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校区功
能定位规划方案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上海理工大学校区功能定位规划方案
(草案)
第一部分 上海理工大学校区规划的基本思路
一、规划背景
《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高校建设后
续工作计划”指出,要继续完成上海理工大学等院校的校区建设,
以进一步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为上海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打下坚
实基础,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上海理工大学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资源的紧缺问题日益
凸现,现有的校区布局结构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与日彰显。为了达到
教育部规定的各项办学指标,满足上海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
和研究生)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高效管理,提高
学校的办学效益,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实施校区拓展并科学定
位校区功能迫在眉睫。
最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做好 2008~2020 年上
海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工作的通知”,以此为契机,结合军工路上海
水产大学校区并于我校需重新定位校区功能的实际情况,特对我校
的校区功能定位与结构布局调整进行专门研究。
二、规划依据
本规划方案主要依据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杨浦区
政府、上海理工大学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的政策或会议文件,主
要包括:
《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8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工作要点》
《上海市中心城区分区规划》
《杨浦知识创新区发展规划纲要》
《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
上海市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纪要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2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关于上海理工大学春江苗圃扩展用地的协调意见
《上海理工大学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上海理工大学“十一五”发展建设规划及基建规划》
《上海理工大学前沪江大学校园保护规划》
《上海理工大学学科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上海理工大学关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疗
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发展定位和校区资源整合的请示》
上述政策文件中,《上海理工大学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
要》是开展本次学校校区功能定位与学院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文
件。
根据上海理工大学“十一五”规划纲要,我校“十一五”规划
事业规模发展的目标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稳定本科生规模,加速
发展研究生教育,拓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多层次的人
才培养。至2010年,学生总规模为30000人,其中本科生15000
人、研究生5000人(其中博士生500人,硕士生中含工程硕士和
MBA1000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达到3:1左右。上海医疗
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规模各为4500
人,上海理工大学高职规模1000人,上海医疗器械专科学校、上
海出版印刷专科学校及高职学院将在南汇办学。成人教育将通过社
会资源力量办学。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教师队伍总数达到1500人
左右,师生比达到1:1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40%,具有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45%~55%,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
14%~16%。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在学校工作中处于龙头地位。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秉持“科学发展观”思想,坚持“立足上
海、面向世界、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以社会
经济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工程应用管理为特色,建设
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和长三角地
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
为,有所后为”的方针,按照“扶优、扶特、扶需”的原则,大力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3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发展重点优势学科,优先发展新兴特色学科,重视发展社会急需学
科。
“十一五”期间,学校建设1~2个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
科,2~3个学科进入全国高校排名前5位之内, 15个学科成为省
(市)部级重点学科;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3个,省(市)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6个。国家
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5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8个。国
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5个。
新增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左右二级学科博士学
位授权点、40个左右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
域),博士后流动站数量达到5个。
三、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
