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传下的一项制度, 明朝发挥到了极致, 如今在香港还能见到"/>
战国时山东六国将能征善战的秦军称作“虎狼”,这其中固然有秦军作战的勇猛的因素在内,但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秦军武器装备的精良。
那么什么样的武器才算的上精良呢?秦始皇陵兵马俑中曾经出土了大量的秦军弩机,不仅大小分毫不差,而且就连弩机的组件形制都一模一样。
这也就意味着,秦军在战场上武器心理救助损坏时,可以拆下其他武器的配件,迅速组装成能用的武器。这一点在机械化、标蜡笔小新经典语录准化政府采购制度生产的今天,似乎随处可见。但要知道,在2000多年前,完全靠手工打造的时代,能做到这么标准化的生产,非常困难。
于是秦国采取了一项重要的制度:物勒工名。
什么意思呢?简单理解就是把名字刻在器物上。比如在出土的一件秦国戈上曾刻着这样一行铭文:“九年相邦吕不韦造蜀守宣东工守文承武工极成都。”
这上面从丞相到工匠,每一级人物的名字都写得很清楚。这么做可不是为了青史留名,而是为了责任追溯。一旦这个武器质量不过光,那么从督造者到工匠都要接受处罚。
物勒工名的做法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但马桶宽度不是硬性规定,而秦国却将它变成了法律条文。秦始皇执政后,就明确在《秦律》中写明了推行物勒工名制度,逐一署名,层层负责,这种合理的军工管理制度,加快了秦军统一天下的步伐。
秦朝灭亡后,这项制度也被后世沿用,但明朝却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朱元璋统一天下后,为了确保江山万世一统,下大力气修筑南京城墙。
展开全文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朱元璋下令每一块城砖都要刻上制砖的窑匠、工程的监工、主管的官吏的名字以及制造时间,在出厂时,由两名士兵各拿一块砖头相击,撞击声铿锵清脆,且砖不破裂才算合格。
在城墙修筑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人偷工减料,那最新伤感情歌么对应的负责人也会被处死。而且处死的方法比较残忍,那就是把人铸入城海仙女墙墙体之中,震慑效果非常明显。
正是靠着物勒工名制度的强力推行,明朝的城墙修筑的都异常坚固。比如海州城墙,历时60战胜自己0年依然屹立不倒。
不过到了清朝以后,这项制度就逐渐消失了。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今天,在每一件物件上刻上工人的名字显然已经不太现实。但从秦朝延续下来的这种做法,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比如在香港一些地方,工程旁会立有一块铁牌,上面详细写销售团队队名着每一级责任人的姓名以及电话,作为责任追溯的依据。大100个歇后语陆工程竣工后也会有一个永久性的铭牌,但这个跟古代的作用可不太一样,并柳生十兵卫不能作为惩处的依据。显然,物勒工名制度在如今其实已经名存实亡。
本文发布于:2023-07-07 21:4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4755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