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书有多少字呢?
这个要有一个历史感,不能以现在的科技来衡量。
经过考证,一卷书如果是竹简大约是2000字左右一卷,如果是纸卷会在6000字左右。
所以,按照通常认识计算,万卷书,也就是6000万字左右。如果是现在的话,就是把金庸全集读6遍就可以了。哈哈。
下面说说,论著过程。
提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是杜甫老师,需要回到他所在的年代去考量。
问题1:杜甫老师所在的年代据分析,天宝六年,杜甫到长安应试,却因为当时的权相李林甫编导的“野无遗贤”的闹剧,而困守长安。杜甫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得不转向投靠权贵之门,却毫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
天宝六年是公元747年,杜甫生卒年是(712-770年),也就是说,杜甫这个时候是35岁了。
为什么要说这个年代呢?因为会有几种可能,一种是他读的书是之前传统的竹简做的书,一种是当时流行的纸卷书,一种是经折装,还有一种是当时最新工艺的雕版印刷的书。
杜甫之前生活不富裕,估计读新工艺的雕版印刷的书不多。
问题2:一卷竹简书能有多少字有专家考证,唐朝依旧还有用简牍记事的习惯。
竹简,指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先秦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
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因此人们又称信为“尺牍”。每片竹简通常是20个字。据史书记载,最多的是一个40个字。
我们来看一张照片会发现,一卷书会有50片左右的竹简,也就是一卷书是2000多字。
随着纸或帛的使用,一些经典也用了这样的材料。而形式上,依旧采用卷帘式的阅读方式,用皮绳一捆捆地扎起来存放,然后和阅读简牍一样阅读。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卷书轴”而没有“翻页书”的原由。
比如楞严经。唐般剌密谛译,10卷。般剌密谛在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于广州的“制止寺〈今光孝寺〉”诵出楞严经十卷,时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铄佉译语,沙门怀迪证译,菩萨戒居士房融笔受。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楞严经》全文62000余字,分十卷,也就是一卷是6000余字。
在敦煌有出土的保护佛经的“帙”,这是用当时比较流行的装帧方式。
在唐朝的时候,最新的印刷技术是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画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雕版印刷在唐初就开始使用了,历史学家邓广铭认为: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并在唐朝中后期才普遍使用。不过,杜甫老师是否赶上了呢?这就不知道了。
张秀民有《中国印刷史》一书,在《凡例》中介绍:“本书以朝代为次序,论述自唐初贞观至清末宣统一千三百余年的印刷发展史略。”书中介绍,雕版印刷的工艺起自什么朝代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在隋唐,有的资料说是是汉朝,有的说是北齐等等。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唐朝,也就是杜甫老师出生之前,就开始有雕版印刷了。
问题5:唐朝的“经折装”刚才说了唐朝的卷轴书,其实当时还有另一种形式——叫“经折装”。类似于我们如今在电视上的清宫剧里面,皇帝看的折叠式奏折。
这种书有几点好处,第一是可以夹入书签,第二是免去了装订和捆绑的工序。而且这个时候也有了翻页书的灵感。
问题6:如果是微雕呢据说,从商周时期就有微雕作品,如果是微雕的话,一卷书有多少字就不好说了。
小结:其实,我们真的不用论书的多少,而是看自己的收获。你看庄子就曾经说过:生也有涯,学也无涯。仅仅凑数意思不大。哈哈。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04:5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1569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