学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已有百年的办学历史。截止2007
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 1187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440 人。设有
16 个学院、2 个教学部,30 个研究所,12 个研究中心和 3 个研究
院。在校本科生 15400 余人,在校研究生 3300 余人,其中博士生
230 多人。学校现有工、理、经、管、文、法等 6 大学科门类,54
个本科专业,有 3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 3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
位授予点; 30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1 个一级学科、 59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有上海市重点学科 6 个,机械工
业部重点学科 7 个;国家级科研中心 2 个,部市级科研中心 4 个。
(二)办学主体构成
2003年7月,在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中,为加速上海理工
大学的发展,上海市政府将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
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这两所极具行业影响力和办学特色的专科学校划
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并组建成立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和上
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在办学主体的构成上,除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4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了包括上述两所专科学校外,还包括两所附属学校,即上海理工大
学附属中学和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三)土地构成
学校现有军工路(516号)校区、复兴路校区、闵行校区、营
口路(医专)校区、水丰路(版专)校区、南汇校区(租赁)等六
个校区,占地面积785.34亩。
四、规划思路
上海理工大学校区规划的总体思路是:
军工路校区(包括待拓展区)系上海理工大学的主体校区,
主要用于学校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承接学校的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为社会服务等职能。
两所专科学校进驻南汇医学园区,建立上海理工大学高等职
业教育校区,其新建校区将另行规划。上海理工大学将对两
所专科学校原校区(营口路校区、水丰路校区)统一进行资
源整合,包括校区的功能调整与土地置换。
复兴路校区目前主要用于中外合作办学,远期拟通过置换取
得上海电缆厂的土地及该地块的前期建设费用。
南汇校区(租赁)将根据军工路校区的办学资源拓展情况,
适时撤销以解决两地办学带来的各方面问题。
闵行校区将根据学校的规划发展需要,适时进行土地置换。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就地发展。
本次规划重点针对上海理工大学的主体校区(军工路校区)进
行,规划范围包括北至规划道路(松花江路延伸段)、西临军工
路、中部包含海安路、南部涵盖军工路460号地块(原建工集团)
以及原上海水产大学校区、东至运河的完整校园,规划中的军工路
校区的总占地面积1450余亩。
五、规划主旨
(一)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5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贯彻“科教兴市”战略;以大学校区、科技园区、文化社区的
“三区融合”为核心理念;以科技、人文、生态资源的集散与共享
为依托;以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抓手;充分发挥教
育的辐射效应,推动知识经济密集区建设,全面提升中心城东北部
地区和社会发展的能级,最终将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建成“多
样化并存,和谐共生”的人性化校园,“轴线+组团+院落”纵横
交错、开合有度的复合校园,“绿核+绿网”的生态校园,“虚实
相生+历史沿革”的文化校园,“学科群集聚、理工文管联络相
通、创新思想迸发”的创新创业型校园。
(二)规划基本原则
1.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规划重视功能区块的合理布
局、功能区块内部灵活组合弹性的生长新校园结构。适应分阶段逐
步建设,在预留部分土地作为校园未来发展用地的同时,注重校园
与发展备用地之间的联系,并保证后期工程建设不影响已建成校园
的正常秩序,充分考虑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分期建设。
2.功能分块、有机协调的原则。在校区拓展和新增建筑的功能
定位过程中,采取分区独立,总体集中的布局模式。学院布局充分
考虑我校两级管理的推进与实施。加强教学中心区的集中布局,改
善各院系封闭独立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信息的便利交
流。强调在整体目标指导下探讨各区域的功能规划及功能间的有机
协调。
3.学科交叉、集成创新的原则。校区的功能定位和结构布局要
以有利于学校的学科发展为基本指导原则。既要有利于学科群内部
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也要便利不同学科群之间的适度贯
通,同时,也要为学科群与相关产业的有效对接、为诞生新的学科
增长点营造良好环境。
4.风貌保护、人文校园的原则。保留各式保护建筑以及有价值
的历史建筑,增加校园内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有条件转换历史建
筑的使用功能,使得历史建筑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摒弃早期
学校规划设计中轴线严整和非人尺度的规划布局,吸取老校区中院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6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落式的布局元素,注重校园景观生态环境的设计以及公共空间的营
造,充分展示校园的文化和生活。
5.立足现状、适度超前的原则。校区的功能定位和学科结构的
布局调整应在学校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下,充分考虑现有资源的可
利用性,实现现有办学资源的使用价值。同时,学校的规划方案应
根据学校办学规模扩展的需要,在规划用地上突破现有界限,以实
现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部分 上海理工大学校区功能定位与规划方案
2008年下半年,军工路上海水产大学地块将正式划归上海理工
大学,在这一背景下,进行军工路校区的功能定位与学校学院(学
科)布局结构调整已成为学校规划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根据充
分利用现有资源、学科群相对集中、校区功能有机协调、以及实施
风貌保护、建设人文校园的规划原则,从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集
成创新、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学校的地理特
征和拓展计划以及学校学科群的发展规划,通过对多个方案利弊的
