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
【一线讲述】
十年“驯”一草 染绿大西北
讲述人:宁夏大学农学院动物科学系主任 伏兵哲
听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美丽中国建设迈出的重大步伐让我感到振奋。特别是当听到,五年来,“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中国最贵的烟净减少10.6万、3.8万、3.3万平方公里”时,我抑制不住内心激动,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宁夏的生态非常脆弱,肆虐的风沙曾将很多村庄逼得四分五裂。还记得2010年暑假,我跟着农学院老师们到宁夏科考。在吴忠市盐池县的荒漠草原上,我们意外发现一片沙芦草,比普通幼儿园早餐食谱草株高出10多厘米。时任宁夏大学副校长谢应忠非常激动,建议我试着“驯化洁白的雪花”这种草,说不定可以在草性感美女图片网站原生态修复方面派上用场。打那以后,我便和沙芦草“较上了劲儿”。
研究了沙芦草相关资料后,2011年暑假,我和同事李小伟百度首页打不开、兰剑跑遍了宁夏的草原,采集实验所需的种质资源。实验过程漫长而枯燥。要先对收集迪拜首都到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选出表现优良的种子种在穴盘里,等它们长成小苗后再移种到地里。每年三四月开始播种,等到六月,从中筛选出高、密且穗粒饱满的植株,八月把筛选出的植株种子收集起来,留着下次使用。年复一年,等沙芦草的各项性状都比较稳定了,“驯化”才算完成。育种期间,必须时刻留意长势,隔几天就得去田里观察、测量。
沙芦草,种了一茬又一茬;学生,走了一届又一届。终于,2020年,我们成功培育出了集高产、耐旱、生态修复等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沙芦草。新品种沙芦草比野生植株长得更高更密,根系更发达,对已退化的草原、荒漠有更强的水教研组建设土保持作用,非常适用于生态修复和边坡防护。如今,新品种沙芦草仅在宁夏盐池县就种植了两万多亩,每亩干草产量可达460公斤,一年收割两茬,既满足了牧民的饲草需求,又有效保护了生态。即使在年降水量仅200毫米的荒漠草原,也能长出成片的绿色。2021年,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审定通过后,“驯化”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的沙芦草成为可以用于生态修复、草业生产或绿化观赏的18个草品种之一。
如今,经过持续多年的封育修复,宁夏草原上植株的数量和种类渐渐多了起来。草原绿了,鸟儿多了,沙尘暴越来越少了,百姓享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日子越来越多了。
我会培育更多优良的草业新品种,让小种子“染绿”祖国大西北。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王高情商建宏、张文攀、张士英、苏雁、李晓东、周洪双、网站易用性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孔婷婷、王锡彬)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17日 08版)
[ 责编:丁玉冰]
本文发布于:2023-06-30 16:07: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4065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