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精子至少两次可以通过透明带
日本大阪大学和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利用小鼠实验发现,精子至少能够两次通过卵子周围的透明带。这一发现纠正了对受精过程的传统认识,有望以很少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并且对治疗不孕发挥作用。
透明带是指哺乳动物卵子生成期间形成的、围绕在卵子周围的一层透明的膜状保护层,在受精中起重要作用。精子接触围绕在卵子周围的透明带时,精子尖端顶体与其发生反应,使精子能够穿过透明带而受精。根据以前的定论,已发生一次顶体反应的精子无法再次穿越透明带,因而无法受精。
研究小组通过基因操作培育出一种特殊的雌性小鼠,这种小鼠能够使精子穿过自己卵子的透明带,但无法与卵子结合。这种雌鼠与普通的雄鼠交配8小时之后再采集卵子,发现很多精子穿过了透明带,但是没有办法受精,都积存在卵子周围。
研究小组取出积存的精子,放到正常的小鼠卵子边,数小时之后观察时发现,精子再次穿过了透明带,与卵子结合而受精,受精卵也能发育成正常的小鼠。研究小组认为,这说明比起以前的看法,顶体反应的持续时间更长,因此能够两次透过透明带。
大阪大学教授冈部胜指出:“这个实验弄清了神秘的受精的部分机制,并且颠覆了以前的定论。研究如果取得进展,也许能够用少量精子就进行人工授精,并且用于治疗不孕。”这一研究的相关论文已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倡导,更懂妈妈和宝宝!
更多阅读:
本文发布于:2022-09-05 05:4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540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