比较分析,建议我校军工路校区的功能定位和学院布局结构调整采
用如下方案:
建议方案根据军工路校区的实际情况,将该校区划分为北区、
中区、南区三个部分,其中北区指军工路580号以北(含军工路
580号),中区指军工路516号和军工路470号,南区指军工路
460号以南(含军工路460号)。按照现代校园规划理念中的“学
科群”思想,结合学校的现有学科布局,军工路校区的各区功能定
位如下:
北区(包括待拓展区):以工科布局为主,相对集中学校的光
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先进制造及装备技术等几大学科群,并开展相
关学科的人才培养;待拓展区将主要用于建设基础学院以及实现学
科的研发功能。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7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中区:教学和行政办公区域;历史风貌展示区;人文校园核心
区域;学术交流与学科互动区域;学校人文以及理学学科的主要所
在区域。
南区: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根据情况考虑少量人文学科进
入;主要开展入驻学科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根据实际情况作为学
校发展继续教育的区域。
根据上述规划方案,入驻南区的学院包括管理学院、出版印刷
与艺术设计学院等。理学院、计算机与电气工程学院、城市建设与
环境工程学院以及外语学院、社科部等近期将继续保留在中区。将
根据对中区和北区的功能定位,将目前分布在中区的部分学院根据
学校拓展建设情况有计划地移至北区。
上述方案的利弊分析:
有利之处:
①贯彻了现代校园规划理念中的“学科群”思想。北区相对集
中学校现有的几个工科学科群,有利于实现学科之间以及学科群之
间的交叉融合与创新,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便利、综合利用,该方案
的实施同时有利于南区人文学科群的发展。
②坚持了校区功能调整过程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损失最低化原
则。充分考虑了南区的现有办学资源与入驻学科的相关性,将人文
学科群以及理学学科相关学院搬入南区,容易达到学科办学要求,
同时对其在中区原有资源的损失也最少。
③体现了校区规划中的功能分块、有机协调原则。三区的功能
相对独立,同时又以学科群(学科群与学科群之间;某一学科群内
的各学科之间)为纽带,能较好地实现学科建设整体目标指导下各
院资源的有效共享。
④内涵了学校建设人文校园,注重风貌保护的指导思想。维持
学校原有的对于中区的风貌展示功能定位,能有效彰显学校的人文
底蕴,促进学校的人文校园环境建设。这一功能区的划分同时也有
助于学校对外形象宣传,并有效发挥中区对于南北两区的人文辐射
作用。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8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不足之处:
①南区的环境和设备,暂时难以为相关学科研究生的进入提供
良好、便利的学习和研究条件。
②学校人文学科整体搬入南区,对于继续保持和深化中区的人
文底蕴,彰显校园的文化育人功能将带来一定影响。
一、校区拓展建设目标
上海理工大学将充分利用《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纲要》中的“高校建设后续工作计划”的有利机遇,经过“十一
五”期间以及后续数年的努力,将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建成一
个现代化的大学校区,为学校“十一五”事业与学科发展目标的顺
利实现,为学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经过校区拓
展建设后,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各项办学指标,满足上海对我校发展
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和研究生)的有关要求。
目前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的用地情况是:原军工路校区占地面
积为601.8亩,加上划拨上海水产大学校区地块144.3亩,购置电
工机械厂地块(87亩),购置上海建工集团地块(50亩),共计
883.1亩。拟购置的校园周边拓展用地包括:上海电缆研究所(77.9
亩);上海电缆厂(约450亩);其它零星地块(60.6亩)。完成
校区拓展建设目标后,军工路校区总占地面积1450余亩。
二、 校区功能调整和拓展建设计划
根据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建设的第一种规划方案,按照
“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总体规划原则,本次校园规划在上海理
工大学军工路老校区(中区)的基础上向北、向南扩展进行。具体
分为三期规划具体实施:
1.一期规划(2008年~2010年)
第三部分 上海理工大学校区调整和拓展建设实施方案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9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一期规划的校园周边拓展用地包括:征用电工机械厂地块(87
亩);划拨统筹规划上海水产大学校区地块(144.3亩)。
本期规划的基本方案如下:
完成管理学院等相关学院进驻南区的搬迁以及各类用房的调整
工作。
北区:拆除军工路516号第四学生食堂等建筑,新建分析测试
中心。在分析测试中心附近选址,启动光电学院的搬迁工作。
中区:启动上海理工大学行政办公楼的建设工作。
南区:拆除原水产大学第五宿舍及周边部分建筑,原址新建学
生服务中心(含学生食堂)。启动军工路460号地块(原建工集团
地块),新建第五期学生公寓。启动南区科技大楼(二期)、先进
制造技术大楼、国际教育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工作。
2.二期规划(2011年~2015年)
本期拓展用地及规划实施重点:征用上海电缆研究所(77.9
亩);完成各校区的功能定位调整,进一步开展校区的校舍项目建
设。
2011年前完成两所专科学校的整体搬迁工作;撤离南汇校区
(租赁)以解决两地办学带来的各方面问题。
北区:启动以工为主的学院楼的建设工作。
中区:完成上海理工大学行政办公楼的建设工作。拆除风貌区
内教工食堂,完成周边环境整治。
南区:启动并完成体育场馆的建设、新建室内游泳池。
3.三期规划(2016年~2020年)
在第三期规划中,拟购置的校园周边拓展用地包括:征用电缆
厂(450亩),征用学校周边零星地块(60.6亩)。
三期规划的校区功能调整和校舍建设项目规划具体如下:
进行校区功能调整,完成水丰路校区、营口路校区、复兴路校
区的土地置换工作。
北区:完成入驻相关学院的学院楼建设;新建研究生教学楼。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10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中区:完成军工路516号内及原上海水产大学校园内教工宿舍
的整体搬迁工作,原址建造绿地,恢复原沪江大学历史风貌。
南区:新建并完成入驻相关学院的教学办公楼建设工作。
三期规划建设全部完成后,上海理工大学将形成北至规划道路
(松花江路延伸段)、西临军工路、中部包含海安路、南部涵盖军
工路460号地块(原建工集团)以及原上海水产大学部分校区、东
至运河的完整校园,总占地面积1450余亩,待规划的校舍建设完
成后,通过适当调整行政及生活福利用房,经测算,学校相关资源
可满足教育部全日制高等学校办学的合格要求。届时,军工路校区
也将成为上海市市区内校园最大的滨江大学。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11
本文发布于:2024-10-01 05:32: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277319634275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