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被评为民间四大故事之一。虽然故事并无真实原型,甚至强行把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物拉在一起杜撰的故事,可影响力极为深远,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程度。对于这样的故事优点是和观众都熟悉,不需要特别去普及。缺点是执行方案大家都太熟悉,太校园的早晨简谱熟悉的反而最难改编。“画鬼容易,画人难”就是这个道理。同时大导演李翰祥也曾拍摄过黄梅戏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电影在台湾上映时引发万人好心眼儿巨人空巷的观影狂潮,要翻拍这样一部电影承受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估共振效应计好多媒体和竞争对手都严可以组什么词准备好攻击徐克导演版的准备,上映当年确实有很多人认为拍的太媚俗,难以和李翰祥版本相提并论。由于我个人没有看过黄梅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所以两者我不做比较。只谈徐克导演版本……
展开全文
大多数愤青对《梁祝》也无非是封建礼教社会等级森严,祝英台父母迂腐,贪恋权势,马文才家族仗势欺人,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不被社会接受,他们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徐克《梁祝》最为成功的一点在于人物设定。祝母善玉婷与和尚两人的人生经爱的乐章历和祝英台与梁山伯完全一样。早年祝母善玉婷也是女扮男装到崇琪书院读书,恐龙资料期间与某位少年郎相恋,也曾爱的海誓山盟。奈何二人社会阶层不同,社会风气讲求门当户对“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所以他们注定不能在一起。善玉婷是大家闺秀。善玉婷的父幽默签名母要把女儿嫁给豪门旺族,其一要让女儿过上幸福(有钱人)的生活,其二增大家族关山月作者势力。最后嫁给祝姓大族,操持数百人大家庭。少年郎无法接受现实,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当了和尚。祝英台和梁山伯的情况也一样,祝英台大家闺秀注定是要嫁给豪门,梁山伯平民阶层不管他如何努力都不可能一步跨入士族。东晋当时还没有科举制度。徐克在影片中设定为梁山伯参与科举考试,最后成为县令。不知徐克考证不足还是有意为之。梁山伯人物不形容很生气的成语讨喜,设定为忠厚老实,善良本分,最关键的是不解风情,这样木讷的人作为电影主角是非常不受待见的。于是徐克添加了很多幽默风趣的小细节。影片前半部分怎么看都像是一部古代版本的致青春,到后半部分转为悲情。也许祝英台和梁山伯爱的太深,也许他们两位情商都不高,年轻气盛,做事太极端冲动行事,双双赴死。现实生活中如果有梁山伯和祝英台会被世人误以为傻子,如今没有房子和车子男性都没谈婚论嫁的资本。
本文发布于:2023-07-22 22:14: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6072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