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阳:重新修好废弃的石碓 找回消失的粑粑年味儿

更新时间:2025-05-09 04:06:08 阅读: 评论:0

<a href=http://www.ranqi119.com/ge/78/731698.html style=云南元阳:重新修好废弃的石碓 找回消失的粑粑味儿"/>

云南元阳:重新修好废弃的石碓 找回消失的粑粑年味儿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发达的商业网络,覆盖山乡的每一个角落,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渐渐消失不见,许多小时候过年必须要做的事情,慢慢都不做了,仪式感带来的年味儿,也就随风而去了。

在云南元阳,红河岸边,哀牢山深处,一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个个坐落在山间的寨子里,春节踩粑粑、火箭队台词吃粑粑是最有仪式感的事情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中,山里的人们凿石为臼,削木为锤,用长长的杠杆连接在一起。晶莹的糯米蒸熟后,放在石碓中,一人踩着长长的木杆,一人蹲在石旁,此起彼伏,咣当咣当的舂米声之中,孩狠狠淫xx子们蜂拥而至,等待着争吵的英文粑粑做黑鸭子组合好的那一刻。仿佛把年的音声气味,都留在了心里。

齐心协力踩粑粑。张艳 摄

只是,这样的场景,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看到了,曾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石碓废弃了很久,木杵破碎、杠杆朽坏,南平旅游景点只有石臼还默默地蹲在无人关注的角落,偶尔出现在人们的回忆中。“我们很小的时候,踩好的粑粑,喜欢捏成小雀小鸟、葫芦花果之类的,拿在手里,就感觉到年味儿一下子来了。”元阳县上新城村村民吴世竹说,吴世竹是位老手艺人,可以用粑粑捏出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小动物,只是这门手艺,已经很久不用了。

今年有些不一样,对上新城村的村民们来说,年味儿好像回来了些许。就在春节前,村里找出了废弃依尊老爱幼的故事旧的石臼,又找木匠重新打造了木头架子,最终花了两天时间修好了石碓,在村里的公房中,搭建了一个公共的碓房。修好的石碓,成了村民新的“宝贝”,许多人全家出动,端着蒸好的香米、糯米,在碓房轮流踩粑粑。

展开全文

老手艺人将粑粑插在竹叶枝上。张艳 摄

踩粑粑是力气活儿,年轻人站在后边,有节奏地踩动杠杆,木质的舂锤起起落落间,米饭变成一团,经验丰富的老人蹲在另一头,在舂锤起落的间隙中,不断地翻动米团。

吴世竹又有了展示手艺的机会,他捏了很多小兔子,小鸡小鸭,成为了小朋友们的中心。香米粑粑搓成筒状,多余接头的米团则扯下来在古老的木刻雕花模具上,压成小块的花纹粑粑,或者捏成小动物,用高粱粒做眼睛。糯米粑粑又有另一种做法,用芭蕉叶包成四方体状,抹上细碎的苏麻面,分成小团,用芭蕉叶压成块状,香气四溢。

香米粑粑捏成的各种小动物。张艳 摄

成年人重温儿时的回忆,回乡过年的孩子们,则经历了一场奇妙之旅。许多孩子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传统的民宿,他们自己动手,用粑粑捏一个小动物,拿在手里,满村子跑,这是他们从未有过的经历。“明年还要来”,跟着父母回乡过年的刘彦彤说。

在元阳,正月初一要吃粑粑,男儿当自强吉他谱吃的方法很多,在火塘、火盆上放个铁架子,粑粑放在上面,一会儿就会米香四溢,如果带点焦煳味儿,能引动全家人胃口,烤热的粑粑蘸点儿腐乳,就是回忆中的味道。也可以加点儿红糖、自酿的甜酒,煮成糖粑粑。在过去,粑粑还是馈赠亲友的礼品,走亲访友带着自制的粑粑,是一件体面的礼物。如今,回乡的游子们,byo再一次告别乡村,回到城市的时候,带一份老家的粑粑,就是带着一份不会褪色的乡愁。

大年初一必须吃的红糖甜白酒粑粑。邓娇 摄

修复石碓的主意,来自上新城村村委会,也来自村民们的盼望。上新城村党总支副书记沈昌奇说,“现在生活好了,可也很难再见到传统的石碓了,人们过年直接买做好的粑粑,都是机器做的。所以我们想着,把坏了的石碓修好,让大家有个怀念和回味的机会,也让过年显得更热闹一点儿。”

编辑 张树婧

校word取消格式对 李立军

本文发布于:2023-07-29 05:34: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6589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元阳   石碓   粑粑   云南   味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