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学教师心中的理想学校

更新时间:2025-05-04 18:01:32 阅读: 评论:0


2024年9月29日发(作者:商丹秋)

一个中学教师心中的理想学校

我在中学教书已经十几年了,亲身经历加上耳闻目睹过的中学,算起来也有几十所了,

其中不乏所谓的名校,但总觉有千篇一律的面目可憎之感,这大约也是应试教育大环境下

独有的时代特色吧。原以为中国的中学大概就是这副德行了,随着读书范围的逐渐扩大,

才知道好的中学不但解放之前有,就是在现时也有。

浙江省上虞市城郊5公里处有个白马湖,那里三面环山,湖边有渔村农舍,富于山光

野趣。1922年,曾任浙江省立一师校长的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经亨颐先生离开一

师以后,决心在自己的家乡上虞市创办一所全国一流的私立中学,乡贤陈春润慷慨解囊20

万元,以10万元建造校舍,置办设备,另以10万元购买上海闸北水电公司股票,作为学

校固定资产。这便创办起了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学校创立后,聘来了一批思想进步、学

识渊博又喜舞文弄墨的青年知识分子来任教,几年中就把这所学校办成了国内闻名的新派

学校。蔡元培、黄炎培、胡愈之、何香凝、俞平伯、柳亚子、陈望道 、叶圣陶等来此讲学、

考察。学校一时声誉鹊起,有“北南开南春晖”之说。而这些教师当时便形成了白马湖文

人群,后来又成了享誉海内外的作家,成为五四时期著名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一支劲旅。

他们之中有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俞平伯等。

聚集在白马湖畔的这群文人,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愿意为培养青少年竭诚服务。但

他们又没有把自己僵化在学生的书山题海中,没有为了学生的丁点成绩而呕心沥血甚而患

得患失,而是在这风景秀丽的世外桃源过着高雅而富有诗意的文人生活。他们在教学之余,

一同游山玩水,切磋学问,饮酒赋诗,于是,美文好诗也便迭出,从而造就了一个驰誉现

代文坛的新文学群体。

春晖中学的这群教师是幸运的,宽松的教育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斐然成绩,既培养了学

生,又提升了自己的品位,这应该是做教师的极致,这样的教师当起来才舒服。如果把他

们放到现在的中学里,应试教育的名僵利锁早把他们的高雅生活之梦击的粉碎,即便他们

再有才华再有理想,恐怕也只能哀叹生不逢时了。

现在的社会上尊师重教叫嚷得很是凶猛,但也只是在教师节或中高考成绩揭晓的那天

表现的似乎真切些。真正的尊师重教,解放前的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做的并不比我们差多少。

刘文彩是毛泽东时代的反面教材,所以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就是他的罪大恶极,但他的兴学

为善却是难能可贵的。刘文彩有个“大德必寿”的信仰,这是促成他兴学积德的因素之一。

从1941年秋到1944年底,整整三年时间,刘文彩的生活重心,全部倾注到学校建设上,

从征地、规划、建设,刘文彩几乎每天都会现身尘土飞扬的工地,举凡建校的各类繁杂事

务,他都事必躬亲。占地三千亩的学校落成后,就取名文彩中学。出钱办学校,现在的大

款或老板也会做的,但他们却是把学校看成了赚钱机器的有机组成部分,时下的各级各类

民校,走的大多是这条路子。而刘文彩却不是这样做的。在文彩中学的开学典礼上,应邀

出席庆典的社会名流对刘文彩的兴学给予了极大赞颂,就连时任四川省教育厅长的郭有守,

亦亲自到场祝贺。社会的承认,对刘文彩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激动之余,他随之宣布,把

校产全部捐给社会。更让人敬佩的是,刘文彩为了网罗一流师资,他发给文彩中学老师的

收入,是普通中学老师的两倍,优秀教师的薪金更在原收入的两倍以上。还有一项待遇也

是非常诱人的,那就是该校老师人人都有一座独门小院,院内花台、鱼池、书房、客厅均

一应俱全。就连老师回家探亲,刘文彩也是关怀备至,一律派车接送。想想我们现在的所

谓“尊师”,工资收入“不得低于或高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靠这几个死工资(有的

地方还按时发不上来),老师们还得养家糊口,还得去买几十万的天价房,还得去看天价病,

如此多的后顾之忧,老师们哪儿能安心教学呀!

