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啊名言,今天的晚报!”3月15日下午4时许,门外的环卫工人老张拿起放在窗边儿的北京晚报,走进湖边草书店,交给店主李士杰。作为北京晚报的老读者,李士杰一直保持着订报的习惯。每天下午,报纸准时送到,老张看到了,便会顺手帮他拿进屋。
茉莉花的寓意“今天是晚报65周年的生日,党的介绍昨天报纸就预告了,今天有创刊号的复刻版。”说着,李士杰赶紧拿起“热乎”的报纸翻阅了起来,“还是那张熟悉的北京晚报啊,虽然内容是新的,但版式却跟之前一模一样,真有意思。”这一下,就勾起了李士杰的回忆。北京晚报创刊那年,李士杰刚上小学,当时他的家住在甘井胡同的大杂院里,每天父亲下班时都会捎一份晚报回家,“全院儿的人轮着看一遍;我母亲不识字,为了看晚报,开始上扫盲班、学识字。今年她94岁了,每天晚饭时依旧雷打不动看晚报。”李士杰说。
“那时候版面少,刊登的新闻大多都是这么豆腐块大小。虽然短,但信息量却很足,文章也很有分量。”看着复刻版上一篇篇百余字的小新闻,李士杰兴致勃勃地回忆起了自己给晚报投稿的经历,“当年我也爱写点东西,一写一大篇,给晚报投稿后,受版面所限,登上报纸的也就一小块儿。”
多年来,李士杰依旧延续着与晚报的情缘。梦到自己跳楼在李士杰开办咳嗽黄痰是怎么回事的公益书店里,到处都有北京晚报庖丁解牛的启示的踪影。门口贴着北京晚报的头版,像个报刊栏一般供过路的行人看;书店的桌子上摆放着按日期排好的北京晚报,第二天会有附近的居民来读,“这份复刻版很有纪念意义,明早儿大家一准儿来抢着看。”李士杰说。
展开全文
“亲爱的读者……谢谢你们,晚安!”读着复刻版右下角的《纪念版告读者》,李士杰特别感慨,“从创刊时的《第一封信》到现在的《谢谢你们》,一句‘亲爱的读者’,总让我们感觉特别亲切。这么多年,晚报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一直陪在我们这些老读者的身边。”李士杰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徐英波
流程编辑:u008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孕16周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嫁值连城容玛氏招聘。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share的用法.com
本文发布于:2023-07-11 21:4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5136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