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用良知去为人处世

更新时间:2025-05-13 17:23:21 阅读: 评论:0

<a href=http://www.ranqi119.com/ge/78/731559.html style=王阳明:用良知为人处世"/>

王阳明:用良知去为人处世

配图 | 清可QINCO

王阳明曾经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心学曾经是一门风靡天下的显学,不论是在明清以前的中国,还是在近代以来的日本,这都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顾名思义,心学就是研究“心”的学问。一个人活得成不成功,也许可以用财富的多寡和事业的大小来衡量,但是一个人活得幸不幸福,柳公权字体却很难用外部指标去判定,只能由每个人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01 以良知,破除心贼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贼即是“七情六欲”。虽然难,王阳明还是给出很多心法。

首先是七情,哀伤忧愁是最容易犯的。

人生难免不如意,人们很难保持平衡的心态。心学的观点不同于朱熹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七情是人心与生俱来的,所以它存在是合理的。只是应该用良知来清醒的认识它们,不要反被它们控制。

如果良知是太阳,七情就是浮云。太阳是移动的,只要有一线光祝长辈的祝福语明,就全是阳光所在。即使乌云密布,还是能看得清。这就是良知的妙用。

即对于七情,不需要全部从心中驱赶出去,而是要掌握好一个度,学会修心炼心,不断磨练。

而世人常对这种“修行”存有误解,以为只有看破红尘、遁入空门才是我的家人作文修行,或至少是远离尘嚣、参禅打坐才叫修行。

事实上,修行的正确理解是:修正自己错误的心态和行为。置身在复杂的环境下,不断与他人、社会互动,一个人才更有可能发现自己心态和行为方面的种种毛病,从而加以修正。

配图 | 清可QINCO

02 依良知,去除私欲

展开全文

心中另一个贼,则是私欲。

什么是私欲?超过生存基本需求的就是私欲。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一个人如果没有欲望,和咸鱼有什么分别呢。问题是欲望必须控制在合投资回报率适的度内。

人都喜欢追逐虚名,这是“表现欲”的极端。而贪慕虚名的最终目的则是获得利。这就是为什么老祖宗把“名利”联想p70放在一起的缘由。人贪图名利,眼睛直盯着名利,必然会做出违背良知的事。

王阳明说,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了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战略规划三要素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过度追求“名”,就会把“地陪实”忽略,名不副实,活着的时候还可以弥补,如果死了那虎井沉城就来不及了。

配图 | 清可QINCO

03 循良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心学强调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知即良知。致良知的良知不是道德意义上的良知,而是个人的行为准则。

“致良知”其实很容易理解,就是用良知去为人小学生数学处世。由于良知能分清是非善恶,所以他就是天理,致我心得良知于万事万物上,万事万物就得到了天理,于是皆大欢喜。

“致良知”听上去如此简洁,而效果如此神奇,但是正因为致良知如此简洁,很多人会不太重视,走向歧路。 依我们之见,无非是用良知去为人处世,这有什么难的?

可是人人都明白,但很少人能做到。一件坏事,良知明明告诉你不要去做,可是无数人还是违背了。原因就是知行不一。

网上曾有一个视频,一个女子过马路被出租车撞倒,出租车逃逸后那么多人路过却没有伸出援手,导致一分钟后被另一辆车碾压。

网友一边谴责远光灯的危害和出租司机的逃逸,更多的是谴责路人的冷漠。评论里有一句话特别令人深思:“最热心的永远是网友,最冷漠的永远是路人。到底是路人不上网,还是网友不出门?”

热心网友,冷漠路人,是当今的怪现象。但这两个群体真就那么泾渭分明吗?其实不见得。网友之所以变成路人,是因为知行不一罢了。

在做决定时,良知第一判断是要救人,但是接下来各种私欲蒙蔽了良知,会不会被讹上?救了人会不会发生什么其他不可预知的事?我有事情要做,让别人去管吧。

结果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视而不见。这一刻起,这些人的良知被蒙蔽了。

配图 | 清可QINCO

晚年阳明先生提出了著名的良知四句教,教人知行合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意思就是心本来是没有善恶先用隔离霜还是先用防晒霜的,遇到事情时,意念会萌生出很多想法,而只有靠良知能够分辨是非善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为善去恶。

这就是致良知的步骤,简单易行。要做到,却不容易。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只有踏踏实实地去践行,这些大道理,它才能化为我们生命的养料。

愿你我以良知御心,知行合一,笃行出奇迹。

本文发布于:2023-07-25 21:47: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6320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良知   为人处世   王阳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