除此之外,刘文彩还拿出一千亩田产作为专项基金,以补贴学校的日常开支,并设立

“清寒补助金”,对家境贫寒的优等生进行定向补贴,以使其完成学业。据《地主庄园沧桑

录》记载,1945年春,文彩中学第一期招生三百余人,全部免费入学。以后各期学生,每

期学费也不过六斗米,收费远低于当时的公立中学。如此体贴帮助穷苦人家的子弟,这是

一个恶霸地主的所作所为吗?我不禁犯糊涂了。返观现在,公立初中成了义务教育,收费

还算低廉的,但高中阶段的学杂费一年就是两三千,低收入家庭是绝对负担不起的。民办

中学就甭说了,早就沦落成了“贵族学校”,普通老百姓就是一辈子不吃不喝也上不起这样

的“贵族学校”。 时代发展到21世纪,我们的教育反而却失去了应有的温情,这是一种

怎样的悲哀啊!

当然,现在的民办中学也并非都是这样的冷酷无情,开封市求实中学实行的是“另类

管理”,试图让教师们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在时下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这所中学的管理

确实显得“另类”,有许多的“怪现象”:没有太多的考核,也没有指令性文件,从来不对

教师考勤,从来不检查教师的教案,从来不评“优秀教师”,教师的工资、奖金从来不和升

学率挂钩……学校对教师的唯一要求是必须不断地读书和学习,提升自己。教师每周必须在

学校阅览室自觉读书两小时,必须写出一篇教学反思或者读书笔记、教育随想、随笔,发

在自己的博客上。校长为教师博客上的每一篇文章打分,并按分值发奖金。校长张建平说,

她一直努力做的事就是把学校真正变成教师们的“精神王国”。她选择教研组长的标准是“好

人”,这样教研组会形成一个个的“小家庭”,同事们相处得非常融洽,甚至有一种亲人般

的感觉。张建平还说,要让教师感到幸福,精神上和物质上都不可少。求实中学为每一位

工作满一年的教师买了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重大疾病保

险。工作干得多的教师年薪可达四五万元,少则也有两三万元,这在开封市教师收入水平

中已处于上游了。求实中学不喜欢在应试成绩上“冒尖”的教师。曾经有一位教师,所教

学科的学生成绩是第一名,但还是被辞退了,起因只是发现他私下饮复习资料让学生加强

练习。

而令人称奇的是,如此管理松散甚至不管理,该校的教师在工作上反倒非常自觉,“累

而乐之,苦而爱之”。教师付硕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称这所学校就是“我心目中的理想

学校”,在求实中学他找到了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这所让教师感到幸福的 民办学校,其

成绩也为社会所接受。近三年教学成绩名列开封市第一,每年小学应届毕业生投报和在校

生规模都是全市第一,学校也由最初的59名学生发展到如今的4000余名学生、3个校区。

(《教育文摘周报》2007年10月10日)

这三所学校都没有在学生的应试成绩上做文章,而是抓住学校发展的灵魂和核心,真

正地关心教师,不但让教师在物质上没有后顾之忧,而且给他们在精神上以充分的自由,

使他们能感到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如果能当到这种份上,教师这一职业也就真正成

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了。倘若现在的教师也能有这样的教育制度供他们施展才华,那

中国的教育就有救了。

俱往矣,春晖中学!俱往矣,文彩中学!我只能在历史的时空中瞻仰你们的丰采了。

就是现在开封的求实中学,也只能作为我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在梦中无数次地神游了。


本文发布于:2024-09-29 23:22: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6233304271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师   中学   学校   教育   成绩   学生   没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