力和认同度是有限的。它作为一种理
力,客观准确地反映存在问题。
念,一种思想,要被更多的人接纳,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
下面是在教育教学思想方面得出的调查结论。
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
、
教育观: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对
二、课程观: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已经渗透到日常的教
“教育本质”问题的思考相对少一些
育教学行为中,但是“知”与“行”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
因为人们的关注点在于“新课程改革”,所以人们更多
从调查的情况看,很多的基层教师对以《语文课程标
地把目光集中到课程、目标、教材、教法等方面,对于更高 准》(实验稿)为主要内容的新课程的理论已经日渐熟悉,
层次的“教育的本质”等问题的思考就少一些。而且这些问
尤其是对“三维目标”的了解,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题也往往不是基层教师的能力所及,人们普遍接受的或是
方式的认同,对全国各地名家、名师课改理论和实践的基
耳濡目染的就是“素质教育”的思想。人们传统思想中的 本了解,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对新课程标准实验
“教育”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教化”、“教诲99、66教导”、
教材的把握等,而且很多的学校和教师都在这个方面显示
“教训”,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居高临下地在实施“教 出了更多的自信。但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新的教育教学理
育”的行为,在人际关系上也往往是一种单向作用的社会 论需要总结归纳和权威认证,新课改的理念和教师的日常
行为。
教育教学行为脱节的情况仍较严重地存在着,基层教师迫
但是,从2004年开始,沧州市小学语文学科结合新课
切要求得到系统而讲求实效的培训和提升。
程改革和河北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提 新课程的思想到底是什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到底有
出了“享受语文”的思想,并且为了推进这一理想目标的实
哪些?基层教师面对这样的问题几乎很难做出比较系统的
现,具体地提出了“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基本理
回答。他们平时系统接触的就是《语文课程标准》,再就是
念,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生活应该是美好的,教师
在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观摩活动中听到的各种“专家”的
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应该是美好的,应该成为
言论,还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途径接触到一些专业论述
一
种享受。笔者作为课题主持人这样来描述教育的本质:
等。其实这些问题,同样值得置身于新一轮课改的各个层
“教育就是一群大人领着一大群孩子在人生的路上走,直
面的人士来思考,尤其需要权威的教育理论研究机构、教
到换了孩子,直到换了大人,直到大人不用去牵孩子们的
育理论研究者对新课改以来的各种思潮、各种观点、典型
手,直到孩子们离开大人去远行……”这种“教育观”的本
课改名师的教育教学主张,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把那些
质就是将教育纳入师生的生活范畴,纳入人类社会的发展 比较成熟的和需要广泛推广的东西总结出来,而基层的教
范畴,具体来说包含着下面的这些涵义。
师是缺乏这样的能力的,但这又是他们目前迫切需要得到
(1)教育发生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的。前不久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央教科所和北京师
(2)教育更发生在人类所生活的世界中,教育是师生
范大学专家牵头、20所高校课改专家和20多省市教育科
f
L
L
Educat
二~墼壹宝煞墨塑窒
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f,
!
、
学研究人员共同编写的“新课程标准深入学习资源系列”
端做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师生关系的定位问题也趋
《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疑难与案例分析》丛书,就是在试图
于平静,趋于理性,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教学(ji ̄o
做这样的事情,它也被一些地区用来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u6)”的本质其实就是“教学(jiao xu6)”,即“教学就是要
的教材。虽然它还显得稚嫩和仓促,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结
教会学生学习”,这个“学习”既包括学会求知,也包括学会
论需要商榷的地方也很多,但是教师们对这样的教材还是
生活,学会做人。
欢迎的。 ・
但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语文教
从实践的层面来看,所谓“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说法”
学观还远远没有构建起来。笔者曾经在2010年第4期《河
和科学恰当的“做法”之间确实存在着脱节的情况,基层学
北教育》(下半月・教学版)上发表的《“以人为本”,既要经
校领导和教师形象地把这种现象称为“教育理论和教学行
常说,更要努力做》一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现象来说
为两张皮”。比如:
明这一问题的普遍性。
1.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就在课堂
1.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教师的“教”和“讲”与学生的
教学中的大量存在着,但有很多的“小组讨论”不是“因需 “学”和“悟”的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而设”,是流于形式,实效性很差,是在做“应景文章”。有的
2.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学校甚至要求教师们在备课时必须设计“小组合作学习”
的教学策略还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
的教学环节,在教案上要用不同的字体标出来,以此作为 3.课堂教学比赛中“学生配合老师说”还普遍存在。
教师是否具有新课改理念的“依据”,这样的做法就显得更
4.不少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视而不见”,不能将其
加“形而上”了。
纳入学生学习的认知前提。
2彳艮多教师对什么是“三维目标”可以说是“熟烂于
5.公开课中存在着大量的“反复演练现象”,存在着严
心”,一些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机构和学校也要求教师 重的“压缩饼干现象”——将几课时浓缩成一课时以展示
们在写教学设计时按照这样三部分来写“教学目标”,但在
所谓的“完整”的教学过程而不顾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实际中却普遍出现了“三维目标彼此割裂”的状况。
6.学生的课文朗读、回答问题还是在“读给老师听”,
3.许多教师知道新课程提倡开发更为广阔的教育教
“说给老师听”,而忽视了其他学生存在。
学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教科书、多媒体手段和网络
7.大量多媒体课件充斥课堂,只注重了教师教学的便
资源,其他更为广阔的课外学习资源如工具书、图书报刊,
利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电影、电视、广播,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 四、教材观:新课程标准教材日益被广大的教师
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
所接纳,并在使用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但是开放而
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 充满活力的“教材观”尚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教材培
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还很少成为语
训的任务仍然很艰巨,“建设性地用好教材”更是一
文课程的资源,教师也很少“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以 种美好远景,同时。也有一种“浮躁的教材观”在发酵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 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建设是一个“边建设、边使用、边完
学生的语文能力。
善”的过程,“一标多本”的教材格局也在逐渐形成中。这对
三、教学观:师生关系的定位问题在理论上基本得到
于习惯了人教社教材“一统天下”多年不变的基层教师们
了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仍然有极大的
来说,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
改善空间
从调查的情况看,在新课改(新教材投入使用)的前
在新课改的前期阶段,关于师生关系定位问题,关于 期,一些教师对新教材存在着某些抵触情绪和畏难心理,
“教学观”的问题上,有很多说法和认知。比如:“教师为主
随着教育行政部门、教材编写机构、出版发行单位对教师
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为主论”,“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
进行全员教材培训工作的开展、相关资源的不断开发以及
为学习的主体”的“双主体论”;“教师是学生中的首席”的 教师们使用新教材经验的积累,目前教师们已经逐渐从原
“首席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的“参与者论”;比 来的消极 15、,理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关注点放在研究“如
较极端的甚至还有“教师是报幕员,学生才是演员”的“报
何用好教材”的问题上。不过,从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调查
幕员论”等等。不同的说法也给基层教师造成了认知上的
情况来看,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
混乱,课堂教学中也一度出现了“教师跟着学生跑”、“学生 是因为教师在教材的把握有问题,也就是说,在今后一段
爱学哪部分就学哪部分”的教学目标旁落的“自由化”的极
时间内,教材的培训仍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i
L
~
: Educat
i —L:一_教
i-o ̄
育蛊 —
l Practice and Resear
量塑窒
ch
f弓
/
本文发布于:2024-09-27 17:11: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4282904263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